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美丽的香港之恋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works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9年夏天,项美丽为了撰写《宋家三姐妹》一书,在邵洵美的陪同下,来到香港采访宋霭龄。邵洵美的一位姨妈盛关颐是宋霭龄的朋友.经由她的引见.宋霭龄说服了宋美龄和宋庆龄,同意由项美丽来写她们三人的合传:项美丽则向宋霭龄承诺.如果文字中有她们不能接受的地方,她不会执意发表。8月份与邵洵美一起回上海后,项美丽处理完自己的一些私事(尤其是托管她的两只猩猩)后,便于10月再赴香港。项美丽离别上海时的匆忙偶然.就像她四年前来到时一样,只是人生中的一场邂逅:当年她到上海时只准备呆两周后去非洲.谁知一住就是四年,还与邵洵美签下了结婚证书:此时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此次离开上海竟是永别。
  再次来到香港后,项美丽取得了宋霭龄的信任,从宋霭龄处得到了一大批宋家的文字资料和照片,同时又多次采访了宋霭龄。她试写了第一章《宋家三姐妹》后寄给邵洵美看,邵洵美说:“写这本传记你得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是平平的叙事。”于是项美丽从头再写。在香港完成收集材料后.宋霭龄又为她安排了去重庆采访宋美龄的事宜。那时已是12月底,项美丽坐一班从午夜起飞的班机.带着一项机密任务,在宋霭龄警卫的全程护送下,同时拿着朋友托带的行李前往重庆。在重庆项美丽见到了蒋介石和宋美龄,而重庆经受了频繁的空袭轰炸和战时的物资短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项美丽依然靠着给《纽约客》杂志撰写国际采风专栏文章而谋取生存.同时凭着自己敏捷的新闻从业者的超快写作能力.向世界报道中国现实的冲动,以及小说家的想象力,快速将她掌握的宋家资料融进了《宋家三姐妹》一书。值得一说的是,促成项美丽写《宋家三姐妹》一书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竟是她的同乡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斯诺的书问世后很快成为畅销书,斯诺也成了一流记者。斯诺的采访对象在陕北的窑洞里,常人难以接近;项美丽的传主们则处于战时中国的权力顶端.同样也是为常人难以接近。项美丽只花了十个月,便写完了《宋家三姐妹》,那时是1940年10月。项美丽把书稿寄往美国出版后,马上买了机票飞回香港,准备在香港搭船返回美国。很明显,与邵洵美分别一年后,项美丽在情感上已经摆脱了邵的迷惑,毕竟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国专业女子,她不可能长期做邵的情人。邵洵美是上海文化界的大亨,他的魔术师般迷惑力出了上海便失去了魔力。项美丽在重庆期间,邵洵美曾给项美丽写信,用中国人的男女之情语言说:在中国,当男女之间发生爱情时,我们会用“相思”来表达。处于战火之中的项美丽,仅仅用电报作为回复,更加关心的是她的大猩猩的健康!
  英国记者格雷斯科(Greseoe)在2016年出版的《大上海》一书中写道:“项美丽和邵洵美相遇时是一对平等的个人,他们在充满幽默、相互尊重和真情的氛围下培育了因缘际遇。简单地说:他们堕落了爱河,而那就改變了一切。那种状况至少维持了一段时间。他们俩情关系的刀锋.也就是邵洵美已经结婚.并且是一个大家庭的户主这个现实,被鸦片的烟雾所隐蔽了。项美丽从少年时期起便养成了一种习惯.把她的生活转变成传奇故事,将她情人生活中的复杂现实转化为一种神奇而畅销的迷人故事(这里指项美丽在《纽约客》上写专栏文章《潘汉文先生》,于1942年集成专书出版——译者)。当项美丽驱散他们的因缘借以诞生的‘大烟雾’时,她把邵洵美丢在后面了。对她和其他人来说,十分明显的是,那个曾经滋生丰富文化交流,并让怪异之人发生恋情的上海已经注定灭亡了。这时.项美丽已经迈入了新领地.进入了她职业的新阶段。”这段话惟妙惟肖地总结了项美丽与邵洵美的恋情关系之独特土壤:鸦片烟曾经是邵洵美迷惑项美丽的一种武器,就像邵洵美在上海的深厚关系网是其重要资源一样。


  项美丽在1940年10月第三次踏上香港.原本计划立即坐船回美国,但是一段新恋情却再次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项美丽飞机到达香港的当天晚上,便与一位名叫查尔斯·鲍克瑟(charles Boxer)的英国陆军军官共进晚餐。那时查尔斯已经是少校军衔.是大英帝国在香港的情报部门首领,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他与项美丽的关系要追溯到1937年。查尔斯偶尔给邵洵美与项美丽合办的双语杂志《天下》撰稿,《天下》的英文版杂志社设在香港。1937年查尔斯在《天下》杂志上看到项美丽的一篇文章颇为欣赏,便问杂志社的编辑此人是谁、住在哪里。编辑是邵洵美的朋友,给了他项美丽在上海的地址,并补充说“她可是与邵洵美在热恋之中”。查尔斯耸耸肩回复说,他不过是有点好奇罢了,他到上海去会找她喝茶。同年查尔斯来到上海,找上了项美丽的住地,于是,项美丽与邵洵美与这位《天下》杂志作者一起在项美丽家里喝了茶,那时起他们便成了共同的朋友。1939年夏天邵洵美陪同项美丽第一次来香港时.查尔斯刚刚新婚,夫人是靓丽妩媚的厄休拉(Ursula)。那时查尔斯的军衔还是上尉,一次查尔斯请项美丽和邵洵美以及他们的随同人员,还有查尔斯的部下一起喝酒,查尔斯与两桌人中的每一位都“干杯”,最后喝得酩酊大醉,厄休拉当着项美丽的面坚定地说:“我来开车回家!”
