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期读者来信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cano92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老实话,拿到今年第一期《收藏界》时,就想写点东西,几次打开电脑,敲敲又放下,总觉得很少点什么。后来等到三月底,看到创刊百期的《收藏界》,瘾又上来了,觉得这次真是该写点什么给《收藏界》了。特别是在看到148页之后的那些虽然稀里古怪但也足以让人浮想联翩的37个面孔,更觉如鲠在喉!于是又一次打开杂志,先是看见了那个什么官员悉心创作的《收藏界赋》,接着又看到了董编那篇肯定也是费了不少心血的《持正心诚意,为天下之先》,得,身子一下子就瘫软下来了!还写什么呀!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昨天上午邮局的报刊零售部的一位大妹子打来电话说,哥,你的书回来了!本来就是一个人在办公室穷极无聊,于是就懒洋洋地去邮局,一看,回来好几本杂志,于是就漫不经心地翻开杂志。也许是神差鬼使,虽然回来了一堆好几本,但最先打开的,还是《收藏界》。这一打开不当紧,天啊,这是董编的文笔吗?《哥藏的不是宝贝,而是不寂寞》!一口气连读八遍!董编啊,您真是神了!学生虽不才,但也不是谁的文章都在乎、谁的文风都喜欢,但这次,您真是把学生给征服了!我记得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书不读三遍,就没有发言权!我是毛的粉丝,我听老人家的,因为想写东西,想发言,所以,我看了八遍!董编啊,说老实话,学生也将至“知天命”之年,本来就笨,读书看报过目就忘,可这次,学生一下子想起了许多许多,很乱,没什么头绪。比如苏东坡《江城子》里的“不思量、自难忘”,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里那句“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想起史国良当初那句“你的杂志要是办不下去怎么办”,想起我们河南的艺术家常香玉那句“戏比天大”,想起丁肇中先生那句“为拿诺贝尔去做学问是很危险的”,想起著名诗人叶文福那句“跋涉艰难,就不能死盯着漂亮的鼻尖;且把敏锐的目光,照看崎岖的山路”!
  最最让人怦然心动的就是这期杂志第124页上面的那幅照片:这那里只是一幅为文章配的图片!分明就是一艺术精品!画面清晰、芳草葳蕤、人物表情自然不说,最令人击掌叫绝的是构图!身为社长的高先生和杂志社记者在画面左右两侧,中心位置和光线最好的地方给了王铁成先生!再品,社长记者的谦恭与善和、王先生的从容淡定、栩栩如生、亲切自然!这摄影家的构思和技术该有多高啊!简直出神入化、超凡脱俗、不同凡响、鹤立鸡群、木秀于林!这才是收藏类杂志应有的姿态啊!你杂志是什么?不就是一个平台么?真正支撑您的是谁?是无数藏家和读者啊!我们不是不尊重编辑,也不是不尊重记者,更不是不敬畏社长,因为大家都需要明白:没有藏家,没有藏品,没有读者,没有藏家和读者的欣赏,杂志怎么生存?我不敢说藏家和读者是杂志的衣食父母,起码应该像这幅照片所阐释的:藏家,您说,我们听着!很长时间了,我就一直郁闷:我们有些收藏类杂志是怎么啦?处处都要显得高人一等,事事都要显得比读者聪明,时时都要显得比藏家在行,真的吗?你把名片上印上一万个头衔也没用,你就一杂志的头儿,照相站在中间我就不认识你了?让藏家对你众星拱月、花团锦簇你就是国家主席了?你翻翻解放初期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的许多照片,都是在劳模和将军们的边儿上啊!难道说,站在边儿上就不说明他们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了?因为他们知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还纳闷:杂志有权或者有权威给“收藏”下个定义么?难道一说起收藏就只能是价值连城的元青花、青铜器、汝哥官定钧、明四清六、颜柳钟王苏黄米蔡?还有,为什么一说起收藏就非要和钱搭上?嘛叫收藏?说白了,就是有闲工夫的时候玩了点什么,搞那么神秘那么高深干吗呢?这期《收藏界》关于王铁成先生那个策划太好了,你看看人家王先生的心态,看看人家是怎么看待收藏的!价值百万千万的东西,一高兴就送人了!人家把“收藏”看明白了,就是玩玩!过去启功老先生就反对把书法神秘化,搞得年轻后生望而生畏!启老自己就说,我是什么书法家?什么国宝?我就是一个教书的,我是北师大的老师!看看这境界,真是大师啊!收藏也是这样,不要搞得老百姓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其实是个人就能玩,是东西就值得收,全凭一个兴趣和对个人的意义!你老说瓷器玉器的,结果怎么样,现在搞得全国人民发神经,连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的老太太都没事去阳台溜达,老觉得自己家那个花盆是个汝窑!这都是谁祸害的呀?有个电视台的收藏类节目,藏家拿藏品来鉴定,专家一说是假的就当场砸个稀巴烂,还一再问人家:生死文书签了么?我的天啊!
