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纸媒新闻采编策划创新策略探析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媒体的蓬勃发展对纸媒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采编策划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应对融媒体时代新需求,必须积极创新纸媒的新闻采编策划工作,为受众提供更具影响力的新闻内容。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采编;纸媒;策划;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185-03
  新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融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媒体行业因此进入媒体融合发展甚至深度融合发展阶段。纸媒是传统媒体的一种,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天生具备的短板也变得越来越明显[1],比如传播平台单一、时效性和互动性较差,与人们的需求难以有效适应等等。想要在新时期推动纸媒发展,就必须积极采取一系列的创新策略。本文着重分析融媒体环境下纸媒在新闻采编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新闻采编策划上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一、融媒体和新闻采编策划的基本内容
  (一)融媒体
  对融媒体的定义,目前主要概括为: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融媒体”首先是一种理念,以发展作为重要前提,关键手段是扬优,最大限度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让之前单一的媒体竞争力在融合之后变成一种共同竞争力。其本质上并不属于独立实体媒体,而是整合新媒体、电视、报纸、广播等新旧媒体各自的优势,在新时期新闻宣传实践中的应用。
  对外而言,融媒体对外是一个声音、一个单位、一个价格,网络、电视和广播变为共同为一个项目活动服务的三种形式、手段和方法,融媒体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客户对其的认可度很高。
  (二)新闻采编策划
  新闻采编策划是新闻专业具体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为了顺应新时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开设的全新专业。从事这一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新闻采编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等,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技能,如摄像、编辑、采访、协作等。合格的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员[2]。
  二、融媒体视域下纸媒新闻采编发展现状
  在传统媒体当中,纸媒曾经是佼佼者,在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新媒体兴起之后,纸媒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面对新的平台、新的传播形式和受众的新需求,若一直采取传统的发展模式,必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出现读者数量下降,收益渠道不断收窄,变得越来越边缘化,最后逐渐被社会淘汰。基于融媒体视角,纸媒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传播信息平台单一
  融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元化的载体平台,这也是纸媒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对于很多纸媒而言,尤其是地方报纸,由于平台单一,受到发展意识不足或者自身经济实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其新闻采编和策划都受到了不利影响,导致新闻采编策划难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缺少相应的互动;纸媒现有的发展空间比较狭窄,阻碍了新闻采编策划的创新。在融媒体环境下,纸媒的传播途径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缺乏多样性和竞争力,使新闻采编能力不能有效发挥,随着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增多,纸媒的发展受到挤压,若纸媒不能及时拓展新媒体平台,增加传播途径,不仅会降低新闻采编的策略能力与创新能力,还会进一步削弱纸媒的影响力。
  (二)受众数量严重流失
  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传播媒介兴起,让新闻媒体市场上的受众不断被细分。新媒体凭借较强的互动性、时效性,抢占了越来越多的客户[3]。纸媒的传播载体单一,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呈现出来,难以像视频或者音频那样,给人们一种更直观的体验,所以纸媒的受众不断流失。尤其是新闻媒体的关键受众群体之一——青年人群,他们几乎是和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对纸媒的感情本就不深,加上受到新媒体的吸引,自然都会选择新媒体。此外,借助新媒体平台,各类新闻资讯能够在第一时间以视频、音频、文字等形式传播到全国各地,在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纸媒的受众数量。纸媒限于传统的纸质形式,无法在第一时间传播新闻内容,同时,地方纸媒的传播范围不及新媒体广,在内容的选择上也没有新媒体平台丰富,也是导致受众群体流失的一个原因。长期阅读纸媒的老年受众群体近年来也在不断流失,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老年群体也能够轻松使用移动设备,新媒体也有向老年群体增设的版块,能够让老年群体更加方便地阅读新闻资讯,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受众,导致纸媒的老年受众也在不断流失。
  (三)纸媒优势减弱
