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O2O进入爆发期,各方势力贴身肉搏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32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一段时间,笔者分别和多位外卖O2O网站老总进行了交流,大家都感觉到的一个明显现象是:外卖O2O行业在经历了前期无比苦逼后,终于在2013年后受到了投资机构的青睐,随着媒体的跟进宣传,外卖O2O更广泛地被认识。
  外卖O2O市场进入爆发期
  其实,目前被行业所熟知的外卖O2O网站大多成立于三四年前,如“饿了么”成立于2009年,“点我吧”也是2009年上线,到家美食会、生活半径网稍晚一些,都成立于2010年。在成立后的最初几年,大多数外卖O2O网站都非常苦逼,原因是网络相比电话订餐,并没有太大优势,用户习惯的转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早期外卖O2O的代表性企业“饭是钢”就没能撑住,网站从2007年上线,2011年后就逐渐从用户视线里消失。
  2011年,团购疯狂地教育了用户网上购买餐饮的习惯,客观上也有利于用户网上订外卖习惯的养成。2012年后,移动互联网的才真正发展起来,用户的互联网习惯开始由PC向手机端转移;和PC端相比,手机端预订外卖的体验相较于传统的电话订餐有了较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互联网在单线发展十余年后,开始加速和传统行业结合,互联网巨头开始涉入线下。
  外卖O2O市场真正被广泛关注是在2013年以后。这一年5月份美国两家最大的外卖O2O网站Grubhub和Seamless宣布合并,登陆资本市场进行IPO被正式提上日程;紧接着中国国内有了反映:2013年6月,阿里旗下的淘点点上线,三个月后淘点点成为独立事业部;9月,京东和晨兴创投领投了到家美食会;11月“饿了么”宣布融资2500万美元;2013年12月,筹备半年多的美团外卖正式推出。2014年1月,大众点评也跟着上线了外卖业务。根据亿欧网的整体,目前行业里面做得不错的外卖O2O网站超过15家。
  三大参与势力贴身肉搏
  如果说是国外同行的发展为中国外卖O2O市场的发展点了火,阿里、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参与则把这个“火”势加大了。特别是阿里旗下的淘点点,从一开始就高举高打,虽然本身业绩未必好,但其巨头的身份加上巨额的投入,确实使对外卖O2O行业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团购业务开始步入成熟,美团和大众点评开辟外卖作为新业务增长点,也起到了推动市场发展的作用。
  如果把淘点点、美团外卖、大众点评外卖化为一类,它们都属于其母公司的旗下业务。独立的外卖O2O网站还可以按是否自建物流分为两类:以“饿了么”为代表的平台型外卖O2O网站,以到家美食会、生活半径为代表的物流型外卖O2O网站。如果说以前各家网站还在自己的地域和模式下保持相安无事状态,到2014年,各家网站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白热化,正面肉搏在所难免。
  模式之争方面,Grubhub上市后,其中国学徒“饿了么”在一段时期内将因此受益;但包括淘点点在内的纯平台模式在中国未必能像美国那样顺利,“饿了么”必然会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扩展,和原先坚持质量但扩张缓慢的到家美食会们形成正面竞争,为提升服务质量,“饿了么”甚至有可能会自建物流。而在地域之争方面,目前美团的打法就是模仿“饿了么”以高校为切入口,双方相互挖角已经在贴身肉搏;而生活半径、点我吧等网站也势必借势融资,届时扩张城市数量,外卖O2O将进入混战。
  外卖O2O行业问题待破解
  外卖O2O市场无疑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行业面临的一系列固有问题依然没有找到解决方案。虽然各家外卖O2O网站都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但外卖服务质量首先是由中国餐饮行业整体落后这一大环境决定的,外卖O2O网站能在配送和包装上做出改善,對餐厅的饭菜本身几乎没有把控力;行业时不时爆出些负面,很多时候是网站和平台方都无能为力。
  从外卖网站或平台本身来说,要靠外卖实现盈利难度很大。在美国,Grubhub作为平台方不负责配送,由合作餐厅的服务员配送,而一般美国有给小费的习惯,很多时候并不会增加餐厅多少成本。中国这边,如果不建物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一旦建立物流团队,则成本难以承受。很多有物流团队的外卖O2O网站,他们订单不足时,需要接餐饮以外的配送单来降低成本,杭州的外卖O2O网站点我吧就采取这种方式开源。
  从消费者习惯来说,外卖是刚需,有足够多的用户量;但中国餐厅普遍信息化还不够,传统打电话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尚能满足叫外卖的需求,网站和APP作为新方式去取代电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便移动端的便利性足够,真要形成O2O闭环也不容易;无线下物流团队的网站和平台方可以拿促成的成交额去向资本市场解释,但无法做到高效地按效果计费,对资金流的把控能力必然不强。
  外卖业务的扩张,难度不小于团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的主要玩家,淘点点有足够的金钱,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涉入线下的决心;美团网足够谨慎稳健,怕届时亏损严重难以持续推进;而独立的外卖O2O网站无论是“饿了么”,还是“到家美食会”们,可能都做着IPO的梦,但结局很可能是成为巨头们的附庸。
