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构建了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而评价体系指标权重是决定评价指标体系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和确定了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权重。
关键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8-0067-03
创新是指把已经存在的社会经济要素、思维方式及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人类所需要的事物的行为。简单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利用已有的条件和信息,推陈出新,发现或创造出独特、新颖的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能力。十九大以来,我国一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高等院校也一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服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了解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和确定了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Satty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此方法被很多学者所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有四个: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各层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根据特征向量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一、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构建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能够帮助学校理清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之间的逻辑归属关系以及重要性。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一个三层的结构:第一层是目标层,即大学生创新能力;第二层是一级指标层,包含三个一级指标,学校环境、个体动机和个体创新能力;第三层是二级指标层,包括一级指标学校环境下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条件,一级指标个体动机下的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一级指标个体创新能力下的建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实践,共计10个二级指标。
层次分析法将总目标分解为低层次的指标,通过对各个指标的评价,再结合各个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对总目标的评价。例如,图1中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中,创新能力是总目标,将其划分为低层次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通过对一级和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的综合,形成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为创新能力评价提供科学的、可行的技术支撑。
二、建立各层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需要根据专家对各级指标的评分来构造判断矩阵,再通过判断矩阵求出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此特征向量的每一分量值便是各指标项相对应的权重。本研究根据专家评分构造两個层次的判断矩阵,3个一级指标判断矩阵,10个二级指标,共有4个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评分标准见表1。
构造判断矩阵需要对各级指标项评分,领域专家依据表1判断矩阵评分标准给出各层级的指标得分,然后根据分数构造出如表2~表5的判断矩阵。
为保证各指标项的分数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综合多个专家的评分,然后构造一个判断矩阵。本研究采取遴选的15位专家的评分并对分数求和取平均,将分数平均数作为最终的指标项的分数。例如,表2中各指标项得分,就是取自15个专家给出的分数的平均值。
三、特征向量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其中,RI 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见表6。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A的CI值为0.007、CR值为0.012,二者都小于0.1,因此判断矩阵A是合乎逻辑的。因此可以确定评价指标“学校环境”“个体动机”“个体创新能力”的评价权重值分别为0.116、0.263和0.620。
四、确定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计算得到各层次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确定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见表7。
五、结论
总之,本文根据构造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层次结构,以15位相关领域专家评分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这对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巍.创新意识与马克思社会经济发展分析模型——何为创新,创新什么,怎样创新[J].宁夏党校学报,2012(03).
[2]吴建国,吴海燕,张经强.工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7(17).
[3]赵磊.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08).
[4]李恕洲,何刚.基于ANP-熵权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20(01).
[5]辛明远,王永,樊林.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河学院学报,2019(09).
[6]高来鑫,樊富友,崔淑卿,葛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组合评价模型的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8(06).
[7]虞亚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观察,2018(21).
[8]赵磊.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08).
[9]张金邦,程书静,张俊生.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03).
关键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8-0067-03
创新是指把已经存在的社会经济要素、思维方式及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人类所需要的事物的行为。简单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利用已有的条件和信息,推陈出新,发现或创造出独特、新颖的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能力。十九大以来,我国一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高等院校也一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服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了解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和确定了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Satty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此方法被很多学者所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有四个: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各层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根据特征向量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一、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构建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能够帮助学校理清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之间的逻辑归属关系以及重要性。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一个三层的结构:第一层是目标层,即大学生创新能力;第二层是一级指标层,包含三个一级指标,学校环境、个体动机和个体创新能力;第三层是二级指标层,包括一级指标学校环境下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条件,一级指标个体动机下的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一级指标个体创新能力下的建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实践,共计10个二级指标。
层次分析法将总目标分解为低层次的指标,通过对各个指标的评价,再结合各个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对总目标的评价。例如,图1中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中,创新能力是总目标,将其划分为低层次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通过对一级和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的综合,形成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为创新能力评价提供科学的、可行的技术支撑。
二、建立各层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需要根据专家对各级指标的评分来构造判断矩阵,再通过判断矩阵求出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此特征向量的每一分量值便是各指标项相对应的权重。本研究根据专家评分构造两個层次的判断矩阵,3个一级指标判断矩阵,10个二级指标,共有4个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评分标准见表1。
构造判断矩阵需要对各级指标项评分,领域专家依据表1判断矩阵评分标准给出各层级的指标得分,然后根据分数构造出如表2~表5的判断矩阵。
为保证各指标项的分数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综合多个专家的评分,然后构造一个判断矩阵。本研究采取遴选的15位专家的评分并对分数求和取平均,将分数平均数作为最终的指标项的分数。例如,表2中各指标项得分,就是取自15个专家给出的分数的平均值。
三、特征向量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其中,RI 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见表6。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A的CI值为0.007、CR值为0.012,二者都小于0.1,因此判断矩阵A是合乎逻辑的。因此可以确定评价指标“学校环境”“个体动机”“个体创新能力”的评价权重值分别为0.116、0.263和0.620。
四、确定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计算得到各层次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确定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见表7。
五、结论
总之,本文根据构造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层次结构,以15位相关领域专家评分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这对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中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巍.创新意识与马克思社会经济发展分析模型——何为创新,创新什么,怎样创新[J].宁夏党校学报,2012(03).
[2]吴建国,吴海燕,张经强.工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7(17).
[3]赵磊.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08).
[4]李恕洲,何刚.基于ANP-熵权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20(01).
[5]辛明远,王永,樊林.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河学院学报,2019(09).
[6]高来鑫,樊富友,崔淑卿,葛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组合评价模型的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8(06).
[7]虞亚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观察,2018(21).
[8]赵磊.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08).
[9]张金邦,程书静,张俊生.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