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林郎授予途径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dj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林郎最早起源于北齐的文林馆学士,隋炀帝时设文林郎为从八品,唐代文林郎属于低阶文散官,为从九品。唐代文林郎授予途径众多,可以品德才能、科举、举孝廉等方式获得文林郎之职,并且文林郎之职在唐初也可以授予隋朝降官。唐代文林郎作为文散官,无实权,象征品级,并且出现了武官挂文散官文林郎的现象。
   关键词:唐代 文林郎 唐墓志
  文林郎作为低阶文散官之一,相关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学者马小红在探讨唐代散官制度时,认为文林郎的官品服色应为青色[1],姚永柱先生对文林郎指淳化县事吕至山的碑文进行了考释[2],裴一璞先生对清代文林郎、河南中牟县知县李府君的碑文进行了考释[3],文林郎作为低阶文散官,学者对其的研究尚没有出现直接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因此对唐代文林郎进行系统的研究很有必要性。本文将以墓志资料为基础,结合正史重点探讨唐代文林郎的授予途径、特点等,以补学术界研究之不足,以充实唐代文官制度的研究内容。
  一.唐代文林郎的流变
  唐代的文林郎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齐的文林馆学士,《资治通鉴.陈纪五》卷一百七十一记载:“齐主颇好文学。丙午,祖珽奏置文林馆,多引文学之士以充之,谓之待诏;以中书侍即博陵李德林、黄门侍郎琅邪颜之推同判馆事”。[4](p2057)由此可知,此时为太建五年(573年),即文林館建于公元五七三年,文林馆内都是饱读诗书之文学之士。而文林馆学士其主要职责是掌著述,据《通典.职官三》卷二十一记载:“汉魏以来,秘书省有其职,梁武帝于文德殿内列藏众书,北齐有文林馆学士,后周有麟趾殿学士,皆掌著述。”[5](p567)可见文林馆学士主要是掌著述之职。
  到了隋朝,隋文帝时设置文林郎一职,据《隋书.百官下》卷二十八记载:“六年,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以司其曹之籍帐。侍郎阙,则厘其曹事。吏部又别置朝议、通议、朝请、朝散、给事、承奉、儒林、文林等八郎……其品则正六品以下,从九品以上。上阶为郎,下阶为尉。散官番直,常出使监检。”[6](p792)由此可知隋朝于开皇六年时设置文林郎,官阶品级为正六品下,从九品上,并且从其规定的职责来看,其有出使监检之权。
  唐代的文林郎与隋炀帝时期相比,又有所损益,据《旧唐书》卷四十二记载:“文林郎、将仕郎,从九品。并为文散官。”[8](p1799-1803)从此可知,唐代文林郎作为文散官之一种,与隋朝时期相比,品级有所下降。唐代文林郎的设置时间按笔者考证至少可以追溯到武德五年之时,据《大唐故文林郎新喻县丞胡府君墓志铭》中记载:“武德五年除吏部文林郎,选袁州新喻县丞”。[7](p26)据此墓志志文,早在唐高祖武德五年之时就已经有文林郎的设置。唐代文林郎作为从九品上的文散官,其授予途径多样。
  二.唐代文林郎的授予方式
  1.以才能品德授予。唐代文林郎的授予可以通过其杰出的德行与才能授予。据《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八记载:“豫州人许坦,年十岁余,父入山采药,为猛兽所噬,即号叫以杖击之,兽遂奔走,父以得全。太宗闻而谓侍臣曰:‘坦虽幼童,遂能致命救亲,至孝自中,深可嘉尚。’授文林郎,赐帛五十段”。[8](p4921)从此处可知豫州人许坦因以幼童之躯,能够舍命救亲,因此得到太宗的嘉奖,授予其文林郎之职。唐代墓志之中也有许多关于文林郎的授予记载。如《大唐朱府君墓志铭并序》中记载:“君英灵载誔,符瑞挺生,风范端凝,识度夷雅。含贞抱洁,岁寒而不逾;据德依仁,始终而靡替。年廿一,授文林郎”。[7](p1112)从此志文可知,墓主英姿挺拔、风度翩翩,始终坚持含贞抱洁、据德依仁,因此在廿一岁之时就被授予文林郎。
  2.以科举及第授予。文林郎除以能力品德出众授予之外,参加科举及第之人也会授予文林郎一职。
  如《全唐文》卷二百零一载:“思元字文成,高安人,举进士,为文林郎,滕王元婴为洪州都督,待以师友之礼”[9](p2037),从此可知,李思元因为中进士之后,被授予文林郎职位。
  以明经及第授予文林郎之职。如《新唐书》卷一百零七载:“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其先居新城,六世祖太乐,当齐时。兄弟竞豪杰,梁武帝命为郡司马。父元敬,世高赀,岁饥,出粟万石赈乡里。举明经,调文林郎”,[10](p4067)从此处可知,陈子昂之父陈元敬通过明经考试之后,授予文林郎一职。除此之外,唐代墓志中也有诸多以科举明经及第授予文林郎的记载。《大唐故高士王府君墓志铭并序》中载:“君擢英奇树,晞干灵根,践诗礼之幽庭,入芝兰之奥室。故得宏材挺拔,秀颍孤生,逸调不羣,清襟独迈。以乾封二年明经高第,授文林郎”,[7](p743)在此墓志之中记载,墓主是在乾封二年之时以参加明经而及第,而授予文林郎。
