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创业,学会了再开店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s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手香第二个火炬手杨伟创业成功,第三名火炬手将在读者中继续征集。
  
   3月13日,正是重庆市沙坪坝区金凤镇赶集的日子。
  早晨8点钟,伴随着一阵热闹的鞭炮声,金凤镇农贸市场旁的随手香卤菜店正式开业了。赶集的人们立刻被鞭炮声吸引了过来,他们知道一定是又有新店开张了,卖什么的呢?好奇心促使他们纷纷前去打探。
  “随手香卤菜,免费品尝……”几个戴着随手香标志小黄帽的年青人,端着一盘盘香气扑鼻的卤菜,热情地邀请着人们品尝,小朋友们也开心地舞动着送给他们的气球,互相展示。
  很快地,店里面就挤满了要买卤菜的顾客。“味道好”、“味道太好了”、“难得这样好的口味”,品尝到的人都啧啧称奇,议论纷纷。
  这家随手香卤菜店的店主就是本刊帮扶的读者杨伟。
  1月6日杨伟就到了随手香总部学习技术,他学得非常认真,随身总是带着纸和笔,把自己学习到的所有东西都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特别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他非常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各项菜品卤制的时间,调味品的配制比例,火力的大小……而且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每天从早晨准备材料到营业到晚上收拾关门,只要总店开始工作,他就没有停下来过。
  1月30日,杨伟相中了一间店面。那一天他去金凤镇看女儿,正好听说了农贸市场有一家店面要转让,以前是做餐馆,因为店主急于抽出资金转行,所以转让价格非常便宜。二十多平方的营业面积,楼上还有两层,月租金仅500元,加店内设备转让费只要1500元,而且已预交的8个月的房租只收2400元。
  这个门面位置太好了,正在农贸市场的入口旁边,转让条件也太优惠了,这让杨伟反而有点拿不定主意。他花了5天的时间考察这个门面,观察门前的客流量,向附近的居民打听这个店的经营状况,他甚至到当地派出所了解了房东的情况,最后还请了吴庆元老师来帮着考察,吴庆元看后当即就鼓励他赶紧签下来,位置好、价格又便宜而且以前是做餐馆,留下来的设备正好用得上。
  2月4日,杨伟把门面定了下来。这时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朋友们都劝杨伟抓紧时间,赶紧做好开店准备,争取在春节前开业,以赶在春节这个黄金时间段里能赚上一笔。
  杨伟经过再三考虑后放弃了这样的打算,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技术还没有学到位,操作上也还不够熟练,以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应付开店的各项工作。所以他决定继续留在总店学习,直到经历了春节期间总店平均每天销售10000元的火爆场面后,他感觉到自己已掌握了全部技术,操作上也已熟练,有能力去开店了。
  2月22日,杨伟离开了总店,开始为自己开店做准备。
  整整46天的学习时间让杨伟终于有了十足的信心和把握。他列好了所需物品的采购清单,计划好了每项工作的准备时间,甚至做好了一份精确到每一个盘子、勺子的预算。
  买一台二手冰柜1300元,做铝合金橱窗1800元,做招牌、广告牌600元,买电子秤卤、桶、柜台……每一项准备工作都按着他的计划和预算有条不紊地展开。
  最后,杨伟的23000元资金全部花光了,各项准备工作也基本做好了。就差调料品、香料和卤菜的原料了。怎么办呢?杨伟也早有了计划,他找到了吴庆元老师,从他那里赊到了1348元的香料,又通过师傅和师兄弟的渠道和担保赊到了2665元的卤菜原料和3340元的调味料,于是万事俱备。
  因为金凤镇是逢3、6、9赶集,所以杨伟把开业的时间定在了3月13日。12日吴庆元老师就带着三个徒弟赶到了杨伟的店里帮着杨伟做开业前的准备,并指导开业。
  吴庆元说杨伟是他的学员中开业准备工作最到位的,他帮助了很多的学员做开业准备和指导,那些学员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调料未备齐,卤汤未制好,甚至还有学员连原材料都未准备。只有在杨伟这里,他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少,这都是因为杨伟学的时间长,学得非常扎实。
  13日又有两个随手香的学员,自己骑着摩托车从北碚赶到了金凤,来为这个师弟助阵。
  开业当天,整整一个上午,店里都挤满了顾客,甚至还有顾客来买了三次。到中午12点多,赶集的人们渐渐地散去了,杨伟才得以稍事休息,盘算了一下店里的营业额已达到1700多元,而店里卤好的菜品也已卖掉了大半。杨伟感到自己还是准备得不够充分,菜品准备少了。不过,也确实没有预料到开业生意会这样好。匆匆吃过午饭,杨伟又赶忙卤制菜品,为下午做起了准备。
  13日店里的营业额达到了2700元,14日营业额1200元,15日1100元,16日1700元……到4月9日止,杨伟用随手香开店创业27天,营业额总计36182元。
  杨伟已计划好了,等再过一个月天气转暖后,他就把二楼布置好,摆上几张桌子,店里就可以再增加炒菜、快餐项目。那时店里的生意一定会更好。
其他文献
不知是因为湘潭城太小,还是因为老铺子家味道实在名声太大,新年的钟声才响过没几天,湘潭城就又闹腾开了。“老铺子家味道的豆浆烧饼卖疯了,快去看看吧……”“那里的豆浆都是现磨的,你不信还可以去亲自推几手磨感受一下?真石真磨!……”“豆浆还是五颜六色的呢还有各种功能豆浆……”“贡菜香饼是当年乾隆爷御赐的名号,今天被湘潭网友称作是‘史上第一香饼’……”  真是邪!就一个专卖豆浆和烧饼的小店,被人们传得神乎其
