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y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的旧的户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加剧了社会不公平。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本文提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坚持“回归本位”和“追求正义与平等”的方向。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
  
  十六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民主法制,目标是公平正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户籍制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旧的户籍制度,严格说应该叫旧的户口迁移制度形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它用复杂的法律、政策把人口分为城市与农村两大类,不同的人享有完全不同的权利、福利,两类人口不能自由流动、迁徙。当时的中国似乎只有走这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即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没有城市化。而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农民涌入城市,保证了农村有足够的劳力向城市提供低价的工业原料,也保证了城市能减轻人口负荷、低成本高效率运转。对于当时中央计划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来说,采取这样的户籍制度,限制公民的自由迁徙,有利于中央的统一管理和调控,有利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划拨,有利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协调。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加剧了城乡在方方面面的差距,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
  (一)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
  1政治方面。扩大和固化了城乡差别,使得它与"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相符合。而这种以主要出生、血缘的"市镇户口"来决定人们生产、生活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平等原则,带有明显的封建等级色彩。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常住户口与暂住户口,不同的户口有不同的待遇。体现最为明显的是流动人口,他们外出谋生求发展,不仅需要勇气和技能,而且必须带齐或办理名目繁多的证件,如办理暂住证,交纳外来人口管理费,即使如此,在诸多方面仍有别于常住人口。这也是当前户口管理所受非议最多的方面。
   2经济方面。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实现经济体制的转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的本意之一是效率的转变,即由计划经济的低效率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高效率。而户籍制度的实质,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一项"管人"的手段,而且实践也已经证明了户籍制度是一种低效的人口管理模式。但是,市场经济却要求作为最具能动性的生产要素--人能够合理有效地流动,当前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的管理模式实质上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矛盾的,人才、人力、人口无法按社会需要和运行规律协调发展、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会使整个社会发展迟滞。
  3人口方面。现行户籍制度已不能对我国的人口流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流动人口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普查工作的质量、速度和准确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与实际的需求相差太远,我国的流动人口正以高速增长,而管得太死的户籍制度是以不变应万变,这自然会引起管理与普查工作的混乱。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瞒报、拒报、漏报现象严重,如陕西省应该登记的人数少了200万,湖南省则少了近千万。同时发现重庆市13万死亡人户口未注销。中西部地区农村相当一部分人有籍无户,农村"空壳"现象较为突出。
  (二)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中国户籍改革的命运,可以说非常集中地呈现了中国改革曾经遭遇的悖论。那就是,一方面,从市场改革的理念上说,很少有人能堂而皇之地否定让户籍制度更公正更合理的诉求;另一方面,市场化进程本身又会带来优胜劣汰、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实效果,使城乡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进一步扩大,而且将这种不平等重新合理化。当前户籍制度变革仍然步履艰难,其主要的原因,不光是户口与福利待遇挂钩的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当前的户籍制度形成的原因与改革所必须面临的三大难题
  1.国家倾斜的投资政策与地方保护主义。
  前者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是,国家将投资重点向城市倾斜,以“牺牲农村地区9亿农民为代价”来发展城市,这在当时是一种“无奈的举措”。这种投资格局也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形成巨大的反差,一方面形成了制度上的“收入与分配的不合理”,另一方面,也将中国人的“民族自我心理”,一分为二,“乡下人”成了“二等公民”,成了“盲流”,成了造成社会不稳定与混乱的“定时炸弹”,同时也成了被“城里人歧视的对象”。而后者,为什么说地方保护主义是户籍制度变革甚至是“自由迁徙”的最大绊脚石?我想原因有二,其一,地方保护主义为了维持本地经济的良好循环与发展,会阻止大量外来流动人员,“暂住证”便是其特色;其二,地方保护主义者,其自身无力解决“自由迁徙“所带来的城市管理压力与经济发展困境。
   2.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有限的资源与环境之间的争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在解决任何社会与民生问题之前,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个谁都无法避免的尴尬问题。中国需要发展,但当前中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陷,也可以说成是一种短视并且没有任何远景考察与评估的发展规划。以中国当代的国情来考量,中国的发展不能遵循西方集约化城市的发展,这只会造成片面的发展集中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瘫痪。
   而户籍制度改革本身所体现的问题也即在此,一方面有着庞大的人口压力,另一方面社会资源与社会环境又是相当有限的。这种非对称的结构也是10多年来户籍制度改革步履维艰的深刻原因。
   3.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法律保护人权与户籍制度的畸形寄生关系?
   现在看起来几乎有点“畸形”的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公民身份的不平等与福利待遇的有所偏重,更加让人担忧的是这套实行了几十年的户籍制度,已经在民众的潜意识里种下了“阶层分化甚至是阶层歧视”,犹如一个搅汤棒,使得本来就浑浊不堪的社会意识更加没有了准心,没有了方向。
   不光是中国当代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与户籍制度有所关联,普通人上学,就业,子女教育,甚至是法律上对于权利的保护与赔偿,无一不是明显带有户籍制度的“特色”。这种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户籍制度,以及在此种户籍制度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乃至,教育,就业等诸多政策,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这种畸形的寄生关系,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但只有突破了这三个方面的束缚与阻隔,才能使得户籍改革的路,坚持而有效的走下去,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投入,来改变这种“不平等”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构筑真正的和谐社会!
