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

来源 :新华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宏观经济运行应该是一个加上政策向上适当托举力量的“前高后稳”的基本态势
  
  时间的脚步刚刚迈进2010年,北京就迎来了50年来最寒冷的冬天,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经济却在悄然回暖。
  200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促内需、调结构”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那么,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将会如何运行,怎样扩大内需,尤其是如何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如何优化产业结构,让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
  
  《新华商》: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贾康:在政府4万亿元投资的拉动下,2009年中国经济从“前低”转入了“后高”,出现企稳回升态势。虽然,2009年我国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预计可达12万亿元,但是和房地产相关的消费就将占到近6万亿元,这意味着除房地产外其他消费并没有多少起色。内需增长乏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拦路虎”,也导致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严重分化。中央及时发现这一问题,所以在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促内需、调结构”作为今年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点,这是明智之举。
  《新华商》:大家都非常关注消费的问题,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严重分化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贾康:政府4万亿元投资本身也是有优化结构的作用,它投向七大方面,包括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生态保护、自主创新和科教文卫的硬件设施。项目投资会在40%左右的比重上转为消费。
  为了刺激消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创新了工作机制,如对务农农民的直补,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保护与工资按时发放,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和退休人员退休费标准,推动新医改、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实施住房安居工程、推行农村新农合和基本养老保障等,以及以财政补贴助推家电、机动车下乡。这些对于消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和增加可用收入而增加即期消费,调动潜力增加农村消费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新华商》:国家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上都应注意哪些问题?
  贾康:首先应有一个基本看法,那就是我们促进消费一定要掌握其中合理的、合乎实际发展阶段和现代化战略的内容。在现阶段,要避免那种“吊高胃口”、不可持续的超前消费;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避免那种所谓“民粹主义基础上的福利赶超”式的促进消费。
  扩大内需应注重合理促进消费,特别是提高低中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并通过社保体系建设消除社会成员消费方面的后顾之忧。对于那些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更多的是“引导”的问题,而非“促进”的问题,即引导他们减少过分的、炫耀性的、奢侈型的消费。当然,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有一个“消费者主权”,我们也不能设想用很多的行政命令简单地去做限制,但是需要有一定的引导。在促进消费方面,主要关注的应该是怎么样合理地促进低中收入阶层的消费。
  
  排除后顾之忧促消费
  
  《新华商》:政府在财税政策方面对促进低中收入阶层的消费水平会有什么举措?
  贾康:中国的储蓄率比较高,在经济社会转轨过程中,相当大一部分低中收入阶层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尽可能地增加储蓄,以应对在养老、子女教育、医疗改革、住房改革这些事项后面存在的所谓“后顾之忧”。
  我们这些年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比如基本养老保障,这个体系还在进一步改进,很多地方正在实验统分结合的、即社会统筹加上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障。统筹的级次,争取尽快做到省级统筹,再往前则应该发展到全社会统筹。如全社会有一个统筹的“蓄水池”,而让劳动力这种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在统一市场上无壁垒地自由流动,这样最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又使所有的自由择业者,在人力资本的流动中,消除了他在养老方面的顾虑,即消除了他流动原要遭遇的壁垒和他的后顾之忧。
  《新华商》:您能详细说说吗?
  贾康:比如农村,现在已在部分地区试验农村的养老,也开始试验低保,即比照城镇已做到的“应保尽保”的最低生活保障,这种探索应该进一步往前推进。
  在义务教育的保障方面,我们已经做到了九年义务教育城乡的全免费,全国达到这个境界的时点是2008年秋季。在中国边远地区,要真正把这件事情有效落实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在必须下决心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并配上必要的人力,使他们的义务教育基本保障大体落在实处。
  在医疗保障方面,财政部门的领导已明确表态,在3年的时间里,投入8500亿新增财力来支持覆盖全民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做一个粗线条的预测,在3年之后,其覆盖面应该基本到位,但我们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开始保障的力度和很多社会成员的心理的、实际的需要,可能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还有基本住房保障。这几年政府的政策理性在这个领域已经提升,政府的财力,在安居工程方面首先要托的底,不是笼统的所谓经济适用房,而是廉租房,它是非产权房,解决最低收入阶层也要“住有所居”的问题。
  
  出政策挖掘消费潜力
  
  《新华商》:那么,怎么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来调动和发挥消费潜力呢?
  贾康:从现在的发展态势看,部分地区“家电下乡”的潜力已有所发掘,后劲不一定很大了,但“机动车下乡”,潜力还很大,考虑到今后各地道路建设的进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生产经营扩展的前景,后劲可观,应进一步调动适销货源,扩大“机动车下乡”的覆盖面和销售规模。
  在城镇区域,也已开始试验无抵押担保的消费信贷,但住房信贷、汽车信贷暂不列入这种试验范围,住房、汽车这些可能还需要有另外一些制约,而其它的耐用消费品可以试验这种无抵押的消费信贷,从而调动城镇居民的一部分消费潜力。比如,1月6日中国批准筹建首批消费金融公司就是以期拉动内需的一个有力办法。
  《新华商》:财税政策有哪些措施?
  贾康:税收政策不仅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而且是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加大税收对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支持、对刺激消费和改善民生的支持、对调整结构和改革创新的支持,推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既大规模增加政府公共支出,又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今年全年减税规模达5500亿元,增强了抵御危机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果断出台燃油税费改革方案,体现了促改革与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
  