  以射策及第授文林郎之职。如《杨训及夫人郑氏合葬墓志》中记载:“唐任成均生,应制举,射册及第,授文林郎。”[11](p3)从墓志志文可知,墓主是参加制举,射策及第后被授文林郎。
  3.举孝廉授予。唐代的文林郎也可以通过举孝廉的途径授予。如《大唐故文林郎王府君墓志铭并序》中记载:“皇唐以孝廉授文林郎,耽好琴书,糠芥簪绂”[7](p1003),从该墓志可知,墓主王府君被唐朝廷以孝廉而授予文林郎。《大唐故梓州铜山县尉弘农杨府君墓记并序》中记载:“乡党推仁,宗族称孝。垂拱中,年弱冠,州举孝廉,太常对策,拜文林郎”[7](p1110),从该墓志可知,墓主在年方弱冠之时就被州举孝廉,以举孝廉的方式参加太常对策,后被拜为文林郎之职。
  4.荐举授予。唐代文林郎一职可以通过他人推荐而获得。如《□周故陪戎副尉安府君夫人史氏合葬墓志铭并序》中记载:“父昙度,既属隋季乱离,聊生莫逮,爰失覆荫,唐运克昌,□□里闾,耆旧称荐,唐朝任文林郎”[7](p845-846),从此处可知,墓主之父在唐朝建立后,受到乡里耆老的举荐,而被唐朝授予文林郎一职。《大唐故朝议郎前行曹州司法参军上柱国李府君墓志铭并序》中记载:“君即勋之孙、丘之嗣子也……永泰初,故特进门下侍郎平章事王公举荐奏闻,恩制授文林郎许州鄢陵县丞”[7](p1869),从此处可知,该墓主是被门下侍郎平章事王公举荐,后被授予文林郎、鄢陵县丞一职,可见也是通过被人举荐之方式获得文林郎之职位。   5.授予降官。唐代文林郎之职也可以授予降官。如《唐故曹州离狐县丞盖府君墓志铭》中记载:“隋大业初,以父荫入为太庙斋郎。久之,授尧台府司马……及皇唐威灵畅于东夏,以隋官降授文林郎,从时例也”。[7](p518-520)从此墓志志文可知墓主最初以父荫入隋为官,及皇唐鼎定宇内,墓主入仕唐朝之后,被降职授予文林郎之职,可见在唐代,文林郎之职,作为从九品上的文散官之职,也可以被唐朝用来安置前朝之降官。
  三.唐代文林郎的特点
  1.无实权、象征品级。唐代的文林郎是文散官的一种,无实权,只象征品级。如《旧唐书》卷四十二记载:“文林郎为从九品上,属于文散官。”[8](p1802-1803)有此可知,唐代的文林郎属于唐代文散官,其品级为从九品。文林郎只象征品级,而如果有具体的职事,则在其后面加具体的职事官。如《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一有关“韦焕”的记载:“焕,京兆人。大中三年摄馆驿巡官,以文林郎守泾县尉云骑尉”[9](p8282)。从此处可知,韦焕于大中三年担任文林郎、泾县尉。韦焕的职官为泾县尉,而文林郎只是定其级别,没有具体的实权。
  唐代墓志中也有许多相关记载。如《安可愿及夫人李氏梁氏刘氏墓志》中记载:“按安氏自明初以来,世居耀郡,由公而上,曰儒官国祚者,赠文林郎、湖广远安县知县”,[12](p1080-1081)此处文林郎是散官,无实权,职官为远安县知县。由此可见,唐代文林郎只是从九品的文散官,只是象征级别,无实权。
  2.获得途径众多。唐代文林郎的授予途径众多。前文业已论述,唐代文林郎的获得可以通过其杰出的德行与才能、参加科举及第、荐举、举孝廉等途径,同时,唐代的文林郎在唐初之时也可以授予降官。据《隋书.百官下》记载:“炀帝即位,多所改革……文林郎二十人,从八品。掌撰录文史,检讨旧事。”[6](p796)从此可知,隋炀帝之时定文林郎为二十人,唐代文林郎的授予方式如此之多,又如此频繁,笔者估算唐代文林郎的人数应该已经远超隋炀帝之时所设置二十人。
  3.出现武官任文林郎之现象。唐代出现武官挂文林郎文散官的现象增多。如《大周故文林郎骑都尉王君墓志铭并序》[11](p65),从墓志铭可知墓主是骑都尉,身为武官却加上了文林郎之职。《唐故上柱国申屠君墓志铭并序》中记载:“次子轸,弱年从事,明时尽忠,公才贞干,仁勇多可述,职昭义军节度要籍文林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上柱国”,[7](p2014)从墓志志文可知,墓主之次子为昭义军节度、左武卫兵曹参军,是一名武官,却也挂上了文林郎之职位。综上所述,在唐代,武官挂文散官文林郎之职现象较多。
  综上所述,唐代文林郎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齊的文林馆学士,唐代文林郎为从九品,其属于低阶文散官之一种,它只是象征品级,无实权。唐代的文林郎与隋朝相比有所损益,其授予途径众多,可凭借品德才能、科举等方式获得文林郎之职,唐代文林郎的规模设置远超隋炀帝时所设置的二十人,并且唐代文林郎之职经常被授予武官。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唐代文林郎的授予途径、特点等方面,对研究唐代武官挂文散官现象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同时可以弥补学术界唐代文散官制度研究的不足之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小红.试论唐代散官制度[J].晋阳学刊,1985,(4).
