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事检察和解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作用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司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行检察工作化解矛盾、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民行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跟上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民事检察和解就是一种有效解决社会纠纷的机制,能够很好地化解矛盾,保护相对方合法权益,具有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 民事检察和解的概念特征
   适用自愿和解方式处理民事检察申诉案件的做法,当前在司法实践中并无一个固定的概念。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当事人和解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以第十二条规定的“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结合民法理论中私权自治的原则,民事检察和解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检察机关在审查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基于公开、公正原则,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促成案件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并实际履行,不再执行原生效民事裁判的一种法律监督活动。根据这一含义,民事检察和解有如下特征:
  1、民事检察和解是民行工作开展中的有益尝试。民事检察和解属于法无明文规定,即我国法律没有授权性的规定,也没有禁止性的规定。但法律赋予检察机关民事检察权,在检察权范围内,无论采用何种民事检察方式,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都可以进行有效尝试,这与当前探索民行检察监督的新途径、新方法的精神相符合。通过实际运用,民事检察和解能够有效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2、民事检察和解是建立在當事人自愿基础上的一种和解。在我国,检察机关和法院都是国家司法机关,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诉后,并表达有和解意愿,或者检察机关在审查申诉案件事实过程中,根据纠纷大小,认为以和解形式结案能够更好地解决矛盾,经向当事人询问并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检察机关通过向双方当事人讲道理摆事实,使当事人能够权衡利弊,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3、民事检察和解属于检察监督的范畴。民事检察和解实质是检察权的一种延伸,也是对民事检察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在司法实践中,和解案件的来源是当事人不服法院生效裁判提出的申诉,要求检察机关对民事裁决进行审查监督。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裁判审查后,依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及案件的具体情况,在检察环节内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所以民事检察和解发生于检察环节之中,和解重新调整了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改变了法院原生效裁判的内容,体现了法律监督的效果,反映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二、民事检察和解的适用范围
  民事检察和解的提出,主要产生于办案实践。在实际办案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案件;一是有的案件法院裁判确实存在错误,如果抗诉启动再审程序一但改判,会引起不好的社会效果;二是有的案件法院裁判有瑕疵或者有失公平,但不符合抗诉条件,而直接做息诉工作,又容易引起申诉人缠诉、上访;三是有的案件虽然法院判决有错误,但是抗诉的实际意义不大。在出现这种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冲突的情况下,合理运用民事检察和解审结申诉案件,就能达到定分止争,彻底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将民事检察和解的范围归纳为四种类型:1、法院裁判确有错误,符合抗诉条件,当事人双方主动提出和解的,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和解;2、法院裁判有错误,符合抗诉条件,但抗诉的社会效果不好;3、法院裁判有瑕疵或有失公平,但不符合抗诉条件;4、法院调解存在错误的案件。
  三、 民事检察和解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作用
   在民事检察工作中引入案件和解机制,不是弱化或否定民事抗诉监督,而是坚持在以民事抗诉为主的基础上,进行的民事申诉案件的和解,在当前社会矛盾化解中具有重要作用。
   1、民事检察和解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和谐社会必然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爱,进而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这就要求对于民事纠纷,尽量不采用刚性手段来解决,而是采用柔性手段来化解。民事检察和解正是检察机关办理民事申诉案件所采用的一种柔性手段,通过促成案件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解决纠纷,化干戈为玉帛,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2、民事检察和解与检察工作的主题相一致。目前民事检察监督手段单一,最主要的方式是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民事检察事业,强化法律监督,必然要求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民事检察和解就是对民事检察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作为一个新事物,民事检察和解是对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的有益补充,进一步丰富了民事检察方式。并且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完成民事检察和解,同样达到了对法院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目的,也实际产生了相应的法律效果,符合“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主题。
   3、民事检察和解最大可能地降低了当事人的讼累,减少了缠诉上访事件的发生。实事求是地讲,没有哪个当事人一开始就愿意打官司。民事纠纷发生后,基本都是协商不成才诉至法院,请求国家公权介入,通过司法途径裁决纠纷。而到检察机关申诉的案件,又都基本经过一审、二审,甚至再审程序,案件当事人都已精疲力竭,他们既希望案件得到公正的处理,更渴望案件能尽快解决。抗诉周期长,当事人还要参加诉讼,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即使结果最终出来,也可能没有赢家。对没有抗诉的,申诉 人可能还会继续上访,使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民事检察和解在客观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检察机关居中协调,只要案件当事人愿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促成双方自愿达成和解,解决纠纷,减轻当事人的讼累,有效减少缠诉上访事件发生。
