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目标是不同于教学目的的,相比较而言,教学目的更注重于表示行为结果的基本意图,而教学目标则更注重于行为结果的具体标准和方向。但如今的许多教师并不清楚其中的差别,导致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符合实际,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合理设计 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3.079
教学目标的定义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不像教学目的那样具有政策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设计教学目标,所以说教学目标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是较强的。但正是这较强的自由度,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偏离了正常的教学目的、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小学语文这一门学科,语文老师们更要学习如何合理地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一)事实
事实是指已被正确认识到的客观事物、现象、关系、属性和规律性的总称。在小学教育的教学目标中,主要的任务便是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事物,让他们从书本中学习到社会中的现象、规律,也要让他们摸索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属性等。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事物,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社会中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给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从小学阶段种下了错误的种子,那么今后当这颗种子越长越大便难以移除了。
(二)技能
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慧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在小学的阶段,技能的培养虽然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很难做到技能的培养,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数都被家长送去了补课班,不仅补习一些数学、英语等课程,还要参加音乐、舞蹈、画画等技能方面的培训课程。
(三)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指称的是个体对各种刺激来源的倾向和感受。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态度包含: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我们所需要培养孩子的态度绝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的对事态度并不是适合孩子发展的心理需要。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是敢爱敢恨,顺应他们的心理发展,这样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
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包括:目标分解、任务分析、确定起点和目标表述。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严格按照这几个步骤。
(一)目标分解
首先,教学目标是阶段性的,应该一步一步地完成达到各个阶段的目标,在达到一个等级之后,我们才能够开始下一个等级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当中,学校首先要制定这个学期的学期目标,之后任务下到达各个教师,教师就要根据学校的要求来将内容分为各个单元,以此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单元目标,最后在上课的时候根据课堂状况制定最为详细的课堂目标。首先是要把最广泛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为一个个分支目标,然后再细化到每一个分支的详细目标上。只有将目标进行分解后,才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进行把控。最后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
(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就是在每次完成了既定的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后,比如说在每个单元课时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从对这一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分析每个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的能力、知识和目标。因为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是既定的,也就是说是有一定的标准的。那么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是否达到了这个标准,如果达到了这个标准就说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那么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学生所达到的程度又是多少呢?所以还需要去分析学生在这段学习中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他在某一方面是否合格,達到了什么等级,他在哪一方面有优势,有优势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他要怎么做才能够提升自己不足的地方呢?这些都是需要通过任务分析来解决的。
(三)确定起点
起点的确定并不固定,这个不仅仅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对老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起点定得过高的话,学生会感到压力巨大,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心理负担,对于后期的学习影响巨大。对于老师来说,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起点过高会推迟教师的教学进度,让教师很难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对学生的成绩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如果起点过低,所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太过轻松,会导致学生轻视学习,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熟悉,导致知识基础不扎实。对于教师来说,起点太低会导致教师加快学习进度,同样会忽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起点的确定需要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决定,在确定起点后就要从起点开始进行学习,不能够随意更改。
(四)目标描述
除了对于教学目标进行准确而恰当的描述,也是对于教学目标的详解,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首先,目标描述对对于教学目标总的概括与论述,详细描述了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指出了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怎么去做。目标描述也是目标分解、任务分析、确定起点的一个总结,将三者的步骤与方式相结合起来,对教学目标有了一个整体的解释和指导。其次,目标描述也为教学目标确定了一个总的任务和方向,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目标的表达
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在教学目标中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在教学中,学生占据大部分,并且一切教学所围绕的中心都是学生。2.行为动词。就是在教学中描述学生的各种行为的动词,例如“写出”、“写下”、“描述”等。比如,教师让学生写出前一天所学的古诗词,又或者是描述一下这个篇课文写的什么。3.行为条件。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哪些帮助或者工具,就比如说:考数学使不使用计算机,在复习的时候是否查阅过相关的参考资料等。
教学目标的设计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复杂与麻烦,但还是需要教师细心地去做,因为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学的最终结果而已。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是教学之根本,教学目标的制定绝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社会要求而定的,虽然灵活,但也要符合实际要求,不能纸上谈兵。教师的能力并不用去过多关注他的课程,只需要关注他的教学目标,就能清楚地知道他的能力。
