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者的初心 激荡青春奋进之伟力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ianweixi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1919年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是中国人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初心”之作,对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的精神与境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之际,重温李大钊这篇不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缅怀李大钊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精神,激荡新时代青年的磅礴奋进之力,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民族复兴
  引言
  1919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这篇论文是国内比较系统的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初心”之作,对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起到了突出贡献。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距今已经有100年了。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和坚守使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征途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攻克了一个个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谱写了无数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造就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终于盼来了民族复兴和崛起的最好历史时刻!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历史,重温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不朽的经典之作,缅怀李大钊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激荡新时代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写作背景
  (一)民族危難之际,铁肩道义的时代担当
  李大钊出生于1889年10月29日。战乱动荡的年代,李大钊目睹了祖国的山河破碎、苍生艰辛,从小造就了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沉稳刚毅的不屈性格。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是各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横行霸道加紧侵略,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愈发腐朽堕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灾难重重的年代,国家和民族陷于衰落危亡的边缘。李大钊怀揣初心,肩负使命而来。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青年李大钊就奋不顾身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总会开展的各种斗争活动,他所写的《警告全国父老书》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李大钊因此成为令人敬仰的著名爱国青年。李大钊曾经给朋友抄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对联,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他高举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青年们走革命道路,成为他们的引路人。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和其同时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播下了种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于接受章士钊的邀请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在此期间,他介绍了许多马克思主义书籍给进步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引导青年,使他们彻底改变悲观、愤怒、萎靡不振的情绪。他鼓励青年用奋斗者的姿态。“以今日青春之我,追杀昨日白首之我”。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会,为了不引起当局警察的注意,他们使用了“马尔克斯”的名称进行掩护,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1919年6月,他在《每周评论》上写下了《新华门前血泪》和《哭的笑的》两段文字,忧民爱民之情给广大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青年们倍受感动和鼓舞。1917年11月,李大钊在天安门前演讲《庶民的胜利》,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不是联军的胜利,而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从1918年春天开始,李大钊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并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随后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通过比较,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20世纪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1918年夏天。在家乡昌黎县五峰山避暑之际,李大钊研究了十月革命的大量资料及其经验,以探索中国革命遭受困难的原因及其未来的革命道路走向。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中,做出了满怀憧憬的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无比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使他始终把自己的学识与救国救民的初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使李大钊总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险境,都能够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英勇顽强。这种牵挂国家兴亡、期盼民族振兴、惦念百姓疾苦的“铁肩道义”是其创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著述的不竭源泉,这种奋斗精神和优秀风范永远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敬仰和学习。
  (二)穿越时空的高尚人格魅力
  李大钊具有穿越时空的人格魅力,其人格近乎完美,在近代中国实属少见。他的人格力量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最震撼人心的还是他的“无我”精神。李大钊回到国内后在北京大学任职,每月领240大洋的高薪,却经常因为倾家纾难、接济青年学生、赞助革命实践,过着节俭缩食的清贫生活。有学生看到李大钊经常以大饼和清水为食,劝其注意身体和营养。李大钊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但时下国难当头,众多同胞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我怎忍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疾苦呢?” 北大校长蔡元培特别嘱咐会计科每月要预扣一部分工资直接交给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计。1927年4月,李大钊不幸在北京被反动政府抓捕进入监狱,李大钊在狱中饱受各种非人的折磨,虽遭残酷的严刑拷打却始终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决不放弃自己的共产主义崇高信仰,他向难友们讲解宣传马克思主义,把个人的生死选择置之度外,毫不畏惧,最后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牺牲时年仅38岁。李大钊同志这种无比崇高的马克思主义情怀和穿越时空的人格魅力,让每一个高尚的人为之洒下热泪。
