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艺节目选题存在的问题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198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综艺节目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从制作层面来说已日臻成熟。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选题研究是对节目策划和内容的基础性研究,从选题上窥见网络综艺节目在制作上的基本倾向。热播节目《奇葩说》诞生于网络平台,作为一档辩论类综艺节目,选题直接决定着节目走向和节目风格。本文对《奇葩说》第四季选题归纳总结,发现其选题存在多样性匮乏、价值单一、思辨性和针对性差的问题。
  关键词:《奇葩说4》;选题;选题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114-02
  在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融合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网络节目也就应运而生,给电视综艺节目造成一定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终端的普及,爱奇艺、优酷、乐视、腾讯等视频网站开始摆脱对电视媒体的依附,走上了视频节目的自制之路。网络综艺节目在沿袭电视综艺节目的传统特征上,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利用网络年轻化的播出平台,制作出一批既具有娱乐精神且制作精良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就是由爱奇艺制作的一档语言类辩论节目。2014年第一季一播出就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点击量飙升,长期占据微博等各种热门话题榜首,可谓是一档现象级网络综艺节目。
  辩论类节目取胜的关键元素在于话题的选择。前三季话题特点鲜明,思辨性强。但是2017年第四季播出之后,话题可讨论性明显不如之前。本文就第四季与前三季的比较,简要分析《奇葩说》第四季选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
  一、《奇葩说4》选题分类与总结
  辩论类节目取胜的关键因素在于话题。《奇葩说》前三季话题涉猎广泛,多样性强。涵盖了目标受众80、90后观众所关心的亲情、友情、婚恋、职场以及脑洞类题目,引起受众的参与。但是第四季选题种类少且话题不明确,模棱两可,正反两方不明确。而且勉强分出来的正反两分讨论的意义也不大,无法传达一种明确的观点态度。
  下面是对第四季24期节目选题的分类及总结:
  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第四季行为选择类话题共7个,占比29%;婚恋类话题共5期,占比20%;可见婚恋类话题仍是第四季的重点话题。但是,第四季出现了行为选择类题目,这类题目较为私人化,情感倾向比较个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讨论,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所以在这类问题讨论时不能够传达出一个普世的态度与价值观。亲情类话题在第四季中共4期,占比17%。这一季仍然延续上一季中的新兴话题脑洞类题目,共2期,占比8%,给人们以关于未来的想象。职场类题目3个,社会现象类3个,分别占比13%。
  婚恋类话题具有普世价值,是各大影视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奇葩说4》也没有放弃这一话题。因为本节目主要针对80后和90后年轻的受众,且90后的观众所占数量居多。而90目前正逐渐进入婚姻或是在恋爱期,是他们正在面临或是将要面临的选择,所以对于婚恋类话题的讨论可以引起目标受众的共鸣,从而具有观看的热情。节目中既有关于恋爱中的原则或是隐私话题,如“分手该不该当面说”,“剩男剩女该差不多得了吗”。这为正在恋爱的青年男女传达恋爱观。关于婚姻中可能会有分歧的问题以及年轻人的价值选择问题,如“会不会做单身妈妈”,“婚礼真的有必要”。这些婚恋类话题无疑给观众的心理带来一种改变甚至反思。所以,婚恋类话题是经久不衰的讨论类型,这类话题可讨论的方面多,观众兴趣浓厚。
  亲情类话题主要涉及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两代人间的代沟愈加明显,因此亲情类话题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前三季亲情类话题主要是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但是第四季中增加了未来父母的养老问题,因为度独生子女居多的情况下养老问题是目前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例如“父母提出住养老院支持吗”。除此之外将亲情类话题范围扩大,如“亲戚不把自己当外人怎么辦”。亲情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感情,如何平衡成了关注的焦点。
