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砺:温润于我,是一生的修炼

来源 :芒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ianwan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砺,湖南宁乡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长沙市书协副主席。
  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也是李砺的人生艺术。
  看过很多关于李砺的文字,大都会提及他温润儒雅的个性。见面之后,果不其然。他的身上,有着南方人特有的温和、厚道,虽不善言辞,但他的话语传达着一种睿智和浓厚的文人情怀。
  李砺的家,同样浸润着浓浓的古典意蕴,静谧如世外桃源。在这方小天地里,他平静地读书,写字,作画,治印。如他所说,“艺术能净化心灵,提起笔,任何烦恼便都抛之脑后了。”
  “一扎进去,什么都忘了”
  李砺是湖湘印人中少有的诗书画印兼能者,而他的从艺之路,其实颇为曲折。
  在从事专业的篆刻书画之前,他曾当过泥工、财务、记者,也做过生意,开过餐馆,闲暇时间,就玩玩诗书画印。北漂五年,虽然努力,但最终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只有失败的教训”。
  2005年,北漂归来的他没有衣锦还乡。行囊里,除了几箱书和一叠厚厚的书画作品,和一个中国书协会员的头衔,再无他物。作为一个家的顶梁柱,将近不惑之年的他当然焦虑,可对于那些三五千块钱一个月的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的李砺深知,这根本不够。
  “打工,毕竟是在帮别人做事,到最后,自己什么都没留下。人,还是要为自己活着,为追求活着。我喜欢诗书画印,与生俱来,我觉得只有扎进里面才能找到快乐。”几个月后,李砺来到长沙,在清水塘租了个巴掌大的门面,开始了以书画篆刻为生的生活。
  起初,因为没有名气,店里生意冷清,一年到头才赚了两万多块。一家人住在附近的廉租房里,基本要靠吃老本过日子。
  2006年,李砺的父亲检查出患有尿毒症,家境原本就不富裕的他,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父亲住院的一年半多时间里,他几乎花掉了所有积蓄,甚至拿出了多年积攒的买房钱。
  “很多事情压着你,当然会烦。不过烦的时候我就看书写字,一扎进去,什么都忘了。”李砺说。也许是父亲从小的教育,他不喜欢抱怨,也很少恼怒。
  “父亲很温存,也很善良,更肯帮人,乡邻有什么事,他能帮上的都尽力帮。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父亲跟谁争吵过,长这么大也没挨过父亲的打骂。父亲话语不多,但父亲的话都很有份量,我们姊妹都很听父亲的话,更重要的是父亲用他的行动教育了我们怎么做人。”
  正是这种不温不火的个性,让李砺能平静地坚守。在他的耐心经营下,店里生意一天天好起来,从年收入两三万,到后来数十万。而他的书印造诣也日臻佳境,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
  诗书画印,都是一份禅修
  笔墨金石传情,重在求道。在艺术领域小有成绩之后,李砺又把目光投向了篆刻理论的研究。
  应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邀请,他花费两年时间搜集资料、布局谋篇,埋头书斋,写出洋洋洒洒十几万字的《湖湘文库》系列之一的《湖湘篆刻》,填补了湖湘篆刻史料研究的空白。
  李砺说,为写好这本书,他经常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个中艰辛,非亲历者不能体味。“一个人,不能总满足于当下,要时刻提醒自己,更进一步。当了名家,就要思考如何成为大家;当了大家,又要思考再如何成为大师。文无第一,艺术家永远不能停下探索的脚步,而自我升华唯一的方法,就是读书,研究。”
  李砺拿出了好几本他所著的书画篆刻专集,其中包括《湖湘篆刻》、《陶庐印谈》和即将出版的《湖南印人传》。他一本本地翻开,跟我们讲解,言语中,饱含着对篆刻的无限热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篆刻家的执着与信念。
  李砺说他信佛,所以性温和。而看他的作品,正如品读他的人。山水小品,水墨淋漓,丰韵而有禅意;大篆书法,温润古雅,亦具禅理;书籍诗文,字善文慈,似蕴禅趣;佛像印作,更透露着他多年积累的功力和心眼见佛的境界。
  如今,李砺还在不断努力,每天还在读书、写字、画画、刻印。有时,与朋友小聚,品茗话艺,吟风论道,看似平平淡淡,却没有一天不潜心琢磨,温润于他,是一生的修炼。
其他文献
“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喝茶,茶人相对来说都很朴实,又特别重情谊,即使碰到陌生人,只要说出自己是茶人,也能坐在一起聊得废寝忘食,成为知己。”  我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喝茶的,当时我在学校里学的并非茶叶专业,而是经济管理。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毕业以后我就被分配到了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对茶渐渐有了好感。我当时一边实践学习一边喝茶,结果一喝就喝了这么多年,并且喝上瘾了。对茶叶,爱不释
