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德蒙·金(Edmund J .King,1914-2002)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他十分强调教育的特殊性、教育背景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尊重和理解,形成了其比较教育研究的特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其比较教育思想对于丰富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和推动比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哲学基础
研究范式,是其所持哲学观的体现,是研究者观察社会的理论出发点。怀特海与波普尔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的形成。怀特海认为,主客体不应被视为对立的两极;对事物的主观意向会涉入观察过程[1];金接受了他的这些思想并在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波普尔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时,金是其博士研究生;因此金直接承袭了他的哲学思想;他的否证论、情境逻辑法则、趋势与预测、进步社会工程等思想对金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对主义、现象学的思想对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思想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哲学上的相对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否定科学中的绝对“客观性”与“理性”;认为客观性与理性都是相对于范式(或世界观、文化、传统、话语、视角)而言的,不同的范式具有相同的权利[2]。现象学是西方重要的哲学思想。现象学研究意在探询、描述在生活世界中呈现自身的现象并解释生活体验中隐含的意义,重视主体意义的解释。现象学认为,主客体不是对立的两极;互为主体的人们生活在经验世界中,彼此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3]。
二比较教育学的相对主义研究范式
受上述哲学思想的影响,埃德蒙·金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坚持了相对主义的研究范式。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文化相对主义概念是作为文化普遍主义的对立思想发展起来的。其主要观点是:每一种文化都是重复的独立自在的体系;每个民族都具有表现于特殊价值体系中的特殊文化系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标准无法比较;绝对的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各民族的文化在价值上都是相等的。[4]
埃德蒙·金认为教育是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价值体系;他否认普遍规律的存在,要求以客文化的主体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来认识客文化的教育现象,并要求研究者形成“内部观点”,以避免研究者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具体来看:
1重视研究对象主体的主观性
埃德蒙·金接受了现象学的思想,承认研究的主观性,同时对研究对象主体的判断也表示尊重和理解。他认为进行教育的比较研究也应承认人的主观性。他说:“如果我们承认下面两个无法回避的主观方面,我们的研究就更具有科学性,这两个方面是:在有关教育的辩论中我们自己主观的卷入;想解决其他国家问题中的人的同样主观的卷入”[5]。前者是作为研究主体的人的主观性,后者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主体的主观性。对于前者,埃德蒙·金认为应该抛弃文化偏见,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后者是他尤其关注的,即关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体对教育现象的理解。他主张研究者应努力学会用研究对象的主体的思维方式,尽量以他们的思维来看待教育问题。
2研究者应进行现场研究,形成“内部观点”
埃德蒙·金认为研究者应该共享研究对象主体的观点,学会和作为研究对象的主体一样的行动和思维,即把他们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内化”。研究者应该怎样做呢?金认为“我们确有必要抓住人们的内在的思想。我们必须尽可能学习他们的‘生活语言’,这是比照字面学习他们的语言更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懂得他们语言的条件作用和所关心的事情。对事情的轻重缓急我们必须尽可能和他们具有共同的认识,这是为了体验文化的冲击,知道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他们的思想一样)只表现一种文化的相对性而没有绝对的价值。如果能达到这个‘真理’,这种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就会和逻辑中的任何代数练习一样安全可靠”[6]。埃德蒙·金认为要形成“内部观点”,应深入到各国中去进行现场研究,并且认为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客观地了解他们对他们自己制度的内部危机的特定问题的主观的“内部观点”。他自己也坚持进行现场研究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重视教育背景的研究
埃德蒙·金接受了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是特定社会的文化的产物,各国教育都是相对的,因此必须重视特定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应把一国教育模式作为评判他国教育的标准。同时根据波普尔情境逻辑的观点,埃德蒙·金也强调各个国家不同的生态情境。在研究教育问题时,是十分注重背景的研究的,在《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一书中,他多次强调背景的重要性,而且对丹麦、法国、英国、美国、苏联、印度、日本七国进行个案研究时,首先是对其历史背景的研究和探讨。他说“在你认识教育上的某些特点或问题以前,必须了解有关教育和教育背后的基本事实,你不能单纯从对甲国的教育的认识,来评论乙国的教育。”[7]他还强调要“深入到背景中去”,并且坚持忠于这个背景。
在探讨一个国家教育的历史背景时,埃德蒙·金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要考虑到一个国家当前的发展水平处于哪个社会发展阶段及相对应的教育模式是什么的宏观背景。二是要探讨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民族构成、宗教、家庭生活和教育史等方面的具体背景;并且要从纵向上探讨其历史形成及传统。
埃德蒙·金重视背景的分析,对于更好地认识一国的教育,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一国教育背景独特性的强调,同时也否认了照搬别国教育模式的可能性。他看到了技术革命对社会和教育的作用,对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划分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依据的,对于从未经历过资本主义的一些国家是不适合的,因而是不具有普适性的,他的这种划分也是唯心主义的。
埃德蒙·金坚持的这种相对主义的研究范式促进了对研究对象的文化和教育的理解和尊重,也强化了国别教育研究;促进了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同时也揭示了民族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盲目照搬他国教育模式。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否认了教育上普遍存在的规律,如果过分坚持可能导致对借鉴可能性的否认。埃德蒙·金所主张的深入一国进行现场研究,形成内部观点,对于比较教育研究减少文化偏见的影响,进行相对客观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促进研究者走出图书馆,避免纯粹的资料整理和理论研究。虽然这种研究的效度较高,但是其信度却是较低的;因为深入到各国进行现场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支持,而一般的研究者是很难进行这样的研究的。正如实证主义者的批评所言,客文化主体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可能也是错误的,对于比较客观的研究一国的教育是没有帮助的。 三启示