  忽然想起赵本山那个小品中的一句话:“咱就是农村小老头小老太太,上一次电视台咋就把人祸害成这个样子呢”!再就是那个许多收藏类杂志、鉴宝类节目和许多拍卖公司张口闭口的“鉴定证书”,我很早就想说:你们能不能不蒙人?我们应该告诉人们:这些所谓的鉴定证书一旦到了法庭上就是废纸一张啊!如果我们收藏不纯粹是为了钱,就是玩、开心,或者说是为了做研究,那你还那么在乎它的真假干什么?真的怎么样,假的又怎么样,您看着开心就成!好好的一个碗,就因为不是真的就得当场砸碎啊!那你去故宫看看,唐宋元明清流传下来的那些所谓的名画有几件是真迹。《兰亭序》是真的吗?《韩熙载夜宴图》是真的吗?《虢国夫人游春图》是真的吗?《快雪晴时帖》是真的吗?都不是,可他照样是国宝,你去烧烧试试!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这期《收藏界》是真好!董编这期的《总编视线》是真好!很多人看电影电视剧什么的会掉泪,哥不会,哥知道那是蒙人的东西!可这次,一篇不是文学作品的文字却让哥怦然心动,流泪了!不,不是流泪,哥是“喜极而泣”!
  真诚的、再次的祝福《收藏界》!你们会长命百岁的,只要这么一直走下去!
   河南省长葛市张海成
   2010年5月5日
其他文献
首先要感谢北京陈瑞海先生的来信,指出“康熙通宝”生辰钱卯字币的真伪问题。康熙钱中的生辰钱、开炉钱、罗汉钱颇多猫腻,距今时间又不太长,仅凭锈色包浆判断,难知其所以然,还要查阅有关文字资料,陈先生求实、认真的态度值得学习。  本期刊发的蔡炳根先生的安阳连布,生坑翠绿可爱,品相佳,过去仅见“四面连忻”,此品殊少见。  “大中浙十”、“洪武浙十”过去是明钱中并不罕见之物,近十年已在市场上很难碰见,价格亦升
期刊
少年时代我即忱于书画篆刻,学习吾国的传统艺术,多看名作原迹是攻艺之路上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经年研习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喜欢购置一些古书画名迹以作攻艺之助。我非富豪,购藏古书画名迹,只买自己喜欢的或有益于增进个体艺术创作灵思的,至于日后增值与否多不考虑,因之我于古书画的购藏完全是一种对艺术的钟情和对艺术的思考。  我每游一地,必先光顾其地之书画摊肆,以有限的经济能力,寻访些人弃我取的心赏之物。忆昔上世
期刊
清末民初,日用陶器的需求剧增,宜兴的紫砂业也缓缓走向复兴,具有西方色彩的专营紫砂的商号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文人雅士不再是紫砂业的主导,而亦壶亦商的紫砂实业家们成为紫砂市场的主人。在这批紫砂店号及陶刻名家中,最著名的人物当推清末民初紫坛全才——赵松亭。    一、赵松亭与吴月亭    赵松亭(1852—1934年),字九龄,号东溪,宜兴上袁人,清末民初壶艺名家兼紫砂实业家。赵松亭制壶用印有“松亭”、
期刊
宜兴紫砂自明中期从日用陶器走向艺术陶器以来,就以变化多端的造型独树一帜,在中国工艺美术品中无出其右。在宜兴紫砂壶的三大造型中,其中的光货又可细分为圆器与方器,即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圆器的珠圆玉润与方器的挺括流畅,构成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壶艺世界。以下从历史、工艺、文化三个层面分析紫砂方形壶的特点。  历史层面:  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中国陶瓷由于主要采用轮制成型,方器较为少见。而宜
期刊
