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京召开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8月20日,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屆教博会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共同承办的年度性盛会。参会人员覆盖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含港澳台地区。有近140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180多个省市区县教育行政教研机构、13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70多家媒体、620多家企业、近60家公益机构的负责人或代表参会。
  本届教博会以“聚焦核心素养 全力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集中展示一批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创新优秀成果。组委会从500多项申报成果中优选100项成果进行展示,又从100项成果中推荐了10项SERVE奖成果 ,这10项成果有大学与中小学携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实践探索;有运用公益项目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助力农村教育发展的持续行动;有来自一线学校的项目,直指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更有打下中国烙印、培养中国心,专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情怀。同时,教博会同期举办百余场活动,以促进参会者与教育创新成果研发机构之间的深度交流和对话。
  据了解,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是国内唯一一个由高校主办、指向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服务我国基础教育实践、完全公益性质的教育博览会,至今为止,已举办三届。本届教博会历时2天半,将举办11场特别活动、13场论坛、41场沙龙、超过60场工作坊。这些丰富的活动和会议既为成果方提供了交流和展示机会,也为教博会参观者了解教育创新前沿趋势、选用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提供了平台。
其他文献
主持人的话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起初并没有在我们的课程讨论目录上,因为它有些过于浪漫和戏剧化,冲淡了故事的深度。但两位同学对它作了基于主体意识的解读,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了丰富鲜明个性的教师,如何用她真诚地对人生意义追求来影响、改变她的学生们。正如杜威在《经验与自然》中所说,每个人的个性“是对于一个既存秩序进行新的重建的承担者”。这就是个性的魅力,也是教育之所以拥有无穷魅力的所在。  ——张华
作为全省首个“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和率先所有区一次性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认定的地级市,2017年年初,广东省佛山市提出了建设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2020年目标,并将核心直指现代化强师队伍建设,拟在今年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佛山市“强师工程”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佛山“强师工程”)。“强师工程”政策设计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到2
一  隐喻者,隐蔽、间接而深远的譬喻也。世界文化史上,许多最重要、最著名的思想,是通过隐喻来表达而脍炙人口的。例如,老子的“水喻”“谷神喻”“橐籥喻”“赤子喻”,庄子的“鲲鹏喻”“混沌喻”“庖丁喻”,佛陀的“筏喻”“化城喻”“盲龟喻”“火宅喻”,柏拉图的“太阳喻”“洞穴喻”等。教育中被后世传播和应用较多的,是苏格拉底的“助产婆”隐喻。  现代教育思想中,成功的隐喻不多见,这大概是由于人们越来越习惯
编者按  “用中学”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王祥连老师针对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串讲串问”沉疴痼疾而提出的教学主张:倡导变“串讲串问”为“学习活动”(以“用语文”为核心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从“语用”走向“用语”,从“学用”走向“用学”,从“学以致用”走向“用以致学”,强调在“用”语文中“学”语文,不仅把“用”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与任务,而且把“用”作为实现这一目标与任务的最重要、最有效、最基本的方式
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某网站献给新一代青年的演讲《后浪》在激荡起青春之音的同时,也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一演讲给了广大年轻人肯定与赞美,称新一代青年“心里有火,眼中有光”。“五四”孕育的是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这四个词都跟我们的教育有关,“后浪”青年教师的汹涌澎湃,成为新时代胜任力的核心力量。  一、一位青年教师两次电视直播课后的反思  2020年上半年中有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自2003年创办起,就致力于九年一贯义务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学校提出“九年一贯,提供更好的教育。”其内涵可用“一个中心、三个要素、五个校本行动”来表示。一个中心即围绕促使每一位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发展,提高核心素养为中心;三个要素即“九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九年一贯的课程设计、九年三三分段的实践操作;五个校本行动即建设九年一贯校本化课程体系、探索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此前、当前乃至今后,教育公平都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前谈到教育公平,主要针对的是教育资源和学生学习机会的平等,推进教育公平的主体责任主要在政府,着力解决的是城乡、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更强调教育起点公平。然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公平的重心正在从以资源配置为标志的起点公平,转向以平等对待为特征的过程公平。[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的。习惯看似虽小,但它却有着巨大的能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它影响着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一个人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不好的习惯也能葬送一个人的前程,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必修的功课。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期间的习惯教育尤为重要。近年来,各个学校都在培养小学生的习惯方面
郭天财的一生和麦子紧密相连。  麦子是粮食,麦子滋养生命。出生在老愚公家乡——河南省济源市深山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郭天财,童年时期所经历的贫穷苦难让他永远难忘饥饿的滋味,更能理解“粮食”二字沉甸甸的含义。因此,年幼的郭天财暗暗立下了“将来当一名农业科学家,让所有人都能吃上白面馍,不再饿肚子”的志愿。1974年,郭天财被保送到河南农业大学,并在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和小麦科研工作。自
小学数学主题作业的优化设计主要是针对当前教学中作业设计的现实困境,围绕单元学习中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现象方面的困惑为主题,引导学生在作业中经历探索、发现、研究、快乐的学习体验,注重体现学生数学思考主动参与的全过程,注重体现学生经历问题解决自主探究的完整过程,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有趣,让儿童感到数学“好吃而有营养”、好玩而有深度,力求以此为载体,整体发展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仅以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