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制造到日本制造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xu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工厂”。此时的德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分裂成大大小小公国,尚未统一。德国当时出口到英国的商品,只是些农副产品,如食糖、土豆和谷物等。至于制成品方面,能拿得出手的是产于黑森林地区的布谷鸟自鸣钟,还有手工织品。
1895-1902年,德国制造的重11800吨的Kaisers“皇帝”号战舰。 图/FOTOE

  奇迹的背后,德国独创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功不可没。1884年,德国的职业教育从教育部剥离,由贸易部主管,开启了德国“双轨制”的职业教育。在以企业实践实习为主、学校理论学习为辅的“双轨制”教育下,学生毕了业就成了技能娴熟的专业工作者,并能立即为企业所用。此后的二十年中,德国对职业教育的支出增长了20倍,为制造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
  得益于此,德国产品逐步在新兴的电子、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市场上站稳脚跟。从 1890年到1913年,德国的外贸出口额增加了200%,使德国极大地缩短了与英国的差距。1913年,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贸易占德国出口的75%,英国商品几乎被挤出欧洲市场。对于德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英国人简直是惊惶失措了。
  德国的严谨,是不相信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德国最终战败,输掉了一切,就连德国拥有的国际专利,也被当成了战争赔款的一部分。
  德国原先的市场份额,则迅速被美国占领。由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发明的工业流水生产线应用于美国许多工业部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再加上“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开路,美国商品就这样涌向海外市场。面对美国制造,德国人想要“偷师”都很难:国内没有资金也没有原材料,建不起流水线,无法和美国货打价格战。德国人便选择了另辟蹊径:专注于利基市场,成为该市场的隐形冠军。
  所谓“利基市场”,宽泛地指那些被市场中的统治者(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或者放弃的某些细分市场。这些略显小众的市场,面向中高端消费者和精细化需求,企业的市场地位靠高质量而非低价格奠定。而“隐形冠军”则是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提出的名词,指的是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大部分份额,却不为人知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实力极强,但因为经营范围极为狭窄,与大众消费并不直接相关,故而社会知名度很低。
1 8世纪,英国伯明翰附近的工厂内,依照瓦特设计的蒸汽机而制造的第一部蒸汽机。图/FOTOE

  虽不乏大型公司,但高度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才是德国经济的支柱。据统计,德国有300多万这样的企业,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5%。而德国的上市公司,则不过几百家。这些中小企业雇佣了德国70%以上劳动大军,创造了一半的附加值和GDP,以及三分之一的出口。另外,90%的中小企业,投身于B2B的市场,即商家与商家的交易,比较典型的是向企业出售机器等“生产物资”,而不是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
  这些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作坊,所有者深入涉足日常管理,技术人员占据公司重要职位,专业经理人比例偏低,这种治理模式倾向于通过优化产品来解决问题,有著鲜明的“工程师文化”特征,所以能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改进产品。比如成立于1745年的起重机制造商J.D.Neuhaus,这个传承已有7代的家族企业,至今仍然专注于液压、气动葫芦和起重机系统。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他们的产品能在零下45摄氏度的极端环境工作,在生产方面,又能体现现代环保理念的要求。   谈起德国制造,很多人会想到那个流传在网上的段子:青岛的下水道是德国人修的,使用了百余年,只有一些零件需要更换。当时修下水道的德国公司已经不存在,然而青岛却发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这个段子当然不是真的,却构成了中国人对于德国人的印象,那便是严谨。作家刘震云亲自经历了德国式的严谨:“我问他们,莱茵河有多深,这让德国人很犯难——春夏秋冬四季,河水深度都不一样,他们不知道如何回答才最精确。”