期刊
约罗强良的采访三次,每次都因他临时开会被迫推迟。即使在最后接受采访时,也是他刚加班洗漱之后。在湖南卫视节目团队,能吃苦是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即使如此,罗强良团队仍以冒险拼命扬名整个湖南广电。  也是,从《谁是英雄》到《智勇大冲关》、《芒果大直播》,哪个不是吃苦到底的节目?作为带头老大,罗强良身上霸气显露,似乎所有一切都在掌控中。  录样片时,主持人的腿在发抖  2012年,在湖南卫视的“保卫战”中,
期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馈赠和收受了很多国礼。国礼由国家元首代表国家赠送,在礼物选择上,注重体现本国或本民族的传统物质、文化特征,反映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同时,不少寻常物品也不嫌“寒碜”,上得了殿堂——  防弹轿车  时间:1949年  见证:新中国第一次外访  1949年12月,毛主席乘专列前往苏联,这是他第一次跨出国门,也是新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出访。  毛泽东进入北平时,他乘坐美式吉普车检阅部队的照
期刊
桃子湖畔,岳麓山下,有个凤凰山庄,普贤国学馆就“藏”在其中一套公寓中。看似不显眼,但是用馆长饶层林的话说,这里是文脉昌盛之地。  普贤国学馆仿效传统私塾,教授孩子传统经典和日常礼仪。孩子从4岁到9岁半不等。普贤国学馆是中国传统童蒙教育复兴的一个缩影。如何通过传统礼学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和观念,又不失其烂漫的天性,普贤的探索有着真实的收获和困惑。我们在普贤度过一天,改变了对传统教育“中规中矩”的固有
期刊
一本书,一句话,一个故事,一种情节。阅读并不枯燥乏味,而是一种充满趣味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要找对书,找对读书的方式。  来自生活的才是好书  著名主持人:汪涵  我读书不分种类,想看什么类型就去看,就比如想吃肉了就找肉吃,想吃青菜就找青菜吃。凭兴趣阅读,兴趣就是你的方向和系统。  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我觉得来自生活的书才是好书,用咱们的行话叫“接地气”。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今天读起来很雅,但
期刊
“见证孩子的成长很幸福,办幼儿园要有慈善的心理,跟办企业不一样,不能急功近利,最大的效益是未来。苹果树出来的孩子,有一天可能会成为中国未来的主席和未来的乔布斯,那时候我的成就感该多大啊!这种幸福要有担当,每次到园里去,孩子们围过来,抱着我,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人物简介:邱珲,苹果树国际幼儿园董事长  见到邱珲之前,我从未想过名片可以做得这般充满童趣,如一副轻快的图画:一颗长满了苹果的大树下,站
期刊
“寻找最美小县城”第十三站  编前语:  从湘江之源蓝山到花瑶古寨隆回、茶乡古丈、古祠堂之乡汝城,再到青砖黛瓦的东安、旖旎风光古韵犹存的桑植、云山古村的岳阳,国藩故里的双峰,闯王迷踪的石门。这一期,我们来到了南岳。这里是“宗教圣地”、“中华寿岳”,处处存留神秘的传奇。  若是没去过南岳,也必定知晓它的大名。因为它的存在,上至老人,下至小孩,耳熟能详。只是,或许你还不知道吧,“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
期刊
施金虎:读书要像莫言一样,多读书,会读书。挑选自己的爱好,和自己接近的,不一定每一本都要一字一句读到尾,而是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擅于思考,汲取精华,才是真正会读书的人。  徐广泽:读书要选自己感兴趣的,特别是严肃文学。现在的一些小说,文学修养太差,不足以阅读。网络文学的出现是正常的,但不管网络媒体多发达,能保存下来的还是纸质的严肃文学。  张靓颖:我喜欢看书,源于我喜欢听故事。一个人的生命不会太
期刊
“鱼米之乡”的美称,让常德拥有得天独厚的饮食资源,也使得常德的饮食在制作方法上自成一派,无论是炖、炒、卤、炸、烩,还是蒸、烤、炙、溜,都能体现浓厚的常德特色,石门的饮食文化由此衍生。  牵“肠”挂肚石门肥肠  来到石门,印象最深的是在当你走在街头,可以看到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肠子馆,特别是石门火车站通往街市的两旁,肠子馆林立,是有名的石门“肠子一条街”。毫不夸张地说,干锅肥肠在石门的地位,等同臭豆腐
期刊
1.现代飞思  靠着韩剧《城市猎人》,现代飞思成为高富帅必备泡妞工具。不走常规路线的完美的设计,采用的“非对称思维”打破了常规的汽车设计思维习惯,将时尚性与功能性几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惊叹。  2.MINI COUPE  MINI COUPE一改MINI传统家族方盒子的造型,融入轿跑元素,更具有男性化的特征,“头盔”型的车顶像极了“倒着带了一顶棒球帽”,是一个在可爱背后有点凶悍的小家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