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黄金、绿财富、真扶贫等高频词汇,折射着承德的历史变迁。
河北承德,素以休闲胜地“避暑山庄”著称,“避暑山庄”也一直是承德引以为豪的“名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京津经济要素加速涌向承德的态势下,承德的眼光已不再囿于老祖宗留下的“庄园”,而正开拓发展空间和思路,推动承德逐步跨向现代化新城。
承德不仅有“避暑山庄”,实则也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过去长期依靠“两黑”(黑色金属采选及黑色金属冶炼)产业支撑发展。
在此前钢铁价格大幅下滑时,承德市经济曾受到巨大冲击。2015年,全市161家规模以上铁选企业停产94家,财政收入锐减30多亿元。现实严峻,靠矿发展的路子已然行不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能换取一时发展。为此,市领导表示,坚定不移限“黑”上“绿”、限“重”上“轻”、限“低”上“高”,彻底摒弃发展依赖资源的老路。
按“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的思路,承德制定了十大绿色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行“规划先行,方案跟进,项目牵动”的路线图,力促绿色产业上规模、成体系。
在近年承德市投资130亿元的140个重点项目中,涉及文化旅游、大数据、天然矿泉水等十大绿色产业的项目多达69个,占开工产业类项目的70.4%,绿色新兴产业成为承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承德十大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4.3%,超过传统“两黑”产业10个百分点,实现了主导产业向绿色转变。
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国家级绿色矿业示范区、国家级千亿元绿色钒钛产业基地……几个“国字号”产业发展目标的背后,是对资源依赖发展路径的摒弃,代之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略。
例如,承德确立的“以水替矿”。2015年9月以来,承德市进行大规模的矿泉水和山泉水资源勘查,发现345处矿泉水产地。“前两年,一吨钢材市场价格1980元,一吨水的价格是2100元,一吨水跑赢一吨钢。眼下虽然钢材价格回暖,但转投矿泉水开发仍不失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泰丰集团总经理段秀河坦言,作为一家和铁矿采选打了20多年交道的传统企业,目前公司50%的资金已经从铁矿转移到矿泉水开发上。
有了“好水”,还需要护“好水”,用“好水”。为此,承德先后实施了“再造塞罕坝”、“坝上草原”、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使承德市有林地面积增加到33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7%。到2020年,水资源控制率将达到20%以上,新增蓄水4亿立方米。这都是通过做好水文章,实现生态好、百姓富、产业优的新诉求。
承德在全国率先试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让拥有土地等农业资产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农户“一地生四金”,保证广大农民有持续的财产性收入。
“一地生四金”是指组织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盘活土地资源入股合作社“分现金”。
滦平狼山顶自然村44户人家居于山腰,住户陆续搬离后,只剩10户留守老人,留有2/3的山地闲置。以“合作社加农户”形式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建设“燕山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后,狼山顶的土地全部进行了流转,村民仅土地收入一项就达49万元,还可以到示范区从事各项工作,技术工种每天120—150元。示范区已为当地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许多农民选择返乡就业。
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资产收益折股量化分现金、扶贫资金入股分股金,当地农民实现了“一地生四金”。
2015年以来,全市1806个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经营收入52.56亿元,实有成员68660人,其中858位成员分红逾百万,共带动11万多农户,惠及1.5万贫困户,辐射2086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83.8%。
承德作为集多贫困类型于一体的地区,以不足全省5%的经济总量承载着近全省20%的贫困人口。要保证每位困难群众如期彻底脱贫、同步小康,必须在精准施策上下真功夫,在探索长效机制上求突破。
2016年以来,承德市针对贫困群众的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探索推行了“六无六有”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脱贫效果显著。“六无六有”的核心理念是精准到人,靶向治疗,定准“真脱贫,不返贫”的攻坚目标,抓实“谁来扶、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扶多久、扶啥样”几个关键环节,把脉“无门路、无产业、无本金、无能力、无劳力”6个群体,实施“有人带、有就业、有贷款、有钱挣、有分红、有保障”六大机制。
为了让“无产无业”的困难群众真正在产业链上有收益,承德探索实施了产业园区“三零”模式,让困难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掘到“第一桶金”。具体办法是,以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最低成本賒欠的方式,吸纳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入驻产业园区。尤其是对于无抗风险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困难户,以财政扶贫资金入股,让困难户真正实现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
“菌棚是合作社建好的,菌棒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植技术有专人教,蘑菇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只要管理好生产,自己不用投入一分钱。”几年前,患脑溢血后遗症的金显龙还是平泉头道沟村的特困户,自从入驻了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领养”了两个棚中蘑菇后,一年就挣了4万多元。
目前,承德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4家,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878个。全市近年累计投入省以上财政扶贫资金4.49亿元,扶持农业产业类项目20883个,项目覆盖906个贫困村,直接扶持贫困户54920户、155638人。
2016年以来,承德全市18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2.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党旗红”的党建扶贫、“政银企户保”的金融扶贫、产业园区“三零”模式,作为承德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组成部分,分别得到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河北承德,素以休闲胜地“避暑山庄”著称,“避暑山庄”也一直是承德引以为豪的“名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京津经济要素加速涌向承德的态势下,承德的眼光已不再囿于老祖宗留下的“庄园”,而正开拓发展空间和思路,推动承德逐步跨向现代化新城。