  “前高后稳”的基本态势
  
  《新华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财政和货币政策指什么?
  贾康:财政政策在与货币政策配合而继续保持一定扩张力度的同时,预算分配需合理安排下一年度的赤字和国债规模以及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既维系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又稳妥处理好公共风险防范问题。
  《新华商》: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今年的经济运行好坏直接影响“十二五”的开局,请你预测一下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贾康:如果没有外部特别大的不确定性事件发生,下一年度的宏观经济运行应该是一个加上政策向上适当托举力量的“前高后稳”的基本态势。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在外部危机冲击骤然降临时的那种造成恐慌的通货紧缩压力,也还没有出现实际的通货膨胀压力,虽然现在中央已提出了“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但是预期不等于现实,任何一个经济周期里面的阶段替换,前面如果是离开了通货紧缩的压力,后面必然要对付的便是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个预期的产生是合乎逻辑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目前的CPI、PDI同比还是负的,现在应当把政策的着重点和政策与市场主体联动的发力点,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上,争取在这方面做得更实,更注意以经济手段为主,促进市场上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来淘汰落后的、过剩的产能,促进节能降耗,促进我们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他文献
在国家应对危机扩大内需时,河南准备抓住机遇,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使得我们的产业结构不断的高度化。      “4万亿”是当下最热门的词。之所以热,是因为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对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或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河南是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大省,在中央1.18万亿的财政刺激资金下,河南也争取到了不小的“蛋糕”,加上地方配套资金的跟进,河南的投资份额十分巨大。但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此
期刊
羅渊书画
期刊
福建是全国重点侨乡。1000多万闽籍乡亲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福建海外华侨华人众多、爱国爱乡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平台作用,积极引进侨智,大力吸引海外侨胞来闽投资,引导更多的华侨华人支持和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闽籍华人华侨纷纷凝聚力量,共建海西。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太平绅士、晋江乡贤施子清:台湾的气候、地理、人
期刊
在台海关系的良好走向下,海西拉开了重振区域经济的新蓝图    破题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一抹春风带动了海峡西岸的复苏。从地方酝酿,到中央号召,一场区域经济大战正式拉开帷幕,此时,海西建设的投资浪潮已波涛汹涌。  无论是何种政治环境,海峡两岸交往从来没有停止过。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海峡西岸的福建地区就与台
期刊
中国在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主导权的争夺中,立足点恐怕还在南南合作  6月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有史以来首届“金砖四国”峰会,在国际舆论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金砖四国”中的“金”光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可以举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调查估计数字来说明问题。按人口来说,“金砖四国”是两个层次:一、中国(人口约13亿4000万)和印度(约11亿6600万)是世界仅有的两大超级大国;二、巴西(将近2亿)和俄
期刊
“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刚发生不久,哪有那么容易回暖?如果这么容易回暖,这个危机就白来了。”  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严重威胁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对此启动了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引起中外高度关注,这4万亿投资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中国经济怎样才能尽快走出危机阴影?如何看待目前露出回暖迹象的中国房地产业?针对这些近期热点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    4万亿投
期刊
预计未来三年即2009-2011年,中国铁路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  从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开始,中国铁路加快了建设步伐,铁路投资进入加速阶段。2008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超计划完成,超过4000亿。今年年初,铁道部召开的铁路发展计划工作会议透露,2009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7007亿元。借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之东风,铁路建设迎来更大的发
期刊
成渝椭圆经济区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可以扮演“六大基地”和“一个示范区”的重要角色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重要结合部,是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历史最悠久、产业优势最明显、科技实力最雄厚、资源优势最突出、基础设施最完善、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区域。成渝经济区也是西部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西部大开发规划的重点开发区,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辐射源、
期刊
各种“瘾”的治疗,也只有从这种心理动力的根源下手,才有可能彻底根除    社会的发展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人们依然在不停地追求,喧嚣与寂寞,迷乱与沉醉……一切似乎都昭示着冷漠与躁动,人们在各种各样的“成瘾”当中,来躲避内心的不安。社会学家称这种现象之为“社会生态危机”。  吸毒、抽烟、酗酒、沉迷网络都是各种“成瘾”的具体表现。无论是毒品、烟、酒还是网络,都具有使人上瘾、产生依赖性的一种
期刊
面对历史转折阶段的重大挑战,我们需要客观地把握后危机时代中国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现实需求和基本走势,加快推进以走向消费大国为主线的战略性转型与改革的进程    进入本世纪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后,发展阶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并带来需求结构的战略性升级。在发展阶段变化和国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