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同样,一位好老师就有一个好班级。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而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班级管理以及各种引导当然也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管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至养成优秀品质,给学生以学习的兴趣、生活的信心,它如同正常有序运转机器的润滑剂,使机器加速运转。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在人生的开始,引导和养成习惯则更是重中之重了。
一、“竞选”激发能力
作为一个班级,首先要有一个“班委会”。一直以来,“班委会”都是由老师指派产生,这样一来也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开学伊始,我在班会上宣布:班委一律由竞选产生。
信息的宣布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课下,学生们议论的是:“你打算竞选什么啊?为什么啊?”“我打算竞选文娱委,因为我喜欢唱歌,会弹电子琴。如果我当上了文娱委,‘六一’、‘元旦’我都准备一场联欢会……”“我竞选学习委,因为我喜欢看书,爱动脑筋……”说的人头头是道,听的人不停称是。
因为竞选,使胆怯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因为竞选,使他们想到了今后的施政方案;因为竞选,使一部分学生认识了自我,也了解别人。
二、自我“立法”,以“法”治“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班级来说,必须有一定的纪律来约束。纪律通常有三层意思:一是指惩罚;二是指通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三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作为班主任来说,在低年级阶段主要是监督和指导,因为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大的集体中学习和游戏,没有班主任的适当帮助,很难形成适合于集体活动的行为准则。在中高年级阶段,班主任主要通过引导集体舆论,对学生施加集体压力,促使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有一定的内在约束力。
第一步,首先带学生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第二步,在学生的参与下,形成本班的班级公约;第三步就是实施这些行为规范,学生们心里有了行为的准则,才在实际中产生相应的行为结果,从而在学生的心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三、步调一致,培养能力
如果给你一块手表,你能很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而如果你同时拿着两块时间不同的手表,你却不敢肯定了,反而失去了对手表指示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原理。它告诉我们:对同一项工作不能同时确定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一切便会变得不知所措。
手表原理同样适用于小学生。它提醒我们教师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衡量学生,而不能各科任课教师之间要求相差甚远,甚至互相矛盾。比如要培养学生听课注意力,当然要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具体要求学生眼睛看黑板,看着老师,不能老埋头听课。其次是耳和口,听课当然要用耳朵,就不多说了。而至于口,不是上课让你跟同桌讲话,而是要勇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有时跟着喊一喊,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加强对题目正确答案的印象。如果总是闷着听就很容易走神。只有把学生的全身感官都调动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现在的课本内容丰富,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但我们仍然可以借助图片、图像、录音、影视作品、音响使课本反映的事物客观化、直观化,从而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提高课堂效率。而作为巩固学习效果的作业也不可忽视。为了使学生注意平时积累,我常会布置一些填字、填词、分辨近义词的选项填空,使学生轻松作答,形成一种“我能做”的心理,逐步养成“我行”、“我会”、“我能”等自信心理。而在批改作业时,我喜欢把作业分成三类放好,一类是有错误的;一类是虽答案正确但书写不够好的;一类是既正确而书写又工整的。对于学生的作业应及时批改,并加一点评议。尤其是学习比较困难或比较懒的学生有了进步,则更要表扬。打破表扬都是尖子生、优等生“专利”的神话。让中等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认识到:我只要努力了,就能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们的认可。
五、掌握规律,养成自律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在两个不同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结果怎样呢?
停放在中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车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后来,詹巴斗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这辆车仅仅几个小时就不见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
而“破窗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学生。当我们要求学生不乱扔果皮、包装纸(袋)、纸屑,而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教室又没有被及时清扫时,学生就可能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反正地上是脏的,再脏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又不多我这一点,再说又不是我一个人弄的。最后当然是地上的废弃物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地面就变得杂乱,给学生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环境中,学生根本就不会有讲卫生的意识。
班级的管理是有方法可以借鉴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只靠老师单枪匹马的管理而不发挥班委会成员的积极作用,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班级是难以进步的,管理也是难以收到成效的。
一、“竞选”激发能力
作为一个班级,首先要有一个“班委会”。一直以来,“班委会”都是由老师指派产生,这样一来也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开学伊始,我在班会上宣布:班委一律由竞选产生。
信息的宣布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课下,学生们议论的是:“你打算竞选什么啊?为什么啊?”“我打算竞选文娱委,因为我喜欢唱歌,会弹电子琴。如果我当上了文娱委,‘六一’、‘元旦’我都准备一场联欢会……”“我竞选学习委,因为我喜欢看书,爱动脑筋……”说的人头头是道,听的人不停称是。
因为竞选,使胆怯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因为竞选,使他们想到了今后的施政方案;因为竞选,使一部分学生认识了自我,也了解别人。
二、自我“立法”,以“法”治“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班级来说,必须有一定的纪律来约束。纪律通常有三层意思:一是指惩罚;二是指通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三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作为班主任来说,在低年级阶段主要是监督和指导,因为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大的集体中学习和游戏,没有班主任的适当帮助,很难形成适合于集体活动的行为准则。在中高年级阶段,班主任主要通过引导集体舆论,对学生施加集体压力,促使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有一定的内在约束力。
第一步,首先带学生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第二步,在学生的参与下,形成本班的班级公约;第三步就是实施这些行为规范,学生们心里有了行为的准则,才在实际中产生相应的行为结果,从而在学生的心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三、步调一致,培养能力
如果给你一块手表,你能很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而如果你同时拿着两块时间不同的手表,你却不敢肯定了,反而失去了对手表指示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原理。它告诉我们:对同一项工作不能同时确定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一切便会变得不知所措。
手表原理同样适用于小学生。它提醒我们教师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衡量学生,而不能各科任课教师之间要求相差甚远,甚至互相矛盾。比如要培养学生听课注意力,当然要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具体要求学生眼睛看黑板,看着老师,不能老埋头听课。其次是耳和口,听课当然要用耳朵,就不多说了。而至于口,不是上课让你跟同桌讲话,而是要勇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有时跟着喊一喊,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加强对题目正确答案的印象。如果总是闷着听就很容易走神。只有把学生的全身感官都调动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现在的课本内容丰富,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但我们仍然可以借助图片、图像、录音、影视作品、音响使课本反映的事物客观化、直观化,从而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提高课堂效率。而作为巩固学习效果的作业也不可忽视。为了使学生注意平时积累,我常会布置一些填字、填词、分辨近义词的选项填空,使学生轻松作答,形成一种“我能做”的心理,逐步养成“我行”、“我会”、“我能”等自信心理。而在批改作业时,我喜欢把作业分成三类放好,一类是有错误的;一类是虽答案正确但书写不够好的;一类是既正确而书写又工整的。对于学生的作业应及时批改,并加一点评议。尤其是学习比较困难或比较懒的学生有了进步,则更要表扬。打破表扬都是尖子生、优等生“专利”的神话。让中等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认识到:我只要努力了,就能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们的认可。
五、掌握规律,养成自律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在两个不同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结果怎样呢?
停放在中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车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后来,詹巴斗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这辆车仅仅几个小时就不见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
而“破窗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学生。当我们要求学生不乱扔果皮、包装纸(袋)、纸屑,而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教室又没有被及时清扫时,学生就可能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反正地上是脏的,再脏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又不多我这一点,再说又不是我一个人弄的。最后当然是地上的废弃物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地面就变得杂乱,给学生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环境中,学生根本就不会有讲卫生的意识。
班级的管理是有方法可以借鉴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只靠老师单枪匹马的管理而不发挥班委会成员的积极作用,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班级是难以进步的,管理也是难以收到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