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阵地,当前的一些初中英语教学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认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体现人文关怀的过程。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兴趣 自主学习 思维能力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在学科领域中运用特定的符号体系进行信息沟通并进而实现信息运演的过程。
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使用外语的场合(4)。 在现阶段,教师仅仅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课本来从事教学,已不再受学生欢迎了,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使教师教得枯燥无味,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勉强为之只能是严重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传统做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场所。同时在夯实知识基础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一、培养兴趣,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任务,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抓好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其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提高。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革英语教育被动的现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注意贯穿“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穿兴趣的精神呢?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好之”和“乐之”呢?我认为需要落实以下几点:
1. 要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声有色的英语课内外活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内课外的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从“要我学”进而发展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重视师生间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陶冶情操,发展健康和谐的人格。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护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加大,学习英语兴趣程度也会因人而异,出现变化,有的学生甚至完全丧失兴趣。
3.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性。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5)。“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布鲁纳语)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的侧重点不应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能够在英语学习中独立自主地学习,就会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吸收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使听、说、读、写诸种技能得到全面提高,一旦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例如教完问路这一话题时,根据问路的几种方式,让学生重编对话,这样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现代的课堂教学方式时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学区朱河中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兴趣 自主学习 思维能力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在学科领域中运用特定的符号体系进行信息沟通并进而实现信息运演的过程。
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使用外语的场合(4)。 在现阶段,教师仅仅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课本来从事教学,已不再受学生欢迎了,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使教师教得枯燥无味,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勉强为之只能是严重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传统做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场所。同时在夯实知识基础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一、培养兴趣,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任务,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抓好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其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提高。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革英语教育被动的现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注意贯穿“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穿兴趣的精神呢?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好之”和“乐之”呢?我认为需要落实以下几点:
1. 要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声有色的英语课内外活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内课外的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从“要我学”进而发展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重视师生间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陶冶情操,发展健康和谐的人格。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护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加大,学习英语兴趣程度也会因人而异,出现变化,有的学生甚至完全丧失兴趣。
3.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性。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5)。“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布鲁纳语)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的侧重点不应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能够在英语学习中独立自主地学习,就会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吸收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使听、说、读、写诸种技能得到全面提高,一旦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例如教完问路这一话题时,根据问路的几种方式,让学生重编对话,这样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现代的课堂教学方式时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学区朱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