  (三)深厚学术造诣下的艰苦写作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写作和发表,与李大钊同志的知识背景、留日经历和所受的学术熏陶有很大关系。 1907年,18岁的李大钊顺利考入了位于天津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这是当时中国最早的政法学校。1913年,李大钊前往日本,在著名的东京早稻田大学就读,专门研究政治经济专业,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深受日本近代思想的影响。李大钊对法学、史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使得他与马克思具有相近的知识背景,这为他理解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学说提供了必要的研究条件。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李大钊就从《资本论》的经济学基础出发,深刻阐释了唯物史观、阶级竞争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内在逻辑关系。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新青年》第六卷刊印,被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原打算于1919年5月完成出版,可是由于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使其无法专心写作,故延期至九月刊印。五四爆发一段时期后,李大钊再次到昌黎五峰山避暑,利用暑假撰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经过夜以继日的辛苦写作,终于完成。写作期间,李大钊参考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河上肇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著作,河上肇曾经将《资本论》翻译为日文,并写了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另外,日本学者福田德三的《续经济学研究》、以及河田嗣郎等人的译作也对李大钊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同时李大钊还认真查阅了当时已经出版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英文著作。由于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篇幅较长,包括序言在内共有11个部分,两万多字,所以在《新青年》杂志上先后分两期才刊登完毕。   二、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结构、特点和影响
  (一)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七个部分,下篇四个部分, 共11个部分。其中上篇的前三个部分,是属于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即总体上谈为什么要介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体系。上篇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四个部分,用了很大篇幅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阶级竞争说,并进行了评论。
  上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李大钊为什么要想谈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原因,那就是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有风靡世界的样子,既惹动的世人的注意,也导致了一定的误解。虽然李大钊自谦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极其贫弱,但仍想整理琐碎的资料,转介给读者,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造世界的学说。
  上篇第二部分在评述马克思主义之前,先谈了一下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经济思想史分为个人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和人道主义经济学三种。过去,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的正统。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学、人道主义经济学将取代将取此正统地位。可见,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上篇第三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体系。马氏社会主义经济分为三部分:一是关于过去的理论(历史论或社会组织进化论);二是关于现在的理论(经济论);三是关于将来的理论(政策论或社会主义运动论)。这三大部分中马克思特有的历史观是基础,起到了方法论的作用。“離开了他特有的历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是不可能”。马克思特有的史观,去观察分析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状态,就可以预言出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而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就在于阶级竞争。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上篇第四部分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组成部分进行深入分析。上篇第四部分是唯物史观。也叫历史的唯物主义。李大钊写道:“观察社会现象,以经济现象最为重要”。其他一切非经济的物质条件如人种、地理等则影响很小。“唯物史观的要领,在于经济的构造,对于其他社会学上的现象,是最重要的”。法律、政治、伦理等全社会的表面构造,都依赖经济构造的迁移而变化。“物质的生产力”为最高动因。上篇第五部分,进一步阐述的是马氏独特的唯物史观。李大钊指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系根据于经济论,《资本论》对他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详细阐发。《资本论》的历史观主要体现在《哲学的贫困》、《共产者宣言》、《经济学批判》序文等资料中。通过这些论述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要领:一是人类文化的经验说明;二是社会组织进化论。前者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的基础构建。凡是精神上的构造,均为表面构造,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基础构造的变动的最高动因是生产力。生产力有变动,社会组织即社会关系也必须随之变动。当社会组织不能适应反而起束缚作用时,“旧的社会组织是非至崩坏不可,这就是社会革命。” 李大钊还用孵卵做比喻,指出不到无可再容的程度,社会组织是万万不能打破,否则是万万无效的。上篇第六部分是与唯物史观有密切关系的阶级竞争说。阶级竞争不是与人类历史相始终的,阶级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开始时阶级之间只是经济利益的竞争,后来才成为政治权利的竞争。上篇第七部分是对唯物史观和阶级竞争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下篇用大量篇幅分析了马克思的“经济论”。下篇第一部分论述了马克思的经济论的两个方面:一是余工余值说,二是资本集中说。马氏的余工余值说是从劳工价值论演化来的。其论旨“不在诉说资本家的贪婪,而在于揭示资本主义不公”。资本主义工银交易的条件,表面看也算公平交易,但是可怜的工人所得的价格,仅抵自己生产值的一部分,在法律上经济上全没有自卫之道,而自己却视若固然。不是资本家的无情,全是资本主义的罪恶!下篇第二部分阐述了与价值论最有关系的平均利润率论。下篇第三部分阐述了马氏的余值论和他的资本论之间的关系。其中,不变可变资本说是支撑马氏剩余价值论的柱子。下篇第四部分总体上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论的概要。指出了资本主义生长灭亡的规律,说明了资本主义下的产物——无产阶级是后来灭亡资本主义的力量。阶级竞争的结果是集中的资本收归公有,“资本主义趋于自灭也是自然之事,也是不可免之数了”
  (二)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阐述特点
  第一,从时代的高度审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刻之处在于李大钊善于从时代的高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理论的本质内容,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竞争思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角度,去分析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中最富远见卓识的学者,他是国内第一个对俄国十月革命认识透彻并产生强烈共鸣的人,也是最先预感到俄国十月革命伟大实践将会同样给中国社会带来历史巨变的人。正因为李大钊卓越的思想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变动的脉搏保持了同频共振,积极呼应祖国人民的时代企盼,因此才使得他能够高瞻远瞩,站的比别人高,能够率先从俄国十月革命中洞悉历史变化之势。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李大钊专门论述了理论与现实(实在环境)的关系,他说:“一个学说的成立,与其时代环境,有莫大的关系”。马氏的唯物史观为什么不产生于18世纪之前?原因在于18世纪之前的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比经济的势力要强。英国产业革命后机械生产时代使得人类脱离自然而独立,并且社会宗教政治的势力全然扫地,有了这种经济现象,才造成了马氏的唯物史观。“平心而论马氏的学说主义,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李大钊还写到:“我们批评和采用一个人的学说,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就是了”。
