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动态生成助推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l7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有余,思维不足”是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那么在探究活动中,如何助推学生的思维发展呢?
  策略一:洞察学生“表面”,培养孩子质疑
  “表面中”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进一步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回答显得粗浅,留于表面现象。这时,教师应及时地创设合理的情景,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再往深處想想看,这说明什么道理?”“你还有什么想法?” ……教师这样有意识地引导,能促进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策略二:巧用学生 “插嘴”,激活孩子思辨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教师经常会碰到学生的插嘴。然而一些教师将这些偶发事件视之为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对之或是熟视无睹,或是草率了断。其实,有些插嘴往往是学生深入、独自思考后灵感的萌发,能促使课堂获得有价值的“生成”。教师应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以睿智的引导,激活学生思辨,让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
  策略三:善待学生“错误”,引导孩子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堂构思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有时,在我们老师想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理解却很困难,会经常作出“越轨”甚至“错误”的回答。我们对此不应惊慌失措,更不能责怪学生。其实学生的错误是孩子最朴实思想、最真实经验的反映,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我们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引导学生反思,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策略四:深读教材内容,鼓励孩子深思
  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实我们教师应该是在“教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因为现行的科学教材是集广大科学教育专家的智慧编写而成的。广大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对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整合、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全盘的思考。作为一线教师面对精彩纷呈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读深教材内容,鼓励孩子深思。
  策略五:紧抓单元主线,串联孩子思维
  一位教师在复习四上溶解单元时以“如何将脏的食盐变成干净的食盐”为主线,设置了五个教学任务。
  第一个任务:出示一杯混进沙子和面粉的脏食盐,请孩子们想办法把这杯脏食盐变成干净的食盐。(在复习了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后,教师抛出“脏盐如何变干净”这一任务,学生的思路马上被打开,思维活动异常激烈,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就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清晰方案:溶解——过滤——蒸发分离。)
  第二个任务:这里有最大容量分别为50ml、100ml、250ml的3个杯子可以装水,这杯脏盐是60克,要把这杯脏盐溶解在水中,你选哪一个杯子?为什么?(这个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复习“100ml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课,能促使学生把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促使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三个任务:怎样快速把这杯食盐溶解到水中?(学生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搅拌。)怎样验证食盐有没有完全溶解?(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用一杯60克的干净食盐作对比,假如它完全溶解了,刚才的食盐肯定也都溶解了。)(这个溶解的环节复习量是很大的,涉及到溶解度、溶解能力比较、如何加快溶解、搅拌的方法、对比实验等等。它们似乎都是分离的,但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需要考虑的问题串联了起来。)
  第四个任务:怎样分离沙子和面粉?需要哪些器材?实验中要注意什么?(这个环节主要是针对过滤实验的具体操作展开的,这是一个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平时教师一般都会把这个实验设计成演示实验,所以学生往往都只会纸上谈兵。假如在复习课上能让学生实际操作一次,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五个任务:怎么让盐从干净的盐水中现身呢?需要哪些器材?实验中要注意什么?(这个蒸发分离实验是该单元的重点实验,实验难度虽然不大,但在复习课上能够让学生再次经历还是极具意义的,因为器材的使用规范和技术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不断练习的。)
  就这样,“一杯脏的食盐,如何让它变干净?”这条主线贯穿了“溶解”整个单元,让“溶解”单元的复习课变得异常精彩,不仅把孩子们的思维串联了起来,还使孩子们的技术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加强。
  在教材和单元主线中,有时竟藏着一个个教学生成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应该用一双慧眼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并及时引导,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拨正学生偏离轨道的思维路径,这样就能捕捉住课堂动态生成,使科学课堂更加有效,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鹤琴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如何使校企合作深入持久是职业学校办学的难点问题。结合金陵中专中外校企合作成功经验,从资源互联、课程相通,管理互联、考核相通,教师互联、教学相通,路径互联、学习相通四个方
<正>~~
【关键词】德育;体系;队伍建设;品牌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8-0057-02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发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 努力打造以“一种精神、两支队伍、三大品牌”为核心的特色德育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特色办学、内涵发展,对地方职教德育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种精神:以“恩来
自改革开放之后,英語逐渐走进小学教学课堂,并成为小学基础教学科目之一。英语教学的宗旨是帮助学生累积一定的英语知识并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而语感是指对一门语言的语言感知能力,是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学生语感的培养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每位英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是教学工作之一。  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关键阶段。在小学英语教
主持人:郭 扬  她编著的《中职生心理健康》一书,通过“心海探索”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她主编的《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被列入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弥补了中职学生性教育教材的空白;主编的《中职校心理教师个案辅导》等多种教学参考资料为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撰写的《积极家校互动提升中职生抗逆力》《关于高职生心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当中要求,教师一定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应用,改善并提高教学方式,重视幼儿的民主以及开放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让音乐活动变成幼儿进行自我表达以及自我表现的形式,教师应该由知识方面的灌输者以及引导者逐渐变成幼儿在学习方面的指导者、支持者、促进者以及帮助者。那么在童话剧开展的有关过程当中,怎样利用音乐活动合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这个问题进
俞平伯(1900一1990),著名学者、文学家、红学专家,对<红楼梦>的研究有重要贡献.他在上世纪20年代就活跃于文坛,至80年代末仍耕耘不绝,成果丰硕.他在书评领域里,也有很大的成就.
某工程基坑开挖深度8.55—11.20m,基坑开挖深,毗邻已建建筑物和道路。深基坑采用排桩+锚索+桩间止水帷幕的支护方案,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生活处处皆语文,而语文又是跟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绝不能局限于课本,在课本外还有很多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生命资源存在,因此,我们在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生命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做好课本中生命教育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整合,生成語文课堂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一、将传统经典名著与阅读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可供学生进行阅读,其
“以行动人、以情感人。”当下形体美已成为人类最崇高和被热切追求的目标之一。健康的人体美才是最自然的、最基本的美。对于小学生而言,形体训练不仅能提高其健康水平,修饰、改善、矫正身体的不良姿势,同时又能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健美的体态,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自豪感,增强其自信心。  “自信心决定孩子一生。有自信的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没有自信的孩子对前途感到失望,教育孩子,必须给孩子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