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1】
  幼儿园过道里,不时传来小本妈妈大声呵斥孩子的声音,“你说你手怎么那么闲,谁还会喜欢你……”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小本将玩具扔进了厕所,导致厕所堵住了。)
  【案例2】
  4岁的小旭在和嘟嘟玩国王士兵的游戏,突然小旭用力地将嘟嘟推倒在地,嘟嘟大声哭了起来。小旭的妈妈扶起嘟嘟,然后面向小旭说:“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小旭很不好意思地说,“妈妈,只有一个玩具……”妈妈说:“只有一个玩具,你们都想玩,所以你刚刚很着急,是吗?”“你把嘟嘟推倒,他可能会受伤。你可以做点什么来弥补刚刚的错误吗?”小旭想了想,走到嘟嘟身边说:“嘟嘟我错了,对不起。我能帮你揉揉吗?”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犯错”,即因为认识偏差或无意间的言行导致的,给自己、他人或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这常常让成人焦虑不已,进而采取简单的回应方式。要么如小本妈妈那样臭骂孩子一顿;要么以孩子年龄小、不谙世事为由,纵容错误行为。前者可能会加深孩子的愧疚感,变得胆小不敢探索;后者可能让孩子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让人欣慰的是,案例2中,小旭妈妈的“共情”回应方式,让孩子尝试自己去弥补。妈妈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两个孩子之间并不是恶意的打闹,而是因为缺乏分享和合作意识导致的冲突。她先是确定嘟嘟没有受伤,然后请小旭自己阐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再引导小旭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以及弥补办法。在这样良好的亲子互动中,小旭被共情理解,感到温暖,激发了他自我成长的动力,在下一次出现类似行为时,更可能会控制自己,思考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能客观面对孩子的“犯错”,给予積极引导,那么不论是孩子把水洒在桌子上、还是在墙上画画、亦或着急推了小朋友一把,都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绊脚石。基于错误经历的普遍性和正确引导的重要性,我们进行了“在错误中学习”的系列活动,通过参与式家长会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犯错;通过情境体验活动,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错误行为,明白犯错之后弥补是最重要的。幼儿园、家长、幼儿,多位一体,寓教于乐。
  家园互助,科学引导
  概念渗透,引导家长理解“错误行为”
  1.孩子在“试错”中成长
  我们给家长分享了“猫走迷笼”的实验,这是美国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的研究,该实验指出“试错”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在缺乏足够自我意识的前提下,“试错”是其接触社会、学习社会行为的重要方式。然后,和家长观看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技能的小视频,家长们在笑声和泪花中感叹:有时候,“失误”很美好,让我们看见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是如何不屈不挠坚强成长的。如果一个孩子能够百分之百按照社会和家长的期望来做事,那是一个智能机器人,而不是带给我们各种情绪体验的可爱宝贝。
  2.成人也会“犯错”
  我们设计了几个情景游戏,老师介绍完游戏规则后,游戏便开始。可很多家长因为没有很好地理解游戏规则而“犯错”,失去了继续游戏的机会。我们以此为讨论的切入点,引导家长感受和理解:孩子身心尚在发展之中,在认知和理解上远不及成人,所以儿童的错误行为更需要成人予以理解和接纳。
  角色模拟,引导家长感受共情回应
  通过“我的犯错经历”大讨论,让家长回忆自己小时候犯错的经历,现场模拟不同的回应方式,让家长们了解共情带来的温暖感受和情感联结。其实错误行为发生后,孩子已经觉得愧疚、害怕,迫切需要安慰和引导,但成人言语上的恐吓与威胁,让他更加恐惧和担心,错误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家长如果感同身受地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行为,效果则大不一样。有位家长感触颇深地说,“如果家长能给孩子更多接纳,哪会有孩子还动不动就撒谎,恐怕也能避免很多离家出走的悲剧。”在一个个生动的亲身犯错经历中,家长们进一步理解对犯错的正确处理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两难选择,引导家长使用共情策略
  不管是孩子的无心之举,还是认知不够,行为发生后总是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后果。帮助孩子认识到行为的不当,并能从中学习和积极面对,弥补错误,是我们应该做的。试想,当孩子拿着玩具枪把花瓶打碎后,以下哪个回应更好呢?
  A:碎了就碎了,没事。
  B:花瓶打碎了,我很难过,你的感受呢?现在我们可以做点什么?下次怎样可以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呢?
