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破坏狂”心理大揭密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j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坏狂”理揭密
  
  其实,对于爱破坏东西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很复杂,有很多种类型,父母需要耐心去发现,不可一棍子打死,不能轻易地以打骂来应对孩子的破坏。一般说来,孩子爱破坏有以下几种心理类型:
  
  好心办了坏事
  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有的孩子见金鱼缸里结了一层薄冰,个白金鱼冻死,就把金鱼捞上来包在手帕里;看到盐有点脏,把盐放在淘米篮里用水淘;出去打开水摔坏了水瓶……成人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想法是好的,接着告诉孩子失败的原因,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懂的事要先请教大人,自己力不能及的事长大了再去做。
  
  感到有趣
  有些幼儿损坏东西,并未意识到行动的后果,而是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觉着好玩。例如把图书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撕下来折叠玩具;到田里揪下菜花、豆角、嫩瓜;用刀、笔在墙上、桌上乱刻乱画……成人发现后要及时制止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这些东西损坏后就再也恢复不了原样了。家长要适当引导幼儿兴趣,例如对于爱撕书折叠的孩子,可给他色彩鲜艳的彩纸,由他折叠:对爱乱刻乱写的孩子,可给他硬纸、刻刀、彩笔及作品范例,让孩子模仿着刻画。
  
  发泄心理
  有些孩子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与大人赌气,故意损坏东西,发泄心中的愤怒。这些被溺爱的孩子常以此要挟成人,以达到个人目的。对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成人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严厉批评,也要让孩子尝到破坏东西的苦果。例如摔坏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内不给他买新玩具;撕烂了裙子,两个月内不给她买新衣服;砸坏了碗碟,告诉孩子两周内不买他最爱吃的冷饮。孩子受到一定惩罚后,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不敢再由着性子耍泼了。
  
  盲目模仿心理
  爱模仿是儿童的典型心理特征。孩子把大人当作行动的榜样,大人怎样做,他也机械地跟着学,由此产生不良后果。例如见父亲刮胡子,便将小猫胡子剪了;看见妈妈化妆,趁大人不在时,也将自己化成个大花脸……对于盲目模仿的孩子,家长在事后要给孩子补充有关知识,使他们明白为何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破坏。平时要告诉孩子哪些事可以学成人的样子做(如刷牙、洗脸、摆碗筷、洗手帕等),哪些不能。嫉妒心理
  孩子看见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会产生嫉妒心理。由于孩子的情感外露,容易冲动,自控力差,往往直接将嫉妒付诸行动,搞破坏行为。例如故意剪坏别的小朋友的新衣服,弄坏同伴的高档玩具、新书包、新铅笔盒……嫉妒是一种阴暗、狭隘的心理,它既给孩子带来了苦恼,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及与他人的交往。为此,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学会欣赏别人,让孩子的心胸开阔起来。
  
  报复心理
  有些孩子因弱小,斗不过“强者”,便偷偷地采取报复破坏,以求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对孩子的这种报复行为,家长首先要及时制止和批评,然后再问清孩子这样做的原因,若孩子果真受了委屈,可告诉对方父母或老师,寻求恰当的解决之道。
  
