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毕加索的生活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alian1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加索身边从不缺少女人,她们崇拜他、痴迷他、屈从他,却不得善终,不是精神崩溃,就是自杀身亡,除了弗朗索瓦丝·吉洛。
  如今吉洛已年近九旬,依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她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讲述了与毕加索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吉洛与毕加索共同生活时,经常貌合神离
  “他以为自己是上帝”
  弗朗索瓦丝·吉洛是毕加索名画《女人1932》的模特。在和毕加索共同生活10年并生育两个孩子后,她主动选择离开“这个强悍的怪物”。她欣赏毕加索的才华,但从不屈服于他的强势。
  吉洛说:“我是唯一健在可以讲述这些往事的人。看看曾在他身边的其他女人,玛丽·泰蕾兹和杰奎琳自杀了,奥尔加变得歇斯底里,濒临崩溃,多拉·马尔疯了。”
  21岁那年,她与毕加索初识,当时她是巴黎一名法律系学生,同时从事绘画和写作,而毕加索已61岁。“和他在一起棒极了,像烟花一样绚烂。他拥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充满智慧,魅力无穷。只要他有兴致,能让石头随着他的旋律起舞。”吉洛回忆道,“但同时,他也很粗暴、残忍、冷酷无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他以为自己是上帝,可他不是,这令他烦恼。”
  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吉洛从小就十分独立。她曾对毕加索说不喜欢当他的模特,因为她不希望成为他生命中的“吉洛阶段”,就像先前诸多女人一样。吉洛说:“我知道毕加索有了新模特之后会如何毁灭前一个女人。”
  当毕加索对一个女人失去兴趣后,会在画作中无情地丑化她的形象。比如他曾把妻子奥尔加的牙齿画成剃刀状,身形扭曲,而背景则是17岁的新尤物玛丽·泰蕾兹妩媚曼妙的身影。
  吉洛说,其他女人的悲剧在于,她们非常乐于见到毕加索终日以自己为模特进行创作,自以为很重要,其实,“毕加索即便是在创作一幅女人肖像,也是在画他自己。他的所有绘画都是他的生活日记”。
  吉洛与毕加索共同生活了10年,从1943年到1953年,生育了两个孩子—克洛德和帕洛马。当她决定在“被毁灭之前”带着孩子离开时,毕加索警告道:“没有人会离开我这样的男人。”
  “我们不是独角戏”
  吉洛和毕加索的爱情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时,德国占领了巴黎,形势十分危险。
  吉洛说:“对我这一代人来说,毕加索是一个英雄,他画了《格尔尼卡》,是反法西斯的象征。他怀着极大的勇气坚守在巴黎,而不是逃亡美国。他随时可能被逮捕,但那是他反抗压迫的方式。”
  吉洛有数名家人在抵抗运动中遇难,她本人也曾在学生示威中被捕。德国人痛恨学法律的学生,于是她转行投身自己热爱的艺术领域。“我们都可能明天就死,这反而令我无畏,”吉洛说,“我知道毕加索风流成性,与他相伴会是一场灾难,但我不想错过这场灾难。”
  《女人1932》是吉洛拥有的唯一一幅毕加索的画作,几年前已出手,因为她觉得这幅画会给她带来噩运。
  “我从未接受过毕加索的其他画作,一直保持独立,”吉洛说,“我知道只要你向他伸手,必定要用另一种方式偿还。他要我像其他人一样服从他,但我偏不。”
  毕加索常常问吉洛:“你为什么总是跟我对着干?”吉洛说:“因为我们之间有对话,不是你的独角戏。所有人都对你说‘是’,好像围绕着一个国王,而我对你说‘不’。”
  毕加索显然喜欢这种对抗。吉洛说:“当别人对你说‘是’时,你感到有权威,但同时也会很孤独。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
  
  “毕加索的爱是占有”
  吉洛对毕加索的其他几个女人也相当熟悉。她说:“毕加索永远在对所有人撒谎,为的是让她们顺从地围绕在自己身边。”
  吉洛说:“《格尔尼卡》的作者不是一个天使,也许,普通人的伦理价值观并不适合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画家。”
  毕加索在“吉洛阶段”的创作十分活跃。“他画了一系列身穿盔甲的中世纪武士,骑着高头大马,腰身很细,那就是我,”吉洛说,“他抱怨我从不卸去盔甲,我说:‘是的,因为我不想被杀掉。’他还画了很多龙虾,那也是我,外面有一层保护壳。”