  选择A,孩子可能会无所事事地跑开,下次依然如此。选择B,孩子可能会说我们一起打扫干净、一起把花瓶修好、下次离花瓶远一些、不在屋子里玩玩具枪等。B选项是共情的方法,在理解和接纳中让儿童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并积极寻找弥补错误的方式方法。
  儿童对很多事物都很好奇,也非常好动,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常常带有一定的不安全性。所以,第一,成人应该非常认真地帮助孩子明确规则——哪些行为是严令禁止的,并帮助孩子了解为什么不能做。第二,当错误行为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内直接告知,这可以让儿童认识到这些行为的性质,进而形成头脑中的“规则”,经过提醒和练习之后,就会内化成为儿童能够自我控制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师幼互动,共同成长
  教学互动,经验拓展
  为了更好地让儿童理解错误行为,知道犯错之后重要的是补救,幼儿园开展了生动的情景体验活动。例如,集体活动《道歉是第一步》中,丹尼尔没有经过星期三王子的同意就把他的王冠拿来用了,弄得脏兮兮的。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看到星期三王子很生气,丹尼尔和星期三王子是什么心情?他们是怎么说的?让孩子体验感受犯错后的情绪,理解犯错后该如何去做,并将这一经验延伸到孩子们的生活中。例如,有的孩子说,我把妈妈的口红摔坏了,妈妈很生气,我说了对不起,然后我们一起商量把口红放在我够不着的地方。
  师幼互动,班级约定
  我们制作了一个班级约定牌:犯错很正常,弥补最重要。让儿童能理解犯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及时弥补自己的错误是最重要的。教师也会遵守这个约定,当自己做错事情后,真诚道歉并弥补,如,“对不起,果果,老师刚刚把你的画儿扯坏了一点。我找来胶带,把它粘好,可以吗”。当儿童犯错时,教师会提醒儿童回忆约定的内容,引导他们及时道歉并弥补自己的错误。
  共情于心,助力成长
  教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犯错后的应对状态。教师在看到孩子犯错时,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情绪和主观评价,真诚地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感受,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和犯错的原因,并给予积极的回应。教师不是裁判员,更不是救火员,教师的共情是面对儿童犯错时最佳的教育方式,理解与接纳并不是放纵和认同儿童的错误行为,而是在共情中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为有效的沟通互动打好基础,让儿童积极面对错误,提升正确表达和补救错误的能力。
  在家长、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看到了很多变化。班里常犯错的丑丑,以前见到爸爸来接他时,总往老师身后躲,因为害怕爸爸知道自己犯错后会惩罚他。但是现在,丑丑爸爸会从孩子好的行为方面引导,丑丑在班上的犯错行为也越来越少了,比以前自信了很多。再例如,班里最喜欢告状的小小,当同桌将颜料不小心滴在小小的画上时,同桌赶紧说:“对不起,小小,我不小心把你的画弄脏了!”小小没有像从前那样大声嚷嚷不停告状,而是友好地说:“没事的!”两个人继续讨论该如何把弄脏的画处理一下。家长和孩子的变化让我们倍感欣慰,这是共情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我们也深信,在共情的陪伴下,我们会和孩子在错误中不断成长。
其他文献
早上8点多,没有闹钟吵闹,我从睡梦中自然醒来。拉开窗帘,窗外的城市正在她的尖峰时刻,人们匆匆忙忙地赶着去上班,车流却因拥堵而缓慢地移动。我洗漱完毕,给花花草草浇浇水,把它们挪到有阳光的地方,然后开始做早餐。我一边吃一边浏览各个网站,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又发生了些什么事。  吃好早餐,我坐到工作台前,铺开画纸,或者打开电脑,开始按计划画画。中间时常会有QQ的滴滴声响起,那是编辑要找我沟通画稿的事。白天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报考“哲学”这么一个冷门的专业?我认为这个世界有很多学问是值得研究的,有些学问适合很多人去研究,有些学问则只适合少数人研究,哲学就属于后者。毕竟从人的性情、毅力和兴趣来看,适合搞哲学的不多,而我选择哲学,是因为我确实喜欢这门学科——我喜欢在成排的书架里寻觅那一本本世界经典;我喜欢为了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苦苦思索;我喜欢和师长学友们一起探求真理。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人生
周明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走上教师岗位的那天,同时也成了一名班主任。工作20年来,期间虽有间断,但只要可能,他依然愿意做个班主任。周明说:“一个教师如果不做班主任,就像一个农民没有真正走进田野一样,不可能拥有完美的教育人生。”  1993年,周明从南师大历史系毕业,到泗洪县峰山中学教书,当时他不是教历史,而是教语文,兼班主任,一干4年。  1997年,峰山中学撤销,并入双沟中学,他还教语文,兼班主
学换灯泡
【管理哲学】    何谓“严格”?我把它理解成规范及其执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必须有规范。自古有“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之说。西方发达国家给人以文明的感觉,无疑经历了规范化的艰难历程。我国在走向现代文明过程中,也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等类似的理念。教育系统也不例外,“依法治校”、“常规管理”等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一所学校要上水平,是离不开规范的。可以想象,一所停留在“无序化”状态的学校会是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活得更理直气壮些呢?  对爱着的人,我总觉得欠着你们。我本该给你们更多才是——在你們哀伤的时候,默默地陪伴;在你们喜悦的时候,微笑着注视。  欠着别人的感觉很不好。如果你是一个陌生人,而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苹果,我会拿起我的那个,把另一个给你,我们各自享受自己得到的恩赐,互不相欠。  可上帝不是这么想的,他想要我把我的苹果给你,而你把你的苹果给我。他想让我们明白这就是爱
【摘 要】江苏省天一中学的生态校园建设以“把课程种在校园里”的理念为指导,针对传统学校学习环境“太硬”、学习资源贫乏以及学习方式单一、学校环境封闭等问题,着力于“水”“绿”“趣”,对校园环境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建设“柔性校园”,形成“环境即课程,校园即课堂”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品质高中;生态校园;生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2
北京大学(下文简称北大)作为一所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积淀了百年文化,这些宝贵的文化资产通过北大信息化的建设成为更易保存和流传的数字资源。同时这些优质的数字资源也成为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北大计算中心的宋式斌老师表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投其所好’,即为学校师生乃至所有用户提供服务,而没有数据也就谈不上服务。”    核心应用到师生服务    北大为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安全
大班的小朋友暑期一过就要离开老师,告别幼儿园了。很多小朋友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幼儿园与小学形式大不同、课程大不同、教学大不同、作息大不同。为了更好地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老师们也认真地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文件,积极展开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社会交往和心理适应等能力的活动。而这些能力和品质能得以很好地发挥,都需要建立在幼儿强健的身体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从网络应用基本情况、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网络娱乐、商务交易等方面分析了艺术类高校本科生网络行为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对网络信息真假的辨别能力比较差,沉迷于网络交流与娱乐,网络购物具有盲目性和冲动型。艺术类高校管理者可以从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从而形成更合理、更健康的网络行为。  关键词:网络行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