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只有切实做到定人心、振人心、暖人心、聚人心,才能真正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高校要向学生讲清疫情发展变化的最新情势、动态调整的防控措施和学生应享权利与应尽义务,同时把疫情防控和立德树人相结合,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上好生命教育课、强国使命课、立志成才课;要坚持以服务民生为根本导向,采取多样化的生活保障服务措施、多彩化的精神文化服务措施、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服务措施,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主动发挥和调动政府、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作用和资源,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统筹兼顾、责任共担的工作机制与合力,努力培养和造就堪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常态化疫情防控;高校;教育管理
  当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全面复学、正常复学、安全复学”,生动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思想,深刻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校工作的重点任务和目标要求,是高校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当前形势下,高校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必须切实做到定人心、振人心、暖人心、聚人心,更好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一、“三个讲清”定人心,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思想引导基础
  信息明,人心定;人心定,大局稳。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不确定的风险、出人意料的疫情极易对学生心理造成冲击,成为高校治理中的不稳定因素。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和警觉,切实增强防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讲清疫情发展变化的最新情势。疫情发展至今,从中央到地方,从卫生防疫部门到各行各业各领域都在大力宣传疫情及防控知识。可以说,人们对疫情的产生、传播、临床症状及防范措施等都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高校一方面要讲清楚疫情在国外多点暴发、加速传播的情况,使学生提高防范国外疫情造成的输入性风险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看待疫情在国外的发展态势,真正认识到疫情是全人类的敌人,从而树立起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另一方面要讲清近期国内局部疫情以及零星散发病例的产生、溯源、流调及防控措施和成效等情况,将权威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回应关切,阻击谣言,消除恐慌。
  讲清高校动态调整的防控措施。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决定了防控措施的相应调整。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严格执行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为最终战胜疫情而共同努力。高校要在严格落实返校复学前周密制订疫情防控、复学复课、物资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疫情发展的最新形势、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按照人性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完善工作方案和防控措施,切实做到措施适度、防控精准、落实到位。至关重要的是,高校要拓展、创新宣讲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等途径,以图片、动漫作品,“两微一端”等方式宣传普及各类健康知识,把防控措施、相关知识及时有效地向师生讲清楚,安定人心。
  讲清学生应享权利与应尽义务。疫情防控要坚持依法防控。高校必须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政府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学校防控政策措施为关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帮助师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参与疫情防控既是个体应享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把在疫情防控中应当受到保护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涉嫌违法的行为,通过健全制度立好规矩、定好规则,让师生全面了解疫情防控的权利义务边界、违法追责行为等。只有动员起全体师生理解、支持和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确保疫情防控取得胜利。
  二、“三堂课程”振人心,坚定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立德树人方向
  毋庸置疑,疫情对高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倒逼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变革。从实践中看,这种变革更多侧重于教育方法、形式和手段。对于高校来讲,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变革和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使命。
  上好生命教育课,夯实健康成长强大根基。生命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次疫情促使人们自觉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本质,也进一步凸显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高校要从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治高度和价值理念出发,充分认识生命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当下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机,通过学科渗透融合、课程资源开发、专题教育引导、行为实践养成、文化氛围浸润等途徑,积极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培养身心健康的青年学生,进而教育引导其关心生存环境、敬畏自然生命、增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而夯实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根基。
  上好强国使命课,激发担当大任不竭动力。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做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在这一宏伟征程中,青年学生是全程参与者、亲身实践者、历史见证者,新时代赋予了青年历史使命和人生际遇。高校要全面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信任青年学生、热情关心青年学生、严格要求青年学生,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疫情危机化为教育契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肩负时代使命、投身强国伟业,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内在动力,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好立志成才课,锤炼人生出彩过硬本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立志成才的关键阶段,高校要切实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为他们实现出彩人生搭建舞台。高校要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同向同行的层次化、系统化、立体化的德育体系;打造“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智育体系;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全面系统的体育体系;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健全美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内容和途径,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常态化工作体制机制,教育青年学生立志做大事,引导青年学生锤炼出彩本领,升华人生境界。
  三、“三多服务”暖人心,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民生工程举措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普遍按照“非必要不出校”原则对校园实施相对封闭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这对大学治理能力尤其是民生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要坚持服务民生根本导向,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暖人心的举措,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采取多样化的生活保障服务措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要统筹做好学校供给侧和师生需求侧的对接,健全与之适应的优质高效的生活服务保障常态化机制。民以食为天。高校要提高对校园食品安全、餐饮质量的保障能力和水平,构建差异化的供给体系,综合运用错峰就餐、线上订餐、打包取餐、校内送餐等多种服务措施,确保师生对餐饮的需求稳定、选择多样、放心满意。此外,高校还要全面了解师生生活实际所需,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办学资源,解决好住宿、洗浴、洗衣、水电、消防、快递收发等基本生活中的关键小事,统筹好物资储备与供应、日常医疗保障、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服务保障措施,营造安全稳定、暖心和谐的生活环境。
  采取多彩化的精神文化服务措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润物无声”的力量引导着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要以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满足青年学生的要求和期待,消除焦虑,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提振精神;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学校特色,精心设计符合当前青年学生实际需求的文化、体育等系列活动;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身体素质、学业情况、生活境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劳动教育等工作,让青年学生的课外生活忙起来、文化活动多起来、身体素质强起来、精神世界实起来、成长氛围活起来。