【关键词】合理设计 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3.079
教学目标的定义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不像教学目的那样具有政策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设计教学目标,所以说教学目标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是较强的。但正是这较强的自由度,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偏离了正常的教学目的、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小学语文这一门学科,语文老师们更要学习如何合理地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一)事实
事实是指已被正确认识到的客观事物、现象、关系、属性和规律性的总称。在小学教育的教学目标中,主要的任务便是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事物,让他们从书本中学习到社会中的现象、规律,也要让他们摸索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属性等。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事物,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社会中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给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从小学阶段种下了错误的种子,那么今后当这颗种子越长越大便难以移除了。
(二)技能
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慧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在小学的阶段,技能的培养虽然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很难做到技能的培养,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数都被家长送去了补课班,不仅补习一些数学、英语等课程,还要参加音乐、舞蹈、画画等技能方面的培训课程。
(三)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指称的是个体对各种刺激来源的倾向和感受。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态度包含: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我们所需要培养孩子的态度绝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的对事态度并不是适合孩子发展的心理需要。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是敢爱敢恨,顺应他们的心理发展,这样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
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包括:目标分解、任务分析、确定起点和目标表述。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严格按照这几个步骤。
(一)目标分解
首先,教学目标是阶段性的,应该一步一步地完成达到各个阶段的目标,在达到一个等级之后,我们才能够开始下一个等级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当中,学校首先要制定这个学期的学期目标,之后任务下到达各个教师,教师就要根据学校的要求来将内容分为各个单元,以此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单元目标,最后在上课的时候根据课堂状况制定最为详细的课堂目标。首先是要把最广泛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为一个个分支目标,然后再细化到每一个分支的详细目标上。只有将目标进行分解后,才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进行把控。最后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
(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就是在每次完成了既定的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后,比如说在每个单元课时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从对这一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分析每个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的能力、知识和目标。因为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是既定的,也就是说是有一定的标准的。那么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是否达到了这个标准,如果达到了这个标准就说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那么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学生所达到的程度又是多少呢?所以还需要去分析学生在这段学习中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他在某一方面是否合格,達到了什么等级,他在哪一方面有优势,有优势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他要怎么做才能够提升自己不足的地方呢?这些都是需要通过任务分析来解决的。
(三)确定起点
起点的确定并不固定,这个不仅仅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对老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起点定得过高的话,学生会感到压力巨大,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心理负担,对于后期的学习影响巨大。对于老师来说,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起点过高会推迟教师的教学进度,让教师很难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对学生的成绩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如果起点过低,所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太过轻松,会导致学生轻视学习,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熟悉,导致知识基础不扎实。对于教师来说,起点太低会导致教师加快学习进度,同样会忽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起点的确定需要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决定,在确定起点后就要从起点开始进行学习,不能够随意更改。
(四)目标描述
除了对于教学目标进行准确而恰当的描述,也是对于教学目标的详解,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首先,目标描述对对于教学目标总的概括与论述,详细描述了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指出了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怎么去做。目标描述也是目标分解、任务分析、确定起点的一个总结,将三者的步骤与方式相结合起来,对教学目标有了一个整体的解释和指导。其次,目标描述也为教学目标确定了一个总的任务和方向,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目标的表达
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在教学目标中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在教学中,学生占据大部分,并且一切教学所围绕的中心都是学生。2.行为动词。就是在教学中描述学生的各种行为的动词,例如“写出”、“写下”、“描述”等。比如,教师让学生写出前一天所学的古诗词,又或者是描述一下这个篇课文写的什么。3.行为条件。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哪些帮助或者工具,就比如说:考数学使不使用计算机,在复习的时候是否查阅过相关的参考资料等。
教学目标的设计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复杂与麻烦,但还是需要教师细心地去做,因为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学的最终结果而已。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是教学之根本,教学目标的制定绝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社会要求而定的,虽然灵活,但也要符合实际要求,不能纸上谈兵。教师的能力并不用去过多关注他的课程,只需要关注他的教学目标,就能清楚地知道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