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的基本物性是什么,光本性是什么,吸引无数智者的探索,山西省煤炭厅煤炭资源地质局高级工程师张崇安就是其中一员。上世纪80年代,张崇安总结出了物质世界的“空实二源”观念;1997年,他发现粒群波,揭示了电磁波、物质波实质;之后他又相继提出亚光子、次光源、逃逸光速常数、亚光子海洋等观念,逐步澄清了光的本性,在理学上,走出了一条艰辛探索之路
“空实二源”格万物之源理
张崇安从小对自然充满好奇。1986年,他在探寻惯性与力的起因时,根据中国传统周易哲理和辩证法思想确立了四个要点组成的“空实二源”物性观念:1)世界由空间和实物构成,称为“二源”,别无它源。2)空间具有同一性、无界性、静止性。3)实物具有各异性、有界性、运动性。4)空间和实物不相互作用、不相互转化。
空间和实物性质对立统一,二者最好地融洽。实物各异和空间同一可以解释时间的周期性、单向性;单个物体从空间此处移到彼处,不受空间作用,其内部组成在空间占有量不变,导致了惯性;两个各异实物接触时,双方组成粒子在空间占有量重新调整,形成力;空实不作用、不转化是牛顿力学定律、物理学守恒、相对性原理基石,也是数学纲性语言可描述物理实在的根由。
粒群波探寻光本性
1997年上班路上,张崇安豁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另一类不需要介质传递的波。他用以下通俗的语言解读自己的学说:天空中飞行的行雁、机关枪打出的子弹列、放学出校门的学生队列—这些人们常见的生活画面,能量呈现为规则此起彼伏。“如果定义这样一个群列中相邻群间距为波长,单位时间通过某空间界面的群(粒)数为频率,群列整体前行速度为波速,则群列的密集度、质量、能量、边界等物理量就可以用波动方程描述,这种波就是粒群波。”
粒群波与介质波的基本不同点有:粒群波的波动是近同群在某个空间位置更替的结果,而介质波波动是介质沿平衡位置振动的结果;粒群波能量与频率有关,而介质波能量与振幅有关。
光的本性就是亚光子粒群波。张崇安对光本性及其实验做如下阐释:
1.亚光子
张崇安认为光本性不是介质波,而是牛顿空间中运行的粒子群流。粒子有边界、质量,可以被物体吸收和发射。构成光的基本粒子称为亚光子,现行的光子概念就是许多亚光子组成的列。
2.次光源
惠更斯原理中的次光源是以太。否定以太后,次光源就是含有电子的次级辐射物体,例如双星观测中的星际介质、杨氏干涉的双缝屏、斐索实验的水分子等都属于次光源,光速相对于次光源为光速常数。
3.逃逸光速常数
否定以太后,光速常数的成因需要重新探索。张崇安在2003年《格物》发表的文章中肯定光速常数是相对于发射源或次光源的。2008年,他进一步提出逃逸光速常数观念:亚光子作为电子的组成粒子,当其相对于电子速度大于光速常数时,就能逃逸出电子;反之,小于光速常数时,容易被电子吸收和束缚。这种现象也称为亚光子——电子吸收逃逸律。
4.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由于次光源可以改变粒群波中粒子群的密集度、空间结构、边界等物理性质,如果接收屏有选择性地吸收、排放,就能形成明暗条纹。显然,介质波的暗条纹是振幅为零的结果,而粒群波的暗条纹是接收屏对一些粒子群密集贪吃的结果。于是,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可以结合惠更斯原理和接收屏对群密集度吞吐进行解释。至于光的偏振现象,也是亚光子群密集度、空间结构被偏振片过滤后,接收屏对其密集度的光吞食的结果。
5.多普勒效应和光性差现象
根据粒群波理念,光的波动方程为: 。其中,相对于参照系,C是光相对于发射源或次光源的速度,V是光源或次光源速度,U是观测者速度,C+V+U就是光速与源速、观测者速度之间的矢量合成。据此,光的多普勒效应就是波长不变,光速和频率发生变化造成的。而光行差现象也是光速合成的结果。
6.亚光子质量和普朗克常数
如果把X射线看作光粒群波并结合牛顿力学推导出含亚光子质量 ,不含普朗克常数h的新康普顿散射式: 。带入康普顿散射实验数据,计算出亚光子质量为3.69186×10-51千克。如果认为旧康普顿散射式数学上成立,结合新式,可以导出光速常数、亚光子质量常数、普朗克常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其中u为单位秒。
7.亚光子海洋压力的引力起因观
2006年,张崇安发表《光子群流和光子海洋概念及其地球电磁场、暗物质、引力起因探讨》和《亚光子粒群波理论与实验》,介绍了亚光子海洋观念,利用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亚光子海洋被电子吸收而造成的光子海洋压力梯度解释万有引力起因;利用亚光子海洋对光子的磨损解释sagnac效应。
人文尊孔 科学敬牛