  采取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服务措施。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形势更趋严峻、创业环境更加复杂等难题。这迫切需要高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决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创造条件,精准开发资源,以消除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高校要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毕业生就业创业全过程,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高校要坚持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引领就业的理念,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主动适应新就业形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同时,高校要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就业渠道、加强指导帮扶、优化服务流程、搭建对接平台、开展心理疏导等途径,构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就业新格局,形成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更充分就业的新局面。
  四、“三支力量”聚人心,增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协同育人合力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做好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次多元参与、协同育人的综合考验,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广泛参与,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统筹兼顾、责任共担的工作机制与合力。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政府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事件的管理者,对于重大疫情防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宏观主导作用。实践证明,疫情防控中政府积极有效的作为发挥了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凝聚了人心,坚定了信心。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政府仍需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主导地位,以充分发挥教育引导、规范行为、统筹协调、服务保障等作用,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总结推广疫情防控中的有效经验做法;强化大数据应用和法治化建设;完善多元治理体系,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尤其要打通联动治理、信息共享壁垒,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建设健康安全的发展环境,营造协同育人、综合育人的氛围。
  强化学校主体地位,打造全员育人的教育铁军。高校要深刻认识到校园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潜在风险,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压实主体责任,细化工作方案,落实防控政策,强化保障措施,构筑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强阵地,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同时,高校要运用好抗疫这个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畅通课堂主渠道,浓厚文化大氛围,精绘实践路向标,画好全员网格线,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引导广大师生做到在灾难面前与国家共患难、与人民共进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切实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形成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积极营造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氛围,建立健全运转协调、行之有效的协作机制,倾力打造人人参与、共同发展的育人格局。高校要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社会日常治理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使各类传播媒体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育社会主流价值传播方式。同时,要畅通和家庭的协作渠道,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更大程度集聚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资源,更大程度营造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堪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09-22).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6516672023154602830&item_id=6516672023154602830.
  [2]在教師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EB/OL].(2020-09-09).http://www.gov.cn/xinwen/2020-09/09/content_5541866.htm?gov.
  [3]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0-09-08).http://cpc.people.com.cn/gb/n1/2020/0908/c64094-31854170.html.
  [4]第三次广东之行,习近平为何强调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EB/OL].(2020-10-16).http://www.12371.cn/2020/10/16/ARTI1602834463584681.shtml?from=groupmessage.
  [5]马怀德.疫情防控必须依靠法治运用法治完善法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5).
  [6]陈震,宋绍成.基于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文献挖掘的重大疫情防控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20(8).
  [7]钟登华.坚定高等教育制度自信 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J].中国高教研究,2020(12).
  责编:初 心
其他文献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推进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立身之本,而辅导员是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从关怀伦理的视角出发,关注人与人之间
"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以线上课程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广泛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中。基于移动学习的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设计原则,采用对分课堂、翻转课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和智能制造的产业需求,本研究针对测控专业本科教学的培养要求,提出了加强课程之间的融合,以知识点重构教学方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加强学生参与、深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本科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思路,并通过机器视觉课程群的建设,推动测控专业一流学科建设,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传统的招生就业工作模式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招生就业工作在疫情期间正常开展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改善招生就业工作的工作方
合作学习的特性和功能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无论从理论层面看还是从实践层面看,合作学习都是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可以培养大学生领导力所涵盖的学习
摘 要:建设高水平双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创建了双语教师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礎上设计了高校双语教师胜任力现状和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双语教师胜任力的五个维度以及双语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双语教师胜任力的提升既需要学校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也需要双语教师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在反思中自我完善提升。  关键词:双语教师;胜任力模型;培训需求;调查研究 
当今中国,过度消费、奢侈消费、身份消费等消费异化问题凸显,应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关照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现象,剖析其理论根源:夸耀性符号消费带来人与自身需求属性的背离,消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面对疫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毅然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取得重大
产教融合,守正创新,引导剪纸艺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形式走进高校,既能让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又能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立足高校的教研平台系统开设课程,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