  不过,德国制造的口碑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关键的观点上:不相信人。德国的“严谨”是制度程序保障下来的——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所以想要提高产品质量,那就要在生产环节把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能简单执行的机械化的操作。有了细致的操作规程,再就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德国制造的质量必然有保证。这也要归功于德国拥有的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像“拧螺栓拧三圈再退回半圈”这样的操作要求,到了一些国家可能就变成了直接拧两圈半的偷懒做法。
(上)1982年,三菱帕杰罗。 图/FOTOE(中)日本静冈县富士市,一座以富士山为背景的工厂。图/视觉中国(下)1970年,索尼公司在纽交所上市的第一天,索尼公司的总裁兼联合创始人盛田昭夫(中)和纽交所的主席在一起交谈。图/视觉中国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堪称千疮百孔,但这依旧是一个完成了工业化,同时第三产业已经占到了GDP近半的国家。工业基础还在,工人还在,技术人员还在。所以在美国的资金支援下,日本制造开始崛起。
  崛起之路,也是从模仿到创新。由于巧妙地吸收美国的创意,节省了研发时间和成本,日本在此基础上大量生产高质产品,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之一。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也在他的《日本制造》中吐露,他初次见识美国现代化工厂流水线时那种惊羡的心情,并产生要以此为模板开始复制的愿望。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在电脑、相机、通信产品等领域紧跟欧美的创意。例如,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照相机是在美国柯达公司的实验室诞生的,日本人经“逆向工程”消化后,掌握了核心技术并有所创新,反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供应地,几近垄断。
  匠人精神,做到极致
  美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流水线生产,也在日本人手中有了新变化。丰田的大野耐一意识到,在应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时,福特所倡导的有计划地大批量生产模式是有缺陷的。他便创立了丰田生产模式,也就是提倡“订单式生产”“零库存”理念的精益生产方式。这样企业一方面能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佳的效益,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面向市场,又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市场的需求。正如盛田昭夫所说,“客户自己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产品是什么。”那么,索尼所选择的策略就是,“用新产品吸引大众,而不是问他们什么是可能的,大众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而我们知道。”于是就有了后来风靡世界的Walkman。
日本三菱商会经过与欧美轮船公司的激烈竞争,独占上海航路,成立日本邮船株式会社。1923年开设日华联运航路(长崎至上海间每周航行二次的定期航班),船名为“长崎丸”和“上海丸”。这是“长崎丸”轮船进入上海汇山码头时的情景。图/吴雍/FOTOE

  确实,偏执的人才能做出好产品,但是也有固步自封的危险。21世纪初,当MP3成为了潮流,当苹果发布了第四代iPod的时候,索尼在2004年年底才慢吞吞地推出了自己首款支持MP3格式的Walkman,而这个时候,音乐播放器的王者宝座早就是苹果的了。
  进入网络时代后,索尼似乎对外界的变化显得不闻不问,专心钻研各种“黑科技”。背后的原因,还在于其封闭性的体系。日本从明治维新后,经济和工业就被几大财阀统治。现在知名的日本企业,无论是财阀系如三菱、三井,还是创业系如索尼、京瓷、本田等,无论是研究开发,还是生产销售,都是在自己的封闭体系内进行,一味追求技术极致。然而,一旦方向判断错误,产品做得再好也没用。比如,索尼的便携式电视Watchman、便携式黑胶唱片机、世界上最小的磁带等等。
(上)日本东京附近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工厂,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图/视觉中国(下)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工人们在电子坐便盖生产线忙碌。图/视觉中国
其他文献
在重视风评的魏晋时代,一夜成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为此,不少人日日修炼,务求一技必杀,例如裸奔啦、长啸啦、学驴叫啦……可是各种博眼球啊。在这个盛产奇葩的时代,吃货也牢牢占据着“行为艺术”的一席之地,如果掌握得法,在吃的方面不断刷出新的花样,新的底线,也是可以一夜成名的。在王羲之一夜成名的道路上,“牛心”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从古至今,要想刷流量,当吃货还是很占便宜啊!  于是,因為牛心,王羲之一