2002年张崇安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争鸣简报》第九期发表《狭义相对论两条基本假设是互相矛盾的》和《自然界广泛存在着一类非介质传递的波》两篇文章。指出:爱因斯坦“对于力学方程成立的坐标系,电动力学和光学方程也成立”的狭义相对性原理本质上是要否定以太、承认光速的矢量合成;而光速与源速、观测者无关的“光速不变原理”却源于麦克斯韦电磁以太论,本质上是承认以太、否定光速的矢量合成。故狭义相对论自相矛盾,“无人理解”(费曼语)。张崇安认为,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几率波解释也是荒谬的。测不准原理是人类对自然的测量理论。由于人是自然客体,人对外界的测量过程实质上是各异客体之间力作用过程,当然会改变彼此的原运动。故测不准原理不可以客观化。
张崇安的粒群波学说也得到了老一辈反相学者的支持和鼓励。上世纪90年代初,他向著名物理学家卢鹤绂表述了自己的理论,得到卢先生的鼓励;2001年,张崇安在广州拜访了《物理学重大理论问题》一书作者李映华,并结识当时负责全国相对论学术争鸣的许少知,许先生肯定了张崇安的观点;《时空理论新探》主编郝建宇先生也曾赞其理论为“所见最好的、定性的”。2002年8月,他与郝建宇、许少知、谭启蔚参加了重庆举办的“数学、力学、物理学与高新技术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并在之后两期论文集上发表文章;2004年他与《引力、核力、电磁力的统一》一书作者耿琦先生结识,并多次通信,在光本性问题上达到高度一致。张崇安还多次参加全国性的相对论学术会议,在西陆、新华网论坛发表了大量讨论时空、光本性的帖子。
张崇安作为煤炭测绘工程技术人员,曾两获省部级优秀论文奖,一获团体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他创办山西北武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地质测绘为主业,以保护能源、能源新技术开发为奋斗目标。
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他推崇孔子“仁”的学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他敬仰牛顿,提出“人文尊孔、科学敬牛”。他的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将奉行子牛精神前进。
“空实二源”格万物之源理
张崇安从小对自然充满好奇。1986年,他在探寻惯性与力的起因时,根据中国传统周易哲理和辩证法思想确立了四个要点组成的“空实二源”物性观念:1)世界由空间和实物构成,称为“二源”,别无它源。2)空间具有同一性、无界性、静止性。3)实物具有各异性、有界性、运动性。4)空间和实物不相互作用、不相互转化。
空间和实物性质对立统一,二者最好地融洽。实物各异和空间同一可以解释时间的周期性、单向性;单个物体从空间此处移到彼处,不受空间作用,其内部组成在空间占有量不变,导致了惯性;两个各异实物接触时,双方组成粒子在空间占有量重新调整,形成力;空实不作用、不转化是牛顿力学定律、物理学守恒、相对性原理基石,也是数学纲性语言可描述物理实在的根由。
粒群波探寻光本性
1997年上班路上,张崇安豁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另一类不需要介质传递的波。他用以下通俗的语言解读自己的学说:天空中飞行的行雁、机关枪打出的子弹列、放学出校门的学生队列—这些人们常见的生活画面,能量呈现为规则此起彼伏。“如果定义这样一个群列中相邻群间距为波长,单位时间通过某空间界面的群(粒)数为频率,群列整体前行速度为波速,则群列的密集度、质量、能量、边界等物理量就可以用波动方程描述,这种波就是粒群波。”
粒群波与介质波的基本不同点有:粒群波的波动是近同群在某个空间位置更替的结果,而介质波波动是介质沿平衡位置振动的结果;粒群波能量与频率有关,而介质波能量与振幅有关。
光的本性就是亚光子粒群波。张崇安对光本性及其实验做如下阐释:
1.亚光子
张崇安认为光本性不是介质波,而是牛顿空间中运行的粒子群流。粒子有边界、质量,可以被物体吸收和发射。构成光的基本粒子称为亚光子,现行的光子概念就是许多亚光子组成的列。
2.次光源
惠更斯原理中的次光源是以太。否定以太后,次光源就是含有电子的次级辐射物体,例如双星观测中的星际介质、杨氏干涉的双缝屏、斐索实验的水分子等都属于次光源,光速相对于次光源为光速常数。
3.逃逸光速常数
否定以太后,光速常数的成因需要重新探索。张崇安在2003年《格物》发表的文章中肯定光速常数是相对于发射源或次光源的。2008年,他进一步提出逃逸光速常数观念:亚光子作为电子的组成粒子,当其相对于电子速度大于光速常数时,就能逃逸出电子;反之,小于光速常数时,容易被电子吸收和束缚。这种现象也称为亚光子——电子吸收逃逸律。