  项美丽第三次回到香港时可谓是两肩一身轻,写完《宋家三姐妹》告别烽火连天的陪都,踏上灯红酒绿的香港仿佛是进入一个天堂般的新世界。更为凑巧的是,此时查尔斯太太厄休拉正好去了新加坡。重逢后的项美丽与查尔斯像是经历了生死离别,查尔斯对项美丽的最初朦胧爱意重新萌发应是最自然不过了。到1940年12月,项美丽已经怀孕了。其间海明威与其第三任妻子葛尔虹也正好从陪都来到香港逗留,项美丽请海明威夫妇赴宴,由于此时朋友之间还在猜测项美丽孩子的父亲是谁,喜欢占便宜的海明威对项美丽开玩笑说:“如果你不便告诉大家孩子的父亲是谁,就说是我的好了。”
  1941年10月.项美丽的预产期已经过了两周还没有动静.于是项美丽住入玛丽王后医院做了剖腹产,生下一个女孩,起名克罗拉(carola)。医院的负责人塞林一克拉克(selwyn-Clarke)是香港地区卫生部部长,他与夫人希尔达(Hilda)就住在项美丽的隔壁;项美丽与希尔达是好朋友。孩子生下后没多久便发生了“珍珠港事件”,英军的抵抗持续了两周多,12月25日黑色圣诞节香港总督宣布投降。查尔斯肩部中弹住入玛丽王后医院成为日军俘虏。日军接管香港后宣布,所有持英国和美国护照的公民都必须到“外国事务处”登记.随后将被关押到设在香港南面的“斯丹利”(stanley)集中营。项美丽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借口剖腹产伤口感染再次入住玛丽王后医院.一是因为查尔斯在那里养伤,开始时日军管理战俘还不是很严,项美丽在医院可以每天去看望查尔斯:二是日军还没有正式接管医院。项美丽请查尔斯向日军军官说情.让她和孩子免于进集中营.她凭女性的敏感觉得克罗拉在集中营无法生存下来。毕竟查尔斯会说流利的日语.与广东的日本三十八军军官都有过长期交往。但查尔斯一口拒绝了,他认为项美丽应该与英国人共存亡。   1942年1月21日日军接管了医院.日军的临时负责人是一位医生军官。项美丽从各种消息渠道得知.日本法律规定.凡是与中国人结婚的外国女人在法律上都是中国人.从而可以不进集中营。于是项美丽来到这位比较和蔼的日军医生面前说:“我有一位中国丈夫,他在上海。我可以到‘外国事务处’证明我是一位法律上的中国人。”军官兴致盎然地仔细打量了项美丽一番,听到一位美国女人与东方人结婚,眼神立即温和了许多。他说:“哈,一位中国丈夫,几个孩子?”项美丽顺势说:“就一个。”军官笑笑说:“哈伊。”然后拿出一张他的名片,写上项美丽的名字,以及去“外国事务处”的理由,盖上了他的名字章和军用公章,注明有效期两天,然后交给了项美丽作为临时通行证。


  项美丽拿到日军医生军官给的临时通行证后喜出望外,马上来到查尔斯的病房报喜。查尔斯接过临时通行证看了.然后凝视了项美丽好一会,说:“我的天啊,你以为你能够蒙混过去吗?”项美丽则说:“如果我得逞了,那将是洵美对我做的最好的事情了!”一番长久的沉默后,查尔斯在一边冷冷地说:“你应该与你自己国家的人在一起。”项美丽回敬说:“英国人可不是我自己国家的人。我倒觉得与中国人在一起蛮融洽的。”查尔斯用手蒙上脸,再次感叹:“我的天啊!”
