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的质疑能力,笔者想就此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创设氛围,敢于质疑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很大程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引起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只偏重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的教育方式,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做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具体要做到: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第二,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第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管其所提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幼稚可笑,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表扬。以保持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形成宽松的质疑氛围。
精心设计,诱发质疑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所谓设疑,是教师有意将“疑”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特别是新旧教材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在“疑”中生“趣”,设计疑点的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的问题场景,诱发学生去质疑,对于质疑得不够合理的地方,教师切不可置之不理。反之,则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再观察,再去质疑,教师再鼓励他们。这样,好问的儿童天性才能得到张扬,得到引导发展。到了中年级,高年级,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那么,他们的质疑能力将会是最棒的,也将能最好的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自身潜能。
授予方法,指导质疑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善问会疑,教师就要“教以渔”。布鲁姆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的确,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同时,答案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方法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由于受学生身心、智力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
根据课堂提问的时机,将质疑分为三类:
1.课前质疑
所谓课前质疑,即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它所指向的问题往往比较宽泛:可以是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的感悟,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质疑等等,一般也称为疏通性质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引导自读,读中存疑是学生积累疑问的有效方法。
2.课中质疑
課堂教学过程中的质疑,又往往是孩子们个性的、有差异的多元探究活动,是孩子们对文本问题的发现、批判和修正。它又常常以“我还有什么问题……”“我还有什么不同意见……”“我认为……”的形式呈现课堂。与课前的以疏通为目的的布疑、设疑不同,学生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认知层次的加深,他们的质疑层次也有所不同,因此,课中质疑一般以深究性、鉴赏性和评价性为主。教师很有必要在课文的矛盾处、空白处、无疑处、难以理解处、不认同处布疑、设疑,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质疑。
3.课后质疑
真实的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我们不仅要注意课前、课中的提问,还要十分注意课后的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处体现自主意识。
如在观看一次课堂实录时,一位老师执教《西门豹》一课,在上课快结束时,问:“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思索片刻后,纷纷举手)
有学生说:“老师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抓起来杀了?”(他刚说完,底下学生有的哄堂大笑;有的说“我知道,我知道”)
师追问:“底下有同学已经明白这个问题了吗?(全班除了提出问题的学生和个别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小手)。这么多同学都明白了,还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向这些同学请教。好吗?还有其他问题吗?”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让学生尽可能地拥有充分的提问权;质疑问难要贯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是学生提问的合理时段。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项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项目,教师不但要改变观念重视这项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方法,同时还应遵守以下原则:首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从低年级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开始学生学生的提问有效性不高,教师除教给学生方法外,还应发挥评价的功能,对善于思考善于提有效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增加学生的信心。
其次要遵循体现年段特点的原则。培养质疑应有随着年段的提高而提高问题的层次。低年级从课题、内容入手,中年级从标点符号文本中重点词句入手,高年级则从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细节方面进行质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的系统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最后要注意遵循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教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除在课堂实践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实践。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课外阅读的交流,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中的感受与困惑,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实践证明:只要树立正确的教学关系,积极启发,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许多问题,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进而才能学会学习,提高阅读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双桥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创设氛围,敢于质疑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很大程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引起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只偏重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的教育方式,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做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具体要做到: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第二,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第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管其所提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幼稚可笑,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表扬。以保持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形成宽松的质疑氛围。
精心设计,诱发质疑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所谓设疑,是教师有意将“疑”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特别是新旧教材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在“疑”中生“趣”,设计疑点的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的问题场景,诱发学生去质疑,对于质疑得不够合理的地方,教师切不可置之不理。反之,则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再观察,再去质疑,教师再鼓励他们。这样,好问的儿童天性才能得到张扬,得到引导发展。到了中年级,高年级,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那么,他们的质疑能力将会是最棒的,也将能最好的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自身潜能。
授予方法,指导质疑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善问会疑,教师就要“教以渔”。布鲁姆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的确,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同时,答案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方法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由于受学生身心、智力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
根据课堂提问的时机,将质疑分为三类:
1.课前质疑
所谓课前质疑,即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它所指向的问题往往比较宽泛:可以是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的感悟,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质疑等等,一般也称为疏通性质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引导自读,读中存疑是学生积累疑问的有效方法。
2.课中质疑
課堂教学过程中的质疑,又往往是孩子们个性的、有差异的多元探究活动,是孩子们对文本问题的发现、批判和修正。它又常常以“我还有什么问题……”“我还有什么不同意见……”“我认为……”的形式呈现课堂。与课前的以疏通为目的的布疑、设疑不同,学生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认知层次的加深,他们的质疑层次也有所不同,因此,课中质疑一般以深究性、鉴赏性和评价性为主。教师很有必要在课文的矛盾处、空白处、无疑处、难以理解处、不认同处布疑、设疑,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质疑。
3.课后质疑
真实的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我们不仅要注意课前、课中的提问,还要十分注意课后的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处体现自主意识。
如在观看一次课堂实录时,一位老师执教《西门豹》一课,在上课快结束时,问:“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思索片刻后,纷纷举手)
有学生说:“老师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抓起来杀了?”(他刚说完,底下学生有的哄堂大笑;有的说“我知道,我知道”)
师追问:“底下有同学已经明白这个问题了吗?(全班除了提出问题的学生和个别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小手)。这么多同学都明白了,还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向这些同学请教。好吗?还有其他问题吗?”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让学生尽可能地拥有充分的提问权;质疑问难要贯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是学生提问的合理时段。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项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项目,教师不但要改变观念重视这项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方法,同时还应遵守以下原则:首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从低年级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开始学生学生的提问有效性不高,教师除教给学生方法外,还应发挥评价的功能,对善于思考善于提有效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增加学生的信心。
其次要遵循体现年段特点的原则。培养质疑应有随着年段的提高而提高问题的层次。低年级从课题、内容入手,中年级从标点符号文本中重点词句入手,高年级则从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细节方面进行质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的系统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最后要注意遵循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教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除在课堂实践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实践。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课外阅读的交流,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中的感受与困惑,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实践证明:只要树立正确的教学关系,积极启发,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许多问题,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进而才能学会学习,提高阅读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双桥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