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即将到来的“双一流”建设,结合我国过往评价机制的弊端及高职院校的建设现状,从高职院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评价机制思想。硬件条件实施高标准的一票否决制,避免高职院校把有限资源投入到盲目的攀比之中;软件建设应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双一流”建设评选过程变成一个引导建设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189-02
  2015年5月,国务院印發《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同年10月,国务院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拉开了我国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的大幕。对本科院校而言,“双一流”建设具体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高职院校而言,“双一流”建设具体是指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专业群建设。
  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指挥棒,其是否合理、科学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成败。根据本课题组的前期调研可知,一些省份开始启动高职院校的“双一流”建设,但其评价机制继承了原有的评价机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使得未来高职院校的“双一流”建设变成了国家高职示范校、骨干校的又一个变异形式,被形容为“换一身衣服重新登场”。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推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刻不容缓。
  一、“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的基本原则
  第一,硬件达标、软件一流。在原有的评价机制中,硬件指标占有很大权重,不符合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思想,硬件指标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突击完成,但无法完成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因此,在未来的高职院校的建设过程中,硬件建设达到相关标准即可,不应该变成一个拉开差距的指标。未来的“雙一流”建设应重点突出软件一流,据此构建相关评价标准。
  第二,淡化指标、符合规律。我国教育原有评价机制的一大败笔是过于重视指标数字,但在大学建设过程中,很多核心的理念无法通过指标数字体现出来,或者局部体现出来,但又被一些其他无关紧要的指标数字稀释掉,无法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因此,未来高职院校的建设过程中,应淡化指标。是否符合相关的办学规律应该是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的一大标准,此标准看似容易,实际难度很大。根据本课题组的调研,一个省份在高职院校建设的推动过程中,实施了两个措施:一是实施省级的技能抽考,二是实施省级毕业设计的抽查工作。此两个措施看似可以很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则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技能抽考在实施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取得好成绩,所有的教学计划都围绕此抽考进行,不敢有任何创新,把高等职业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严重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很多高职院校逐步取消了毕业设计,但是省级毕业设计抽查的行政命令使得职业教育严重倒车。
  第三,凸显特色、突出创新。一流专业群的建设必须凸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创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办学规模已有极大的提升,但是创新程度却严重滞后。创新程度的滞后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很多高职教育者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不需要创新;客观因素是高职教育受相关行政命令影响较大,自主权太少,或者是由于职业教育者的整体水平偏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够。因此,在未来高职院校的“双一流”评价机制中,应重点突出高职院校的创新性。
  第四,服务当下、引领未来。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就是服务当下,引领未来。服务当下要求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要满足办学要求,符合办学的基本规律,凸显专业群的办学特色;引领未来要求高职院校要提升软件建设、淡化指标体系,突出创新。
  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硬件指标体系构建
  1.办学条件指标体系的构建
  办学条件是“双一流”建设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构建“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过程中,办学条件应该是一个必须条件,但不应该是一个产生差距的因素。办学条件应包括校园面积、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教学楼的建筑面积、体育设施、后勤服务设施、图书馆馆藏图书等。这些指标既要考虑总量,又要兼顾个体的平均数。达不到要求可以一票否定,但在评价过程中,不应该产生差距,否则将稀释“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指标。
  2.师资队伍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原有的评价机制中,师资队伍一般被放在软件建设中,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被指标化,使得高职院校盲目地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师资,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在未来“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不应该盲目攀比学历和职称,应重点考核师资队伍的架构和师资队伍建设体制。师资队伍的架构应该分为理论教师的架构、实习老师的架构、辅导员教师的架构、管理人员的架构、后勤服务的架构、真正双师型教师的架构。每个架构人员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应该有所不同,以理论教师队伍架构和实验实训教师架构为例:师资队伍架构重点考核本科及研究生的比例(以第一学历为考核重点,不盲目攀比博士数量)、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实验实训教师架构重点考核本科学历的比例(以第一学历为考核重点,不盲目攀比研究生数量)、工作经历等。师资队伍建设体制包括一个学校教师的引进制度、培养过程、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制度。在评价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也应该实施一票否决制,不应该产生差距,否则也将稀释“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指标。此外,师生比例也应该纳入一票否决制中。
  3.实验实训室指标体系的构建
  实验实训室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保障,特别是面对“中国制造2025”,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构建“双一流”教育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实验实训室的指标体系是重中之重,且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不同的专业群实施不同的标准,达不到要求的一票否决,且实验实训室指标体系要重点考虑学生的人均占有率。   以上的硬件条件,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短期内可以突击完成,和一个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有很大的关系,体现不出一个学校办学内涵和办学实力,因此,在构建“双一流”办学评价机制的过程中,硬件条件应该实施以下政策:不符合条件的“一票否决制”,符合条件的不额外加分,避免形成一种盲目的攀比,稀释了“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指标。此外,硬件条件的考核既要实施总量的“一票否决制”,又要实施个体平均数的“一票否決制”。
  (二)软件指标体系构建
  1.办学理念及办学规律指标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有其基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规律,但针对不同的专业群,又有具体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规律。这些理念和规律看似很虚,实则对办学质量的影响最大,并且把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规律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难度最大。因此,在构建“双一流”建设的指标体系中,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规律的考核尤为重要。
  2.社会影响力指标体系构建
  社会影响力是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结果的具体体现,在构建考核体系的过程中,评价难度最大,也是一个高职院校无法突击完成的指标。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构建“双一流”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
  3.创新意识的指标体系构建