  前香港卫生部长塞林一克拉克依然被日军指定为负责香港卫生,他夫人希尔达也有通行证。但是从医院到她们的住地,带着行李和小孩,要穿过战火刚熄的香港街区对两位女士来说根本不可能。于是项美丽在希尔达陪同下再次来找那名日军军官,向他申请用一辆军车把她们送回家。军官居然也同意了。日军司机喜欢白人女孩克罗拉.就让项美丽带着女儿坐在车前,让希尔达和佣人坐到卡车的后面。因为是军车,路边的众多岗哨一路放行。但项美丽坐在军车的副驾驶座上.目睹战火后香港满目疮痍的街景,心泪翻滚。她在一篇题为《我们回家了》的《纽约客》杂志报道中,以一位记者的敏锐感受写道:“街道上挤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是黑压压一片衣衫破烂,形容枯槁,沉默无言的行人,死气沉沉地走得像蜗牛一样缓慢。仿佛他们都无处可去,无事可做,也没有希望可以寄托。他们的头都低垂着,两手缩在袖子里面,他们或者随流而行,或者踽踽独行,或者与家人同行,但无人说一句话。”七十多年后读到这样生动的战时现场描述,都让我忍不住心酸难受。
  项美丽有几个星期没有回家.到家后则发现自己的公寓已经被一对欧亚混血的姐妹占据了,她们自己的公寓被战火摧毁了,两位丈夫都在抵抗战争中牺牲了,于是便带着父母、孩子和佣人们大小十多人自己搬进了项美丽空关着的公寓。项美丽走到门前时,出来开门的是二十五岁左右的姐姐艾琳(Irene Fincher)。项美丽只得谦卑地问:“这里还有地方让我们今晚也暂时住一下吗?”艾琳带着怨气回答说:“这是你的房子,你当然可以住了。我们是不是要搬出去?”项美丽说:“你们不用搬。我明天去‘外国事务处’办身份,如果办不成就进集中营了。”于是项美丽带着克罗拉,以及厨师阿金和女佣阿梅将就着住下了。艾琳和妹妹菲丽斯(Phyllis)因为是欧亚混血人,不用担心进集中营。
  第二天.项美丽由艾琳作陪来到“外国事务处”,排完长队后才得知外国人登记已经结束了,现在身份必须到领事馆去办。到了领事馆,出来见她的领事竟是木村(kimura),他在几周前还与项美丽和查尔斯一起喝过酒.是一位交往已久的朋友。木村轻声问:“查尔斯还好吗?”项美丽就把查尔斯受伤在押的情况说了。然后问:“我有一个中国丈夫,我是否要进集中营?”木村说:“外国人进集中营的条例都是我制定的。你有中国丈夫,在法律上就是中国人了,不可以进集中营的。不过你要在两天内到‘外国事务处’出示结婚证书或是证人陈述证明你的婚姻。我再给你一个两天通行证。”于是项美丽拿着一个盖有各种公章的正规通行证走出了领事馆。
  她告诉艾琳.她与邵洵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络了,在这战火弥漫的日子里,就连邵洵美在哪里的消息都没有,更不用说从他那里弄到结婚证书了。然后她豁然想起洵美有一个侄儿弗莱德(Freddy)在香港读大学,于是便朝着弗莱德读书的地方走去。项美丽的运气真是好极了:在茫茫大海般的人群中.她居然在街道上找到了弗莱德,而且弗莱德也愿意到法庭给项阿姨做陈述作证,条件是她不能告诉日本人他曾经作为义务兵参加抵抗。次日项美丽由弗莱德陪同又来到了“外国事务处”。这次出来见项美丽的是处长本人小田多喜男,项美丽又惊又喜,原来他们也是以前就认识的朋友!弗莱德的证人陈述完全有效,项美丽当天就拿到了中国护照,回家的路上欣喜无比。
  但是项美丽的磨难还没有结束。在香港南面斯丹利英美平民集中营负责管理伙食的是一个汉奸郑某,从那些落难之人中间榨取钱财是郑某的拿手好戏。几周之后,他发现项美丽是一个很好的榨取对象,于是便把她的情况密报给了宪兵队长野间(Noma)上校。随后,在一天上午郑某来到项美丽家里传话,说是木村领事下午三点要找她谈话。项美丽再次由艾琳陪同来到领事馆,见到木村后,木村说,他没有约她来;然后他想起了昨天宪兵队长野间曾向他问起过项的情况,于是,便吩咐她去原最高法院大楼宪兵总部。项美丽得知宪兵队长找她已经吓得毛骨悚然.她知道很多人进了宪兵总部就再没有出来过,还有很多人出来后惨不忍睹。到了宪兵总部后,她们在大厅里等了一个多小时,随后出来的是一位粗壮的翻译官横山.板着脸先让她们出示身份证书,仔细查看后,吩咐艾琳在大厅里等.然后把项美丽带到野间上校的办公室。宪兵队找项美丽,主要是因为项是查尔斯的情人,他们想从项的口里盘问出查尔斯的情报线索。项美丽知道他们已经把查尔斯的佣人抓起来,用了刑拷问过了。想到此,她不寒而栗。
