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思考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a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新课标,我们应有一种理性的认识,既不能把它当作是无数次无足轻重的课改而无动于裹;也不能盲目崇拜追随,唯新课标是从。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合教育的地域特点,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新课标的大旗下迷失自己,茫然不知所往。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思考;教师权利
  【中图分类号】G645【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29-01
  
  
  近年来,新课标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宣讲、展开。不同的地区、城市和农村都对新课标寄予了很大的关注。随着各级机构的推动,新课标已逐渐深入人心。自然,在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执行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的倾向。有的是盲从,有的是抗拒,当然,更多的是结合自身进行比较合理的消化。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认为应该用另一种目光来看待,用另一种方式来操作新课标。
  一、新课标实施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
  新课标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又一次课程改革(第八次)。作为一名教师,一名语文教师,是非常盼望语文课程改革的,虽然以往的教改似乎并没有收到特别明显的效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还是那样教,学生还是那样学,高中学生还是为了高考。这次的课改,处于世纪之初,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也被更大程度地关注,这是一件好事。新课标如果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师生能够切实可行地操作,就可能走老路。不管怎么说,新课标的实施是历史和时代的要求。
  1.课程理论的发展向教育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到课程是活动,课程理论在不断地发展、丰富,相应的要求在实践上体现出来。
  2.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的目的,从社会本位上来说,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社会发展的人才。新课标提出了新世纪的人才标准。
  3.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与发展潮流的要求。
  国外,如日本2002年的新课程,美国2000年的课程标准,英国1999年的课程标准,新加坡2001年的课程标准,都提出了新世纪的人才培养方向。其中如“提高国际意识”、“交往,信息技术,共同操作”、“善于获取信息”、“每所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与标新立异”等都值得我们思考。
  4.我国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
  我国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七次,新课标是对它的又一次有力的推进。“变革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不断上升、前进,这是课改的价值所在。而且,新的世纪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内容,使它得到更多的关注。
  二、新课标实施的客观局限
  新课标正全面展开,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那里,却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障碍。从而影响它的实施。原因主要有:
  1.观念落后。
  2.师资不齐。
  3.学生水平不一。
  4.硬件落后。
  5.评价不配套,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6.素质培养成效具有滞后性。
  三、新课标实施的理论思考
  由于上面所说的种种原因,新课程对于不少地方来说还只是“乌托邦”,就是在教育发达地区,实施起来也并不能如行云流水。它是一种理想,一个观念层次的东西。所以,作为基层的教师,能做的应该做的只能是对它的创造性的实施。
  1.新课标只是一个参照标准。
  新课标的编写组长巢宗祺教授在他的讲座中曾提到:“新课标不可能在任何地方、不同层次适用,它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参照标准。”因此,我们没有道理对新课标的各项要求盲目地进行断章取义的肢解。不同的地区,如东部与西部,教育资源、地域特点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的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区别,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相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层次,优生与后进生,也应该“因材施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新课标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具体的实施,应该着眼于现实。
  2.关于“赋权于教师”。
  教育改革中,如果忽视了教师的权力就如无视学生的主体性一样,将使教改失去活力而僵化。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成都教育学院的严先元教授认为,课程改革大致相当于教学改革,教师是连接二者的中间环节。有人说: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课程改革的过程。可见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张华把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即不同的教师在课程实施时的不同方式。忠实取向认为,“教师这一角色的实质是,教师即课程专家所指定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教师就是课程的‘消费者’。”相互适应取向认为,在课程变革过程中,实践者对课程做出修改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变革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事件。”相互适应取向中的教师是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三种取向都有存在价值,有其优劣,这里不加评说。其实,三种取向都展现了教师权力的增加过程。现实生活中,教师连第二种取向都还不能做到。教师是教学层次的课程实施者,在他前面,观念层次、社会层次、学校层次,特别是社会和学校,赋予的自主权太少。毫无疑问,这极大地抹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没有了教师观念和行为上的进步,教育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367.88【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13-01       社会音乐风气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修养,如果多数人都具有较高尚的音乐趣味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对人类历史上的音乐财富有全面的了解,那么他们对音乐的选择、反应、评价和追求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最终作用于社会,使那些能够代表人类优秀文化的经典名作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又有高度审美价值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20.46【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17-01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建立就显得尤其的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从创设情境入手,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并服务于高考的,知识丰富但很抽象,但是学生缺乏生活实践经验,实验的动手能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笔者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和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会生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468.3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43【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18-01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同样的一本书,同样的一个哲理,同样的一个观念,不同的人所说所做的,对人的影响不一样。学生喜欢你,信任你,你说的,你教的,他才会用心学到最好!从教八年多来,我深刻体会到,如何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不是说每一节课你都得上得多出彩,而是每一节课,每一次和学生的互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20-01       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背景对于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越来越凸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背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但它有别于“教材、学生、教师”这三个要素,侧重于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
期刊
【摘要】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  【关键词】不受环境的影响;不受时间的限制;积累大量实用;有助于改进语音  【中图分类号】G756.26【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23-01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6【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21-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生的一项必备的数学能力。《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指出:“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计算能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几乎仍是如出一辙的环节:复习—新授—训练—小结—作业,灌输知识仍是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还难以体会到课改的气息。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上好  【中图分类号】G522.4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根据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现阶段英语教学有六个基本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把这些理念正确运用到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得是否得当、贯彻得是否到位关系到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568【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6【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25-01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而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进行的是教育观念的革命。教师应突破框架,抛弃落后的、违背教育规律的传统理念,尽快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现代教育观,以实现真正的高效数学课题教学。由此,在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