  创新意识是目前高职教育最为缺乏的元素,高职教育创新元素的缺乏既源于对高职教育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又是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程度的一个体现。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动手”教育,和中专教育比较,高职教育既要会动手,又要知其所以然;相较本科教育而言,不但要知其所以然,还要会动手。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生的就业一直受到市场的追捧,但很多教育者,包括一些职业教育者把高等职业教育当成了低等教育,从思想上没有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过去的十余年,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处于求生存求发展的时期,主要的精力、财力都投放在求发展的方面去了,没有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然而,高职生是把思想、设计、规划变成实物的最重要一环,因此,加强高职生创新教育刻不容缓。在未来的高职院校“双一流”的建设过程中,创新意识指标的构建必不可少。
  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的风向标
  招生和就业被喻为高职院校的入口和出口,招生分数线体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对一个学校的认可度,就业体现了社会、企业对学校的认可度。因此,招生和就业是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构建的风向标。
  在构建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风向标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通盘考虑。行业特点、学校地域、招生人数等对学校的招生分数线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随着招生人数的上升,招生的分数线会直线下降,探讨、研究招生人数和分数线的线性关系至关重要。
  就业指标体系的构建同样非常重要,且难度更大,就业品质一般包括就业企业、就业岗位、就业薪酬等方面,但是在新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创业,且自主创业的品质差别非常大,例如学机械专业的学生,有的是自己开办加工企業,有的被动去饭店、便利店,如何评价这些就业对学校培养品质的影响也是一个亟须研究的课题。
  四、小结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将对我国高职院校产生新一轮的洗牌行动,对我国未来高职院校的布局、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借鉴211、985等院校评价机制的经验,避免将“双一流”建设变成一种缺乏内涵的盲目攀比的投机行为,要把“双一流”建设变成引导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积极行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双一流”评价机制只是开始的一小步,后期的权重分布,相关数据的模型构建,方案的具体规划实施,数据的真实采集及分析都将对结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双一流”高职院校将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浩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6(11).
  [2]黎修良,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
  [3]张丽莉,赵雷.关于“双一流”建设中细节的探讨[J].读天下,2016(12).
  [4]黎修良,沈言锦.高职院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
其他文献
摘 要:道公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其在壮族聚居区传播和流行以来,其理论旨趣也几经变迁。从文化生态视角来看,广西壮族道公文化的理论旨趣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这几个阶段:宗教实践文化主旨阶段、民风民俗文化主旨阶段、原生态文化保护主旨阶段。研究广西壮族道公文化不同阶段理论旨趣的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广西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很有裨益。  关键词:文化生态;壮族道公文化;理论旨趣  中图分类号:G127
期刊
摘 要: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现状,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教师队伍、网络平台建设、学生群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如下: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增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学生的考核内容。  关键词: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
期刊
摘 要:班导生与辅导员、班主任、班委共同构成了班级管理的四元主体。班导生制度的实施,为解决师生配比失调、学生群体多样性与精细化管理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思路。在实践中,解决班导生制度存在的角色认知模糊、工作内容不清晰、时间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是优化班级管理模式和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班导生;四位一体;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
期刊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缺少针对性、二是教学互动性差、三是学生考试答卷有重复和抄袭现象。文章主要探讨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思路,设计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及多样化考核方式。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大班授课;小班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低下既有社会环境、学校的原因,也有教师、学生自身的原因。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环节;准备教学材料;教师自我提升;监控教学过程;调整教学心态。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对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14
期刊
摘 要:多维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分析地方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论规律,从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校外实习平台、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五个方面出发,提出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多维一体”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能力;多维实践平台;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责任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旗帜,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改善教育方法促进教育载体和教育形式的创新、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社会实践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责任认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市管县体制已经难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从实践的结果看,只有那些工业化程度高、市辖县数量较少的地区实现了市县协调发展。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实现城市支持农村的目标。因此,加快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建立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的行政体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建立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既是实施“省直管县”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推进县域城镇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政治素质是我们高校合格人才培养的关注重点。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当代大学的政治素质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文章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整合、利用我们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优化大学生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治素质结构;优化;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31-02  大学生
期刊
摘 要:采用韩贵宁改编的《大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和《大学生学习拖延成因问卷》对商洛学院9个二级学院的400名文理科学生进行学业拖延现状的调查,数据利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学业拖延(16.2%)低于我国大学生平均水平(39.2%),自主学习和复习备考方面大学生自主自律能力差,农村学生的拖延程度较城镇学生严重,學业拖延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完成作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