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赞美郭沫若是可爱之人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1949年4月13日丁玲在参加“世界拥护和平大会”途中致陈明信中的一段话:“……沿途民主人士轶闻亦不缺乏,但都不如文艺组之调皮,田洪两兄表现都不甚好,尤其是洪,郭老常常生气、着急。郭的确是一可爱之人!”
  田洪两兄是田汉和洪深,郭則是代表团团长郭沫若。我在写《1949年和平列车上的“文人雅集”》(刊《世纪》2021年第2期)一稿时,曾于2019年7月13日登门向丁玲之子蒋祖林求教。祖林说,郭沫若率领的中国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代表团,3月29日下午从北平启程,丁玲和古元那时在沈阳,他们从沈阳出发,比代表团早一天到哈尔滨,住在中央大街的马迭尔饭店。祖林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3月31日上午陪母亲一起到火车站,迎接从北京来的代表团。在马迭尔饭店吃饭时,他和母亲与田汉一桌,丁玲称呼田汉为“田老大”,他们关系很熟,多年不见了。田汉爱喝酒,一路上都喜欢喝,喝了酒话就更多。说他和洪深“表现都不甚好”,可能是指这个。
  代表团回国后,祖林又陪妈妈从哈尔滨去沈阳。路过长春,朱光市长请代表们在纪念簿上签名留念。祖林说,许多代表题了词,但丁玲没有题,田汉写了诗,签了名,翦伯赞字写得很好,李德全夸奖他说:你把字写得像花一样漂亮。
  祖林看到郭沫若和丁玲的相处,认为郭老对母亲很客气,也很热情。
  丁玲读中学时就酷爱郭沫若的诗歌,从长沙文化书社购得诗集《女神》,爱不释手,对《凤凰涅槃》和《湘累》可以背诵如流。1922年春,她到上海平民女校学习,有一天和王剑虹、王一知等同学“带着非常景仰的心情,兴致勃勃地”去民厚里拜访郭沫若。在陈设简单的堂屋里,她们围着四方桌坐在凳子上。郭沫若坐在上首一把椅子上,旁边坐着张资平。女学生们说,我们很喜欢读《女神》。郭沫若便问她们在平民女子学校的学习情况。当听说教英文的是沈雁冰,他突然大笑起来,还一边推着张资平说:“资平,我看你去教吧。哈,沈雁冰教英文……”女学生们都不安地看着他,不理解他为什么那样大笑,那样看不起沈雁冰。丁玲在1978年9月25日日记里回忆说:“当时,我们几个人都有同感,好像我们这几个沈雁冰的学生,更不在他眼底的样子。我们那时年轻人的自傲、不羁的心情,好像受了一点损伤,却又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天之骄子的面前不敢于有所表示的样子……”
  二十多年后,他们同在一个代表团,丁玲看到身为团长的郭沫若生气着急的样子,回想起当年上海民厚里的情景,越发感到“郭的确是一可爱之人”了。
  这里还要做一下更正,我在《1949年和平列车上的“文人雅集”》文末提到参考了吴雪彬的一篇文章,作者名字不是吴雪彬,应是吴雪杉。
  写于2021年3月21日
  (作者为丁玲最后一任秘书)
其他文献
1921年夏天,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收到了中共上海发起组临时负责人李达的信,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要求北京支部推选两个代表到上海赴会。  根据以后当选为中共一大代表的刘仁静回忆:当时中共北京支部的党员除李大钊外,大多数都是北大的学生。“我们在北京的西城为考大学的青年,办了一个文化补习学校,由邓中夏教国文,张国焘教数理,我教英文。有一天我们接到上海的通知,要我们派两个
期刊
程千帆先生讲课深受欢迎,武汉大学中文系上过他课的老学生聚会,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程先生讲课,都说听程先生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1958年2月,程先生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离开讲台达22年之久。直到1978年夏天,在他办了退休手续,成为一名街道居民之后,才被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请到南京大学任教,重新走上讲台,时年已65岁。  他在南大,为本科生开过历代诗选与古诗选讲课,为研究生开过校雠学与杜诗研究课,幸运
期刊
我曾经亲身体验过开挖上海朱家角公社河道的艰苦劳动,也具有参加青浦县县属河道建设的经历,并见证了江浙沪联办的最大水利建设项目之一——太浦河工程。  开挖上海朱家角公社河道  1969年冬天,下乡第二年我经历了第一次开河。生产队长说:“公社有开河任务,你是否愿意去?”开河是个新鲜活,我很想去体验一下,况且开河工地还能偶然吃到肉,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开河工地在朱家角公社新扬大队,我与十几名农村青年在队