  当吉洛开始全身心投入毕加索的生活时,却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毕加索“从未了解过她”。
  “毕加索的爱主要是占有,而非给予。从好的方面来讲,他很智慧,你和他在一起,听他说话,看他绘画,感觉是在目睹一个奇迹,这就是他的给予。”
  1953年,吉洛带着孩子离开毕加索,用继承的一笔遗产在巴黎购置了一套公寓。对此,毕加索十分不悦。吉洛说:“我有钱,有自己的职业和朋友圈,他们能帮我重建自己的生活。”
  1964年,吉洛出版《与毕加索的生活》一书,深入剖析了毕加索的艺术才华、暴躁脾气、顽皮幽默以及潜伏的阴暗面,包括他和妻子、情人、模特之间的纷纷扰扰。此书深深触怒了毕加索,从此,他断绝与吉洛及其两个孩子之间的一切联系,直至1971年去世,再没见过他们一面。为了这本书,毕加索曾起诉吉洛的法国出版商,但最终败诉。判决那天,毕加索打电话给吉洛:“你赢了,好啊,我向你致敬。”这是典型的“毕氏风格”,他一向钦佩胜利者。
  毕加索去世后,遗孀杰奎琳拒绝克洛德和帕洛马参加父亲的葬礼。一年后,因无法适应失去毕加索的生活,杰奎琳和玛丽·泰蕾兹相继自杀。
  
  “我打破了这个童话”
  虽然与毕加索之间存在诸多恩怨,但吉洛表示,她对和毕加索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都不后悔。她说:“他的艺术令人叹服,但他的为人的确存在瑕疵。我会做出令他暴跳如雷的事情。”
  她的确做了一些令毕加索暴怒的事情。比如,她结了两次婚,第一次是嫁给法国画家卢克·西蒙,第二次是嫁给美国人乔纳斯·索科,他是小儿麻痹症疫苗研究先驱。他俩幸福地生活了25年,直至1995年索科去世。
  “毕加索曾说,我离开他后,生活就完蛋了,除了他,没有人会要我。但我结了两次婚,在他看来简直是遭天谴的。我应该将自己的余生献给他,那才是一个完美的童话。我打破了这个童话。”吉洛说着,眼睛里闪过一丝胜利的光芒。
  由于害怕死亡,毕加索身前没有留下遗嘱,导致身后一片混乱。按照当时的法国法律,私生子无权继承遗产。吉洛通过法律途径,让两个孩子获得“毕加索”的姓氏,从而成为毕加索的合法继承人。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打这场官司的费用全部来自《与毕加索的生活》一书的收入。吉洛说,毕加索若知道此事,一定会暴跳如雷,“但他曾经答应要爱护并且照顾他的孩子,是他食言了”。
  如今,克洛德在巴黎负责毕加索作品版权及相关法律事务。他承认,为一向蔑视自己的父亲打理艺术资产,心情复杂,但“生活教会你原谅,并让你勇于承担”。(摘自《新民晚报》)
  
  毕加索生命中的7个女人
  毕加索生命中有7个重要女人,她们都曾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的第一个长期伴侣是画家兼模特菲尔南达·奥利维耶。
  第二个伴侣是伊娃·古埃尔,1915年死于肺结核。
  1918年,毕加索娶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奥尔加·霍赫洛娃为妻。他讨厌奥尔加沉迷于社交,但一直拒绝与之离婚。
  奥尔加1955年去世,据说死时精神错乱。
  1927年,毕加索邂逅17岁的玛丽·泰蕾兹·沃特,立即揽其入怀。吉洛说,玛丽·泰蕾兹是毕加索最炽热的一段情感,以她为模特的肖像画都极具感官刺激,充满诗意。“我很同情她,她单纯、美丽,但逆来顺受,”吉洛说,“她崇拜毕加索,生命中除了他一无所有。”1935年,玛丽·泰蕾兹为毕加索生了一个女儿马雅。
  毕加索对玛丽·泰蕾兹的热度在1936年迅速消退,因为他遇到了超现实主义摄影师多拉·马尔,被其古怪而不羁的野性深深吸引。
  在和吉洛交往时,毕加索向其保证,自己与玛丽·泰蕾兹和多拉的关系已经了结,其实他时常藕断丝连。
  吉洛带着孩子离开毕加索后,毕加索很快找到新的女伴——年方27岁的陶器推销员杰奎琳·罗克。奥尔加去世后,她成为毕加索的妻子。
其他文献
我有一群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他们经常会找我抱怨,说是工作太辛苦了,根本没有自己的生活。而我劝他们跳槽换工作的时候,他们却又说,自己喜欢电视台的工作,况且不做这个又能做什么呢?  所以我常常想,一个人真的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么?一个人又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我有个朋友叫小A,她是一个非常安静漂亮的女孩子,平时不喜欢喧闹,不喜欢出去跟朋友玩,也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人悠
期刊
