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的书法风格样式传承与创新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dg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书法史上,曾出现众多的书法大家,这些书家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元代赵孟頫就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他的书法承继晋唐至下遗韵明清及近现代的书法,赵孟頫对传统的解读与契合,给后人带来许多启示。
  关键词:赵孟頫;赵体书法;传承;书风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博学多才,工古诗词通音律,精鉴赏。擅篆、籀、隶、真、行、草,冠绝一时,名扬天下,是元代最显赫的书画家,且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一、赵孟頫书法艺术的演变
   在书法造诣上,对赵孟頫的一生可分三个时期来解读。
   1.赵体书法对晋唐的取法
   (1)对智永、褚遂良的钟爱
   赵孟頫在48岁前对智永、褚遂良十分钟爱,因而形成其外观温文尔雅,而內寓刚毅的书写风格特征,他主张以古帖为师,讲求笔法、字形,广泛汲取前代书家的长处,对褚遂良、智永的用笔风格特征潜心研究,“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2)对“二王”的执著
   赵孟頫的行书对王羲之、王献之的追捧是最执著的,并在规范“二王”诸帖的基础上体现出遒劲姿媚的特点,也就是他40多岁至60岁书体的第二次变动,尤其是对《兰亭序》反复临摹,取其精华,悟其笔法,最后临得形神兼备、生动自然,成为整个书法史的一座里程碑。
   (3)重读李北海、柳公权
   当赵孟頫的书法艺术有了新的变化之后,他继续创新,使书法艺术有更大的成绩,所以,其晚年阶段又转学习李北海、柳公权的书法艺术,使自己的书风过渡到了苍劲有力。因此,他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由姿媚圆活向雄放苍劲过渡。
   2.赵孟頫的书法风格样式
   赵孟頫善写多种书体,尤以楷书和行书著称,形成清新秀美的“赵体”,也因此成为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对中国书坛影响最大的人物。所以,近人马宗霍说,“元之有赵吴兴,亦尤晋之右军,唐之鲁公,皆所谓主盟坛者。”
   赵孟頫的小楷得益于“二王”,元代鲜于枢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可见,鲜于枢对赵孟頫的小楷是极为赞赏的。其代表作《道德经》《汲黯传》《福神观记》等,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洛神赋》有晋人风韵,并且浸润了《兰亭序》的韵致并有所发展,使通篇尽在圆浑之中,所以说,“赵书”比“王书”更多了层韵味。
   赵孟頫一生以各种书体多次书写《千字文》,然而点画略显单调,且多硬峭之笔,所以其草书相对于行楷成就不是很大。
   二、书法技巧上的传承与创新
   1.书法艺术的技巧
   赵孟頫书风的形成与他完美的用笔、匀称的结体、生动的章法有着很大关系,所以一直以来为后人效仿。
   (1)笔法
   赵孟頫集众家之长,继承风流潇洒的晋韵书风。以《道德经》为例,其笔法既可见晋唐气韵,又有宋代“尚意”之风。正如他所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可以说,楷书是最规范的一种字体。学好楷书,是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种书体的基础。
   (2)结体
   赵体书法肉不露骨,线条柔中带刚,结字精致,以《洛神赋》来说,字体圆扁而流畅,用笔方圆结合,布局错落有致,通篇20余个“之”字,没有一个是相同的,突出和谐之美,正如清冯班所云,“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所以,赵孟頫书法妙在讲究精微,紧密而有势。
   (3)章法
   赵孟頫的书法规矩端庄,《洛神赋》虽取纵势,却富韵律,由于疏密有致,通篇血脉相连。董其昌说,“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成功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都有神气连贯的章法,从而达到首尾呼应,气畅通篇。
   2.书法艺术的创新
   书法艺术立足于世界之林,名家书家代代流传,继承创新并发扬光大。赵孟頫的书法在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复兴晋法,极力提倡师古,通过自己的感受提炼诸家风格并继承发展,使得幽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见疏的布局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从钟繇的笔法获得结体方正,又从智永书法中汲取用笔的劲健,还从“二王”的笔端上寻求出神入化的特点,所以他也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发展,创新出了独具一面的“赵体”风格。
   三、“赵体”书法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赵孟頫称得上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然而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又是一位最有争议的人物,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赞扬其书法已达完美境地,如明代书家解缙说,“天资英迈,积学功深,尽掩前人,超入貌晋”,又“羲、献而下,也无善书者……至唐而盛。宋家三百年,惟苏米庶几,元惟赵子昂一人。”贬意的有两方面因素,创造性不足与民族感情薄弱,因而清代傅山说他的书法存奴气,曾痛斥其书法软美浅俗,缺乏骨气。这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但从总体上说,赵孟頫的书法还是有骨气、沉稳的,具深厚的功力,是值得后人追摹的书体。
   四、赵孟頫书风带给人们的启示
   赵孟頫承上启下开一代书风,创造了很多堪称经典的书迹和理论。中国书法不能丢掉传统空谈创新,而要在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发展,使其不被忽略。肯定“赵体”翰墨的精髓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且应把学书看成是取经,先博涉,然后初宗一家,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书风,才会对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任道斌,胡小伟.书学集成[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2]马宗霍.书林藻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3]鲜于枢.鲜于枢书法精选[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8.