  第四季中行为选择类话题类占比较高,主要是假设一种情况来传达一种态度。如“外卖小哥惹毛我投诉吗?”“不靠谱的梦想该劝阻吗”“给走投无路的人捐款蠢吗”等,这类话题与社会现象类话题界限模糊,且都具有个人化倾向,不具代表性。例如“外卖小哥惹毛我要投诉吗”,没有明确的度,因为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这一问题没有代表性,不能明确的分为正反两方。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强词夺理之意。
  二、《奇葩说4》选题存在的问题
  《奇葩说》俨然成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标杆,第四季开播后也一度引起一阵点击高峰。但是相对于前三季来说,第四季在选题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种类匮乏,多样性不足
  话题类型少。第四季中话题的种类明显少于前三季,都集中在某一类问题上,婚恋类和行为选择类占比过重。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人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游戏或是新媒体的刺激上,人变得冷漠。90后正是在这一时点中成长起来,人情危机显而易见。但是这一季中对于友情类话题却没有涉及。未来的世界的幻想类题目也是寥寥无几。
  界限不明确,难以分类。第四季中行为选择类与社会现象类题目占比较大。但是这两类话题的区别细微,让观众难以区分。设计的问题也几乎属于同一类型,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
  (二)私人话题,共鸣度不够
  话题选择过于私人化,具有个人倾向,不具备普世价值,没能最大程度引起观众的共鸣。只有话题共鸣度高,才能增强观众的参与度。辩论类节目的选题应该是可以明确地分为正反两方,不论是正反还是反方都能有不同的角度去合理地说服观众。但是在第四季中的话题正反两方都有种强词夺理的感觉,原因在于选题具有私人属性,无论你是选择正还是反,都是根据个人的行为,不是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的。这类话题就是根据个人情况,而且需要视具体情况来定。不能一概而论,以点概面。
  例如“外卖小哥惹毛我要投诉吗”,首先,这就是一个伪命题。“惹毛我”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什么情况下就到了生气要投诉的地步,这是要根据个人性格以及承受力来说。其次,还要视具体情况来说。可能此时你心情好,就算迟到两小时你也不会因此生气。假若此时你正因为上司的批评或者别的原因生闷气,那么外卖小就成了一个出气筒,可能你会鸡蛋里面挑骨头。   太过于个人倾向的话题,不能给观众传达出一种观点态度,也不能说服观众。对于社会公共类话题以及热点问题涉及较少。一旦触及这类话题也是泛泛而谈,未能深入挖掘,没有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
  (三)价值单一,思辨性下降
  《奇葩说》就是一个寻求多元价值的节目,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在观看完节目后对于刻板印象有一定的改观。任何一个选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去讨论,才能证明这个选题的合理性。选题中必须包含多元价值,选手为赢得比赛需从不同切入点积极寻找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任何一个角度可能都是合理的。如“愚人水要不要喝”,喝或者不喝都有其道理。喝意味着随大流,能够及时入乡随俗。但是不喝也说明人要有自己的个性,要众人皆醉我独醒。两种做人方式都没有错,就是自己的选择问题。
  话题在最初选择时正反两方数量几乎平均可以说可辩性较强,反之,该选题具有明显的个人倾向。如“被误会要不要澄清”“不靠谱的梦想该被劝阻吗”。此类话题价值单一,且在首轮投票时悬殊极大。被误会当然要澄清啊,谁愿意被平白无故的误会还不为自己证明。不靠谱的梦想是是什么呢,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既然是梦想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梦想可以实现。
  第四季此类话题居多。是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的碰撞。价值过于单一,可讨论性不高。
  (四)选题笼统,针对性差
  《奇葩说》的目标受众群体主要是90后观众。在话题的选择上自然要倾向年轻受众,满足年轻群体的审美需求。但是第四季中,话题选择上不具针对性。很多话题不只是年轻人特有的,而是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就会出现在的问题。这就使得年轻受众失去兴趣。如“成为讨厌的人是坏事吗”“亲戚不把自己当外人”,此类选题的话题量明显不如年轻化选题热度高。
  网络本来就是一个年轻化的媒体,网民的年龄层次偏于年轻。目前分众化的趋势明显,任何一档节目应该确定自己的目标观众,重点去满足目标受众的审美需求.
