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儿童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一例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男,4岁4个月,入院前2月曾因“尿频、尿急、尿痛”,于当地查血常规示:WBC 59.57×109/L,N 81.0%,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 0%,行膀胱镜检查示“尿道口狭窄、膀胱炎”,先后静脉点滴“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40余天,临床症状消失,而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无明显下降,遂出院观察.入院前12 d于当地复查血常规示WBC 74.6×109/L,N 76.4%,EOS计数不详(家长口述,未见报告单),腹部超声示有积液,住院静脉点滴“头孢他啶”1周,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腹腔积液原因待查”.入院前5天查血常规示WBC 45.88×109/L,EOS30.92×109/L.入院前3d无诱因出现发热,热峰为39.7℃。

其他文献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急性胃肠道疾病.最近的研究报告20% ~ 35%患儿在输注血细胞后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称为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不清,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新生儿肠组织氧合水平,最终导致肠坏死.该文根据当前研究及理论观点,对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作一综述。
辐射增敏作用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解释.其机制主要包括改变肿瘤微环境、清除自由基和电子、细胞周期同步化、抑制DNA损伤修复、促进细胞凋亡和生物还原作用.辐射增敏作用机制的研究在提高肿瘤放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liated lipocalin,NGAL)是脂质运载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存在于人类的一些正常组织中.近年来研究表明NGAL与肾脏疾病有一定的关系.NGAL是急性肾损伤的早期标志物,与传统的急性肾功能不全(ARF)实验室指标血肌酐相比,NGAL可以更早且准确地诊断ARF;NGAL在慢性肾脏疾病中也发挥着一定的功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尤其慢性患儿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及预后。该文从其危险因素、基因多态性和表达水平与其易患性及病情严重情况的关系、表观遗传的作用、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早期的微生物接触、刺激可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发育.肠道菌群通过促进肠免疫系统发育、诱导T细胞分化等多种途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之处于平衡状态,从而避免或减少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免疫调控机制不完善有关,而肠道菌群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且过敏患儿体内菌群分布较健康儿童有差异,提示肠道菌群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相关.有研究报道益生菌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为过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早期多存在宫外发育迟缓,采用肠外营养方法可满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需求,探寻追赶生长需要与代谢压力的风险之间的最佳切入点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胃肠外营养中氨基酸的使用时间、剂量、添加方法及耐受性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阐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24h(最好2h)内胃肠外应用大剂量氨基酸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是手足口病患儿的重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外周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已得到公认,但其确切的中枢定位及机制尚无定论.近年来强调由脑干损伤和(或)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了肺血管渗透性,在NPE的形成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干预措施目前主要以神经系统受累和呼吸、循环衰竭的对症治疗为主,疫苗的探索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小儿肾脏病学术研讨会定于2012年6月28日-7月1日在北京金台饭店举行,本次大会为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组长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办。本次研讨会将采用讲座与临床一病理讨论(CPC)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同时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同台授课交流,以提高儿科肾脏临床诊断技术为目的,
期刊
疫苗接种作为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降低某些慢性病发病率的特异性手段,已越来越容易被群众所接受.随着疫苗覆盖范围的扩大、疫苗种类的增多、接种率的提高,出现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可能也有所增加,而神经系统副反应如惊厥的发生更是受到普遍关注.该文主要通过讨论儿童疫苗白喉-破伤风-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与惊厥之间的关系和风险,阐述与这两种疫茁相关的惊厥发生危险因素,总结目前的疫苗接种现状及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为新生儿急症,在新生儿期极为少见,多发生在甲亢母亲所产婴儿.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如母亲未提供甲状腺疾病病史,易导致临床误诊,若不能及时治疗,重症患儿的甲状腺激素急剧增高,病情迅速恶化,病死率可达15%~20%[1].现将我院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误诊1例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