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而在教育方面的差距直接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及社会的发展,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在梁启超《中国少年说》中指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我们承认差距的存在,才能进一步的去改善,领齐,超越。然而,如何真正的改进中国教育制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美教育 差异 学生 老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7-051-01
我一直都有留意中外教学对比的一些案例及人们的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初期,也就是十年前,这种对比是非常多的。肖磊,靳玉乐(2013)在《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一文中提到新课改的背景是: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顺应时代要求,振兴我国教育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一、中美教育活动的特点对比
(一) 自主性与被动性
美国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掌握和思考。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大力提倡师生的互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创新能力。 从而引起对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判断能力,领悟能力、想象能力的探索和培养。从多个维度去挖掘故事的多层含义,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真正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懂得做人的道理。
中国的教育模式以考试为中心,填充式教学,力求“喂饱”即可,就是只要把老师认为对学生有用的信息完整的传达出去就算教授的一个完满。学生惯性思维的去停止主观思考,被动的接受老师传达的知识,毫不怀疑的全盘接受。这就是中外教育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差别。
(二) 主育人与主应试
美国教育通过引导式教育,很生活化地让学生自己发现人需要朋友,要公正地看待问题,学会爱自己,给自己创造实现梦想的机会,不盲目崇拜伟人这些生存的智慧。更多培养了学生生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中国教育因高考在中国教育中的导向性作用,导致国内课堂常见的“咬文嚼字”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从情境中过度“抽离”,也不利于学以致用。“分段”、“换词”、“找修辞方法”等,都是我们常见的语文任务,这些任务常常是机械套用相关语言知识技能,却分解了故事本身,所有与标准答案不符的言论都是离经叛道的无稽之谈。这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过度追求和框定“标准答案”,而失却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魅力。这是主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端。
这与中西文化差异和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家长的固化思维就是,十年寒窗,一朝成名,学习才是出路。美国教育,从马丁路德金,甚至《独立宣言》开始就是崇尚平等自由的。他们崇尚个性解放,尊重和维护还在的天性、创造力。这也是造成中美教育差异的一个原因所在。
(三) 存疑型与权威型
美国教育让知识成为工具,为启迪引导学生思考而存在,鼓励学生存疑。在教授的同时,以一种研讨的形式展开,学生与知识是平等的。他们可以提出疑虑、讲出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出自主思考,求同存异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质疑《灰姑娘》的原著,以去质疑作者让水晶鞋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教育让知识成为“规条法典”而存在。首先肯定了作品的绝对权威性,让学生以膜拜的方式去学习和阅读,这在学习起点就是不平等的。老师的思维定式决定了学生对作品的学习只能以瞻仰的姿态。以中国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存在,一起不能成就学生高分的思想都是应该消失的,所有的置疑都要在答卷之前烟消云散。以至于“标准答案”可以从每个学生口中整齐划一的出现,满分可以无限复制。
(四) 深度多样性与思维固定性
美国教育可以从一个故事之中分析出守时、注重仪表、多角度看待人物、朋友的重要性、敢于质疑等要点出来,通过不同视角去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那么,这样有深度多样性的美国教育远非其它民族所能匹敌的。
中国教育固化性思维的将所谓的传统美德通过课文灌输给学生。同情弱者,赞扬仁爱,批判后母,美好祝福。夹杂着中国人传统的中庸之道,以及所谓的崇尚圆满的对大团圆结局的祝福。就像诗歌创作意象的固化一样,月表思乡,秋寄悲凉。
二、 中美教育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泱泱华夏,千年文化,教育早有了它的传统和定式,自古以来形成的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也就要求了老师应当是教学的主体,即使是发展到现代社会,尊师重道都是一直被国人推崇的首孝。也就是学生很难自主发挥的一个原因。
(二)经济发展的制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美经济差距,而人才、创新、制度三项基本元素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然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教育的发展。所以,教育制度的差距也是每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结论
在《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一文中肖磊、靳玉乐提到,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根深蒂固的儒家传统文化形成冲突,造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难以推广起来。同时,教育方法是高度依赖具体文化的。是故我认为我们当然需要从某些典型的教学案例中汲取营养不断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改进我们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批判性地看待问题,不要试图短时间内不顾实际情况要连根拔起,其结果是伤害了正在不断作出努力的师生。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是国家崛起对人才的诉求。立足于自己的传统,优化自己已有的资源,发扬自己的长处,做好顶层设计,实施逐步推进的策略,才有可能使改革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作者姓名:开心. 电子文献题名:.《灰姑娘的美国版与中国版——中外教育的差异 》 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00bc570100sugv.html 发表或更新日期:2010年2月
[2]肖磊,靳玉乐.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3-4.