   4、民事检察和解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一般民事申诉案件,如果启动再审程序,要遵守程序上的严格规定,经过提请抗诉,抗诉再到指令再审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的司法资源与之配置。而民事检察和解则简化了程序,直接以和解协议形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检察机关的一个环节,大大节约了司法资源,降低了司法成本,更提高了司法效率。
   (作者通讯地址: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检察院,甘肃白银730913)
其他文献
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各项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核心是思想政治工作。因而,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入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努力增强检察干警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制度意识,并将这种工作方法长期化、经常化,才能确保廉政建设这项工程固若金汤、坚不可摧,才能强有力的促进各项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最终贯彻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时代
期刊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所陈述的于己不利的案件事實不予争执的意思表示。它通过对对方当事人主张的承认,免除了主张者的证明责任,减少了当事人收集证据、保存证据、相互质证之累,也减少了法院调查核实证据之苦。同时,法院在自认事实的基础上居中裁判,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司法公正。  自认的效力,是指对当事人自认的事项,在法律上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自认的效力渊源分直接效力渊源和间
期刊
修定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从而使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从法律上得到了保障。但司法实践中,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保障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一方面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对被害人权利的严重忽略。主要表现在:  一、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现有权利落实不到位   1、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权利没有完全落实。从刑事
期刊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打击犯罪、惩治腐败诉讼监督等重要职责,对检察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永保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宗旨,为社会经济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高检院决定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
期刊
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检察院结合自身实际,以和谐、善意司法理念为指导,及时制定出台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实施办法》、《办理未成年人公诉案件实施办法》、《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公诉案件实施办法》、《关于“无逮捕必要”适用标准的规定》、《不批准逮捕案件办案规则》等五个具有专门性、针对性的实施办法。五个 “实施办法”,为该院全面贯彻宽严相济
期刊
摘 要:间接正犯是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一个概念,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的国家已经将其立法化,但我国目前对间接正犯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立法上也未做任何规定。本文分为二个部分,结合案例分别从间接正犯的基本问题、间接正犯的类型二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间接正犯;正犯;间接正犯的类型;  一、间接正犯概述   (一)间接正犯的概念  2007年3月中旬,谷某指使徐某(未满十四周岁)为其偷钱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的明显增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了中央政策部署的落实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更是成为诱发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基层检察院,要结合近期开展的三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预防的对策,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涉农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涉农;职务犯罪;预防
期刊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基础性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地区工程建设的预算往往达到上亿元,有的重大工程建设涉及的资金一动就是十几亿甚至上百亿。与此同时,从当前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来看,重大工程建设领域成为了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的多发区。由于重大工程建设往往就是政府公共资金投入的民生建设,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对重大工程建设中的腐败问题会更加关注。因此,建立科
期刊
[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罗某,男,20岁,四川省旺苍县人。  某年某月某日下午3时30分许,犯罪嫌疑人罗某因精神空虚产生自杀念头,后租出租摩托车到广州市番禺区某医院四楼外科医护办公室,用随身携带的小刀架住护士黄某某脖子,以此手段胁迫医务人员给其数片安眠药或毒药进行自杀。公安机关接报后赶到现场,犯罪嫌疑人罗某与警方对峙,期间护士黄某某脖子被水果刀划伤(经鉴定为轻微伤),后至当日16时51分许民警以
期刊
摘 要:严打黑恶势力犯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出现了法律适用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的现状,以司法实践为视角,针对实践中法律适用的模糊性,笔者初探解决途径。  关键词:黑恶势力犯罪;实行过限;首要分子;定罪量刑  自2006年2月22日中央政法委召开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打黑除恶”的热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出现了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