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与激励策略研究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中,“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是维持高校思政工作稳定开展的一种重要动力,经由意见领袖提出的网络引导方向和意见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方面的保障。另外,领袖的出现对大学生来说,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发挥着向导性作用。本文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中“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与激励工作进行分析,意在明确“网络意见领袖”的基本内涵,认识到意见领袖培养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现代高校思政工作开展中培养网络意见领袖的有效路径。研究分析可知,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需依托多元化网络平台的构建、不断深入地分析挖掘、提升网络教育有内容的热度、提升网络意见领袖的宣传影响力四方面路径,达到预期的培养与激励效果。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政教育;“网络意见领袖”;培养;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81-03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与平台的融合,是当前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典型趋势。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平台上相关信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培养“网络意见领袖”是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应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总体阐述
  (一)概念阐述
  所谓网络意见领袖,是对意见领袖这一传统概念在新时期的一种发展和创新的提法,是指在网络信息技术和平台不断与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领域实现融合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网络文化的情况下,随之出现的一类能够适应网络文化环境并且参与网络文化传播活动、发表个人意见,相关见解能够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的人物。这类人物的产生也从本质上体现出了我国发展建设进入当今的社会发展阶段后言论自由目标的更进一步全面达成。对大学生这一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支撑群体而言,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通常是指具有网络舆论发表和引导能力的大学生领导者[1]。他们发表网络意见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一部分自媒体平台上,以QQ、论坛、微信朋友圈为主要代表。这部分意见领袖一方面对国家实施政治以及自己所处的校园环境中的信息更新和传达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关注度,一方面就相应的网络信息和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且由于其发表的评论和看法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导向趋势,又有个人的独到见解,往往会得到大范围的认同和理解。
  (二)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分析
  1. 活跃度与关注度相对更高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从形式上来讲,并不是单指一个独立的个人,往往是一群能够代表大部分大学生群体思想状态和心声的群体[2]。为了更好地传播群体中同步性较强的意见和思想,群体中大学生领袖个体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且从实际出发来看,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群体中,各种不同类型大学生的交流沟通在频率上相对更高,交流沟通内容的广泛性也非常强。其群体内部时刻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并且依托高度活跃的状态,逐步引发其他普通大学生的关注。而由于意见领袖群体所提出的问题都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这一群体无论是在大学生群体范围内还是在社会环境中,都有着较高的受关注程度。
  2. 领袖人物综合能力素质突出
  能够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相应的大学生在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上必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另外,从网络信息传播和技术能力的角度分析,网络意见领袖在互联网环境以及新媒体平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掌握程度;且对于依托网络平台实现传播的信息内容,在分析和筛选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能够做到迅速捕捉網络传播信息中的热点、要点内容,从而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提升相关问题讨论的热度、达到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目的。
  3. 对大学生群体的现实需求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作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这部分人物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诉求往往都是与大学生群体思想状态、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利益有较高相关性的。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和契机,具有很高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树立先进典范,发挥榜样作用。上文已经提到,能够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的大学生本身就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这意味着这部分大学生本身的优秀程度是较高的。积极从大学生群体中筛选并培养网络意见领袖,有利于其在普通大学生群体中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有了先进个体或小群体的引导作用,也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群体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和开展意义有一个更加准确科学的认识,这是进一步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
  发挥舆论作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力。有了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高校既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实现思想内容和实践要求的全面传达和普及,又可以及时规避网络平台中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状态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通过导正思政教育思想认知方向、利用网络舆论提高思政教育相关主题和实践活动的热度,最终达到依靠网络渠道扩大高校思政教育影响力的目的。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扩大网络舆论影响力的过程中,高校也应当注意方式方法的科学性,避免由于应用了不适宜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而影响思政教育引导传播的效果。
  三、“网络意见领袖”的科学培养路径
  创建多元化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从高校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在依托更为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前,高校应当首先从自身的学校建设和发展角度出发,做好学校内部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方面,高校可基于思想政治专业教育的需求,建立起一个以思政教育为目标的专业网站或思政教育窗口,定期上传思政教育的常规课程内容和相关的实践课程教学主题内容,在网站上设置独立的问题讨论区鼓励学生关注热点问题,积极发表个人意见,教师也可通过参与相关讨论的方式,与意见领袖同步发挥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4]。另外,高校还应积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本校的思政教育成功案例或者兄弟学校的成功案例通过共享的形式进行传播,通过网络平台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加多元且有效的渠道。   不断发现挖掘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需要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日常的专业教育工作中不断发现并自主挖掘。另外,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来说,教师也可以参照网络意见领袖的素质水平要求和标准,观察大学生群体中具备相关素质能力以及培养潜力的高校大学生个体,除了持续提升其专业学习能力水平外,重视从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观察力等多方面入手,将其向网络意见领袖的方向进行培养,为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提供更大程度的保障。