4.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由于次光源可以改变粒群波中粒子群的密集度、空间结构、边界等物理性质,如果接收屏有选择性地吸收、排放,就能形成明暗条纹。显然,介质波的暗条纹是振幅为零的结果,而粒群波的暗条纹是接收屏对一些粒子群密集贪吃的结果。于是,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可以结合惠更斯原理和接收屏对群密集度吞吐进行解释。至于光的偏振现象,也是亚光子群密集度、空间结构被偏振片过滤后,接收屏对其密集度的光吞食的结果。
5.多普勒效应和光性差现象
根据粒群波理念,光的波动方程为: 。其中,相对于参照系,C是光相对于发射源或次光源的速度,V是光源或次光源速度,U是观测者速度,C+V+U就是光速与源速、观测者速度之间的矢量合成。据此,光的多普勒效应就是波长不变,光速和频率发生变化造成的。而光行差现象也是光速合成的结果。
6.亚光子质量和普朗克常数
如果把X射线看作光粒群波并结合牛顿力学推导出含亚光子质量 ,不含普朗克常数h的新康普顿散射式: 。带入康普顿散射实验数据,计算出亚光子质量为3.69186×10-51千克。如果认为旧康普顿散射式数学上成立,结合新式,可以导出光速常数、亚光子质量常数、普朗克常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其中u为单位秒。
7.亚光子海洋压力的引力起因观
2006年,张崇安发表《光子群流和光子海洋概念及其地球电磁场、暗物质、引力起因探讨》和《亚光子粒群波理论与实验》,介绍了亚光子海洋观念,利用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亚光子海洋被电子吸收而造成的光子海洋压力梯度解释万有引力起因;利用亚光子海洋对光子的磨损解释sagnac效应。
人文尊孔 科学敬牛
2002年张崇安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争鸣简报》第九期发表《狭义相对论两条基本假设是互相矛盾的》和《自然界广泛存在着一类非介质传递的波》两篇文章。指出:爱因斯坦“对于力学方程成立的坐标系,电动力学和光学方程也成立”的狭义相对性原理本质上是要否定以太、承认光速的矢量合成;而光速与源速、观测者无关的“光速不变原理”却源于麦克斯韦电磁以太论,本质上是承认以太、否定光速的矢量合成。故狭义相对论自相矛盾,“无人理解”(费曼语)。张崇安认为,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几率波解释也是荒谬的。测不准原理是人类对自然的测量理论。由于人是自然客体,人对外界的测量过程实质上是各异客体之间力作用过程,当然会改变彼此的原运动。故测不准原理不可以客观化。
张崇安的粒群波学说也得到了老一辈反相学者的支持和鼓励。上世纪90年代初,他向著名物理学家卢鹤绂表述了自己的理论,得到卢先生的鼓励;2001年,张崇安在广州拜访了《物理学重大理论问题》一书作者李映华,并结识当时负责全国相对论学术争鸣的许少知,许先生肯定了张崇安的观点;《时空理论新探》主编郝建宇先生也曾赞其理论为“所见最好的、定性的”。2002年8月,他与郝建宇、许少知、谭启蔚参加了重庆举办的“数学、力学、物理学与高新技术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并在之后两期论文集上发表文章;2004年他与《引力、核力、电磁力的统一》一书作者耿琦先生结识,并多次通信,在光本性问题上达到高度一致。张崇安还多次参加全国性的相对论学术会议,在西陆、新华网论坛发表了大量讨论时空、光本性的帖子。
张崇安作为煤炭测绘工程技术人员,曾两获省部级优秀论文奖,一获团体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他创办山西北武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地质测绘为主业,以保护能源、能源新技术开发为奋斗目标。
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他推崇孔子“仁”的学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他敬仰牛顿,提出“人文尊孔、科学敬牛”。他的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将奉行子牛精神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