  野间上校坐在一个巨大的写字桌后面.他用日语发问,由横山翻译。他们问了许多像是荒唐可笑的问题,诸如:什么时候来中国的,什么时候来的香港,现在香港靠什么生存,吃什么,用什么买牛奶,给克罗拉哺乳喂奶每次喂多长时间,给医院里的查尔斯带什么东西吃,等等。野间对项美丽见过蒋介石和宋美龄都一清二楚,并读过《宋家三姐妹》的日译本。项美丽逐渐发觉野间听得懂英语.有时没等横山翻译就接着发问了。最后野间问:“你说你有一个中国丈夫,为什么你却跑到香港来给查尔斯生了一个孩子?为什么?”此时项美丽已经筋疲力尽,像是快要发疯了,又像是被电击了一下,她使出全身力气说:“因为我是一个坏女孩!”随后便瘫在了椅子上,接下來是一阵长长的沉默。沉默之后,想不到横山却和气地拍拍她的肩膀说:“你不是坏女孩。你是好女孩。回家去吧!”


  再说在美国那边.项美丽的家人也在千方百计营救她。姐姐海伦给国务卿写信,说明了项美丽沦陷香港的处境。国务院回信说,项美丽作为著名的新闻记者.她的名字已经被列入了战俘交换者的名单。在香港的项美丽则完全与美国的亲友断去了音信,美国的亲友根本无法给她汇钱,《纽约客》和《宋家三姐妹》的出版社也都无法将项美丽积累的稿费寄给她,而项美丽这边则只能变卖首饰,每天都为奶粉和其他食物发愁。项美丽过了宪兵队那一关之后,日本人并没有完全放过她。过了不久,宪兵队的两位军官中泽和吉田借口学英语,每天都到项美丽的家里吃饭谈话,其中夹杂着套问和监视。中泽是在西方留过学的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他的谈话也是给项美丽做战争宣传。不过日本人还算对项美丽特别优待,作为“教英语”的酬劳,他们给项美丽送来各种食物:大米、面粉和牛奶等应有尽有。时间长了,项美丽与中泽还萌生了一定的友谊:中泽被调往广东时,项美丽向他索要了一张照片,中泽上尉便给了一张自己穿军装、佩剑、戴白手套的英武形象相片,并在相片下面用日语写了一行颇见幽默的话:“赠予爱弥丽·哈恩,我在香港的女俘。1942年。”项美丽把相片装裱好了.放在屋子里最显眼的钢琴上面。有好几次,喝醉了酒的日本士兵冲进门要对项美丽非礼时.厨师阿金都会指着相片对士兵说,“女士是这位军官的人!”士兵马上知趣地走开了。
  到1943年9月.日本人终于通知项美丽她可以回美国了。项美丽坐上第二艘美日交换遣返船,经南美洲回到了纽约。1945年8月,查尔斯也终于获释,回到纽约与项美丽团聚。1946年邵洵美来美国购买印刷设备.在纽约重新见到了项美丽和查尔斯。此时项美丽已经是他人之妻,想必她一定向邵洵美讲了因他这位中国丈夫而免进集中营的故事。
其他文献
一  湘人,湖南人的简称。湘人的经济学,自然就是湖南人日常经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经济理念、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经过现象梳理、理论总结和逻辑化后形成的学说。  经济生活的现象总是纷繁复杂的。有人说,长沙人嘴巴子厉害;有人说,常德人会做生意;还有人说,邵阳人性格直率。有人问,长沙人为什么喜欢臭豆腐?湘潭人为什么爱嚼槟榔?还有人问,整个湖南人人都吃米粉,为什么搞法差别还蛮大,味道也不同?当然,流行最广的说
丘良任、潘超等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收录了自唐代至民国千余年间四千四百零二位诗人创作的六千余篇、近七万首竹枝词,堪称目前辑录竹枝词最多、最全的汇编总集。全书按省份分卷,在“山东卷”录有浙江武义人何葆仁的一组《武城竹枝词》,共四十七首,细致描述了武城从年初至岁末的民俗事象,有较高的民俗学、社会学和文献学等方面的价值。  笔者通过考察作者何葆仁的生平经历,发现《武城竹枝词》中
被誉为“文坛常青树”、民国十大才女之一的苏雪林,以散文集《绿天》和自传体小说《棘心》登上五四文坛,其后大半生则以屈赋研究和神话研究闻名学界。纵观这位一直自命“五四人”的非凡一生,她才华之出众,成就之骄人,因渴求新知而遭受打压之残酷,抗争之激烈,及其性格缺陷之醒目,俱现一身,足为今人提供借镜。一  苏雪林的前半生备受封建专制社会的残酷打压,作为女性的基本权益被剥夺殆尽。首先是身体遭受摧残,她四岁起被
清初藏书家、文学家王应奎是江苏常熟人。他的居住之地虽靠近市廛,却交通不便,如处岩壑。科举失利后,他就在这僻静的所在构筑藏书屋“柳南草堂”,积书数万卷。每天埋头在书堆里,刻苦攻读,潜心著述,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  王应奎给后人留下的《柳南随笔》、《续笔》、《柳南文钞》,有很大部分记述了士大夫文人的遗闻轶事、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他究名物之根柢,纠史实之谬误,为我们研究江南人文历史提供了大量有用的
