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的影响

来源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o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天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到了1983年的《陕西少年》合订本。一页页翻过,1983年第6期有久别重逢的感觉。至少有两处勾起了我的回忆:一是《张海迪之歌》的图和文,我当年是在奶奶的卧室看的。二是封三的编辑剪影,陈如意编辑说:“我捧的这一摞稿件中,一定有你的!”我后来投稿,经常会想起这句话。
  那时我还没有订《陕西少年》,都是从高年级同学手里传着看的,主人是谁,并不知晓。今天看的是《陕西少年》,明天看的可能是另一个杂志,一期和一期也连不上。
  《陕西少年》1985年更名为《少年月刊》,我开始订阅。第二年,杂志招聘刊外发行员,我写信应聘,居然成了。在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帮助下,班上不少同学都订了这个杂志,我也被评为优秀刊外发行员。名字印在杂志上,虽然不是文章发表,但对我来说,也是无上光荣的事。
  《作文》是河南的一份杂志,每期封二都登有 “作家寄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儿童文学作家任大星先生的话。不夸张地说,他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写作,我可以背诵下来。
  文章大都是写给别人看的。如果你的文章写的尽是一些别人想得到、说得出的东西,谁还会对你的文章发生非看不可的兴趣呢。所以,小学生们写作文,也应该懂得:要尽最大努力去写自己的切身感受、體会和见地。
  书此与《作文》的小读者们共勉。
  任大星
   1985年1月16日
  这本杂志也是别人的,到我手里时封面都快掉了。还好没完全掉,要不我就看不到这段话了。2013年,我给任大星先生发邮件,表达敬意。
  我看到的第一本《儿童文学》杂志是1985年第 4期,是当年暑假在西安的一个报刊门市部买的。这期杂志登有田晓菲的诗。诗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但她的名字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她只比我大几岁,却发表了那么多作品。
  我能走上写作的道路,不是名著、大部头的熏陶,而是一本本刊物的影响。之所以身边刊物多于书,我分析,一是刊物比书便宜,同样的价钱,可以订很多刊物;二是容量小,很快就能看完,然后再传给下一个人,效率高。
  可惜,当时并没有看到《东方少年》杂志,否则,我今天就会写一篇“我和《东方少年》”的故事来。
其他文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三月份起我们开始在家上网课,接受线上教学,这对于老师和同学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给这个沉闷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  第一次上直播课,我就出了点儿状况,好不容易登录成功,结果发现自己的名字居然成了“复仇者联盟”!老师点到我的名字时,开玩笑地问:“你想找谁复仇?”我大呼冤枉,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我都不知道,更郁闷的是我自己无法修改。  一次,我起床比
期刊
我差不多有一年没看到奶奶了。  我还记得去年完美的春节:奶奶准备美味的年夜饭,爸爸张贴喜庆的春联,妈妈和我还有妹妹忙着收拾家务……一家人在一起热闹非凡。  今年这个除夕夜,奶奶却远在安徽南部的故乡。  我曾提议回老家过年,但受疫情影响,这个计划化为泡影。奶奶一人在皖南山区,诺大的房屋和院子里只有她一人。门前的小河静静地陪伴着她老人家。  吃年夜饭时,我总感觉怪怪的。本该一家人团团圆圆,可是奶奶常坐
期刊
