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疫情让人们更加认识了东软
今年年初发生的一场严重疫情,让东软被迫直面“极限挑战”。同时也让东软多年布局的大健康生态系统得到了验证和提升。刘积仁,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心中的梦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速。他更加坚信了对未来科技医疗融合发展趋势的预判。
在20多年前,他一直反映国产医疗设备的价格为什么低于国外同类产品,为什么国内医疗机构宁可花高出几倍的价格也要买进外国设备,为什么国内的患者那么迷信于外国的医疗检测设备。各级领导来东软视察,他一边介绍产品和技术一边提出这三个问题,出席各种会议和活动,他还是不断地重申这三个问题。当然,他不只是用嘴来反映这三个问题,还坚持用行动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一场严重的疫情再次重塑了国产医用设备的价值。刘积仁接到一个城市卫健委紧急求援,需要CT机。然而,当设备完成安装和调试后,工程技术人员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医院每天都有大批病人来做核酸检测,这么多病人聚在一起,极易引发交叉感染。
仅七个日夜,“雷神”CT——疫情隔离诊断“利器”便火速出炉。这个全身型方舱式CT像一个巨大的集装箱,采用分体设计,医生和患者通过各自通道进入操作间检测间和检测间操作间,从而保证拍摄CT时医护人员不受感染。同时,它还搭载了新冠肺炎智能辅助筛查系统“火眼 AI”和智能影像云平台远程会诊,配备5G技术,可实时数据传输图像,实现即扫即阅。装上卡车,拉到现场,电源即插即用。
刘积仁说,这场疫情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了东软,更多高端医院看到了中国生产设备的质量和水准。疫情考验了东软的技术研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市场适应能力。
研发仅用了7天,堪称奇迹!但是,这样的奇迹,来自东软近30年的潜心奋斗和技术积累。今年6月,全球领先的IT咨询公司IDC发布的《中国医疗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排名》显示,东软连续第10年蝉联这一领域的第一位,持续领跑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
及早认识和解决被“卡脖子”的问题
30年来,科技创新理念贯彻东软的始终。早在20世纪90年代,东软就深刻地意识到了被“卡脖子”的问题,并开始解决。当时,中国的CT市场完全被美、德、日、荷几家跨国公司垄断。1994年,东北大学CT攻关项目组的首台国产CT原型机通过国家检测,但是,此后这一项目的产业化却难以推进。问题出在芯片上。
“欧美国家不卖给咱们芯片,更不可能提供技术。”为此,东软全力投入研发,逐步掌握CT设备的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并在世界范围内引领了以PC机代替阵列处理机器的技术潮流。1997年,东软医疗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并推向市场,实现了零的突破。
通过持续深耕,到2019年,中国CT设备主要厂家保有量占比中,东软医疗已占据10.4%的市场份额,紧随GE、西门子、飞利浦,排名第四。在不同寻常的2020年,东软医疗CT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挺进,为战疫立下了重大功勋。
用软件为医疗健康行业赋能推动信息技术与行业融合与创新
新冠疫情的发生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刘积仁说,东软在大健康领域的成功布局,肯定不会是由于我们预见疫情会到来,而是因为我们预见到了中国社会发展中健康产业无限巨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在健康事业里面,技术和健康的融合,人工智能和医疗的结合,将成为重要的推动力。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一定会推动医疗体系的变革。
劉积仁清楚地认识到,健康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绝不是应一时之需,而将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常态,是重新建构和完善中国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撑。如今,新冠疫情加速了医疗数字化的进程。远程医疗、无人分诊及导航、机器人、红外测温、云医院、移动CT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看病时不问你姓什么,不问你多大年龄,一看你就知道你是谁,你昨天晚上睡得好不好,爱不爱运动……”这是刘积仁心中的医疗场景。
很多年前,东软旗下的东软熙康便开始了“云医院”计划,构建了云医院平台,把最佳医疗实践,通过平台变成医疗诊断的方法论,通过云医院平台,构造基层与大医院连接,使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更安全、更标准化。
“再往后,家庭就是病房,家庭就是养老院。”刘积仁认为,健康产业是一个全覆盖、全周期产业,必须依靠社会服务体系来解决实际问题。“东软将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服务体验,解决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医疗健康提供实践路径。”
未来,东软将继续用软件为医疗健康行业赋能,推动信息技术与行业的融合与创新,使 “ABCD IoT”(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成为新医疗元素,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大健康生态系统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科学家与企业家结合将东软越“激”越活
30年前,科学家与企业家的结合还没有这个概念。但在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研究院计算机系统国家实验室学习和科研的经历,让刘积仁深感“经费”的重要。要做研究就得自己去“找钱”。他和两位青年教师一起,在东北大学的一间半研究室里,以3万元经费、3台286电脑搭起了一个“技术转移中心”。1989年,日本的一个软件公司来东北大学商谈合作,见过世面的刘积仁为了体面,找来两块红布把满是裂缝的破桌子蒙上,和日本人谈判。日方提出要购买技术,让刘积仁出价,刘积仁“咬着牙”报了30万美元,没想到日方马立就答应了。于是,1991年,东大开发软件系统股份公司成立,刘积仁成为了企业家。
