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治病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见过报刊载:在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书店和药铺里,可以买到与普通药品一样装潢的药盒,上面标有“主治”、“禁忌”、“服量”等文字。令人惊奇的是“盒内装的不是药品而是用纸张印刷精美的诗篇或书籍,一个疗程往往要“服用”一系列的诗篇和书籍。
  其实,我国古人就喻书为药,读书能祛疾除病的事例很多。据史书记载:曹操对陈琳的文才颇为赏识。琳作诸书及檄呈太祖(即曹操),是日太祖头风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治)愈我病”。《韩昌黎》一书中也记载了一件事:唐元和八年,韩愈染疴,一天头痛难忍,正好此日李贺送来一本诗稿请他赐教。韩愈抱病批阅,越看越兴奋,不知不觉病竟好了。另载,现代人也有这类事例,一些癌症患者,长期以书为友,不断排除忧惧,增强信心,结果成为抗癌明星。
  我自己也有过亲身体验:退休时正值更年期,多种疾病缠身,盗汗、潮热、失眠,整日心神不宁,无端地感到恐惧和惊吓,无法正常度日,为此曾去南京精神病院诊治,服用过多种中西药和镇静药而不见疗效。一日闲逛至新华书店,买了《你的潜能》一书,回来细读,想不到越读越有趣味,越读越感到有针对性。书中有一章节“不要自寻烦恼”论述道:“你使用过去常用的一种方法——忧虑,你首先在想象中非常生动地构想着一幅你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在心中想象它是可能的事,相应的情绪就自动地产生出来——恐惧、焦虑和失望。”的确如此,我认真地回忆和分析,每次忧心忡忡都缘于自己想象出坏结果来吓唬自己。书中告诫人们:“要革除不良的情绪习惯”,“要不断地想象和思索一个自己希望出现的结局,那样相应的情绪——欢乐、鼓舞、幸福的感受也会自动产生。”
  说来也许人们不会相信,我有顽固的失眠症却常常在阅读这些章节后安然入睡,以后干脆把这本书放置床头,每当生活中遇到不测,无法安眠时,就打开这本书,读后心情很快平静,次次见效,远远胜过强镇静剂。
  长期以来,我认真而持久地进行过各种方式的养生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跳迪斯科等,但都不如“读书”产生的效力大,有时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或许是因人而异吧?
  读书的甜蜜和收获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的晚年生活,充盈着我的身心健康。
其他文献
在上世纪60年代前的高级干部中,有一批喜欢收藏者,田家英是其中成就突出的一位。他的学问、人品、天赋都为时人所敬佩。这里,我们撷取他收藏实践中的一些片断,作一介绍,以使有此雅趣的同好能了解斯人,以为楷模。  爱书爱字不爱名  田家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而且是政治秘书,直接参与许多政治决策,地位不可谓不显赫,许多人会艳羡至极,但他对于这个能够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的位置却并不以为奇位可居而热衷于仕途攀缘。即
期刊
一个人的心灵被精神圣火所点燃,生命就会发出璀灿的异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了高尚的追求,浑身便会喷发出无穷的力量。郑敬迂,这位普通的军队退休干部,在退休前后的20年岁月里,默默干出了一件值得载人史册的大事——汇集海内外二百余名书画大师的墨宝,铸就一部“共书统一”的中华书法大联唱。  这事还得从1982年说起——  (一)  那一年,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愿成为举国上下议论的热门话题,海峡两岸交融着这种
期刊
传统养生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我国第一部古典医学著作《内经素问》中说:“天人相应。”在春季如何审时气,以卫其生,很重要的一点是从衣食住行诸方面加以注意。  衣 春天气温渐暖,但切不可忘记“春捂秋冻”、“春不忙减衣”的古训。应知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人体不能很快适应,易受风寒之邪而致病。尤其是老年、体弱和患各种慢性病之人,更应注意防风寒保暖。养生专著《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篇》中
期刊
奶,是最高贵的营养品。一提起奶,人们总是将它与孩子们联系起来。在旧社会,一个母亲如果没有奶,孩子只能干等着受罪。我结婚生孩子做母亲的时候,正是解放战争最激烈的艰苦岁月。临产前,我就染上了痢疾,一个红红嫩嫩的小精灵生下来,闪着一双乌黑的大眼,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巴,我尝到了做母亲的幸福,但奶头里挤不出一点奶。作为一个母亲,听到哇哇的哭声,是多么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一天,有位护士领进来一个年轻的大
期刊
已85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老师,如今身体还挺硬朗,谈起以往的经历他的思维还非常清晰。前些日子,记者在北影院里见到了陈老爷子,和他拉起了家常。  记者:我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说您当年演《白毛女》的时候,由于把黄世仁演得格外逼真,以至台下群情激愤,受到群众的攻击,是不是这样?  陈强:当年演《白毛女》的时候,受到过几次攻击。第一次演出是在延安,演完后我上街都困难,延安的那些小孩子们,看到我
期刊
“七十不稀奇,八十多来兮,九十笑咪咪,百岁终可期”。对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老年朋友来说,这一切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只要能够树立“主动养生”的全新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与长寿就一定会与你终身相伴。  主动养生一:变饿了才吃为不饿就吃  生活中许多人不是定时就餐,误以为“饿”才是“该吃”的信号,因此等到饿了才吃。其实,身体缺乏营养(落实在构成身体的每个细胞上)的信号,要经过细胞传到血液
期刊
专家论坛  恐怕有不少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和思考能力便会减退,等到上了年纪再去开发“脑力”可能太晚了。确实,人过了20岁,脑神经细胞一天约死亡10万个,神经细胞一旦死亡是无法复活的。  不过,用不着担心。脑神经细胞的死亡并不会直接导致脑机能的下降。我们的思考和判断不取决于神经细胞的数量,而取决于把神经细胞连接起来的网络。据研究显示,二十几岁时人的记忆力将达到最高峰,而四十几岁和五十几岁的
期刊
人们常说,自卑是缺乏魅力的根源。其实,自卑也是衰老的催化剂。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种缺陷或短处,而是不能悦意容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看不起的角色,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  自卑的人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与别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甚至自疚、自责、自罪。
期刊
天地待人无厚菲,  漫漫行程殊同归。  步入金秋乐多少?  心旷神怡不自痴。  长寿,是每个人都希望享有的心愿。在保健和医疗科学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百岁以上的寿星越来越多,许多家庭都可从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生活中品尝到天伦之乐。但世界各国统计资料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痴呆发病率呈平行上升趋势,约占60岁以上人群总数的10%一20%,既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是当今老
期刊
春节拜年,人们总会说上几句:“恭禧发财,年年有余”的吉利话。但是,笔者认为,以后不妨改为“恭禧健康,年年有鱼”。因为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健康长寿呢?各说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常常吃鱼。君不信,有事实为证。世界上吃鱼最多的是爱斯基摩人,他们是世界上最健康的人,其心脏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患病率很低,特别是糖尿病简直就没有人发生。日本是世界最著名的长寿之国,在众多长寿的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