  (三)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1. 户籍管理制度应该“回归本位”
  户籍管理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是: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对公民基本情况的登记管理,确认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证明公民的身份,方便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通过户籍登记,为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包括治安管理在内的各项行政管理提供人口数据及相关基础性资料。这可以说是户籍制度的“本位”。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以户口登记为依据,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退伍安置、公务员录用等行政管理工作,给户籍管理附加了过多的不合理社会管理功能,使户籍登记失去了本来面目,也严重制约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
  2.户籍制度改革应追求“正义与平等”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废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各国现代化的经验表明,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城市化有关。如今,大量农民正是由于进入城镇,进入沿海工业基地,加入到效率更高的分工与社会合作体系中,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的成果。然而,这个过程中仍然充满了不公平。尽管这些人口已在城市长期居住,向城市贡献了税,但却不能享受城市政府提供的福利。他们已成了常住人口——其典型标志就是拥有固定住所,但却不能改变农业户籍的身份,无法有机融入城市生活中。反过来,因为他们被排除在正常的管理体系之外,政府也就无法对他们进行正常而有效的管理。中央政府应根据正义与平等的原则,确定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明确方向,对最终废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至关重要。从原则上说,应该逐步取消地方政府关于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歧视性法规和政策,向农民打开城门让其在城市获得平等就业的机会,让常住外来人口享受城市的福利。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完全消除贫富差距、地区发展差距,但政府应当尽可能做到通过合乎原则的制度安排,及健全的社会自治机制和道德风尚,让弱势群体始终抱有一种自己的命运有可能改变的希望。
  
  参考文献:
  [1]万川 当代户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人口科学,1999.(1)
  [2]王卓宇 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其原因 社科纵横 2006/10
  [3]宋晓 浅谈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6/03
  [4]高强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乡镇经济 2006/06
  [5]席丛林 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途径探析 生产力研究 2006/05
  [6]陈启春 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开放条件研究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和汉语在形式上存在很大差异,给学习者带来困难,同时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也为学习创造了条件。本文从一崭新视角简略地介绍了古汉语学习和英语学习之关系,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母语迁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认为外语教学中对古代汉语的教学不仅对汉语学习很重要,更能促进对英语学习,有利于英语教学。  关键词:古汉语,迁移;母语;英语学习;对比  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语言学家及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
期刊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前面临的“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思考,以期揭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特殊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作为一个哲学家,马克思在从事追求某种可称作是真理的东西,从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出发,认为他们的哲学理论受到了偏见的束缚,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马克思自然相信自己的历史哲学是真实的,给社会主义加上了科学的外衣,由实践来检验其真实性。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
期刊
摘要:Frontpage2000界面保持了Word,Excel等软件的一贯风格,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最适合初学者。文中主要介绍了FrontPage 2000中的创建站点、编辑网页、插入操作、网页的超链接等方法;它采用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网页,利用它可以轻松的组织、编辑网页并将其发布到指定的站点上,而且在发布之后还能对更新情况进行监控以更新站点的内容。  关键字:Frontpage2000创建站点
期刊
摘要:中职普通文化课程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为确保其顺利进行,需要我们从课程实施、教师、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角度来全面保障。本章正是在普通文化课程改革方向明确的基础上,探讨普通文化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可以说是在改革目标明确后提出的宏观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职普通文化课程;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一、中职普通文化课程改革的保障体系    课程改革只有落实到课
期刊
摘要:历史小说起源于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传文学。先秦历史著作中有大量的虚构部分,有些虚构的部分本身就是萌芽状态的历史小说,这些虚构的部分一旦从历史著作中分离出来,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小说。《穆天子传》、《晏子春秋》都属于早期的历史小说,《韩非子》中也有大量的历史小说。  关键词:历史小说;史传文学;《左传》;《战国策》;虚构     中国古典小说的源头有三个,即:神话传说、寓言
期刊
摘要: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原因在于股权价值的高估。从而揭示了国内上市公司融资顺序与优序融资理论及西方融资实践存在的巨大反差的原因。  关键词:股权再融资;股权价值高估;信息不对称    一、引言    从MM定理提出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融资方式无关,造成企业价值提升的唯一驱动力是投资后,财务学便有了新的基准,而后的理论逐步放宽MM定理的完全市场的假设。在资本
期刊
摘要:李清照和辛弃疾分别为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两人的词作风格大不相同。但是,作为时代风雨中的两个著名词人,对于国家命运却为类似的感叹。我们选取了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品《永遇乐落日熔金》和《青玉案元夕》,从中体味一下两位大词人时代风雨中的爱国之情、沉痛之感。  关键词:元夕词;爱国情怀;沉痛    “济南名士多”,是杜甫34岁时一句即兴的诗。历观中华历史,济南名士的确不胜枚举。在这
期刊
摘要:在市场化条件下,企业并购是一种长期存在、经常发生的经济行为。在频繁的并购活动中,购买一家企业的合并成本与这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本文所讲述的合并商誉。本文主要从新旧准则的角度对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阐明新准则存在的弊端及其努力方向。  关键词:合并商誉;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一、 新旧准则关于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一)旧准则关于合并
期刊
摘要:从中国有诉讼开始,与其相伴随的证据制度也即产生并随之不断地发展、完善乃至成熟。但是,在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进行研究的时候,证据制度却较少得到关注。本文运用比较的视角,阐述了中国封建时期与欧洲中世纪在证据制度上的差异,并简单地归纳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封建时期采用的并非是法定证据主义。  关键词:法定证据主义;自由心证;“五听”断狱    证据主义在历史上可分为法定证据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