  融媒体时代,纸媒之前的优势地位逐渐弱化。第一,纸媒优势被弱化,采用的单一新闻策划采编模式无法让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保障,这也会对新闻的传播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二,当前的新闻传播空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人们习惯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第三,纸媒能运用的内容和形式较少,在排版、传播新闻内容的过程中,只能采用文字或图片配合文字的形式,无法对读者形成“视听”双重效果。报纸在采编和策划新闻信息方面都有明显的滞后性,难以和新媒体新闻采编策划形成对应的竞争优势[4]。
  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新闻的采编和竞争模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倾向于采用在线指尖式采编,以增强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显然纸媒难以达到这一目标。纸媒本身的优势在弱化,劣势逐渐凸显,在日渐激烈的竞争背景下,如何促进新闻采编策划创新,影响着纸媒今后的发展。
  (四)纸媒变革时间长
  纸媒经过长期的发展,拥有庞大的读者体量,在融媒体环境下,新媒体新闻采编策略顺势而起,传统紙媒受到极大冲击,却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时代的变革。首先,纸媒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市场飞速变化的同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市场和受众的变化,造成了纸媒“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尴尬处境。其次,纸媒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过河搭桥”,结合以往经验与时代变化进行变革创新,这使变革所需的时间再一次被拉长。最后,新媒体依托互联网,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创新的速度也快,所需的成本较小;而纸媒在尝试转变过程中,要考虑到自身的体量,需消耗的成本过大,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下发展显得十分拘谨,无法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三、融媒体视域下纸媒新闻采编策划改善对策
  (一)强化自身的权威性优势
  很多人对纸媒形成了固有印象,纸媒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这也是纸媒在今后发展中不应丢掉的优点,并且应当将这一优点转换为自身的竞争优势。具体需要做到:第一,增强自身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以及新闻报道的严肃性和真实性。第二,不能排斥新媒体,且应与新媒体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整合两种媒体的优势,创新新闻采编策划方式。尤其是地方纸媒,更应当增强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可以开设一些短视频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将纸质版的内容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自身的专业优势,也可以增强新闻传播的及时性。第三,深挖纸媒的传统优势,做好深度报道的新闻采编策划。深度报道在20世纪开始在纸媒兴起,其初衷是为应对电视媒体新、奇、快的特点。可以说深度报道带着鲜明的纸媒特征,即使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做深度报道,因带有更强的思想性,逻辑推理更为严密,仍占有较大优势。融媒体时代,纸媒应把握深度报道这个有力抓手,做好深度报道新闻采编策划,以深度报道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如惠州报业传媒集团2019年至2020年连续精心策划推出了“牢记使命 竞逐一流·高质量发展县区行”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问策部门行”大型主题采访调研活动,秉持问题导向,针对县区、部门运行之阻,产业发展之痛把脉开方,去病疴通血脉、补弱项强筋骨,系列深度报道连续推出,广受社会好评,刷新了受众对纸媒的传统印象,报道刊登后,最后还结集成书发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积极转变自身角色
  纸媒应当认识到在融媒体时代应呈现出新特点,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加强全链条的新闻采编策划,形成自身的优势。首先,报纸要更快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大环境,在创新新闻采编策划中积极和新媒体融合,让新媒体资源可以导入纸媒行业中,促进纸媒新闻采编和策划能力的提升。其次,纸媒要在互动构件、新闻的策划方法、采编方法方面进行创新转变,更好地适应融媒体的发展需求。纸媒要积极主动地与新媒体合作,积极寻找合作出路,为创新新闻采编策划等起到推动作用[5]。比如四川媒体在时代发展潮流中对自身精准定位、快速转变,不再将发展思维停留在传统报业上,而是将目光投放到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上,“四川观察”这一官方抖音号、快手号被越来越多的受众熟知。新闻热点出现后,新闻编辑人员会第一时间捕捉。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丁真不仅成为四川旅游形象代言人,而且也对四川理塘做了进一步宣传,助力四川旅游业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当地政府第一时间向理塘贫困居民提供帮扶政策,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有机统一起来。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不仅为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注入了生命力,而且也利用媒体自身的传播性能高效地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
