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引导,轻灌输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1a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为主。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新课导入、教学方法、拓展环节等几个方面对教授《送东阳马生序》进行教学反思,并期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导入 拓展环节 教学反思
  这篇文言文是宋濂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却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的经历。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十分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但他们的精神却十分贫乏,大多数同学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更谈不上如何珍惜现有的条件努力学习。因此,学习宋濂的这篇文章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如何能让孩子在这篇文言文中感受到勤奋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对一个人的影响,并最终端正学习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最终目标。围绕着这个重点,我认真备课、上课,并就这堂课做了如下的反思。
  首先在新课导入上,我引导同学们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古人刻苦求学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闻鸡起舞”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趁此我把宋濂的身世和同学做了简单介绍: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好学勤学,终于从一介庶民成为翰林院编修。至此,有一个同学说:“原来勤奋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而我则顺着他的话说:“是的,自古以来天道酬勤。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宋濂是如何为我们作出学习的榜样的。”这样就水到渠成地进入了课文的分析,而在两个班教学下来的效果也证明,这个导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次,我并没有按照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先落实字词的教学、课文翻译,而是让学生熟读课文,把自己想象为宋濂,以时间为顺序口头复述在第一段中作者自己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再以区分自己遇到的困难类别,口述第二段在求学中作者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及如何克服的,并在口述的过程中解释学生不理解的字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又落实了文言文的重要词汇,突破传统死记硬背的方法。
  再次,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从课文的小故事导入,到分小组口头复述课文内容,到同桌之间“你讲我译”的课文梳理,再到最后的拓展环节: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做人有什么启示。同学们各抒所感,一共提到六个方面值得我们今天的学生借鉴,我深有感触,记录如下:
  A同学说,我们要学习宋濂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因为文中说“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现在的我们条件比宋濂不知要好多少,冬有羽绒、夏有空调,就近读书甚至父母接送,但是很多同学在学习时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应该感到汗颜和惭愧。
  B同学说要学习作者诚实守信,他借人家的书从不拖欠归还的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借书给他。其实,生活中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信守承诺。
  C同学说要学习作者对知识的渴求,他幼时遍观群书,加冠后又恐无硕士名人与游而趋百里求学,真是精神可嘉。
  D同学说我们现在的学生最应该学习宋濂不怕吃苦,克服得书之难、从师之艰、求学之苦的重重困难,发奋读书的精神。
  E同学说要学习作者尊重老师、毕恭毕敬的求教态度,这可从文中“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看出来。
  F同学说要学习作者明白自己处境贫困(虽“缊袍敝衣处其间”),却能端正学习心态(“略无慕艳意”),不与他人进行物质攀比(“以中有足乐,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而是一心求学的精神。今天的我们很少有人像宋濂那么贫困的,但是却有不少人比穿名牌、比谁用的手机好等等,对学习却是甚少关心或者毫不在意。相比之下,那些炫耀的同学是可耻的,因为那都是父母的财富,而对学习的轻视丢掉的则是将来的立足之本。
  这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就是这个环节,因为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在思考“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做人有什么启示”,然后回答的同学除了自己的理解,还能从文中找着相应的依据。更可贵的是不少同学能够结合实际现象作深刻的分析,并以此自省、自励。像我们这生源如此稂莠不齐,还有一部分同学不想学习的情况下,学生有这样的认识,着实让我感动了许久。至少表明,这篇课文确实触动了他们的某些神经并与之产生了共鸣,我希望并相信某些学生会在宋濂的激励下,改变自己的求知态度,努力学习。
  当然本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仍有不足,一是在最后没有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把学习目标再明确一次;二是在口述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字词已解释,但学生未发现的而教学目标中又要求掌握的字词,我却没有及时给学生指出并讲解,这影响了学生对重要文言词汇的掌握。不过这些不足可利用早读的时间纠正,但以后应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其他文献
创作于1957年的《茶馆》标志着老舍解放后戏剧创作的最高峰,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特别是经过历史的考验,其价值更为人们所认识和称誉,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限于本人知识范围和认识水平,本文仅以大家公认的老舍先生的戏剧代表作《茶馆》为主,牵涉其他有限几个话剧,力争能窥一斑而识全豹,找出老舍戏剧创作的相通之处,感悟老舍话剧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以资抛砖引玉,引起广
期刊
一、云南德宏土司制度的产生  1.元朝时期德宏的土司制度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廷升金齿安抚司为宣抚司,立金齿六路建立军民总管府,六路即麓川路(今瑞丽和陇川)、平缅路(今梁河南部及陇川北部)、镇西路(今盈江)、镇康路(今镇康县)、茫施路(今芒市坝)、柔远路(怒江坝),在六路之外并设南赕(今盈江北部),亦属金齿宣抚司,这是元朝为加强统治在德宏设置的第一个土司府。在六路一赕中,除镇康和柔
期刊
摘 要: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够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叙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氛围 问题情境 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从角色和观念上发生根本的转变,下面是本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教师需要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以及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2和选修1至6共8本书进行研究。必修课程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定位基础,而选修课程则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许多知识不必在必修模块上做过多的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学习和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应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创设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关键词:初中教学 主体性 教学氛围 课堂结构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
期刊
一、归纳总结式  结课时,教师要归纳全课,提示要点,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以便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深化理解,提高认识,进而完全掌握所学知识。这样的结尾可帮助学生把“厚”书读“薄”,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比如,《小镇的早晨》用三段(总分结构)具体写了小镇的恬静、热闹、紧张,且每段的语言结构都相似。所以课结尾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文的语言特点和结构安排加以总结,以便使学生印象更
期刊
摘 要:当下提倡“梦”,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仅有一个小小的梦——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想学”的状态。一个人有了学习的动力,他才可能全力以赴。我们应努力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状态。本文就如何使学生处于“想学”的状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课堂 梦想 状态  当下提倡“梦”, 我没有多么高远的梦,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仅有一个小小的梦——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
期刊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由此可见,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精彩有效地“导入新课”,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极为重要的首要环节。  一、导入新课
期刊
成百上千的书每天从卖场的书架上有“起”有“落”,谁能胜出?数以百计的电视每天都在上映,谁能胜出?无数的求职者每天都在应聘,谁能胜出?  开头是关键!  那一堂课呢?经过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是效果的关键。现在,我就开场白的设计与运用作个精心的分析。我把它分为以下六种方式。  一、以情动生,创造与课文交融的氛围  在我去年授《秋天的怀念》和今年授《怀念母亲》时,我采用的是同一种方式。因为我同作者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