2020年的春节因为新冠肺炎病毒而变得分外特殊!原本喜庆热闹的城市在一瞬间寂静了,露出了它本来的模样——冬末春初的料峭和钢筋水泥的漠然裹挟着,一股脑儿向人们袭来,时时刻刻提醒着人类:嘿,是你们想要和大自然掰手腕吗?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我仿佛看到它在空荡的城市上空叫嚣、大笑。因感染病毒,每天都有人来不及告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爸爸说,那些死亡数据不是数据,是病毒给我们下的挑战书!这份挑战书,他接
期刊
“撒把儿”是我们厂洼街7号院物业的一位叔叔的外号。为什么叫他“撒把儿”?因为“撒把儿”叔叔上班总是优哉游哉,经常不见踪影。见到我时,他总爱逗我:“小嘎巴豆子,作业写完了么?”  可是有一天他变了。新冠病毒肆虐,小区开始实行管制,从那时起,我几乎天天都能在门口看见他,我从来没看到他那么认真过。每次我和家人从外面回来,他都要给我们量体温、做登记,还一直提醒健忘的爷爷奶奶带上出入证,没有因为我们之间很熟
期刊
“妈妈,我那些漫画书呢?”  下午放学,路路刚回到家里,就发现他那堆放在写字桌上的漫画书不见了!  “你老是看那些乱七八糟的课外书,太影响学习了!”妈妈立刻大声教训他,“我……哼,反正你是再也看不到它们了!”  “什么?”路路急了,“它们可是我好不容易才收集来的!您把它们放在哪儿了?!”  妈妈刚要开口,却被远处传来的一声吆喝打断了:“收废品喽!”  “喏,听见了吧?我把你那些书卖给收废品的了。”
期刊
你读过任溶溶爷爷写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吗?故事里的没头脑总丢三落四;不高兴老喜欢耍小性子,所以闹了不少笑话。  有的同学写起作文来,也总是这么“没头脑”,不信请看:  第一种表现:挂羊头卖狗肉  习作《再见了,朋友》回忆自己与好朋友程程相识、相处的时光,可写到自己和朋友一起偷摘别人院子里的枣儿时,作者思如泉涌,花了大半文字去写自己内心的矛盾,回忆小时候自己捡到一支笔藏起来,妈妈教导自己做人做事要光
期刊
一列火车减速行驶,停靠在小站的站台,  一个穿着工装的人上车,坐到小孩对面。  “叔叔,您是做什么的呀?”  “我是泥水匠。”工装上的泥点仿佛也在附和。  小孩的眼神似懂又非懂。  泥水匠接着说:“搅拌水泥、河沙,砌砖修房,架桥,明白吧?”  “哇,这工作真好玩,玩泥巴、河沙,堆积木!”  穿过几条隧道,来到下一站,  一个穿西装的人上来,坐在小孩旁边。  “您是做什么的?叔叔。”  “投资。”那
期刊
我是不善于运动的,由于身体过胖,每次跑步都颤颤巍巍,跑上一百米就开始喘。每次体育课上的两百米跑,我基本上都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而且一过终点,必然瘫在地上,面色通红,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个别不厚道的同学称我为“胖狗”,唉,狗也比我跑得快啊!長跑真是我这个胖子的噩梦。  临近冬运会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同学们要参加的比赛项目,教室里只有粉笔与黑板摩擦的嚓嚓声。我暗暗想:我体育不行,不会被选上的。我开始
期刊
一年一度的风筝节要到了,安静的蝶镇渐渐喧闹起来,镇上来来往往的,都是举着风筝的孩子。  风筝节那天,蝶镇的孩子们有一场放风筝比赛,风筝每个孩子自己制作,风筝线是统一的,谁的风筝由线放到头时,风筝依然在天上飞,谁就能赢得比赛大奖。大奖是千元奖金。  蝶镇的风筝很有名,种类多,颜色亮,飞得高。只是飞高了的风筝总会挣断线,风筝线放到头还没飞离的风筝,实在是极少,至少这三年都没有谁得到大奖。  虽然大奖难
期刊
大地是一座开心学堂  花草树木  和各种动物,都来这里上学  大家在一起,认识土地  认识太阳  草木在学习生长  百花在练习散发芳香  蜜蜂在学习采花酿蜜  鸟儿在练习  自由飞翔  蝴蝶在表演舞蹈  蚯蚓在泥里,反复耕耘  它们谁也不愿意  错过时光  大地是一座开心学堂  在这座学堂里  它们交出的作业  春天是翠綠,是百花芳香  秋天是金黄,是果实挂满树上  是鸟儿你来我往  一切蓬勃向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