最近,我的一位女友的传奇故事被大家津津乐道。缘起是她无意中闯入一个美国网站,与一名美国男子视频,没想到这名男子居然通过视频向她扬起一本《李白诗选》,而她的床头放着的,正好是一本同样的书,她感到太奇妙了,于是拿起那本书,也向对方得意地挥啊挥……  然后,在大家的瞠目结舌中,她毅然决然地拿着老外给她的机票去了美国——没人看好她和那个老外的结局,但结局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两个月后,她结婚了,和那个在视
期刊
职场中,如果我们有幸遇到贵人,  那将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好命,  不过我们却可以创造和贵人相遇的机会。  想遇到贵人,就把所有人当贵人  已经在电视媒体圈中小有名气的雷明第一次给一家时尚杂志写专栏,和他接洽的是杂志社一个年轻不起眼的编辑艾丽。或许因为艾丽接触过的名人很多,或许因为她自身有很好的文字功底,她把雷明的稿件批驳得一无是处,反反复复让他修改了
期刊
2011年10月11日晚上,济南微有凉意,赵迎光正在公司附近享受着一顿热腾腾的火锅。晚上8点25分,他突然收到一条短信。  “赵哥,你注意一下吧,有个群貌似要打你们店的主意。就是因为这次商城改革,他们决定整死一个大店。”发件人是一个他熟识的淘宝小卖家。  这位淘宝商城最大的女装商店——韩都衣舍的老板赶快进入“攻击者”们集结的YY聊天群。此时,群里的人数已近3000。与此同时,数千名中小商家正在淘宝
期刊
曲秀堂是一个身患白血病的病人。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在离开这个世界前,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邻床是个8岁的小女孩儿,也是个白血病患者。他和小女孩儿约定:把沿途看到的风景都拍成照片,一张张邮寄给她,直到她康复。  两个人的约定  1995年夏季的一天,35岁的哈尔滨十八中学校办厂工人曲秀堂感到身体很不舒服,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竟是白血病。医生说要想保命,只有通过骨髓移植,费用至少30万元,不然,至多还
期刊
男人通常会用“名利”的追求规划职场的上半场和下半场,女人则往往用“结婚”“生育”来划分。女人在孩子出生后的两三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教育孩子,职场生涯多会因此进入低潮期。低潮之后,女性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将自己定位于“贤妻良母”,不再在职场上拼搏;另一种则是蓄积力量,为跨入职场另一个顶峰做准备。  太多原本打算当贤妻良母的女人,最后成为“嫌”妻“凉”母。家庭主妇就无法在下半场得分吗?当然不是。美国“
期刊
微博上炙手可热的瘦身达人;数次登上《美丽俏佳人》舞台,获瘦身大奖;出版社力邀她撰写的瘦身新书也将出版……作为曾经被男友抛弃的168斤大胖子,前途不被看好的实习生,贾玮用半年时间狂瘦70斤。  贾玮坐在咖啡店里,略带了妆,甜美的一张笑脸,光彩照人。可以想象,即使胖的时候,她也有一张五官精致的脸。一杯黑咖啡,就是她的午餐。这样近乎绝食的饥饿减肥法她已经进行了整整18个月。很难想象,一个喜欢饕餮美食的胖
期刊
“口味儿”就像每人都有的一张个性名片,  有人喜欢水果蛋糕的甜美,  有人喜欢四川火锅的热辣……  但实际上,  口味儿不仅是对某种味道的偏好,  还可能隐藏着营养失衡的“密码”。  关于“嘴瘾”的真相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博士哈维·温卡登曾就人们对食物的渴望做过大量研究。他发现,96%的女性和68%的男性犯过“嘴瘾”。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听从内心的召唤,满足口腹之欲。“其实,‘嘴瘾’与阵发性饥饿
期刊
一个亚裔女孩儿,留着棕色长直发,发根处露出一段原本的黑色;素面朝天,在镜头下微笑,露出一排标志性的牙齿—2011年9月末,美国《纽约邮报》 《人物》以及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中都出现了目前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中国“名人”罗玉凤。  《每日邮报》的标题很长——“中国最令人厌恶的女人成了布鲁克林区的美甲师……而且她依然在寻找着她的如意郎君”。  罗玉凤的成名始于2009年,她在上海大规模散发征婚传单
期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在《诗经》创作近3000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屠呦呦隐藏在巨大的“集体”中。2011年9月23日,在纽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