  第二,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体系。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概述,即使今天看来他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体系把握也还是非常准确的。李大钊在看待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时,紧紧抓住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而这恰恰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牢牢把握住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未来演变的必然趋势进行了预言,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内核及实践特点。   第三,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严谨态度。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态度实事求是,从不盲目崇拜,总是尽可能的去搜集相关资料对每一个观点进行深入探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题目重点突出了“我的”二字,显示了五四反奴性的理性精神。 文章的开篇,李大钊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卷帙浩繁、学理深晦,难以理解。坦诚在自己在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辨中既有正确的解释,但也会有误解马氏学说的地方,恳请读者赐正。例如在评价社会主义经济学鼻祖马克思的资本观点和个人主义经济学鼻祖斯密的资本观点时,李大钊特别提醒读者注意,两者的观点有一致性,但他们实在有系统的利于共同思想上的地方。李大钊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某些认识,受当时各方面条件的约束和限制,不可能读到更多的已发表和未发表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肯定无法做到完全一致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和李大钊之间的各种所“隔”和理解上的偏差,这种“距离”,在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下是难以避免的。 由此可能会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某些误解,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例如,李大钊在解释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的谜”时,指出在马氏书中是一个最著明的点,而因为解释此谜的缘故,把他的“劳工价值论”几乎根本推翻。他的学说本身,发生一绝大矛盾,故又是一个最大弱点。
  (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青年的深远影响
  李大钊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时候,不到30岁,作为青年的李大钊却成为了青年的导师,指导他们思想解放把个人奋斗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紧紧结合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同一时期的诸多著作,对于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发展影响巨大。关于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学术界有一定的争议。一种观点援引毛泽东1942年《如何学习中共党史》的讲话观点。认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李大钊才是五四运动实际的总司令。姑且先不去评论到底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哪一位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大一些,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南陈北李,作为北大红楼的两大巨人,如日月双悬一般在整个五四运动时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精神领袖重要作用。李大钊的独特突出贡献在于他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是国内最先倡导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且最为彻底的人,是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深厚充足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对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少热血青年通过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著作的学习,纷纷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就连陈独秀也深受此文的影响,更加紧密地与李大钊并肩战斗,共同寻找“根本解决的办法”,两人南北呼应,相约建党。毛泽东后来在回忆中谈到李大钊,说他去北大求职,被李大钊先生赏识当上了图书馆助理员,北大工作期间,毛泽东经常旁听哲学和新闻课,很想找名流请教,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话”。据毛泽东回忆,作为学术权威的李大钊先生,十分的平易近人,对只有中等师范学历的毛泽东有问必答,还经常给他推荐新书等。毛泽东曾经感慨地说:我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毛泽东还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我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 。习近平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
  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初心之作的心灵思考
  (一)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所宣传的美好社会前景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中变为现实且日益强大,这是告慰先烈,坚持我们“四个自信”的强大底气。
  李大钊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有38年。但是,他的生命犹如疾驰的流星划过暗夜,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比璀璨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的时候,中华民族正处于不断衰败和面临淘汰的历史边缘,一百年后,李大钊所宣传的赤旗天下,人民当家作主早已经成为现实。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李大钊同志憧憬、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发扬光大、接续奋斗。李大钊誓死捍卫的主义已经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迎来了从苦日子、紧日子到好日子的幸福美好生活;历尽沧桑的社会主义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气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实践正以铁一般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所宣传的美好社会前景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中变为现实,日益强大。“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所宣传的美好社会前景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中变为现实,日益强大。这是告慰先烈,坚持我们“四个自信”的强大底气。
  (二)继承先驱者的“初心”,激荡磅礴的青春奋进伟力