  [2]姚永柱.读《文林郎知淳化县事吕至山碑》[J].收藏界,2011,(11).
  [3]裴一璞.清代《敕赠文林郎、河南中牟县知县慎斋李府君传》碑考释[J].北方文物,2017,(4).
  [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75:2057.
  [5][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567.
  [6][唐]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7]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8][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清]董诰、徐松等繤.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067.
  [11]陈长安.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7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12]胡戟、荣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80-1081.
  (作者介绍:唐云,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隋唐史研究)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无论是她本人还是她的小说都充满着强烈的悲情色彩,苍凉是张爱玲小说的根本基调。本文将从通过分析其代表作《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人物以及相关描写方法,探讨作者的创作心理,同时揭示张爱玲笔下所蕴含的社会批判力量。   关键词:《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悲凉 人性  《红玫瑰与白玫瑰》讲述了主人公“好人”佟振保与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作者张爱玲选取了“男人眼中的女人”这一
内容摘要:抗日战争期间艾青流徙了大半个中国,从杭州到武汉、从北方到南方、从重庆到延安。本文通过对艾青足迹的追踪,旨在探寻艾青的迁徙经历对其思想观念与抒情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艾青 诗歌 迁徙 创作转变  “抗日战争时期,是艾青创作的成熟期。”艾青从人心惶惶的杭州走到文人云集的武汉,从饱受磨难的北方转向山明水秀的南方,从大雾弥漫的重庆奔向天朗气清的陕北。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三年多里,他流徙了大
一、亲职教育概念、缘起及发展状况rn亲职教育为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所倡导,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在俄罗斯称之为“家长教育”,我国台湾学者中译为“亲职教育.[1
期刊
内容摘要:《药》是鲁迅的短篇小说《呐喊》中的一篇作品,主要描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为了治好儿子华小栓的肺痨病去买人血馒头的故事,揭示了在旧社会的背景下,底层中国人的愚昧与麻木。   关键词:鲁迅 愚昧 麻木 看与被看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变革,首先便体现在文学题材的选择上。他指出:“古之小说,主角是勇将策士,侠盗赃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五四’
内容摘要:柳得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是当代俄罗斯炙手可热的作家、戏剧家。作家赤裸裸地还原了家庭生活的粗糙阴暗面,展现了家庭空间对于体现女性自我存在意识具有的独特意义。在作家笔下温暖的庇护所变为禁锢女性独立个体的枷锁,成为其难以摆脱的梦魇。   关键词:彼特鲁舍夫斯卡娅 女性 家庭空间  彼特鲁舍夫斯卡娅1938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期时逢二戰,过着颠沛流离甚至食不果腹的生活。战后
一、游戏目的rn1.发展跳跃的能力,锻炼腿部力量及动作协调性、灵敏性.rn2.感受在游戏中跳跃的乐趣.rn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rn二、游戏材料rn(一)材
期刊
设计意图:rn“影子”游戏是大班幼儿十分感兴趣的,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有关“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后面照不到的地
期刊
内容摘要:柳永是北宋词坛第一位对词进行大力革新的词人,在词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时不被正统社会认可的柳永,他的词作,尤其是俗词,却有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本文将从柳永俗词中俗之成因、俗之表现和俗之影响等三方面入手,来探讨其俗词之美。   关键词:柳永 俗 《乐章集》  柳永善为诗文,但“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1]。他的词内容丰富,感情细腻,明白晓畅。尤其是他能
内容摘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美苍凉的爱情传奇。多少年来,我们津津乐道故事中范柳原与白流苏演绎的双城记,也透过这重重的帘幕,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世俗中人情冷暖的深刻体验。张爱玲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完成了“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的别样创作。故事的最后,战争虽然让城市千疮百孔,却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婚姻。小说中写到“城”,在地理概念上是上海和香港。同时
内容摘要:曹七巧复杂而多面,她是被封建遗风压迫的受摧残者,是被金钱奴役的屈服者,也是被扭曲心理控制的报复者,这三种身份使七巧的人物形象愈加清晰丰满,也更加突出了人物悲剧性命运的缘由。本文旨在从这三种身份剖析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性的人物命运。   关键词:《金锁记》 曹七巧 人物形象  张爱玲的《金锁记》享誉文坛,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