期刊
杨井1982年出生于安徽省怀远镇的一个小乡村,两只大瓦缸、几百个小罐罐对杨井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从他懂事以来,就跟随父亲摆弄。家里田少,他的父亲就在小镇上租了一间小门面做瓦缸小吃,一做就是二十几年。  十几岁的时候,不甘平凡的杨井随老乡到了上海打工。两年后又随亲戚到江苏苏州承包了40亩土地,种稻谷、搞养殖。后来一个远房亲戚说在张家港开超市赚到了十几万。他听了后也蠢蠢欲动。随后就和一个老乡来到了张家港
期刊
【编者按:】 2003年,《创业》创刊时提出了"普及和推广创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创业"的办刊宗旨,提出了"帮读者创业"的口号。2007年,长沙第三届创业年会上,我们将口号修改为"帮读者创业成功"。六年多来,我们一直与创业读者风雨同行,搀扶着创业者走过一道道急流险滩,帮助成千上万的人越过最初的艰险走上创业的坦途。  在全民创业的浪潮中,创业已成为更多人的价值选择。《创业》也将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帮
期刊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瘟疫四起,民不聊生。时为御医的李孝康,目睹人间惨状,请旨在北京创办了“京都理善赈济堂”。 前店后厂,诊病制药。京都理善赈济堂自创办以来,救治病人无数。李孝康被老百姓们尊为“李善人”。1864年秋,清廷特赠匾(该匾至今仍珍存)撰书“经售五洲药品,研究中西医术,秘方遵古,治法维新”以示赞扬。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李氏家族随慈禧太后迁至西安,并重新在端履门开办诊所,改
期刊
2009年春,我在刘稳利老师的帮扶下,拖着生病的身体回家搞洗洁精项目,虽然赚钱不多,但解决了日常生活的困难。  8月末我重返广东时只有30元钱。我买了一袋小气球4元,打汽筒2元,空心杆3元,将气球扎成水晶苹果形状在廉江妇幼儿童医院门口销售,每天能卖20多元。一星期后,在廉江专卖大空气球的河南商丘高朋友赞助我100元大空气球卖,原客户阿燕借钱100元加上已赚100多元,我用这300元钱购买2千多斤稻
期刊
从一个靠借贷两万元起家,以废品回收加工为主的一个下岗工人,到拥有四个颗粒加工厂和一个机械加工厂以及上百万资金,而且在2009年金融危机中都收获丰厚。他的成功又是怎样的呢?他又是怎样经营的呢?  李辉刚听到下岗的消息时,这对一个从贫困农村考上大学,好不容易在省会城市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的人来讲,真是接受不了!因为上班不到三年,又结婚生子,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下岗后,为了生活,李辉卖早点,卖水果,也曾经
期刊
编者按:2004年,本刊开始关注张松——用家乡的花草制作饰品创业,同年登上本刊创业英雄榜;2006年张松组建创业团队进军农业产业,推广傻瓜养猪;2008年张松增加养鸡、养鱼等农业产品,使农业产业扩大到水果、种植、养殖、水产、餐饮等领域。其间,张松的创业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及全国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打工者的榜样。   2009年7月12日,张松做客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对话"栏目,完成了
期刊
“帮读者创业成功”是《创业》的旗帜。  2003年《创业》创刊就联合企业实行免费帮读者的“百万项目扶助创业大行动”,2004年推出帮扶当地读者的创业办事处,2005年起举办创业赶大集的“创业年会”,2006年实施企业一帮一的“点燃创业火种活动”,2008年设立更积极的龙华创业基金……  从湖南新民养殖场的张松到重庆随手香的吴庆元到黄石香饼的谢国鹏到郴州环保袋的郭智才……创业的帮扶已经逐渐形成序列。
期刊
1、选择你所关心的,选择你所喜欢的。    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姓氏、血型等与生俱带的东西不可以选择,其他都可以进行选择。所谓生活,就是不停的在做选择题。  创业更是如此。既然是选择题,为何不让自己的心里阳光一点呢?  选择自己关心的、喜欢的并适合的创业方向才是真正有发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支持你走下去,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直到自己成功的最大动力和灵感。  “做自
期刊
我是经营布包批发的,自从做了网商后,我就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运作,才能让我的网店会被更多的人所知道呢?  我想了又想,觉得这实际上是一个网店推广方面的问题。按照常规的思路,要推广好网店,自然就得多发帖子。只有在各大社区上非常活跃地折腾,才能换来网店人气的红火。可光凭我手上仅有的几个员工,又怎么能折腾出名气来呢?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到一点:要想折腾出大动静来,就一定要组织大家一起干!  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