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优化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现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课件播放得再有趣,有的学生也会偷偷在下面事先把美术作业画完。原因可能是他早已熟悉老师的教学环节,也有可能是想提前完成美术作业。总之,美术课出现的状况层出不穷。现代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美术的发展从未离开过对材料的探寻和研究,使得材料的使用变得丰富和复杂化起来。而作为美术教育对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乐于尝试,求新求异,喜欢富有新鲜感的表达形式。于是反思,现在的美术课问题究竟出在哪?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问题一:单一的绘画工具让美术课出现乏味
  从一二年级开始,学生已经熟悉基本绘画方式,了解了运用水彩笔、油画棒涂色以及注意色彩的渐变,然而更多、有趣的美术手段还未被孩子们所发现。美术课程曾被称为“图画课程”,人们简单地将美术与绘画等同起来。这种过于狭隘的美术观不仅限制了学生对美术多样性的认识与感受,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不同美术形式的表达。所以学生会敷衍,敷衍美术课,敷衍美术作业。
  问题二:孩子的身心发展对现行美术课的需求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美术课的需求不同,学生在接受美术知识的活动中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孩子很小就喜欢画画是因为有鲜艳的色彩、奇特的造型吸引他们的眼球。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审美已经模式化,刺激他们眼神经的已往往不再需要鲜艳的色彩和完美的构图。什么能再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对绘画、对美术的探索欲,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发现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纸和画笔不再是儿童绘画中主要的形式语言。材料、工具、技巧的把握是刺激、促成其创造性的先决条件。如何激发儿童视知觉、构建视觉形象、拓展形象思维和视觉表现等问题,可以先从材料的认识、选择和怎样运用入手考虑。
  一、收集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知材料,通过摸、看、闻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启发学生。所谓材料包括生活中以及大自然两种。对于绘画作品的形成总离不开彩笔的涂色和构图。传统的绘画总是多了些局限,将手工与绘画、黏贴与绘画、剪纸与绘画等结合起来,学生的繪画作业有了生机,学生的积极性也一度被唤醒。让那些不敢下笔绘画,不敢涂色的学生有了信心,让那些平时认真绘画,均匀涂色的学生有了突破自我的渴望。如果教师有利引导,学生会逐步养成善于发现新鲜事物、主动研究新事物的习惯。如果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去收集,会在收集过程中对材料的利用进行思考。那么收集来的物品会得到有利的发挥,不至于一头雾水栽在废旧材料里不知所措。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自己画面构思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形式语言,取决于学生选择的材料。平时应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自然中收集材料,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优化材料,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至关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材料的特性,让材料去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力,让学生尝试各种材质带来的新鲜感受。这也是非常符合少年儿童的求新求异的天性。使他们体会到发现材料,利用合理材料表达自己情感或相关主题的喜悦。
  1.局部加减法
  收集来的材料,让学生思考、直观感受,谈一谈这样的材料质地怎么样,适合运用于哪种画面。如,教师出示一个材料让学生思考、直观感受,启发学生通过变形、添加、修饰等手段运用在画面中,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精心地选择、设计和安排,教师提供的材料应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立体效果法
  平常的美术作业都是以平面式的作业为主,学生画得简便,老师也改的轻松,这其中不免觉得美术作业的单一和程式化。相对小制作,学生更是感兴趣,于是在美术课堂上尝试运用一些材料创作出一些半立体式的绘画,让画面凹凸有层次,也是一种颠覆传统绘画的设想。
  3.肌理运用法
  材料的选择在美术创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品效果的好坏在于材料运用是否合理,材料塑造出的肌理效果往往特别能够打动人。生活中每一种材料都有自身的纹理,这些材料的纹理在拓印出的肌理有种独特的美。一片叶子的肌理,一片纱窗的肌理,磨砂玻璃的肌理无不彰显着它们独特的美。六年级的《综合版画》体现出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运用。学生的创作画《肌理效果》运用了叶子的拓印去完成底色,切片的藕,苹果、黄瓜同样被学生用作绘画材料。
  三、思考材料,发挥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
  1.同种材料的不同构想
  美术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拓宽和想象的空间。在生活中,不同肌理、不同材质的材料比比皆是,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是我们探寻的宗旨,也是创作的最佳结果。同一种材料如棉花,是大家都熟悉的。棉花的质地让很多学生想到可以用来制作白云,有的学生说可以染上色彩做成小鸡等,大家对棉花的利用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材料并没有约束大家的思维。甚至还看到有的学生利用棉花制作出立体的动物贴在作业本上。原因是布头剪贴的动物很平面,而塞进一点儿棉花会让布头充实,画面立体。虽然是对棉花间接利用,可是小作者的创新让大家觉得新奇。
  2.同一课题的不同材质
  同一幅作品由质感、肌理的材料表现,影响到作品的风格和美感,即形式影响主题。不同性质的材料决定其特定的形式语言表达。比如,学生在宣纸上绘画的动物朋友,与将宣纸揉皱后画出的动物朋友给别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运用不同材质的特性,如坚硬的材质与柔软的材质,或是有光泽的材质与无光泽的材质,制作出来的画面效果是不会一样的。
  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事物等待我们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爱心去发现、体会,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材质带来的不一样的情感。找到教材的突破口,顺应学生的心理,设计出与学生生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美术课堂。
  【作者单位:南京 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正>当前,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现代医学中的突出问题。医院感染率的高低,成为评价一所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必不可少的指标。为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预防、降低病亡率,本文对我院2
受传统教育弊端一刀切、同步化的影响,学生差异成为负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如何教育引导学生,唤醒、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要把差异这个客观存在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利用差点,优化差异,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实践是非常适合的,这可以使数学知识具体化、简易化、真实化,促使数学更贴近小学生,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感受数学,逐步提升小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验证这一点,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
目的:减少颅脑肿瘤手术后血肿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分析自1991年7月-2001年6月发生的脑肿瘤手术后颅内血肿12例,包括血肿发生率、血肿部位与出现时间、相关因素及预防处理等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应从语文知识的学习规律出发,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需求为前提,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落实“少教多学”的现代化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生的良好习惯,思维能力也得以发展。  一、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少教多学”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产物,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性特色,是一
2007年,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电力行业的价值链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以前的直线价值链转变成网络型的价值模型,电厂、电网和用户相互之间都产生了选择和竞争的关系。在新
目的:探索亚低温脑保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1)亚低温治疗线:31例,其中脑出血分级Ⅱ级者1例,Ⅲ级9例,Ⅳ-Ⅴ级21例,于伤后24h内接
高血压幕上脑内小血肿(10~40ml)由于其本身生存率较高,一直采用保守治疗.近年来,微侵袭技术的推广应用,高血压幕上脑内小血肿的手术治疗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自1999年5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