期刊
李白堪为信陵君的“铁杆粉丝”  公元前243年,中国版图上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秦始皇公开挂牌“叫卖” 官爵,并明码实价;其二是信陵君去世。  信陵君本名魏无忌,战国时代魏国人,魏昭王的儿子,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魏国上将军。公元前276年,他被封于信陵,后世称之为信陵君。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让信陵君在“朋友圈”里名扬天下。  第一件事是“礼让侯赢”。魏国有个老头名叫侯赢,虽有一
期刊
飞机追着夜色,只怕被黎明赶上。飞机一降落,一睁眼,黎明和雅典一起出现在我的眼前。或许是导游的刻意安排,中巴车把我们从机场一直拉到了希腊最令人兴奋处——雅典卫城。穿过杂乱而平庸的雅典城,汽车在盘旋过后直接驶入一座小丘,远远地,那眼熟而极具特色的残垣断壁便映入眼帘。雅典卫城镶嵌在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意为“高处的城市”)山顶。  车到卫城大门外停下,便可鸟瞰脚下喧嚣的雅典城。其实,走出机舱的那一刻,我就
期刊
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出生在英国威尔士,他出生时家境不错,父亲将他送进一所文法学校学习。但14岁的时候,华莱士的父亲经商被骗,华莱士被迫中断学业。他被送往伦敦,跟着大哥威廉做学徒。在六年半的時间里,华莱士担任哥哥的助手,做土地测量员,在英格兰和韦尔斯南部的乡村四处游历,逐渐学会了勘测、制图等技能。这段时间的游历,使得华莱士开始爱上博物学,他专门买了一本书学习如何辨认植物,并开始收集植物标本。 
期刊
二十世纪尚未开始,人类却早已蓄势待发,准备用相机迎接它、探究它,让它成为永恒。尽管影像设备在那时还不够成熟,然而却遍及各处,影响深远,将永远改变我们体验与记录历史的方式。  史书上记载的摄影历史始于1839年。当时,多才多艺的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并得到了颇具威望的法国科学院和法兰西艺术院的认可。随后,摄影术迅速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与千百年来都占据着事件视觉记录领域独一无二地位的绘画和
期刊
匠人,以制作器物而谋生存的人。人类从最初荒野求生中学会制造工具,一些人由于天赋或传承成为了专门制造工具的人,就是最初的匠人。这些能工巧匠通过双手感知和推动着历史发展,不管中国,还是西方,后人都将他们传颂成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和西方的匠人逐渐走向了不同的路。  中国:利于人谓之巧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里发掘的马车。 4000多年前的夏朝,匠人奚仲因为发明了马车而受封于薛。图/视觉中
期刊
在欧洲,从十八世纪初萌芽到十九世纪中叶逐渐成型,汽车的发明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最早出现在中国内地的轿车是清朝末年由外国人带来的,到了民国初年,洋行的买办以及某些官员拥有了少量的轿车。民国年间,坐车模的苏州青年。  那个年代,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能到照相馆去做一做乘坐轿车的美梦。在大的照相馆中,为了吸引市民拍摄照片,便将轿车、飞机等洋玩意儿做成模型,让人们坐在轿车的模型内拍照。如苏州开设最早
期刊
让名将拿破仑最后铩羽而归的滑铁卢战役是一个被人谈论过无数次的历史事件。这一战役的战事激烈混乱,由前后几场战斗组成;其变化跌荡起伏,几度胜负难料。假若当时命运垂青于拿破仑,或许他就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对这场战役,人们通常会指责拿破仑麾下的格鲁希元帅在关键时刻未能率兵来援,或是慨叹内伊元帅下令让法军骑兵盲目冲锋,导致了雨果所说的结局:“滑铁卢是一场头等战争,却被一个次等将领(指英军统帅威灵顿)胜了去。
期刊
如大家所知, “天府”“天府之国”“天府文化”是中国古代就开始对于巴蜀大地及其文化的赞誉。“天府之国”的称谓,成为四川的专指,在秦汉之际,是历史长期孕育的结果。而在距今140多年前的清代晚期,“丝绸之路”( Seidenstra?e,即silk road)一词的始创者、德国人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年—1905年)来到这一巴蜀“天府之国”,用他的文笔记录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家居业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家具厂遍地开花,每个家庭都购置了很多新型家具。这造成一个后果,仿佛在一夜之间,传统的木匠从我们身边消失了。手工作坊无法和工厂的规模生产相抗衡,这甚至也给人一种审美体验,木匠做的手工家具,看上去显得土气。  20年过去,工厂批量生产的家具早就取得了統治地位,人们却突然发现了手工生产的魔力。“纯手工打造”“匠心独运”成为很多广告特意强化的要素。手工制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