我国的文化经典繁多,如何发扬经典、普及经典,有多种方法。这里以古代的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为例,介绍一种新颖的文本排版方式,作为发扬经典、普及经典的助力。本文先说明《文心雕龙》之所以是经典的理由,然后说明这种排版方式的新颖之处,以及它对普及经典的助力为何。  文化经典如《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庄子》、《史记》,如唐诗、宋词、元曲的杰作,如历代其他各种非韵文的名著。经典的价值在于
一、 两重气质:人文与启蒙  在人类文明史上,“真”、“善”、“美”应该说是现代性链条上最为基本的三元素。而作为具有灵魂意义的“善”,在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数个世纪的行走中却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得风顺水,我们看到,在二十世纪舶来中国后的情形也大致相当,尤其是传统以“仁”为核心的人文关怀受到挑战后。譬如同样是讲“爱”,当西方的“博爱”遇到中国的“仁爱”后,就呈现出了一个另类的思想景象。“自由、平等
《疚庼日记》,晚近浙南著名绅士刘祝群撰,稿本二十二册,现藏浙江温州市图书馆。作为刘伯温二十世孙的刘祝群(1877—1951),系清廪生,名燿东,原字竹君,后改祝群,以字行;号疚庼,别署南田山人、启后亭长。浙江青田县九都南田(今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人。  刘祝群早年肄业于丽水莲城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就学于杭州求是书院,与许寿裳、厉绥之、李达夫等同学。后东渡日本,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与胡汉
一  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既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地理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其实主要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尤其注重于人类的“触景生情”,使之更具人性的温度、思想的深度和关怀的幅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德国地理学家O·施吕特尔在《人类地理学的目的》一书中,最先提出“文化景观”之说。美国地理学家C·O·索尔随之提出“文化地理”的重要论点,支持施吕特尔用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的《鲁迅像传》(以下简称为《像传》),是一部很有学术分量的、别出心裁的鲁迅研究专著。该书详细介绍照片的来龙去脉,精心讲述照片内外的故事,权威解答照片的历史疑问,是一本很值得推荐的好书。作者的写作理路很明晰:求全以见权威,求真以正视听,求细以传精神。求全以见权威  在《像传》的“后记”中,作者说他很早就开始搜集鲁迅照片相关资料,曾写有《“开麦拉”之前的鲁迅——鲁迅照片
1943年,钱基博担任国立蓝田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在湖南安化蓝田的深山中,钱基博写下地域文化研究名著《近百年湖南学风》。该书从1840年前后写起,重点记载汤鹏、魏源、罗泽南等十七位湘人的光辉事迹。是书的缘起,与钱基博亲身感受湖南土地刚强、民性倔强的风俗不无关系,而他所褒扬的“学风”与今日所言者区别较大,他所言的乃是湖湘俊杰在乱世中的卓言异行及其处变不惊、从容鎮定的精神风范。  此期,正在国立蓝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