  好奇心理
  好奇是儿童心理的主要特征,他们对不理解的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究心理,总想摸摸、看看、闻闻、尝尝,弄个明白。他们喜欢拆卸钟表、玩具、笔,经常乱按电器开关或遥控器,从而损坏了东西。这是孩子探索欲的一种表现,这样的“破坏性”其实是值得鼓励的。幼教专家说,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拆开,是孩子学习探索的一种表现,他们不是故意去破坏一个东西,而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很多男孩喜欢把玩具车拆开,去看车子里面到底是什么,车子为什么会动等。他是沉浸在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里面,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寻找答案。
  对于孩子这样的“破坏”,家长首先要对他们有宽容的心态,因为破坏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不要严厉地批评孩子,也千万不要说“不许再把玩具拆了,不然下次就不给你买了”这种警告和威胁的话。因为家长的批评和威胁很可能会扼杀孩子可贵的探索精神。
  其次,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参与进来,因为孩子“破坏”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家长鼓励孩子适当地“破坏”,会激起他们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所以,当家长看见孩子把机器人拆了,应该蹲下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共同探讨“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啊?”在引导、帮助他们寻找到原因后,再跟孩子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再次,家长们在鼓励孩子“破坏”的行为之余,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提些问题让他们去猜、去想,比如,闹钟滴滴答答地走,家长可以问,闹钟为什么会响,为什么会走呢?皮球为什么一拍就跳很高?如果把气放了,还能跳那么高吗?要在提出问题后,主动带领他们从“破坏”中寻找答案。
其他文献
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教孩子学东西最重要的就是重复。可四岁半的洋洋最近却做了件让妈妈大吃一惊的事:前一个晚上只教了一遍的新歌,他居然第二天就有板有眼地唱起来了。  对此,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高级儿童心理咨询师鲁杰解释说,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的第一次高峰,所以洋洋能听一遍歌就会唱。这说明处于发育高峰期的大脑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因而洋洋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实现再现和重复。  鲁杰认为,从开发孩
期刊
宝宝的思维天马行空,他们的涂鸦作品形态万千,其实不同的绘画作品,反映着孩子不同的性格。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仔细看看你家宝宝的涂鸦作品吧,你会有意外收获哦!  涂鸦特点:下笔很重,喜欢用一些很强烈的颜色,例如黑色和深红色。  性格类型:这类孩子属于易怒型,其代表元素是火,代表颜色是红色。他们通常体力充沛,热情四射,做事情很有激情,极具领导才能,但没有什么耐性。  给家长的建议:  教养对策:适当得体的
期刊
“小气”性格的形成    孩子为什么会形成“小气”的性格呢?这主要是因为:孩子身边人员的“小气”行为与不良教育的影响,如父母及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因此,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有自私迹象时,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并教孩子慷慨待人、乐于奉献。    慷慨待人品格的培养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
期刊
一个8岁的女孩,在一次集会上,毫不犹豫地前去采访当时英国的摇滚歌星乔治。她不停地问这问那,直到乔治有些不耐烦地说:“快点提出你的难题吧!”那个女孩却自信地回答道:“先生,这应该由我决定。”这个勇敢的外国女孩值得赞扬。她知道有些事情是她可以自己决定的。但是中国的很多孩子,却缺乏这项能力。  在国外,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鞋带开了,你弯身去帮他,他会说:“我已经4岁了,自己可以系好。”他的意思是他有自己解
期刊
小女儿的书柜里有两本《脑筋急转弯》和两本《谜语大全》,都是我特意给女儿买的。可孩子爸却不太赞成我买这样的书,他认为这类书是瞎编的,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尽管这样的书看上去有些无聊,但我却坚持它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我觉得给孩子讲这样的书,可以开发她的智力,提高她的想象力,我并不主张她记住书的内容,只要她能借此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足够了。  每天晚上,我们母女俩遨游完童话世界之后,就开始进入我们的开心一
期刊
生活中,确实有不少父母会觉得,环保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当每天被孩子不愿按时睡觉或是不喜欢听早教音乐等问题困扰的时候,哪还有时间再去顾及一袋垃圾里面究竟有哪些物品可以回收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家长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时,哪里还会顾及到他们将来的生存之本——大自然?保护环境不是一句口号,也不仅仅是大人的事,它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我们所有人密切相关。家长要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抽象的环保概念转
期刊
儿童身材矮小、性早熟或发育提前、超重肥胖……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自己的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困扰着,又常常苦于不知应去哪里求助。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存在误区,或是对孩子生长发育诸多环节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没有认识,听之任之;或是发现孩子矮小,病急乱投医。    孩子长不高的原因    孩子长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身材矮小原因包括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发育延迟、生长激素缺乏症、先天性卵巢功能发
期刊
幼时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慧光早现的“神童”。其实,司马光的成长与他父母对他得当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知识分子,他没有沉湎于几十万家产之中,而是专心读书,锐意进取。在成家立业之后,他以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质朴做法来待人处事,培养子女。司马光的母亲聂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才德俱佳的女子。宋天禧三年,司马光就出生在这个书香门第和贵胄
期刊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家长批评孩子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批评的方法,还往往受到一些心理效应的制约,巧妙地借用这些心理效应,有效地对孩子实施批评,家长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巧用“椰壳效应”,让批评变得甘甜    一位朋友的儿子不愿意吃饭,于是他把一个椰壳锯开,用它盛饭,结果儿子吃得津津有味。“椰壳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把批评包装一下,给它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变得甘甜,教育效果会更好。  五岁的欣欣偷偷拿
期刊
玩游戏也要节约子弹    我租住的是一个三层小楼,房东名叫玛丽,是个寡妇,一个人带着儿子约翰尼生活。一天,我到玛丽的房间交房租,看到约翰尼正坐在电脑前热火朝天地玩射击游戏。玛丽好像对此并不反对,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及时为约翰尼颁布口头嘉奖令。在妈妈的鼓励下,小家伙越战越勇,捷报频传:“报告妈妈,我又过了一关!”“报告妈妈,我换装备了!”就在这时,玛丽突然对儿子叫道:“约翰尼将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