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血管球瘤误诊分析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胃肿瘤;血管球瘤;误诊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48-02 中图分类号:R 735.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78
  
  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胃的血管球瘤更为罕见。由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早期确诊率低。现结合笔者诊断的1例胃血管球瘤病例,并复习近10年来国内相关文献的6例[1~6]报道,对胃血管球瘤的影像学和内窥镜特征,以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胃血管球瘤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年龄79岁,因上腹隐痛伴消瘦3月余入院,查体:神清,消瘦体型,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左中上腹触及一个3 cm×3 cm的包块,质硬,边界欠清,无明显压痛。纤维胃镜检查:胃前壁处见约3 cm×2 cm的隆起,黏膜表面光滑、无溃疡,界限清楚,暗红色,质地中度硬,诊断胃占位性病变(GIST)?B超检查:胃前壁处见3 cm×3 cm的实性低回音区,边界较清楚,向胃内突起,未向肌层浸润,不活动,B超提示胃壁结节状病变。临床诊断:胃间质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小弯侧靠近胃窦部有一直径约3 cm大小肿物,圆球形,活动,表面光滑。病理活检:镜下瘤细胞圆形,大小相似、规则,胞界不清,核小圆形,瘤细胞呈集簇状分布,紧密围绕大小不等的血管排列。免疫组化:actin 阳性,syn小灶状阳性,CK、EMA及CgA均阴性。病理诊断:胃血管球瘤。
  2.确诊方法 内窥镜、B超或CT检查,并经手术切除后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胃血管球瘤。
  3.误诊情况 内窥镜诊断:胃占位性病变(GIST)?超声检查提示胃壁结节状病变;术前临床医师诊断:胃间质瘤。
  
  讨论
  
  胃血管球瘤多位于胃壁肌层,由于缺乏丰富的神经末梢,其疼痛不如位于四肢皮肤或皮下的血管球瘤明显,大部分胃血管球瘤患者无明显症状,多以上腹隐痛初诊入院,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诊断医师以及临床医师极易误诊、漏诊。笔者结合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就其胃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胃血管球瘤具有以下特点。
  1.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本例及文献报道,大部分为上腹隐痛或上腹饱胀不适症状,张岩等[4]报道的病例仅以解黑便入院。胃血管球瘤的平均大小约为2.5 cm,文献资料中,最小为1 cm×0.5 cm[3],最大为10 cm×7 cm[5]。由于肿物大小不等,临床医师不易确诊,江昌新等[3]报道,因肿物小,且于胃壁肌层,症状不明显,仅出现间歇性的上腹隐痛,病史达10年,临床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本例和文献报道的4例[1,2,4,6]均误诊为胃间质瘤或平滑肌瘤。
  2.常规胃镜检查局限,与其他黏膜下肿瘤无法鉴别 由于肿物位于胃窦黏膜下肌层,常规胃镜检查很难发现,通常可见边缘光滑的球形黏膜隆起肿物,内窥镜医师一般诊断为胃间质源性肿瘤,而黏膜表面伴糜烂、溃疡者易误诊为溃疡型癌。因胃镜活检组织少,常不能钳取到固有肌层的病灶,术前病理活检不易确诊。内镜超声多提示为中等偏高的回声团块,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与间质瘤不易鉴别。
  3.B超及CT检查只能定性诊断 超声检查中,胃血管球瘤常显示为局限性低回声结节,可较清楚地显示胃窦壁占位性病变的大小、边界及周边情况;CT平扫一般呈均匀一致的低密度改变,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肿块影。均匀性强化是胃血管球瘤CT平扫的特征,但并不具特异性,平滑肌瘤、血管瘤及神经性肿瘤等其他间叶性肿瘤也有相似表现[7]。由于CT或超声检查只能做定性诊断,极难做出明确诊断,胃血管球瘤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分析。
  4.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胃血管球瘤是由血管球细胞构成的具有器官样结构的良性肿瘤,光镜下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丰富血管,其周围有单层或多层排列的血管球细胞围绕,血管球细胞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立方形,胞浆淡染或透亮,胃血管球瘤的病理特点颇具特征性,根据镜下组织形态,大部分可确诊。电镜下瘤细胞具有平滑肌细胞的特征[8],免疫组化:vimetin、SMA、actin阳性,Calponim、cgA部分局灶阳性,CD117、S100阴性。鉴别诊断:①类癌:胃类癌一般位于黏膜内或黏膜下层,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较一致,呈缎带状、细乳头状排列,两者结构较相似,类癌为神经内分泌标记,免疫组化类癌chromogranin A、NSE、synaptophysin均阳性,而血管球瘤均阴性。②上皮型间质瘤:GIST瘤细胞较大,呈多边形,部分胞浆空泡,缺乏血管球瘤扩张的血管腔隙。免疫组化示间质瘤中CD117阳性,而血管球瘤不表达。③血管外皮细胞瘤:多位于后腹膜,血管分支呈特征性树枝状或鹿角状,膜外为密集的瘤细胞,排列不规则,而血管球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一致,呈条索或团块状围绕血管排列。免疫组化示血管外皮瘤CD34阳性,SMA多数不表达或弱表达,而血管球瘤平滑肌标记阳性。④恶性淋巴瘤:淋巴瘤为大小较一致的瘤细胞弥漫分布,应与血管球瘤的血管球细胞鉴别,淋巴瘤的LCA、CD20及CD30等CD系列阳性,而 SMA、actin阴性。
  