“以绿替黑”
承德不仅有“避暑山庄”,实则也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过去长期依靠“两黑”(黑色金属采选及黑色金属冶炼)产业支撑发展。
在此前钢铁价格大幅下滑时,承德市经济曾受到巨大冲击。2015年,全市161家规模以上铁选企业停产94家,财政收入锐减30多亿元。现实严峻,靠矿发展的路子已然行不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能换取一时发展。为此,市领导表示,坚定不移限“黑”上“绿”、限“重”上“轻”、限“低”上“高”,彻底摒弃发展依赖资源的老路。
按“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的思路,承德制定了十大绿色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行“规划先行,方案跟进,项目牵动”的路线图,力促绿色产业上规模、成体系。
在近年承德市投资130亿元的140个重点项目中,涉及文化旅游、大数据、天然矿泉水等十大绿色产业的项目多达69个,占开工产业类项目的70.4%,绿色新兴产业成为承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承德十大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4.3%,超过传统“两黑”产业10个百分点,实现了主导产业向绿色转变。
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国家级绿色矿业示范区、国家级千亿元绿色钒钛产业基地……几个“国字号”产业发展目标的背后,是对资源依赖发展路径的摒弃,代之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略。
例如,承德确立的“以水替矿”。2015年9月以来,承德市进行大规模的矿泉水和山泉水资源勘查,发现345处矿泉水产地。“前两年,一吨钢材市场价格1980元,一吨水的价格是2100元,一吨水跑赢一吨钢。眼下虽然钢材价格回暖,但转投矿泉水开发仍不失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泰丰集团总经理段秀河坦言,作为一家和铁矿采选打了20多年交道的传统企业,目前公司50%的资金已经从铁矿转移到矿泉水开发上。
有了“好水”,还需要护“好水”,用“好水”。为此,承德先后实施了“再造塞罕坝”、“坝上草原”、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使承德市有林地面积增加到33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7%。到2020年,水资源控制率将达到20%以上,新增蓄水4亿立方米。这都是通过做好水文章,实现生态好、百姓富、产业优的新诉求。
“一地四金”
承德在全国率先试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让拥有土地等农业资产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农户“一地生四金”,保证广大农民有持续的财产性收入。
“一地生四金”是指组织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盘活土地资源入股合作社“分现金”。
滦平狼山顶自然村44户人家居于山腰,住户陆续搬离后,只剩10户留守老人,留有2/3的山地闲置。以“合作社加农户”形式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建设“燕山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后,狼山顶的土地全部进行了流转,村民仅土地收入一项就达49万元,还可以到示范区从事各项工作,技术工种每天120—150元。示范区已为当地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许多农民选择返乡就业。
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资产收益折股量化分现金、扶贫资金入股分股金,当地农民实现了“一地生四金”。
2015年以来,全市1806个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经营收入52.56亿元,实有成员68660人,其中858位成员分红逾百万,共带动11万多农户,惠及1.5万贫困户,辐射2086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83.8%。
长效扶贫
承德作为集多贫困类型于一体的地区,以不足全省5%的经济总量承载着近全省20%的贫困人口。要保证每位困难群众如期彻底脱贫、同步小康,必须在精准施策上下真功夫,在探索长效机制上求突破。
2016年以来,承德市针对贫困群众的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探索推行了“六无六有”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脱贫效果显著。“六无六有”的核心理念是精准到人,靶向治疗,定准“真脱贫,不返贫”的攻坚目标,抓实“谁来扶、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扶多久、扶啥样”几个关键环节,把脉“无门路、无产业、无本金、无能力、无劳力”6个群体,实施“有人带、有就业、有贷款、有钱挣、有分红、有保障”六大机制。
为了让“无产无业”的困难群众真正在产业链上有收益,承德探索实施了产业园区“三零”模式,让困难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掘到“第一桶金”。具体办法是,以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最低成本賒欠的方式,吸纳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入驻产业园区。尤其是对于无抗风险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困难户,以财政扶贫资金入股,让困难户真正实现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
“菌棚是合作社建好的,菌棒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植技术有专人教,蘑菇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只要管理好生产,自己不用投入一分钱。”几年前,患脑溢血后遗症的金显龙还是平泉头道沟村的特困户,自从入驻了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领养”了两个棚中蘑菇后,一年就挣了4万多元。
目前,承德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4家,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878个。全市近年累计投入省以上财政扶贫资金4.49亿元,扶持农业产业类项目20883个,项目覆盖906个贫困村,直接扶持贫困户54920户、155638人。
2016年以来,承德全市18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2.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党旗红”的党建扶贫、“政银企户保”的金融扶贫、产业园区“三零”模式,作为承德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组成部分,分别得到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