一副金丝框边的镜架背后透出睿智的眼神,通过画家孟喜元的画面让我们走近一位憨态可掬的大画家——李可染。  画面中两鬓斑白的银发,面带笑容,穿着利落,双手后背,神态温和谦逊,一双发旧的黑漆皮鞋被擦拭得铮铮发亮,恰似在诉说着画家纯朴且不平凡的一生。  李可染是近现代画坛首屈一指的领航者。艺术细胞在他年幼时的脑海里便已萌芽,喜欢戏曲与绘画,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习画早期由于听了一次康有为对中国绘画观
期刊
数年来,《收藏界》等杂志的钱币栏目曾陆续刊出、介绍过不少有关北宋“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的新版别新品种,如:“双点通”、“长尾通”等,给泉友、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泉友们寻觅、研究“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版别的热情。笔者藏有一枚未见经传的“崇宁通宝”折十大钱奇异品——出头“通”,在《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北宋崇宁钱币图谱》《北宋铜钱》《北宋钱币》等专业钱谱及有关专业刊物上均未见著录或刊载,实应为
期刊
七月流火,首都北京频掀艺术热浪。受中国《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先生之邀请,赴京参加了首届中国名家书画收藏界提名展的有关活动。这次活动,名家云集,群英荟萃,如星光璀璨。其间,不但有幸拜访、接触了许多心仪已久的文化名人、书画名家,更有幸亲自目睹了这些大家殚精竭力奉献的一幅幅书画精品。使无数观者视觉受到猛烈冲击,品尝到精美的艺术盛宴,深刻感受到中国书画美的大气、美的淡泊、美的天成、美的灵动、美的魅力!
期刊
荷花是有名的夏花,以其高洁著称于世。夏秋时节,人乏蝉鸣,桃李无言,亭亭荷莲在一汪碧水中散发着沁人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因此世人冠以其许多美好的别名,如芙蕖、莲花、芙蓉、水华、水芸、玉环、泽芝等。荷花也博得艺术家的青睐,为其吟诗作画者历代不绝,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吟咏。嗣后,屈原、曹植、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孟郊、苏轼等,皆有咏荷花的诗句。其中最有代表
期刊
中国画坛历来以画家的“名头”论画,即所谓“名大福大造化大”。那些未署名款之作,即便出类拔萃、画艺超群,亦多遭受不公正待遇:或不屑一顾,或另眼相看,或横加责疑,致使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失。这种现象,至今流弊尤深,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艺术品的鉴藏和价值观念。由此,引出了一个如何对待佚名画的话题。  所谓“佚名画”,是指画面未署名款,且又无法确认作者真实姓名的绘画。其所以佚名,原因相当复
期刊
(一)    香港私人珍藏一西晋青瓷人形灯(图1﹚,造型古拙趣怪,十分罕见,聊备小文记之。  该灯由灯盏和灯柱两部分组成,呈上小下大圆筒状;中空,塑一人形,头顶一帽状灯盏,灯盏内正面有一空心瓷管通向盏心,为置放灯蕊之用。人物露牙、突脐及带兽尾,怀中搂一温驯之巨鼠,双手合于鼠口下持一物喂鼠;肩膀两侧各攀附一只长尾猴;两只手臂上各塑一只小老鼠,面向巨鼠作亲昵状。平底露胎,带深褐色窑红及垫饼痕﹙图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