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身体素质“整合”训练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329619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整合训练的主要缘由与分析
  (一)学生与体育专业运动员的培养路径区别较大
  学生和专业运动员培养有较大的区别[1],从运动选材来看,专业运动员从小就开始训练,且需要进行较为专业的生理、心理等指标的测试,而学生主要基于学生主观需求和带训教师的客观经验;从培养目标来看,专业运动员突出专项竞技水平,而学生突出文化和体育综合发展;从培养过程来看,专业运动员训练时间有保障,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时间相对独立、协调分配,而大部分学生训练时间紧(一般高三阶段,每周仅有4~6次训练,每次训练约1.5小时),同时还要面对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双重压力;从训练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看(表1),二者更是相去甚远,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经验难以被借鉴。
  (二)学生与体育专业运动员的训练特征差异明显
  田径运动训练具有专项化、强度大、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紧密结合、突出心理训练的实效性、围绕比赛缩短训练周期等主要特征[2];而江苏省设置的4项身体测试项目基本上能反映出测试项目身体素质的属性(表2),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除了立定三级跳远和100m跑呈高度相关外,其他各项间均呈低度相关[3]。
  根据实地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教练员都是沿用、改进传统田径训练的方法和自身专项的训练经验;从学生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来看,在安排训练内容时,过多地按照各个考试项目依次进行,将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素质进行专门训练,但这种训练对身体局部刺激较大,容易疲劳过度或受伤,且内容和方法单一、整体效果不佳。因此,学生训练难以适应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经验。
  二、整合训练的释义与建构
  (一)整合训练的释义
  20世纪70年代Halliday和Hasan提出了“衔接”理论,强调运作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连贯性发展,这为内容结构复杂、能量系统多层级的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训练提供了“整合”依据。目前我国中长跑运动员成绩退步,训练方法“综合化”程度不高,训练方法过于“单一化”,注重局部、忽视整体,这些问题在其他项目上亦然[4]。
  整合训练是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根据学生的基础、高考素质考核标准和项目特点等,将各项测试标准和训练内容进行组合的一种训练方法。根据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的动态变化,对各项相关素质要素进行多元组合、设计与调整,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二)整合训练的建构
  1.基于各项相关素质要素的多元组合的内容设计与调整
  多年的带队体会:体育生在考试过程中从一个项目结束转换到另一个项目时,往往会遇到较大的调整因难,甚至导致某些项目的成绩与学生自己的最好成绩相差甚远;在训练过程中从某个内容练习结束转移到另一个内容时,相近关联的力量、能力及技术难以有效衔接。内容的多元组合设计是依据具体的训练任务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组合、串联、安排多项不同性质、结构、比例的内容(见表3),形成串联练习单位,对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刺激,促进引起的兴奋及时转移,目的是有利于体育生机体内在联系的转化、测试项目间的转移、训练内容间的衔接、整体负荷的提升。
  随着训练条件的变化、运动成绩的提高、内容认识的加深、组合过程的固化,训练的专注力逐渐降低,效果可能会降低。因此,要及时调整组合内容、调控练习程序,通过宽度、高度、长度、方向、角度、路线等维度重建内容呈现的指向性与限制性;通过时间、速度、数量、速率、障碍、配合等维度重建内容呈现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改变规则、优化技战术、修整内容、调整要求、创设情境、改造场地、器材等维度重建内容呈现的综合性与实战性;通过队员的身体反馈再次整合内容,并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自主难度递增等原则,逐步改进、提高。
  2.基于素质标准阈值的双负荷(单个、组合)设计与调控
  一般高考训练采用容易观测的外部运动负荷指标,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重量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速度、练习密度、练习间歇时间长短、负重大小、投掷距离、跳跃高度和长度等。因此,将单个负荷阈值设定为最大强度下个体完成单个练习内容的时间设置在11.7s~20.8s之间,涉及上肢动作设置在6.6m~16m之间的最大强度,涉及下肢动作设计在4.2m~9.2m之间的最大强度,将组合负荷阈值设定为多个练习内容在串联的总时间在2′03″~3′40″之间完成的累积量(表4)。
  每名学生和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生物特征和运动规律,不同人及不同项目都有着不同的负荷要求,设置负荷阈值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区别对待。如,在训练初期,记录每名学生单个练习内容规范动作的各自最大负荷值,可测试每名学生40m冲刺跑的成绩(3次取最快的1次)、快速立卧撑极限个数(动作不达标后停止计数)、深蹲的最大重量(弯腰、缩颈、下蹲过低过高、移动脚等情况下停止计量);又如,根据学生情况,设定适宜的练习内容的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设置为深蹲50kg8~12次 立卧撑8~10个 80%最快速度的40m跑,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设置为深蹲50kg3~6次 立卧撑4~6个 60%最快速度的40m跑;再如,及时调控组合练习的方式,集中多种训练方法的功能和优点,以一定的间歇交叉串联的方式,灵活、科学地安排整体负荷,如需要提升整体耐力,可将间歇时间适当缩短,如需要提升速度,可将间歇时间适当延长。此外,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练习状态、外在反应,并询问主观感受,及时调整训练负荷,以获得整合训练的最佳效果。
  三、整合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纵观历年(2004—2018年)的带训体验,训练方法的综合效果尤为关键,教练、评价、管理等不同,对于训练综合效果的影响不一。因此,笔者选取2014—2017年的训练前和高考公布的测试成绩以及整合训练总结作为补充说明,一方面由于笔者学校从2013年开始实施年级分管制后要求轮流带高考体育训练,体育生选拔测试实行学校统一测试,对于实验前的数据、训练效果的评价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笔者学校所采用的传统训练(2014年和2016年)和整合训练(2015年、2017年)都相对系统、完善,训练研讨小结相对齐全,具体测试人数、方法、数据等真实、可靠(见表5)。
  整合训练高考总均分明显高于传统训练,虽然素质项目体育加试结果差异不大,但从训练前和训练后对比,整合训练法提高的幅度较大,效果明显,且更有利于专项素质的提高。整合训练灵活、多变、新颖,促进学生训练专注,产生的整体疲劳比传统训练产生的局部疲劳更容易消除等。大部分学生认为,即使感觉很累,肌肉、身体反应较大,但恢复较快。
  整合训练不同于单纯的力量、速度等内容练习,也不同于简单的间歇、持续等方法运用,更不是将各种单一训练内容或方法简单相加,而是训练目标、内容与方法等相互交错、组合优化、适应性调控,最大限度地包含考试项目所需的各种体能要素和技能要素,达到各种体育能力较佳的整体协同。有利于促进学生训练的投入、负荷的强化、恢复的积极、机体的整体刺激、素质的综合发展,使得训练更具有整體性、同步性。同时,训练影响因素较多,不仅要尊重主体的身心差异、训练的循序渐进,还需要逐步累积整合训练经验,不能盲目运用,本文仅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殷从建.高考体育生系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7(3):64-65.