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方法论的相对主义研究范式体现了对他国文化和教育的尊重,突显了教育民族性的意义,也否定了对一国教育模式简单移植的做法;在经济日益全球化、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思想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谈:
第一,对于比较教育研究来说,研究一国的教育应该深入了解一国的文化背景。文化因素的底蕴规定了各国教育的基本特征;忽视对各国文化因素的把握,是不能准确地认识一个国家的教育的。每种教育制度都是有它得以存在的文化环境,而比较教育学家对它是容易忽视的。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在研究外国教育时,对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因素的探讨是相当欠缺的,而研究多集中在制度层面和现实的思想理论层面。仅从制度和思想的维度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是不全面的,应该加强文化层面的研究。
第二,对于一国的教育发展来说,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应日益突显教育的民族性。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了这种趋势,并相互学习、借鉴,以加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但是,教育的国际化不是教育的西方化或教育的趋同化;而是怎样使本国的教育走向世界的问题,应更多的考虑怎样使本国教育的民族性突显,并被别的国家和民族所承认。教育的民族性是一个国家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和教育国际化的基础,在借鉴他国教育经验时,怎样使教育不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是一个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的问题。日本成功处理了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的问题,既使其教育日益国际化,又使其教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也应该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将借鉴外国和本民族的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本国教育的民族特色;并将本国的文化和教育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教育,而不能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迷失自己。在学习外国的教育经验时,我们既不能自贬,也不能自夸;而应将外国先进的教育经验内化到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去,达到真正的为我所用。而要使中国教育既能日趋国际化又能体现其民族性,就要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实际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2][3]钟亚妮.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8-13.
[4]向蓓莉.比较教育的价值判断与研究范式: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研究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0(4):5-10.
[5][6][7]英]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M].王承绪,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5,45,566.
一哲学基础
研究范式,是其所持哲学观的体现,是研究者观察社会的理论出发点。怀特海与波普尔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的形成。怀特海认为,主客体不应被视为对立的两极;对事物的主观意向会涉入观察过程[1];金接受了他的这些思想并在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波普尔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时,金是其博士研究生;因此金直接承袭了他的哲学思想;他的否证论、情境逻辑法则、趋势与预测、进步社会工程等思想对金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对主义、现象学的思想对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思想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哲学上的相对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否定科学中的绝对“客观性”与“理性”;认为客观性与理性都是相对于范式(或世界观、文化、传统、话语、视角)而言的,不同的范式具有相同的权利[2]。现象学是西方重要的哲学思想。现象学研究意在探询、描述在生活世界中呈现自身的现象并解释生活体验中隐含的意义,重视主体意义的解释。现象学认为,主客体不是对立的两极;互为主体的人们生活在经验世界中,彼此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3]。
二比较教育学的相对主义研究范式
受上述哲学思想的影响,埃德蒙·金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坚持了相对主义的研究范式。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文化相对主义概念是作为文化普遍主义的对立思想发展起来的。其主要观点是:每一种文化都是重复的独立自在的体系;每个民族都具有表现于特殊价值体系中的特殊文化系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标准无法比较;绝对的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各民族的文化在价值上都是相等的。[4]
埃德蒙·金认为教育是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价值体系;他否认普遍规律的存在,要求以客文化的主体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来认识客文化的教育现象,并要求研究者形成“内部观点”,以避免研究者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具体来看:
1重视研究对象主体的主观性
埃德蒙·金接受了现象学的思想,承认研究的主观性,同时对研究对象主体的判断也表示尊重和理解。他认为进行教育的比较研究也应承认人的主观性。他说:“如果我们承认下面两个无法回避的主观方面,我们的研究就更具有科学性,这两个方面是:在有关教育的辩论中我们自己主观的卷入;想解决其他国家问题中的人的同样主观的卷入”[5]。前者是作为研究主体的人的主观性,后者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主体的主观性。对于前者,埃德蒙·金认为应该抛弃文化偏见,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后者是他尤其关注的,即关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体对教育现象的理解。他主张研究者应努力学会用研究对象的主体的思维方式,尽量以他们的思维来看待教育问题。
2研究者应进行现场研究,形成“内部观点”
