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中,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其作品中多方面地展示了广阔而又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史诗”,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补充和注释材料。本文就作为一种文学载体的诗歌,它所反映和包含的历史内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史诗”的作用;如何运用“史诗”进行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等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诗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是广阔的,因而通过诗歌所反映和包含的历史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发展状况和历史发展的某种趋势及规律。杜甫的“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则形象地反映了唐朝前夕,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致使唐开元年间(712—741),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地主阶级财富迅速积累,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2、揭露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和对人民的掠夺,以及社会的腐败、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这类题材的诗歌,杜甫的《三吏》《三别》以及流传在民间的一些歌谣等等,举不胜举,比比皆是。这些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典型具体的艺术形象,揭露了剥削阶级对奴隶和农民政治经济上的初看、残酷压迫和剥削,以及他们的反动性、腐朽性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
3、表现了被统治阶级不堪压迫和奴役,奋起反抗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这类题材的诗歌,又可分为两类。其一,表现了积蕴于人民群众心中的对统治阶级的仇恨、愤怒和诅咒,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其二,反映了被压迫者揭竿起义,用革命的手段反抗统治阶级,推翻和改造反动统治的事迹,歌颂了大无谓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表现了中国历史上,各族人民反抗外族统治者的压迫和侵略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国殖民侵略前仆后继,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各民族间长期和睦相处,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但在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相互融合过程中,在某段历史时期或部分地区、不同民族间,也曾进行过激烈的战争。这就出现了许多反抗民族压迫、抵抗外来进攻的民族英雄。在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为反抗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人民更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南宋时,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抵抗金军的进攻;元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为国捐躯赴国难的爱国壮举和民族精神。
二、诗歌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练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为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如果我们能够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些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史诗”,无论是对于充实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休养、拓宽其知识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些“史诗”,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历史教材所反映的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是通过对记录历史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等抽象思维的形式,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诗歌所反映的同一历史则是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具体、形象的描绘,构成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它可以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的感觉,因而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有些诗歌本身就是“诗化”的历史,由于其语言精炼,音调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易记易唱,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史诗”,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情操的有效方法。
第三,那些蕴含着丰富历史内容的“史诗”中,有许多更是诗中之佳品、千古之绝唱。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这些诗歌,对于加强“文”与“史”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修养,也是大有帮助的。
一、诗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是广阔的,因而通过诗歌所反映和包含的历史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发展状况和历史发展的某种趋势及规律。杜甫的“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则形象地反映了唐朝前夕,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致使唐开元年间(712—741),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地主阶级财富迅速积累,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2、揭露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和对人民的掠夺,以及社会的腐败、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这类题材的诗歌,杜甫的《三吏》《三别》以及流传在民间的一些歌谣等等,举不胜举,比比皆是。这些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典型具体的艺术形象,揭露了剥削阶级对奴隶和农民政治经济上的初看、残酷压迫和剥削,以及他们的反动性、腐朽性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
3、表现了被统治阶级不堪压迫和奴役,奋起反抗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这类题材的诗歌,又可分为两类。其一,表现了积蕴于人民群众心中的对统治阶级的仇恨、愤怒和诅咒,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其二,反映了被压迫者揭竿起义,用革命的手段反抗统治阶级,推翻和改造反动统治的事迹,歌颂了大无谓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表现了中国历史上,各族人民反抗外族统治者的压迫和侵略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国殖民侵略前仆后继,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各民族间长期和睦相处,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但在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相互融合过程中,在某段历史时期或部分地区、不同民族间,也曾进行过激烈的战争。这就出现了许多反抗民族压迫、抵抗外来进攻的民族英雄。在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为反抗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人民更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南宋时,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抵抗金军的进攻;元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为国捐躯赴国难的爱国壮举和民族精神。
二、诗歌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练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为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如果我们能够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些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史诗”,无论是对于充实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休养、拓宽其知识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些“史诗”,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历史教材所反映的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是通过对记录历史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等抽象思维的形式,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诗歌所反映的同一历史则是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具体、形象的描绘,构成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它可以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的感觉,因而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有些诗歌本身就是“诗化”的历史,由于其语言精炼,音调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易记易唱,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史诗”,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情操的有效方法。
第三,那些蕴含着丰富历史内容的“史诗”中,有许多更是诗中之佳品、千古之绝唱。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这些诗歌,对于加强“文”与“史”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修养,也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