  [2]徐洁,吕乙林,刘永东.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兼论我国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3):90-93.
  [3]程鹏飞.江苏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项目设置及评分标准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4]于兴波,杨峻,李云霞.对我国中长跑训练方法的探讨——以复旦大学中长跑队组合训练法为例[J].体育科研,2011(5):71-75.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适切性,充分发挥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的交流与辐射作用,2018年5月20-22日,由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主办、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承办、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协办的“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育联盟小学组第九届教学研讨活动”在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举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博士,浙江省
“期待效应法”是指教师通过运用目标指向明确的各种形式的评价,产生暗含期待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使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效果或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方向发展的方法。  教學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完善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增值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重视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才能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那么
《我是体育教师》——送教民族自治区巴林右旗站,于2018年5月6-12日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展开支教活动。5月11日,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的张博、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王楠和甘肃省兰州大学附属中学的马晓云等3位教师在巴林右旗二中进行了3节展示课,巴林右旗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现场观摩。3位支教体育教师与专家的共同备课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新四段式教学法。  新四段式教学法是指将体育课分为热身阶段、
一、巧妙设计与运用场地器材  有些学校的班级人数均在70人以上(尤其是低年级),场地器材相对不足,体育教师应巧妙设计,扮靓场地,使每名学生都有学练的机会。以篮球教学为例,课前将半块篮球场划分为4个边长约7m的小正方形,每块小场地间隔1m,练习拍球时学生持球分散站在小正方形边线上,无球学生站在小正方形内进行观察指导,到一定时间或次数后,有球学生和无球学生相互交换。小场地的巧妙划分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活动
一、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水平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知识部分。本课是第1课时,重点学习运动前后的饮水卫生。在运动中关注身体健康,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道运动前后饮水卫生的重要性,明确不当的饮水行为会引起不良反应。  2.初步掌握运动前后合理的饮水方法。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健康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
5月22日,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东莞市厚街镇宣传教育文体局、厚街镇竹溪小学承办,东莞市中小学体育艺术联合会、中小学体育卫生研究会协办的东莞市第五届运动能力展示活动(全市展示阶段)在厚街镇竹溪小学举行,东莞市33所学校的1056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东莞市小学生运动能力展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战略部署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不断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强国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既为全国各省市学校体育改革指明方向,也为各地夺取改革新胜利鼓足信心。北京市抓住历史机遇,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的目标,一以贯之地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将体育工作放在首都发展战略定位的高度,以强化体
一、可借鉴之处  执教教师教学热情饱满、语言简练、技能精湛,师生交流和諧,互动频繁。教师课堂教学思路清晰,以篮球运球贯穿于课堂始终,将篮球运球技术的教学和学生兴趣培养以及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较好地结合在一起,配合游戏,融入音乐,课堂气氛高潮迭起。  在开始部分中,简短的课堂常规后,执教教师带领学生绕场内事先布置好的“篮球阵”慢跑,行进间做步伐练习(侧滑步、弓箭步等),再随音乐做自编篮球操。教师合
在《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中,教研组的9名教师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教研组团队来说,是一次笔耕的历练,更是一次自我成長的驱动。感谢大赛组委会给予我们的肯定和鼓励,这是勉励,更是鞭策。  一、植根课堂,定方向  教研组能在本届教育教学案例评比中获得可喜的成绩,离不开集体智慧的碰撞与分享。首先,笔者在2017年10月中旬看到案例评比活动通知和规程时,就第一时间把信息分享
一、“自评说感受、互评谈问题”的主要起因  (一)自评说说感受  关于体育课中学生针对个人学习情况的“自评”,笔者认为是“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層面进行的自我评定”,其中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通常也是学生感受层面的自我认识。  在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常常难以看清甚至无法看到自己的具体动作,而自评“我做得怎么样”的价值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学生可以根据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