埃德蒙·金认为研究者应该共享研究对象主体的观点,学会和作为研究对象的主体一样的行动和思维,即把他们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内化”。研究者应该怎样做呢?金认为“我们确有必要抓住人们的内在的思想。我们必须尽可能学习他们的‘生活语言’,这是比照字面学习他们的语言更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懂得他们语言的条件作用和所关心的事情。对事情的轻重缓急我们必须尽可能和他们具有共同的认识,这是为了体验文化的冲击,知道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他们的思想一样)只表现一种文化的相对性而没有绝对的价值。如果能达到这个‘真理’,这种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就会和逻辑中的任何代数练习一样安全可靠”[6]。埃德蒙·金认为要形成“内部观点”,应深入到各国中去进行现场研究,并且认为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客观地了解他们对他们自己制度的内部危机的特定问题的主观的“内部观点”。他自己也坚持进行现场研究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重视教育背景的研究
埃德蒙·金接受了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是特定社会的文化的产物,各国教育都是相对的,因此必须重视特定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应把一国教育模式作为评判他国教育的标准。同时根据波普尔情境逻辑的观点,埃德蒙·金也强调各个国家不同的生态情境。在研究教育问题时,是十分注重背景的研究的,在《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一书中,他多次强调背景的重要性,而且对丹麦、法国、英国、美国、苏联、印度、日本七国进行个案研究时,首先是对其历史背景的研究和探讨。他说“在你认识教育上的某些特点或问题以前,必须了解有关教育和教育背后的基本事实,你不能单纯从对甲国的教育的认识,来评论乙国的教育。”[7]他还强调要“深入到背景中去”,并且坚持忠于这个背景。
在探讨一个国家教育的历史背景时,埃德蒙·金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要考虑到一个国家当前的发展水平处于哪个社会发展阶段及相对应的教育模式是什么的宏观背景。二是要探讨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民族构成、宗教、家庭生活和教育史等方面的具体背景;并且要从纵向上探讨其历史形成及传统。
埃德蒙·金重视背景的分析,对于更好地认识一国的教育,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一国教育背景独特性的强调,同时也否认了照搬别国教育模式的可能性。他看到了技术革命对社会和教育的作用,对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划分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依据的,对于从未经历过资本主义的一些国家是不适合的,因而是不具有普适性的,他的这种划分也是唯心主义的。
埃德蒙·金坚持的这种相对主义的研究范式促进了对研究对象的文化和教育的理解和尊重,也强化了国别教育研究;促进了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同时也揭示了民族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盲目照搬他国教育模式。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否认了教育上普遍存在的规律,如果过分坚持可能导致对借鉴可能性的否认。埃德蒙·金所主张的深入一国进行现场研究,形成内部观点,对于比较教育研究减少文化偏见的影响,进行相对客观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促进研究者走出图书馆,避免纯粹的资料整理和理论研究。虽然这种研究的效度较高,但是其信度却是较低的;因为深入到各国进行现场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支持,而一般的研究者是很难进行这样的研究的。正如实证主义者的批评所言,客文化主体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可能也是错误的,对于比较客观的研究一国的教育是没有帮助的。 三启示
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方法论的相对主义研究范式体现了对他国文化和教育的尊重,突显了教育民族性的意义,也否定了对一国教育模式简单移植的做法;在经济日益全球化、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思想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谈:
第一,对于比较教育研究来说,研究一国的教育应该深入了解一国的文化背景。文化因素的底蕴规定了各国教育的基本特征;忽视对各国文化因素的把握,是不能准确地认识一个国家的教育的。每种教育制度都是有它得以存在的文化环境,而比较教育学家对它是容易忽视的。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在研究外国教育时,对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因素的探讨是相当欠缺的,而研究多集中在制度层面和现实的思想理论层面。仅从制度和思想的维度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是不全面的,应该加强文化层面的研究。
第二,对于一国的教育发展来说,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应日益突显教育的民族性。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了这种趋势,并相互学习、借鉴,以加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但是,教育的国际化不是教育的西方化或教育的趋同化;而是怎样使本国的教育走向世界的问题,应更多的考虑怎样使本国教育的民族性突显,并被别的国家和民族所承认。教育的民族性是一个国家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和教育国际化的基础,在借鉴他国教育经验时,怎样使教育不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是一个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的问题。日本成功处理了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的问题,既使其教育日益国际化,又使其教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也应该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将借鉴外国和本民族的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本国教育的民族特色;并将本国的文化和教育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教育,而不能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迷失自己。在学习外国的教育经验时,我们既不能自贬,也不能自夸;而应将外国先进的教育经验内化到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去,达到真正的为我所用。而要使中国教育既能日趋国际化又能体现其民族性,就要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实际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2][3]钟亚妮.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8-13.
[4]向蓓莉.比较教育的价值判断与研究范式: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研究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0(4):5-10.
[5][6][7]英]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M].王承绪,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5,4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