   [4]葛承雍.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5]冯班.钝吟书要[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
   [6]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7]解缙.春雨杂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概念与专业、教育现状及发展分析,提出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状况,研究分析未来专业发展及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艺术与科技 专业形成 业界流程  从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的到上海世博会,从各地不断兴建的博物馆到各地城市规划馆、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在新世纪背景F涌现出了世界会展经济热潮,我国高校也加快了展览展示专业办学速度。2004年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目
期刊
落尽梨花月又西,一别如斯。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总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说着再见,不断地接受着离别的脚步声。生活可能真的不想我们想象中那么好,可是也没有那样糟,人总会在失去之后学会珍惜,在不断地探索的路上开始蜕变,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  世界的这座舞台,很玄妙,有的人登上舞台,演完了一曲,可还有的人连光影都不曾关顾。众生皆苦,没有谁是真的强大到可以拥抱整个世界,笑得开怀、哭得坦率,不必让表
期刊
展翅逐梦,欣喜发现日渐丰满的羽翼竟已是我课堂下那一双双快乐求知的眼睛,在每一次指引雏鹰展翅的试飞里,我欣然听见理想扣击天堂的回响。从教十六载,青春铺陈、爱为注脚,恣意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愉悦。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班主任,努力坚持16年,始终以满腔热血将勤劳和智慧融入三尺讲台,倾注爱去托起孩子们更美好的明天。寒暑十六载辛勤耕耘,满园桃李、尽吐芬芳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
期刊
青島街景系列一
期刊
摘要:在听觉视觉等为大众所知的感官体验之外,在心理学上还有一种心理体验———联觉。联觉对于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联觉就没有艺术。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的研究,联觉现象具有特殊意义。许多专家指出,对联觉现象的研究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打开了大门。优秀的艺术作品正是因为联觉才显得伟大。  关键词:联觉;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鉴赏  我们经常在艺术实践生活中遇到一种现象,
期刊
17世纪是古典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政治上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不可避免的渗透到了文学领域,古典主义文学推崇三一律,推崇理性,拥护王权。拉辛创作的《费得尔》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下。  戏剧的女主人公费得尔爱上了自己的继子依包利特,在这个理性至上的社会,作者描写的费得尔是存留一丝理性的,她的内心一直在进行激烈的矛盾冲突,认为乱伦是羞耻的,她对乳母厄诺娜说“只要不讲出这内心的耻辱我情愿死去”,但是一直压抑的欲
期刊
摘要:王国维用叔本华哲学解读《红楼梦》,认为《红楼梦》之精神是完全否定欲以求解脱,这与原著作者所表达之意并不相符。王国维看到人生的悲剧,却不能在生活本身当中找到造成悲剧的现实力量和改变悲剧的现实力量,于是试图在文学中寻求直接的慰藉,在阐释之中更多是在表达自己的哲学。  关键词:王国维;欲;解脱  王国维借助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重新研读评价《红楼梦》,写下《<红楼梦>评论》,开“红学”研究之新局面。在
期刊
摘要:陶渊明的组诗《形影神》,借助形、影、神三者之间的问答以及赠言,表现了陶渊明对于人生意义的看法以及其矛盾的心理。《形影神》由“序”和三首诗组成:序文交代了写作这三首诗的缘由;《形赠影》通过形对影的劝谓和赠言,抒发了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的思想;《影答形》通过影对形的回答,批判了形的及时行乐思想,而要“立善”求名;《神释》则是神对影和形的思想的批判与否定,提出释然生命的观点。本文根据陶潜对于人生三种
期刊
摘要:拉辛在《安德洛玛刻》中,再现了古希腊悲剧人物形象,在17世纪欧洲这一大背景下,用其特有的清丽笔法,描绘了四位主角之间的爱恨纠葛,本文从理性与非理性的抗衡,情感的循序渐进以及情感的归宿出发,浅析《安德洛玛刻》中的情感表现,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窥见主人公丰富而细腻的内心,感受作者深刻的洞察力与强烈的表现力。  关键词:情感转变;理性;宿命  拉辛在《安德洛玛刻》中,再现了古希腊悲剧人物形象,在时代大
期刊
摘要:沁县南涅水村于1957年发掘出一大批以民间石刻为主的石刻造像,这批石刻造像所属历史时代最早为北魏永平元年(508年),最晚的为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根据其南涅水石刻馆单体造像展厅中佛衣样式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五类:“半披式”、“垂领式”、“褒衣博带式”、“敷达双肩下垂式”、“钩纽式”佛衣样式。本文就南涅水石刻馆中的“半披式”佛衣样式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南涅水石刻单体造像半披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