  基于思政教育目标提升网络教育内容的热度。在多元化网络信息在平台上流通和传播的背景下,大部分的网络信息内容传播还存在缺乏管理和筛选力度的问题。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信息分辨与筛选能力[5]。且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可知,大学生群体更希望从网络平台上获取一些能够满足其思想认知能力提升要求以及娱乐需求的信息内容,只有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出思想引导和娱乐的同步性效果,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才能有更加适宜的土壤,且当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与大学生的主观需求具有更高的匹配性,大学生群体参与相关讨论的积极性才会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经过多重不同类型的网络舆论活动的锻炼,才能逐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热点信息和问题的讨论能力和辨别筛选能力,为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网络意见领袖起到推动作用[6]。
  提升意见领袖本身的感染力。网络意见领袖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分析、沟通、辨别能力,其个人的审美能力、性格以及品质也是胜任网络意见领袖的重要条件。在进一步培养和提升网络意见領袖能力水平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还应当重视网络意见领袖培养过程中其个人性格、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使其在与普通大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具备更好的亲和力、交流沟通能力。提升这部分学生的个人影响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充分利用网络大学生意见领袖传达思政教育的内容,并且从主观上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对于思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有非常切实的促进作用。最后,从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自身的角度来说,当其个人的能力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后,对其个人的综合发展与成长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合分析可知,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高校教育与管理人员应当重视这部分专业人才的培养,分别从网络平台的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筛选以及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本身的培养入手,实现意见领袖的培养和激励,最终充分发挥出这部分群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春贤,钱斌. 思政工作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及培育探析[J]. 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2):9-11.
  [2] 程路.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对策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4):93-94.
  [3] 徐璐璐.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类型及影响探析[J]. 科教导刊,2019(02):1-2.
  [4] 张媛,李丽. 高校微信公众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56-60.
  [5] 罗宗军,郭涵,夏谦. 浅析高校辅导员塑造引导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策略[J]. 劳动保障世界,2019(18):42.
  [6] 张卫丹,庄艳玲. 融媒体背景下“意见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培养和引导[J]. 传播力研究,2019,3(32):70.
  (荐稿人:张继光,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道德哲学虽然在本质上是两门独立的研究性学科,但是二者在某些方面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才逐步发展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这门学科是一个起步较晚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必然需要从伦理学中借鉴主要规范、基本问题、重要方法等学科资源,以此更好地实现完成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学科使命——立德树人。  关键词: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资源借鉴 
摘 要:当前,在职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学制、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未能充分适应警察职业特点,也无法满足培养目标需求。在线教学模式天然具有灵活、开放、可控、可拓展等特性,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管理,可成为满足学生需求、改善教学成效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探索在职警务硕士研究生的全新培养方式。  关键词:警务硕士研究生;警察职业特点;在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大数据时代到来,我国高校教学模式也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体系与大数据时代的深度融合。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应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为高校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方式方法上也必须与时俱进,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人才培养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群体,又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關键时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培养人才的思想保障,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该工作的检验标准和实践旨归,其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尤为突出。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可与微课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为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新路径。基于思政微课背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话语导向、畅通话语渠道、设置话语议题、创新话语表达、贴近话语对象。  
摘 要: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党建工作与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存在一定的融通性,且在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学生党建工作与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融通性基础上,着重探讨学生党建工作助力拔尖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拔尖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111
摘 要: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历史认识的深刻程度,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制度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地区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能够在步入社会后更加积极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在发掘和总结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讨老渤海红色
摘 要:新时代对于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负责大学保卫工作的党员干部,应结合时代要求,明确自身的新责任,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提升工作主动性,不但要敢作为,更要有新作为。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高校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才有能力勇于新担当,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新作为。  关键词:高校;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摘 要:学生党员一方面是我党永葆青春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也能为我党灌注新鲜血液。针对高校学生、教师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其党性修养,不只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现实内在需要,更是达成培养任务目标的迫切要求,可为高校师生党员的成长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重视与关注高校师生党员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对此,文章立足党史学习教育,简要分析促进师生党员党性
摘 要:本文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总结了目前高校学生传统道德教育现状,并讨论了于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融入“有德为尊”“个人修身”“言传身教”三种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价值,分析上述三种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希望对高校道德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传统道德教育;教育思想;高校德育;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