数学思维独创性和广阔性的培养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的独创性是学生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具有明显的后天性,是在主体思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稳定化的,因而在其形成和发展时期具有可培养性.对一些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多方位观察,积极思考,展现出新颖独特的思维风格和纵横驰聘的思想态势,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的独特性.
  
  点评:上例没有受去掉根号这一框框的束缚,大胆而又科学地联想到均值定理,产生了瞬间的思想火花,思维中出现了一刹那的解题方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这样不但使利用常规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例2 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两只球,则摸出的两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思维分析:此题是课本上的一道题,解法是这样的:记“摸到白球”为事件A,则事件A包含的事件数为3,而基本事件总数为10.所以,摸到白球的概率为310.在讲解完此题后,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会问“如果从口袋内先摸一个球,再摸一个球,摸到的两球为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记“摸到白球”为事件B,则事件B包含的事件数为6,而基本事件总数为20.所以摸到白球的概率也为310.
  此时,学生就会疑惑,怎么会出现两题一样的结果呢?甚至他们还会想问“是不是此题中随便摸两个球是白球的概率都是310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必忙于回答,可以让学生自己将题目再变形,叫他们思考本题中还可以怎样取两个球.经过学生的思考和老师的点拨后,能出现这个问题“从口袋内先取一个球观察颜色后放回,再从口袋内取一个球,那么,此时两球是白球的概率又是多少?”
  解:记“摸到白球”为事件C,则事件C包含的事件数为9,而基本事件总数为25.所以,摸到白球的概率为925.
  点评:在一次次的变化中,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相似问题的辨别也会在历练中培养学生的勤思、爱动脑的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看来,我们在解题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教育他们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方式,大胆提出新颖的见解和解法,学会猜想,使他们逐步具有思维独创性这一良好品质,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解题中出现奇思妙想.鉴于此,对学生独创性的培养要做到:第一,教学上应充分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千万不可泼冷水,这是培养思维独创性的原则,不可违背.第二,鼓励学生自己编题,更换问题的条件,考察结论的变化,以此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第三,通过归纳思维、类比思维的训练,提高发现问题,作出猜想的能力.第四,通过对猜想的肯定与论证,提高发现证明思路的能力.
  开放思维的广阔性主要表现在能够较多方面地而又仔细地研究问题.不但能研究问题的本身,而且又能研究有关的其他问题.任何一个事件总不会都像一个球,从每个角度看都是一种形状而无变化,任何一个事物也总不会都像一张白纸,看上去永远是一个平面而无层次,应当提倡立体思维,也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当多方面进行既可开阔学生的思路,又得到了新的启发.
  
  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并说明之.
  思维分析:这是一道结论不确定的开放型问题,因而为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题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了许多的结论,主要思路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从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角度思考,如考虑如下变形:①+②,①2+②2,①×②等,可得出一系列等式;二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考虑:设点A的坐标是(cosα,sinα),点B的坐标是(cosβ,sinβ),点C的坐标是(cosγ,sinγ),则点A,B,C在单位圆上;原点O为ΔABC的外心和重心,ΔABC为正三角形;A,B,C三点均匀地分布在单位圆上.
  点评:通过这样的开放型问题的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例4 已知:α,β为锐角,且cosα=17,
  cos(α+β)=1114,求:cosβ .
  思维分析:学生一般是将cos(α+β)展开,试图由解方程求cosβ,而告失败.这种思路是常规的思考方法,但受思维狭隘性的影响,使思维集中于α,β这两个角及之间的和差关系,没有察觉到更广阔的范围(α,β和α+β的三角情形)或β=(α+β)-α这一层关系,由cosβ=cos[(α+β)-α]展开再代入计算;表现为思维角度,方向单一,从而导致方法单调,过程复杂而终告失败.
  这种现象,典型地属于思维广阔性的反面——思维的狭隘性.其表现为思路狭窄,既不能察觉到问题涉及的广阔范围或在广阔的范围内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又不能纵观全局,往往把思维集中于某一点或某一方向上.为了能有效地预防,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常规方法这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注重进行一题多解的经常性练习,同时适当记忆一些典型的反例,以从中吸取教训,来预防思维的狭隘性.从反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
  结合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第一,对例、习题善于挖掘,给学生以深刻启迪,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多角度,多方位探求不同解法,鼓励学生,敢于突破,灵活思维,建立数学各分支之间的横向联系;第二,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第三,反思解题思路,探索习题间的联系;第四,加强解题方法的沟通方式;第五,创造“超范围”问题的构造情境;第六,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图多画,一题多问.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无数据计算题在中学化学中经常碰到,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解题时应全面把握题目所给信息,挖掘整体结构中的关键条件,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对已知条件从整体结构进行解剖、变形,替代、转化等灵活处理,真正理解化学概念,挖潜和发现关键,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迅速、简捷解决问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一、提出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进行教学时,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稍微复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很多学生常常感到很困难,对物理规律的选择,不是试试这个公式,就是套套那个公式;对物理过程的选择,不是试试这个过程,就是看看那个过程。结果费了不少周折,列了不少方程,用了不少时间,还是没有得到最后结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物理规律认真分析,利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谈谈几点看法。    注:本
期刊
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必需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对于有些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或绝对值不等式有关的恒成立问题,学生们在对其进行分离参变量等技巧变形时,极易发生一些“不为人知”的迷惑性错误,从而导致该问题的解答错误。事实上,若能直接从求解不等式的解集出发,再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便可以顺利的解决这类恒成立问题。这种解法思路简单,过程明了,学生容易接受并且不易发生
期刊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照本宣科、单调僵化,束缚学生思维,扼杀学生的实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的基础学科,在学校学科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的消化,对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的灵活掌握,从而增强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具有的这种能力不是完全通过教师的“教”而获得的,而是需要学生更加主动地“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的过程,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新课程理念
期刊
一、判断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之间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将浮力内容安排在力和压强之后,这样处理,学生知识储备已经封位了。但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会发现,学生对浮力的难题不能较快地掌握和灵活变通。究其原因,在于计算浮力的方法很多、情境很多、变化很多。因而部分学生不能适时地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导致解决问题有困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例题承载着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知识运用的载体,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将终生受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体验是人类对事物感知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体验具有对学习个体的重视、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和体验中的合作与交流活动等三个特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学生简单的听讲而获得,而是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联系、理解、思考等体验活动中获得学习的真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策略
期刊
小结:作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几乎每年高考题都有,上面的三种方法就是最常规、最常用的方法.  总结与思考:本道题目典型,几乎包含立体几何的所有问题:角(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点到面的距离)、直线与直线的垂直问题;其中每一种解法又把常规的通性通法包括在里面,充分挖掘题目的功能,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说,只要剖析好这道题目,学生就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