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bj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小抓起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很小就已经形成了。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对于学龄前孩子的习惯无能为力,孩子上学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教育,所形成的习惯就很难有较大的改变,因此从小时候开始使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非常容易建立,也非常容易巩固,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如果能够被及时发现,那么纠正起来也比较容易,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那么就会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良习惯一旦形成,那就不易纠正,比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再三教诲,在家长的强力管教之下也有了改正的决心,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这部分孩子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如此循环下去大好的光阴就白白地浪费了。也有的孩子在学校家庭共同艰苦努力之下,彻底改掉了。
  二、习惯的养成应该循序渐进
  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需要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个性情况,结合学生个体特点以及能力增长的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运用切实可行的办法,逐步向目标要求靠近,使学生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早日养成,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之中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比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积累,到了中学,还要在这已经养成的简单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分析习惯、勇于质疑并创新习惯等。
  三、习惯的养成必须严格要求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校和家庭的监护人用心的引导,并促使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才有可能实现。整个过程并不是和现实生活隔离开来的,对于学生来说,这方面的培养主要放在学校教学的课堂上进行。在教学中,有许多“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这些看似小事,其实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到许多方面。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习惯比较容易形成,但是也很容易减退。所以,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一定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真正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学生们才能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在习惯实践和强化训练中还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习惯的养成必须启发自觉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多是在家长、教师的强制要求情况下形成的,但是应该尽量培养孩子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同时,借助书籍之中如伟人传记等内容中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案例,从中感悟良好习惯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从而使他们在心中明白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一生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使他们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独有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对育人方向的引领,由它升华衍生出的强大教育力量,可以形成学校强大的核心发展力,循序渐进地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教育根植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主要来源于当地农村家庭以及外来务工家庭。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处于初中以下水平,因此当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处于转型期的时候,得不到及时的梳理和引导。同时,学生家庭环境相对复杂,单亲
期刊
背诵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我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却发现多数学生对于背诵积累都比较被动,死记硬背的比较多,对所背诵的诗文篇章缺乏热情,更难以内化积累为自己的语言,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语言表达中,出现了“茶壶煮饺子倒不出”的现象。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背诵不是简单的学习任务,一样要求我们研究内容,注重方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教师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 “身教” 
期刊
一、激发习作兴趣,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驱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时,他们自然会积极、主动、愉悦地去习作。  1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氛围  古人云:“情动而辞发”。任何一篇成功的文章都是作者有所认识和感受信笔写成。模拟情景,营造情感的倾吐氛围。新课伊始,采用故事引题、谈话引题、情景引题等办法,创设并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或模拟的“情
期刊
一、重管理、强师资,是抓好校外教育的前提  南关区少年宫担负着对全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示范的重任。多年来在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秉承“快乐体验,快乐成长,快乐起飞”的办学理念,以文体活动和教育教学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外教育阵地作用,为未成年人健康体验、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逐步成为全区甚至全市青少年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中心和引领者。  1.
期刊
现今许多家长都想尽办法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以便将来出人头地,也有培养孩子克服逆境和干事业时的胆识,即“逆商”和“胆商”。更有家长投入很多时间、金钱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和特长,所谓“艺商”,却很少有人去培养孩子的“食商”——饮食商数。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科学饮食没有概念,即“食商”很低,孩子长大很难有个健康的体魄。小时候不能规规矩矩吃饭的孩子,将来上学时几乎100%不能安安静静地听课,
期刊
一、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受错误的道德观念影响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生活多,影响也大,认识能力较差,正处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他们的道德意识不明确,缺乏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分不清是非、美丑的界线,出现好坏不分、黑白混淆的现象。所以他们很容易接受社会上错误的观念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认识。比如,有的学生在班级装老大,拿一些食品给大家吃,收买人心,让班级学生都听他的,违反课堂纪律、老师批语他时大家都
期刊
一、教师研究的重要性  1. 精心钻研能使教师体味职业幸福。教师的职业生涯大约30年左右,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30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一个教师自身来说,是否能够过得充实快乐、是否能够体会到职业幸福感至关重要,这种幸福感不仅仅关乎教师自身,甚至关乎整个教育事业的兴衰。谈到幸福,我们教师感触颇深:批阅不完的作业,无休止的辅导,一轮接一轮的迎检……教师显得茫然和无奈,教师看待自己的生活是“两眼一
期刊
一、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1. 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处理好少数尖子幼儿与大多数平常幼儿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幼儿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决定他们在班集体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少数幼儿在某些方面会表现很优秀,或是很能干,因此受到教师的青睐,发展、锻炼的机会较多;而更多表现平平的幼儿不被教师所重视。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加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启蒙教育的奠基石,幼儿英语教育成为关注 的“热点”。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现代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表明,兴趣和成就感常常是成功的动力源泉,每个正常的儿童都有学好外语的潜能,但前提有两个:一是必须喜欢它,并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二是教和学的方法要丰富多彩。让幼儿在
期刊
闲暇之余,与周围的老师闲聊,常常听到老师们埋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普遍缺乏良好习惯,老师苦口婆心说的一大堆道理总是听不进耳,明知故犯。”这话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可仔细想一想,究其原因,其实是老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犯了大错,那就是只重“言传”,却忽视了“身教”。常言道:教书育人,要言传身教。“言传”,即通过语言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白事理;“身教”,即以行为举止来影响学生,使学生提高认识。身教是无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