  三、《奇葩说》选题的策略
  (一)利用网络平台优势,拓宽话题来源
  网络平台具有年轻化、互动性强等优势,充分利用媒介优势,拓宽话题来源的渠道。可以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平台进行投票,选择关注度高的话题来进行讨论,吸引受众。亦可以多媒介联合,与电视等传统媒介合作,增加话题的可讨论性。
  (二)积极参与热点话题,传播多元价值
  虽然以娱乐性打造视听狂欢,但是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应该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能只选择不痛不痒的话题,对于社会热点话题也应给予讨论,增加公众的参与度。为节目制造公信力。
  四、结 语
  话题、嘉宾、主持人是语言类节目的三大关键因素,话题的选择极为重要,不仅要有深度,而且有广度。《奇葩说》作为一档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已为网络节目发挥出了标杆的作用。但是第四季中话题选择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节目设置时话题既要有针对性,有需要包含多元价值,不能过于私人,可讨论性要强。
  参考文献:
  [1] 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赵琳.娱乐谈话节目的话题取向分析——以《奇葩说》为例[J].今传媒,2017
  [3] 韩翼帆.浅析网络语言真人秀《奇葩说》题之道[J].東南传播,2016(12).
  [责任编辑:思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国以国家形象建设为目的的国际传播中,外媒涉华报道对中国国外形象的“他塑”具有强大影响力,中方需要设法推动其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环球网》“海外看中国”频道对外媒涉华报道的再构建,得出了其在对外媒涉华报道的编译、转述与评论中所采取的报道选择、内容议程及倾向,并总结其在媒体选择、国家分布、评论转述、倾向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以该频道为基础发展的外媒他塑国家形象的自塑性策略体系:通过对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领导和组织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政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重任。随着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华民族开启了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新任务而奋斗的新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历史,使中国改变了半殖
期刊
摘 要:融媒体语境下,新媒介技术层出不穷,网络用户进行自我呈现的方式也随之迭代升级,引发了网络舆论传播生态的嬗变,UGC时代公民记者的出现,使每一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颠覆了舆论一律的格局,民间话语体系迅速崛起。新媒体平台作为政治民主化的助推器,作为弱者抗争与表达的武器,又是如何在公共领域掀起舆论风暴的?互联网平台又该怎样去规避舆论漩涡的风险?又是怎样触发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本文将以社会话题度极高
期刊
摘 要:各大短视频应用给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集视频生产和分享于一体的功能,移动短视频行业迎来爆发,是继文字、图片之后的另一大内容创业点,成为微时代全新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和超级入口。本文以在移动短视频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的一下科技有限公司为例,着重分析移动短视频生态矩阵布局,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移动短视频;生态;平台;布局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
摘 要:“过程性事件”是新闻媒体常常要面对的事件类型,此类事件结果未定,容易与新闻媒体追求事件“结果”的取向产生紧张关系。本文以2013年至2015年期间,江苏省内传媒关于“高考新方案”出台的系列报道为文本,分析作为“过程性事件”的新闻生产所存在的问题、造成的负面后果。同时指出,政府、媒体和公众在面对此类事件时各自需要做出的改变。  关键词:媒体;过程性事件;高考新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新媒体技术催生新闻生产的变革。数据新闻依托技术与数据而生,数据新闻报道的传播对象是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而以用户为导向的媒介产品主要是服务,因此数据新闻生产也应立足于新闻服务。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呈现是融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其可看性增强,其服务功能在新闻实践中已经显现,甚至直接影响数据新闻的实践发展。本文以财新网“数字说”2016年度策划系列报道为案例进行内容分析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媒体生态格局的不断演进,“内容为王”的理念开始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被逐渐解构。本文旨在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视角出发,从资源、流程和价值观等角度分析传统媒体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因,探讨了电视媒体行业中视频网站自制剧对传统电视剧的影响,对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理念做出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内容为王;破坏性创新;网络自制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
期刊
摘 要:如今,微信已不再仅仅面向年轻群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到用户的行列。微信必然能够在某些角度满足老年用户的需求,契合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指导、以内容分析为手段、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老年群体对微信的使用需求、用户需求的满足情况,以及微信在满足老年用户需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老年群体;微信;需求层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对四川凉山147名彝族青少年学生进行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旨在了解彝族青少年手机媒体的使用状况,分析手机媒体对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和方式,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手机媒体;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000-02  一、研究缘起  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彝族传统文化在不断与主流文化共荣共存中呈现出与
期刊
摘 要: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很重要,但如果学校没有这门课的话,他们也不会主动去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教学,他们希望教师能够深入浅出的讲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能辅助以音频、视频等手段。笔者建议,国家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政策,让每个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都要开设这门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设置为专业必修课;条件一般的高校,设置为专业选修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