  (三)搭建符合纸媒需求的载体平台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看到融媒体发展给纸媒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机遇。融媒体的发展除了革新技术手段和形式之外,归根到底核心内容是新闻采编策划。纸媒拥有不少经验丰富的新闻从业人员,他们在融媒体时代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他们既能结合新媒体传播中突出的时效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势,也能充分发挥传统纸媒在权威性、深度上的优势,搭建纸媒和新媒体互通互融的采编工作平台,通过全链条、全流程、全视角的新闻采编策划,让新媒体和纸媒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使纸媒和当前的新媒体环境相适应,在融媒体时代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如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确立了“喉舌+智库+平台”三大发展路径,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客户端+LED”,以全媒体传播方式为读者生产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资讯。如为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该集团承接了该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惠州市党史学习教育“永远跟党走”红色东江传播工程七大系列活动中的几项活动,充分发挥纸媒在这些大事件宣传报道中的深厚积淀,策划了“民记走读团”走进历史感知红色脉搏,“红色征程惠州印记——百年百址、百年百宝”等新闻宣传报道,并通过涵盖纸媒、新媒体等多个平台,运用文字、图片、视频、VR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构建大宣教格局,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得到各界好评。经过这几年融媒体的发展,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的广告收入仍保持年增速10%以上,2020年纸媒广告收入仍占集团整体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由此可见纸媒在当地的影响力。
  (四)突破产品局限,创新呈现形式
  要勇于尝试,才能敢于创新。纸媒新闻采编策划要着眼于融媒体环境带来的重大变革,突破纸媒传统新闻产品的局限,在向新媒体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持纸媒的初心,以新颖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感受到纸媒紧跟时代步伐的决心。
  以上对纸媒自身权威、顺应时代发展及搭建纸媒发展平台进行了阐述,在纸媒突破产品局限、创新呈现形式的内容中,要联系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探究。首先,要明确纸媒的当前境况,结合新媒体推送模式,打破产品局限。纸媒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新媒体平台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纸媒在变革的过程中,要结合新媒体模式,创新新闻采编策划方式,在受众多的移动端、新媒体等诸多平台建立官方账号推送时政要闻。借助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途径,保持纸媒的影响力。其次,纸媒与新媒体内容相联合,实现“1+1>2”的共享联结效果。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在于获取新闻信息十分迅速,且可以在诸多平台以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推送,以满足受众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而纸媒的新闻采编策划,则可以将平台上新闻采编的重点内容进行排版,择取诸多“新鲜事”中对当地民众影响较大的或全国性的实时事件,如疫情每日动态等,通过纸质形式传播。即纸媒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第一时间推送内容,而线下传统形式的纸媒则进行多版块的精华内容展现,突出呈现内容,创新呈现形式。最后,纸媒要着重推动新闻采编策划的转型,激励人才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策划应运而生,同时,也需要纸媒助推新闻采编策划进行线上、线下的多线操作,给予相关工作人员培训机会,拓宽新闻采编策划眼界,从新闻采编、内容制作、形式推送等多方面加以培养,促进新闻采编策划全面发展,使之能够顺应融媒体环境下随时可能发生的改变,继而带动纸媒发展和变革。
  四、结语
  纸媒和新媒体的融合需要从广度和深度出发,以纸媒为基点,以创新能动性为线,有效地衔接纸媒与新媒体,通过“以点成线、以线促面”的方式辐射民众的生产生活,将媒体的触角投射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各个领域,促进新闻采编路径的拓展,更好地融合新媒体的语言风格、采编模式和格局等,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媒介融合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采编人员,除了拥有过硬的采编能力外,还要具备超强的新闻敏感性,学会用敏锐的触觉判断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并且要勇于策划新闻系列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内容。纸媒在融媒体背景下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纸媒从业人员要立足实际,结合单位发展概况,着眼于未来,敢于革除原有的生产作业模式,积极创新。这就需要纸媒从业人员站在全局的角度,构建新的载体平台,转变自身的角色,综合考虑和发挥各个不同媒体平台的特色,全方位提升新闻采编策划能力,“一种菜品做百样菜式”,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为受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将媒体便民、利民、惠民、为民的原则落到实处,为纸媒后期发展赢得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为其未来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内驱力。
  参考文献:
  [1] 王鹏.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培养纸媒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J].采写编,2020(3):76-77.
  [2] 周高虹.融媒体语境下纸媒新闻的创新发展研究[J].传媒论坛,2020,68(20):60-61.
  [3] 高瑞涛.试析融媒体视域下纸媒美编如何创新发展[J].视界观,2018(9X):178.
  [4] 王志恒.浅谈融媒体环境下纸媒新闻采访写作创新[J].記者观察,2020(3):20.