  参考文献
  [1]崔 敏,姜惠峰.胃体血管球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2):97.
  [2]葛健荣.胃血管球瘤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1(6):758-759.
  [3]汪昌新,谭郁彬,林建韶.胃窦部血管球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1995,2(1):54.
  [4]张 岩,张廷国,李 杰.胃血管球瘤一例报告[J].中华病理学,1999,28(3):239.
  [5]高 峰,李文惠,李发智,等.胃壁浆肌层巨大血管球瘤一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15(10):616.
  [6]汪新宇,王洪江,李克军,等.胃血管球瘤1例报告[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6):501-502.
  [7]袁立新,杨 军.间叶来源胃肿瘤的影像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6,21(6):573-576.
  [8]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7.
  (收稿日期:2010-08-23 修回日期:2010-09-06)
  (编辑:潘明志)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护理科研;科研意识;科研能力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502-02 中图分类号:R 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69    护理科研是护理学发展的基础,是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体现[1]。随着当前护理学科的发展,我国各级医院护理人员自觉开展科学研究的意识越来越强。护理科研工作也日益受到
“方案”一词频繁见诸政府文本,但英译选词缺失“适应性选择转换”。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文章就“方案”一词于政府文本不同“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英译选词进行整合,从
骨盆旋转截骨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有关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田乃宜,黄耀添,孙凤琴,贾明锁我院从1985~1991年10月,采用骨盆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72例94髋,通过术后随访,疗效满意。1临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多层CT三维重建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2—0221—03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供应链逐步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茧丝绸行业中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并不很顺畅。茧丝绸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遇到资金短
摘要:【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刺葡萄实生单株苗期性状的评价方法。【方法】测定了刺葡萄实生单株干径、新梢长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叶片干鲜重、叶片叶形结构参数等16个主要性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刺葡萄实生单株主要生长性状均出现较大变异,尤其是新梢长度、叶片叶绿素含量、干径等变异较大。选取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6.254%的前 6 个主成分来评价刺葡萄实生单株,决定第 1 主成分
自1976年2月至1989年12月,运用改良 Yount 手术治疗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膝关节屈曲畸形188例。获得随访者147例,最短1年,最长14年10个月,平均8年9个月,26例复发再次手术矫正,1
摘要:【目的】為促进大麦品种更新换代,满足种植业结构调整新需求,通过秋水仙素诱变育种选育出粒苗兼用型皮大麦新品种供推广种植。【方法】2003年冬季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闽诱3号植株,2004年春季从其诱变后代变异群体中筛选优势单株为母本与父本莆大麦5号杂交,进行多年多点系谱选育,选育出粒苗兼用型皮大麦新品种福大麦2号。【结果】2012-2014年连续2年参加福建省区试,第1年平均产量4 4
前臂重症痉挛性瘫痪是大脑性瘫痪在上肢最重的类型。其表现为前臂屈肌极度痉挛,前臂旋前,曲腕达60度以上,拇指内收屈曲紧贴掌心、掌指、指间关节屈曲形成尺偏的钩状手。从中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或以上者称习惯性流产,近年来国际上已用复发性自然流产以代替原有名称。本文对我院近年来门诊经补充孕激素等常规治疗后,无明显效果,排除基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