其他文献
引文:精品猪肉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下的产物,近年来刚刚兴起,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处于少品牌的阶段。  抽文:合作社销售的渠道呈现多样化,一部分猪肉通过线下渠道进行销售,如餐饮渠道、农贸市场渠道;一部分猪肉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  精品猪肉通常由进口猪肉和国内精品猪肉组成。进口猪肉主要是指从加拿大、新西兰、美国等国外地区进口的营养价值高、安全的猪肉。国内精品猪肉主要是指野生放养、靠吃天然无污染的
期刊
自从“猪能上天”的事实被验证之后,似乎人人都在琢磨自己的“风口”在哪里。  所谓“风口”,具体一点说,就是你所处的行业。或者说,你能否在这个行业里,取得爆发式增长。  这个特征曾在某些行业得到过很鲜明的印证,比如曾经的互联网门户、电商平台,以及当下的移动互联网。  可是,要如何判断眼下的“风口”在哪里呢?  本期,刘春雄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很好地解释。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个行业增长速度如何,是否已进
期刊
引文:在未来几年时间内,Sugarfina计划在全美范围内开设20家实体店,之后再进军国际市场。  这家初创公司的故事非常甜蜜。Rosie O’Neill和Josh Resnick是一对情侣。他们第三次约会的地方是一家电影院,当时播放的影片恰好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于是,两人开始讨论开一家成年人糖果店。没错,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松露蛋糕店和巧克力品牌,但是糖果不止有这些,还有软糖、甘草糖、棉花糖,为
期刊
都说互联网大风吹来了,猪都会被吹起来,我就是养猪的,养了30年,到现在还在地上还没有被吹起来。  但行业这些年确实有变化。10多年以前,大概每家养几头猪,十几只鸡,再种几亩地。到今天,农村经济也已经开始在转型了。因为道理很简单,只有规模化种植才能带来极低的边际成本。你养一只鸡,赚不了一块钱;养一万只鸡,差不多赚1万块钱;要想赚更多的钱,就必须要养5万只,10万只以上的鸡。而当你养10万只,20万只
期刊
传播新潮流与阅读新习惯  十几年前,一觉醒来报纸变成了“传统媒体”,现在一觉醒来陈彤离职了,门户网站成了“传统媒体”。数据显示,2014年,阅读“从PC到手机”的迁移陡然加速,手机取代PC成为“第一屏”。阅读终端移动化、信息发布自媒体化潮流下,阅读习惯正在发生重大改变:  一是“轻”,手机界面小,轻阅读成为趋势,简短精炼的内容更受到欢迎;  第二字是“快”,信息的更新与发送速度更快,对于企业而言,
期刊
引文:无论从产销量、扩展速度、营业收入,还是利润水平增幅,重庆啤酒的发展速度都已落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而这种落伍不是在昨天,还是恰好发生在嘉士伯整合重庆啤酒的关键时期,这不得不让外界产生疑惑。  管理层不断有人辞职,这对于重庆啤酒来说不是件好事。  11月7日,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总会计师韩西泽和总经理助理王伟东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  无独有偶,2014年10月25日和1
期刊
引文:本质上,老干妈的一切市场行为和奇迹,都是依托其强有力产品而存在的,它用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极致的用户体验。  抽文1:低端绝对不是低质。紧紧把握这一点的企业,如牛栏山、如老干妈,才有可能成为市场的老大。  抽文2:老干妈如此强势的经销商策略,底气何在?经销商为什么会接受这些“霸道”的规矩?原因还在产品上,老干妈把产品做成了硬通货。  快消品,尤其是调味品行业,大家都想成为老干妈,又看不明白老干
期刊
外卖O2O行业渐火,各外卖网站、APP层出不穷。2013年后,中国外卖O2O市场进入爆发期;到2014年,外卖O2O已经发展到了2.0时代;在资本的助力下,各主要玩家開始进行大规模地域扩张和品类探索,行业兼并整合将时有发生,竞合关系更加激烈。到底,这个市场目前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期刊
引文:小米虽然无法复制,但它背后的营销模式可以卖任何东西。这个过程之中,关键核心和第一步是,找到“金条”,即具备“小米”特质的优秀产品。  抽文:传染病模型的核心是在所有的易感人群当中,让最活跃的人中毒,病毒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染最多的人。  五年前提起小米,我们唯一能想到的是把我们养大的小米饭,而如今提起小米,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小米手机。接下来的联想甚至包括,什么配置?屏幕有多大?产生这个变
期刊
从阿芙精油、雕爷牛腩、薛蟠烤串到如今的河狸家,孟醒名片上的9个创业项目LOGO印满了名片的整整一面。   只不过,对于大多数公众而言,他更习惯以雕爷的身份出现。   “我是用孟醒(之名)行走戏剧圈,而花名用在商业界。可以叫我雕爷、老雕,很少有人叫我孟总。”面对笔者,这个在名片上特地标注“上午不接手机”的孟醒此时角色是品牌创建爱好者雕爷。   而业界更习惯给孟醒打上的标签是互联网营销牛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