  [5] 李平.融媒体环境下纸媒新闻采访写作创新研究[J].记者摇篮,2019(10):102-103.
  作者简介:马海菊(1978—),女,浙江余姚人,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现代新闻传播学。
其他文献
卫德明(Hellmut Wilhelm)是以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翻译和研究蜚声学界的汉学家,他通过研读儒学经典和梳理中国哲学流派,向西方世界重构了中国近代主流哲学思想的演变。在英译《顺性命之理论》(曾国藩策文)中,卫德明不仅继承了欧洲汉学研究的精粹,更独辟蹊径,从《易经》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一角度,以他者的眼光来分析和解读曾国藩对易学思想的发轫、巩固和光大。
林莽的诗歌创作始于“白洋淀”时期,从起步期开始,他的创作便体现出“诗画相通”的艺术特色,包括在日后成熟期的创作中,与美术构思深深相通的画面美都一直是林莽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一系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林莽完成了思想上的自我启蒙,创作上对现代主义有所吸收。八十年代中期,林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革命”,捕捉绵密、细微的日常生活之美,并逐步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尽管如此,人们对林莽的印象却仍大多停留在白洋淀时期,对林莽诗歌创作中的“艺术自觉”问题不够重视。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完整地考察林莽的艺
阐述了焦炉推焦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特点,提出以NaHCO3作为脱硫剂的干法推焦烟气脱硫工艺,实践证明,该工艺简单,灵活性高,脱硫效果良好,应用范围广,具有借鉴意义。
生活垃圾分类是改善生活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对全疆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目前,在乌鲁木齐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初现。然而,与全国首批试点的先进城市相比,乌鲁木齐市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时还存在着公共机构推进不深入、市民主动分类意识不强、宣传动员不深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混装混运”现象较普遍等突出问题。鉴于此,从改进工作机制、落实强制责任、加强宣传动员、补齐设施短板、扶持市场主体、借力
在钢铁行业近年来处于弱发展周期背景下,采用实证加案例分析的方法,以钢铁行业在弱周期下的会计盈余质量相关影响因子建立相关指标,并结合宝钢集团的利润表、现金表对其进行案例分析以评价其盈余质量。针对分析结果对弱周期下的钢铁行业提出提升盈余信息的质量监控,以提升企业各指标效能,以及各行业盈余信息评价需要因地制宜、避免单一化评价等建议。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国内掀起了一股典籍外译的热潮,尤以大中华文库系列丛书为代表。然而,时至今日,很多学者意识到并指出,这些译本在海外的接受效果欠佳,实则沦为自产自销、自娱自乐的对象。本研究以明清小品文英译本为例,基于译本在海外主要图书馆的馆藏量,学界对译本的关注和评论,以及译本在网上书店的销量等数据,展开细致的分析与探讨。结合翻译说服论的相关启示,从译者、受众、译本、译境等方面探讨林语堂译本相对成功的原因,进而总结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翻译和传播策略,为促进中华典籍外译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借鉴与参
大学生返乡就业对于中缅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生源地是中缅边境地区的云南在昆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进行返乡就业意愿调查。结果表明,以大学生为代表的乡村精英流失严重,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较低及其返乡面临着包括边境特殊环境、家乡文化认同、传统家庭观念、政策宣传、就业机会等诸多困境。因此,政府、学校、家庭应协同联动,为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结构化保障,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服务于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是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社区的角色与响应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以正定古城社区为例,在概述古城正定旅游发展的社区服务角色基础上,从政府主导文旅融合全域发展、古城社区文化保护、旅游公共服务空间拓展、古城社区周边广泛参与、文旅融合发展红利的社区共享等方面,系统探讨古城正定文旅融合发展的社会响应机制,揭示正定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策略。
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机器人不但可以担负大量重复性、烦琐的工作,而且可以做到无休不间断、准确性高,极大地提高了核算工作的效率。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财务人员不能再只是会记账、懂核算的传统会计人员,而是要成为能提供准确、精细的财务数据,能够进行数据分析的管理型人才。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型财会队伍对一所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介绍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以地方本科院校G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财务人员队伍的现状,对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会计队伍提出建议。
The initiation of the communism group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re deeply rooted in China’s political,economic,and social environments,which are not simply the result of Soviet Russia’forced export of revolution.Out of the comp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