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教学方式创新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并在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运用。而如何将其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之中,也成为许多初中生物教师思考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生物课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以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小组间成员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模式来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
1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贴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无法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目的,对初中生物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虽然进行了分组合作,但是学生参与度较低,思考、交流和讨论总是固定的几位学生,无法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平等和互动的特点。此外,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实际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生物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上,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较少,而且没有进行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教师就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无法达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目的。
1.2教学设计不合理,缺少探究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才会有合作学习的欲望,有的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设计的问题过难,又没有提示引导,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缺少深入思考的空间,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那这样的小组合作只能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合理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工作便是建立小组,为后续各项互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分组是否科学直接关乎学生学习是否有效,也关乎整个小组学习的氛围是否热烈。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应优先深入且全面地认识与了解班内所有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且科学地分组,尽可能保证小组之中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如将较为外向活泼的学生同内向害羞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保证小组学习不会出现学生不愿交流或是过于活泼等极端现象。在分配小组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座位分配是否便于交流。如将同小组的学生安排为同桌或是前后桌,以便能够随时开展讨论,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尝试建立固定小组与临时小组联合的学习模式,临时小组是出于对学生的交流的便捷性考虑,而固定小组则是出于从学生学习能力、成绩等不同角度综合考量的,确保小组搭配的合理性。
2.2合理分工
教师可以按照“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和一个学困生”的比例进行分组,设定以优等生为核心的互帮互助小组,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小组中,优等生主要扮演“老师”的角色,要积极主动地带动组内成员学习交流,纠正问题,解答疑惑,引导组内成员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进一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中等生在小组中的主要作用则是提出问题,交流解决措施,讨论学习方法。学困生在小组中需要借助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帮助,不断开拓思路,动手实践,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2.3展示生物课题的研究成果
在各个学习小组都完成教师布置的生物课题任务后,教师让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详细陈述成果,如在课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查阅了哪些资料;在课中探讨阶段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最后获得了哪些收获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投票选出任务完成得最佳的小组并给予其奖励。此外,教师应详细讲解和分析各个学习小组存在的问题,力求达到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目的,同时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是一门知识内容多样化的课程,教材中包含大量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或是试验。合作学习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不仅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素丽.浅谈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策略[J].魅力中国,2019,(32):111-112.
[2]温玉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7):121.
福建省惠安县东桥中学 张华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生物课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以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小组间成员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模式来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
1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贴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无法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目的,对初中生物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虽然进行了分组合作,但是学生参与度较低,思考、交流和讨论总是固定的几位学生,无法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平等和互动的特点。此外,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实际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生物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上,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较少,而且没有进行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教师就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无法达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目的。
1.2教学设计不合理,缺少探究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才会有合作学习的欲望,有的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设计的问题过难,又没有提示引导,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缺少深入思考的空间,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那这样的小组合作只能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合理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工作便是建立小组,为后续各项互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分组是否科学直接关乎学生学习是否有效,也关乎整个小组学习的氛围是否热烈。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应优先深入且全面地认识与了解班内所有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且科学地分组,尽可能保证小组之中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如将较为外向活泼的学生同内向害羞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保证小组学习不会出现学生不愿交流或是过于活泼等极端现象。在分配小组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座位分配是否便于交流。如将同小组的学生安排为同桌或是前后桌,以便能够随时开展讨论,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尝试建立固定小组与临时小组联合的学习模式,临时小组是出于对学生的交流的便捷性考虑,而固定小组则是出于从学生学习能力、成绩等不同角度综合考量的,确保小组搭配的合理性。
2.2合理分工
教师可以按照“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和一个学困生”的比例进行分组,设定以优等生为核心的互帮互助小组,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小组中,优等生主要扮演“老师”的角色,要积极主动地带动组内成员学习交流,纠正问题,解答疑惑,引导组内成员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进一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中等生在小组中的主要作用则是提出问题,交流解决措施,讨论学习方法。学困生在小组中需要借助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帮助,不断开拓思路,动手实践,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2.3展示生物课题的研究成果
在各个学习小组都完成教师布置的生物课题任务后,教师让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详细陈述成果,如在课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查阅了哪些资料;在课中探讨阶段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最后获得了哪些收获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投票选出任务完成得最佳的小组并给予其奖励。此外,教师应详细讲解和分析各个学习小组存在的问题,力求达到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目的,同时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是一门知识内容多样化的课程,教材中包含大量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或是试验。合作学习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不仅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素丽.浅谈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策略[J].魅力中国,2019,(32):111-112.
[2]温玉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7):121.
福建省惠安县东桥中学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