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这句话如同一根经脉,牵动文章的主枝干和每一片枝叶。
每次上到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都会看到许广平曾对这篇文章的评价,许先生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以前只把这句话当成引入课文的导语,或者放在课中间,渲染气氛,或者作为课文的小结语,而对这句评论的内容没有做过多的思考,现在又一次接触到这篇文章,细细品味这句话,发觉这句话如同一根经脉,牵动文章每一个枝叶。
先说“一字一泪”,这篇文章到底寄予着作者哪些眼泪呢?
读文章第一、第四、第五部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写刘和珍等人遇难的经过,可以看到作者流着的首先是对烈士的同情哀悼的悲痛之泪;对统治者和无耻文人的控诉指责的悲愤之泪;读第二部分的“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和第六部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可以看出作者对无聊庸人麻木健忘的悲哀之泪,还有文章第六部分里的“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看出作者对烈士牺牲之后意义寥寥的惋惜悲伤之泪,还有对中国女子压抑千年仍勇毅友爱的赞扬欣慰之泪;还有第一部分里“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还有善于反省自责的鲁迅对自己还苟活于世却无能为烈士贡献更多而产生的自责歉疚之泪。一字一泪打动人心。
再说“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的“血”字。
写出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三一八惨案,或者叫血案,本身就是一个流着血的真人真事;文章里最触目惊心的描写便是刘和珍等转辗于枪击棒打的血雨腥风的场景,因而让人哭的是那烈士的鲜血;烈士嫣红的鲜血是源于统治者的残暴,因而让人哭的是统治者的黑心冷血;而最根本的让人哭的是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无比忧虑、对进步青年无比关注的一腔热血啊!
鲁迅用他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热切关注我们民族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他的身上,他的笔下,记录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血脉相承的民族血性,让时人与今人都谨记:泪为中华落,血为中华流。
每次上到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都会看到许广平曾对这篇文章的评价,许先生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以前只把这句话当成引入课文的导语,或者放在课中间,渲染气氛,或者作为课文的小结语,而对这句评论的内容没有做过多的思考,现在又一次接触到这篇文章,细细品味这句话,发觉这句话如同一根经脉,牵动文章每一个枝叶。
先说“一字一泪”,这篇文章到底寄予着作者哪些眼泪呢?
读文章第一、第四、第五部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写刘和珍等人遇难的经过,可以看到作者流着的首先是对烈士的同情哀悼的悲痛之泪;对统治者和无耻文人的控诉指责的悲愤之泪;读第二部分的“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和第六部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可以看出作者对无聊庸人麻木健忘的悲哀之泪,还有文章第六部分里的“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看出作者对烈士牺牲之后意义寥寥的惋惜悲伤之泪,还有对中国女子压抑千年仍勇毅友爱的赞扬欣慰之泪;还有第一部分里“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还有善于反省自责的鲁迅对自己还苟活于世却无能为烈士贡献更多而产生的自责歉疚之泪。一字一泪打动人心。
再说“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的“血”字。
写出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三一八惨案,或者叫血案,本身就是一个流着血的真人真事;文章里最触目惊心的描写便是刘和珍等转辗于枪击棒打的血雨腥风的场景,因而让人哭的是那烈士的鲜血;烈士嫣红的鲜血是源于统治者的残暴,因而让人哭的是统治者的黑心冷血;而最根本的让人哭的是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无比忧虑、对进步青年无比关注的一腔热血啊!
鲁迅用他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热切关注我们民族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他的身上,他的笔下,记录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血脉相承的民族血性,让时人与今人都谨记:泪为中华落,血为中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