关键词:中美教育 差异 学生 老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7-051-01
我一直都有留意中外教学对比的一些案例及人们的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初期,也就是十年前,这种对比是非常多的。肖磊,靳玉乐(2013)在《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一文中提到新课改的背景是: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顺应时代要求,振兴我国教育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一、中美教育活动的特点对比
(一) 自主性与被动性
美国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掌握和思考。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大力提倡师生的互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创新能力。 从而引起对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判断能力,领悟能力、想象能力的探索和培养。从多个维度去挖掘故事的多层含义,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真正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懂得做人的道理。
中国的教育模式以考试为中心,填充式教学,力求“喂饱”即可,就是只要把老师认为对学生有用的信息完整的传达出去就算教授的一个完满。学生惯性思维的去停止主观思考,被动的接受老师传达的知识,毫不怀疑的全盘接受。这就是中外教育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差别。
(二) 主育人与主应试
美国教育通过引导式教育,很生活化地让学生自己发现人需要朋友,要公正地看待问题,学会爱自己,给自己创造实现梦想的机会,不盲目崇拜伟人这些生存的智慧。更多培养了学生生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中国教育因高考在中国教育中的导向性作用,导致国内课堂常见的“咬文嚼字”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从情境中过度“抽离”,也不利于学以致用。“分段”、“换词”、“找修辞方法”等,都是我们常见的语文任务,这些任务常常是机械套用相关语言知识技能,却分解了故事本身,所有与标准答案不符的言论都是离经叛道的无稽之谈。这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过度追求和框定“标准答案”,而失却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魅力。这是主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端。
这与中西文化差异和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家长的固化思维就是,十年寒窗,一朝成名,学习才是出路。美国教育,从马丁路德金,甚至《独立宣言》开始就是崇尚平等自由的。他们崇尚个性解放,尊重和维护还在的天性、创造力。这也是造成中美教育差异的一个原因所在。
(三) 存疑型与权威型
美国教育让知识成为工具,为启迪引导学生思考而存在,鼓励学生存疑。在教授的同时,以一种研讨的形式展开,学生与知识是平等的。他们可以提出疑虑、讲出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出自主思考,求同存异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质疑《灰姑娘》的原著,以去质疑作者让水晶鞋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教育让知识成为“规条法典”而存在。首先肯定了作品的绝对权威性,让学生以膜拜的方式去学习和阅读,这在学习起点就是不平等的。老师的思维定式决定了学生对作品的学习只能以瞻仰的姿态。以中国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存在,一起不能成就学生高分的思想都是应该消失的,所有的置疑都要在答卷之前烟消云散。以至于“标准答案”可以从每个学生口中整齐划一的出现,满分可以无限复制。
(四) 深度多样性与思维固定性
美国教育可以从一个故事之中分析出守时、注重仪表、多角度看待人物、朋友的重要性、敢于质疑等要点出来,通过不同视角去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那么,这样有深度多样性的美国教育远非其它民族所能匹敌的。
中国教育固化性思维的将所谓的传统美德通过课文灌输给学生。同情弱者,赞扬仁爱,批判后母,美好祝福。夹杂着中国人传统的中庸之道,以及所谓的崇尚圆满的对大团圆结局的祝福。就像诗歌创作意象的固化一样,月表思乡,秋寄悲凉。
二、 中美教育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泱泱华夏,千年文化,教育早有了它的传统和定式,自古以来形成的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也就要求了老师应当是教学的主体,即使是发展到现代社会,尊师重道都是一直被国人推崇的首孝。也就是学生很难自主发挥的一个原因。
(二)经济发展的制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美经济差距,而人才、创新、制度三项基本元素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然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教育的发展。所以,教育制度的差距也是每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结论
在《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一文中肖磊、靳玉乐提到,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根深蒂固的儒家传统文化形成冲突,造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难以推广起来。同时,教育方法是高度依赖具体文化的。是故我认为我们当然需要从某些典型的教学案例中汲取营养不断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改进我们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批判性地看待问题,不要试图短时间内不顾实际情况要连根拔起,其结果是伤害了正在不断作出努力的师生。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是国家崛起对人才的诉求。立足于自己的传统,优化自己已有的资源,发扬自己的长处,做好顶层设计,实施逐步推进的策略,才有可能使改革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作者姓名:开心. 电子文献题名:.《灰姑娘的美国版与中国版——中外教育的差异 》 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00bc570100sugv.html 发表或更新日期:2010年2月
[2]肖磊,靳玉乐.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