期刊
2021年7月1日,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大日子。100年来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为了全中国劳苦大众的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率领千千万万的无产阶级革命志士,不畏艰难险阻,砥砺前行。在这个伟大的群体中,包括艾思奇和王丹一。 7月1日对于艾思奇和王丹一及其家人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44年,艾思奇和王丹一选择在党的生日这一天结为伉俪。  王丹一是我国著名
期刊
“文革”中高校的“老五届”即1966、1967、1968、1969、1970年毕业的五届学生。那是个特殊的年代,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到各地军垦农场接受“再教育”一年半左右。军垦农场是由部队经营和管理的农场,上世纪70年代初,一些军垦农场的确起到了延续大学课堂的教育作用。在这里,大学生们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也经受了艰辛的劳动锻炼。尽管吃了苦,受了累,个个晒得黑黑的,但身体比过去强壮多了,更重要的是
期刊
我1924年12月出生于上海,14岁参加由党直接领导的秘密学生组织——上海市学生协会,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赴苏北参加新四军,长期在军队工作。“文革”中调陆军第12军参加安徽省军管工作,以一个军人的身份在地方工作了10年。  我的军管工作  1967年3月,遵照毛主席“三支两军”的指示,我奉命赴安徽省参加军管工作,先后任安徽省军管会文卫办公室主任、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主任。省文卫办主管七
期刊
编者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作为改变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变化和机遇深深影响了每一个中国国民。伴随着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得以开眼看世界。  新年伊始,本刊推出“我的第一次出国印象”系列专题,特邀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从不同的职业角度分享走出国门的“第一次”,这些故事成为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温情窗口。  本期刊发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原馆长、
期刊
中央美院地处繁华的王府井闹市区。我们日常生活、出行和娱乐都很方便。附近的东安市场和琉璃厂,是我们最常光顾的地方。  国画系的老师们  国画系老师的来源大致上有两个系统,一支是齐白石先生、黄宾虹先生这一派,可染先生、苦禅先生都是他们这一系统。另一支是湖社画会、故宫古物陈列所、张大千这一系统,田世光、俞致贞、张其翼先生承袭这一脉的笔墨,又有所创新。老师们各有特点,又兼具共性,既教书传艺又重视育人,没有
期刊
《世纪》杂志多年来非常重视新媒体传播方式,陆续和龙源网、中国知网、澎湃新闻等网络平台开展合作,进一步扩大杂志的社会影响力,增强杂志的社会文化效应。  2021年4月,《世纪》和“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展开合作,开设“世纪文史”专栏。“学习强国”是中宣部主管的、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学习平台,在我国有广泛的影响力。《世纪》编辑部本着优中选优的标准,4月23日首推樊錦诗口述的《初心始终在敦煌》,随
期刊
1979年,已逾古稀之年的朴老仍以旺盛的精力活跃于国内外友好交流舞台。4月份陪同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日本,参与京都岚山周恩来总理诗碑揭幕;5月份作为中国宗教代表团团长,率团出席在美国召开的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第三届大会。接待了香港佛教旅行团、日本净土宗友好之翼访华团、日本曹洞宗访华团、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访华团等。长期奔波操劳,让朴老身心俱感疲惫,他决定暂作小憩,于是就有了11月份的南方之游。  该年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