  李大钊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初心和奋斗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最可宝贵精神财富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任务呼唤青年一代更强的使命感和更大的历史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必须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和奋斗,必须要有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新时代青年大多数是积极向上,可亲可信的。但是不可否认,少数青年学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第一,理想信念不坚、胸无大志、精神空虚者有之;二,沉迷网络、热衷追星、娱乐至死者有之;三,安于享受,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者有之;四,面对艰难险阻、畏缩不前、牢骚满腹者有之。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百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专门列举了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我国伟大历史进程中涌現出来的无数青年英雄,每一个熟悉、闪亮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个生气勃发、值得点赞的青春出彩故事。回首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的一百多年间,无数革命先辈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展望未来,我们青年一代必须以“后有来者”的责任和担当,接过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精神火炬,以一往直前永不停息的奋斗者姿态,激荡民族复兴的伟业,用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创造好青春之中国。
  作者简介:
  宋泽芮,硕士研究生,出生年月1996年10月13日,女,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手机13913991772,邮箱:wxmzcd@126.com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党校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基于国家的教育发展和战略建设有了一定创新。本文立足于党校的基本建设要求和建设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新时期的基层党校管理的创新点和发展要素,希望能够为创新党校建设有所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党校管理;创新发展  在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新常态背景下,党建要立足根本,了解群众的基本需求,兼顾发展与创新,不断将基层党校建设成有文化、有力量、有动力的示范阵地。对此基层
期刊
摘要:中药临床使用上往往只取用药材的某一部位作为药用,例如植物的根茎、果实、种子,动物的骨、壳,皮等,剩余部位则作为非药用的废弃物丢弃。我国中药产业每年所产生的非药用部位等废弃物就高达数百万吨,若非药用部位得到合理利用,将为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新的开端。本文对目前中药不同非药用部位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旨在为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的循环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持。  关键词:资源;中药;非药用部位 
期刊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有更为重要且深渊的意义。文章从当前高校教职工基层党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系统分析了几种运用新兴技术提高支部建设质量的方法,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党建活动切入点,对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创造力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发展;路径  高校教职工
期刊
摘要: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很多行业不再只重视经济利益,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员工的思想建设,由于思想决定行动,所以做好员工的思想动态跟踪和了解,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解决,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认为党建工作的地位不可小觑,尤其是在公立医院中,因为其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更应该加强党建工作的创新,对工作人员做好思想观念的引领,从而为有医疗需求的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
期刊
摘要:从居家心脏康复的概述、模式、核心组成部分、安全性和依从性等方面对心血管疾病病人居家心脏康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开展居家心脏康复护理提供启示和依据。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居家心脏康复;护理;综述  1.HBCR的概述  美国心肺康复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的联合声明中将HBCR定义为:主要或完全在传统心脏康复中心之外的场所给病人提供系统、全面和个性化的服务,包括医疗评估、开
期刊
摘要:61年来,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基本内涵的大庆精神深刻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使命。通过人民逻辑、信仰信念逻辑、实践逻辑探究大庆精神的丰富内涵,推动红色文化延续发展。  关键词:大庆精神;三重逻辑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产生的背景1949年新中国建立,国家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全国石油产量只有12万吨,全国需要石
期刊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伴有吸入性系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病。主要病理特征为持续性不完全可逆气流限制或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病情稳定的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发展到急性发作阶段,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不利于后期治疗的实施。近年来,肺康复治疗逐渐应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跨行政区域的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频发,但由于流域生态环境面临因为存在行政区划分割而带来的管理碎片化,以及缺乏流域协同治理专门性立法、司法治理体系、联合执法职能和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需从制定流域防治专门化立法、推进环境司法程序构建、完善区域协同执法、加强治理考核监督等方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司法体系;  俗话说拥有一条
期刊
摘要:中共党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记录,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以来的经验教训总结。在新时期积极探究中共党史学习及意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更为切实的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分析中共党史学习内容,阐述了中共党史学习原则与方法,深入探究了新时期中共党史学习意义,希望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时期;中共党史;意义  引言:从1921年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了找
期刊
摘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新时期党中央为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出的重大部署, 道路运证部门作为涉改单位,在职能职责、编制员额方面都相应调整,这势必对单位职工思想政治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本文探讨了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对道路运证部门职工的影响以及如何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以期积极顺利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改革,促进工作开展。  关键词: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道路运证部门 思想政治工作  深化交通运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