刘积仁是幸运的,后来他也多次说到自己的幸运。 刘积仁刚刚当上“企业家”,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一度中断的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重新启动,刘积仁抓住机会,让员工成为公司股东。1993年,《公司法》横空出世,《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也随之出台,刘积仁又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外部资本,形成一个混合所有制的新东软。
越“激”越“活”的东软起步不久就实现了高速增长,直接促成东软在1996年6月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A股第一家上市软件公司。此后,东软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攀登。1997年,东软成功推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C2000,这不仅使得中国成为继美、日、德、荷之后的世界第五大CT整机生产国和出口国,更改变了当时中国只能依靠进口医疗设备和二手设备的状态。
从创业初期做软件产品,到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再到做解决方案,在刘积仁的带领下,东软不断转型创新,突破一个又一个困难。现在,东软已经实现第六次创新转型——基于IT技术向大健康、智能汽车等垂直方向创业,并智造了全国首家“云医院”。
东软的成功不是因为个人的智慧而应感激伟大的时代
记得20多年前在和刘积仁交谈时,他就多次谈到“幸运”,“超乎想象”,感谢这个好的时代。东软发展到今天,他仍然觉得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更加感激伟大的时代。他说自己之所以能获得今天的成功,不是因为个人的智慧,而是一路走来,在关键的时刻都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
近日,他在出席一场活动时表示,随着软件技术普及和应用的深入,软件将成为构建数字社会生态系统的工具,并进入更开放、更融合、更创新的生态时代。东软集团要抓住行业发展趋势,在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经营模式中走出新发展之路,创造更大价值。
将软件融入生活成为创造数字经济的载体
近年来,东软集团坚持发展医疗健康及社會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等核心业务的同时,选择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行业,发挥软件的赋能效应,创造出可以独立发展并与公司核心业务互补的新领域,推动公司从创造技术向创造价值转变,从以技术为核心向与新业务融合发展转变,从产品公司向服务和平台公司转变。
东软集团通过软件与服务、制造结合,技术与行业能力结合,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智能互联产品、平台产品以及云与数据服务,业务范围越发广泛,涉及行业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目前,东软集团形成了以软件技术为核心,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等业务板块合力发展的综合业务布局。
在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领域,东软集团业务覆盖卫健委、医院、医保、商保、民政、扶贫、就业、养老等领域。根据IDC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东软集团连续10年位列医疗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并位列2019年中国医院核心管理系统市场份额首位,在中国医保信息化市场、社保软件领域市场份额超过50%,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第一。
在智能汽车互联领域,东软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服务供应商。在汽车电子业务领域,其技术与市场份额都处于领先地位。建立了与众多国内国际车厂、国际汽车电子厂商的长期合作。在全球前30大汽车厂商中,85%的厂商使用了东软集团的软件与服务。
在智慧城市领域,东软集团持续推进“智慧云城市”战略,积极推动城市数字化产业升级,搭建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业务框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构建了覆盖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产业集群,提供智慧云城市解决方案与服务。
在企业互联网领域,东软集团打造覆盖智能商务、智能监管、智能制造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以信息技术服务于企业转型及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利用云计算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云战略规划、云设计、云建设、云管理平台、云管理服务、云运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东软集团即将迎来创业30周年。这30年间,东软集团始终将软件融入生活,不断与新技术共生,成为创造数字经济的载体。
未来软件无所不在。东软集团不能在软件产业变革的大机会面前只充当软件工程师的角色,要将软件作为价值创造的工具和手段,在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经营模式中走出软件企业的新发展之路。
(本文选自即将出版的大型励志丛书《奋斗的翅膀》,庞毅主编,闵正道、季昌仁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