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n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要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努力做到课前精备、课上精问、精练,构建常态、和谐、形态优美的“生态”课堂。
  关键词:生态课堂;精备;精问;精练;常态;和谐;形态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16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生成高效的生态课堂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但如何“顺着自然”一直是化学课教学实践的难题。本人前段时间观摩了几所中学一些示范课,产生了如何构建初中化学生态课堂的高效性策略的设想。
  一、精备、精问、精练,彰显“三精”理念
  1.精备,应对复杂课堂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做好备课这一环节。要想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备课”应该做好以下四点:一“备”内容,这是最常规的、最基本做法。二“备”学生,既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又顾及学生将来的知识体系学习。三“备”方法。它既备教法,重视讲授技巧,也备学法,注重学习规律的总结。四“备”情感。学生听了之后能有什么样的吸收效果,能引起怎样的情感共鸣,上课老师应该考虑在内!课例: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这一节,课本的结构为:一、水的分解,主要是电解水的实验与分解反应的概念;二、水的合成,主要是氢气的燃烧实验与化合反应的概念;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一位老师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先进行两个实验教学,四个概念教学;然后大胆地处理教材,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分解、水的合成三种情况下,水分子的变化规律,找出在三种情况下,水分子有哪些项目是不变的,有哪些项目是改变的,又有哪些项目是可能改变的,都一一作了分析比较,这样,不仅对现有知识的学习起到巩固作用,而且对将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也会有帮助。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是应以教材为本,但又应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教学中机械地“以教材为本”。
  2.精问,诱导学生深思
  美国教育专家卡尔汉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具有设疑、激趣、引思的重要功能,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与对象,充分发挥提问的效能。课例:老师在讲托盘天平使用方法时,讲了天平的结构,天平的精确度,使用过程等。讲称量过程时,不仅讲解了称量物体的质量,还讲解了称量一定量药品的过程,罗列了许多可能在试题中会出现的问题,如,如何称量12.6g的食盐?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应怎么办?指针偏右,应该怎么办?药品与砝码左右放置颠倒了,结果如何?读数是不是一定会变小?问题的提出紧紧牵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条件反射中找到了难点、进而突破难点、掌握了难点。
  3.精练,知识当堂巩固
  课堂练习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新学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促进学生往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老师要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加之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使得课堂显现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利用课件的形式把本节的主要内容或重点知识点,变成过关测试题展示给学生,当堂做、当堂讲、当堂评。教师要能够将中考考点与题型分析、答题技巧有机融合到课堂设计中,实战性强,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实际理解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例:在学习“生活中的酸和碱”这一节,老师呈现的课堂练习如下:
  (1)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 。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 。pH=7时,溶液显 性。
  (2)“雪碧”等碳酸型饮料饮用前晃动后打开,其pH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用一种试剂(或试纸)就能一次性把Ca(OH)2、NaCl、HCl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或试纸)是( )
  A.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水 D.都不对
  后一个练习题在前一个练习题的基础上有效、有梯度展开,而不是在一个平面做文章。如行云流水,层层递进,一环紧扣一环,学生接受起来容易,水到渠成!再加上老师讲练结合,注意适时评价,及时总结,使学生易于记忆,教学效果好。
  二、以常态、和谐、形态,诠释“生态”课堂
  1.常态,然后才是生态
  新课程标准出台以来,各地各级各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示范课、公开课活动,相比之下,常态课仍然是“涛声依旧”,然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常态课所能到达的。“常态”应是“生态”的一个内涵。“生态”的课堂,首先应是一“正常”的课堂,它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矫情的表演、没有完美的展示,有的是激情的投入、和谐的互动!课例:一位老师的习题评讲课是这样上的,首先是对习题中所出现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认真分析、统计,借以判断习题的难易度、重点、难点;再次是对学生答题的分析,进行有关的成绩统计、分析和处理,经过这样充分的准备,使得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的放矢。整个讲授过程平平实实,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而又循序渐进,学生没有“被合作”、“被讨论”等,这堂课是一节平常的、正常的家常课!课堂效果好也是毋庸置疑的。
  2.和谐,生态课堂指标
  教师授课激情飞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热情高涨,这样的课堂当然是灵动的课堂、“动感”的课堂,但并不就是等于生态课堂!这样的课堂总是充满着躁动的激情、充塞着表达的欲望,缺乏学生深入的思考,缺乏对学生思维适度的训练!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师生在愉悦中互动,问题在互动中解决。这应该算是生态课堂的一个特征。课例:听了一位老师的化学课,在讲天平的使用过程时,老师不仅说明了称量一般药品时,要在两托盘上放相同的纸片,还说明称量有腐蚀性药品时,要将药品置于玻璃器皿。讲称量过程时,不仅讲解了称量物体的质量,还讲解了称量一定量药品的过程,整个授课过程,目标明确,结构严谨,面向全体学生,更注重个别差异,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流,课堂自由、宽松、平等、和谐,应该算是生态课堂的一个典范。
  3.形态,生态课堂标签
  老师极佳的形态,是生态课堂必不可少的标签。得体的服饰、流利的谈吐、恰当的体肢语言、精气的神态,无一不是生态课堂有形的外观。课例: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的开篇第一课,当讲到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时,一位老师从自己穿着的衣服入手,说明服装面料有许多来自化学制品,从而拓展开来,讲解了服装面料的各种材料。在讲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时,老师随手取来一张纸,轻柔地撕开,再撕开,再用火柴点燃其中的一小张,老师在做这些时,从容大方,向学生娓娓道来,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响应。他们用不同的优美形态,给生态课堂贴上了牢不可揭的标签。
  三、结语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要在课前精心准备,精细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以常态、和谐、形态为核心,生成务实高效的化学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 生态课堂让教育回归本真——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教育系列“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调查之一[N].中国教育报,2012-12-11
  [2] 百度百科:生态课堂:baike.baidu.com
其他文献
王靈灵  出生日期:2006年8月14日  爱好:舞蹈  座右铭:An idle youth, a needy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就读学校班级:山东省梁山县杨营中学七年级(6)班  指导老师:于莹  I am a happy girl in people’s eyes, because I smile a lot. When my friends see me, they w
摘要:文章以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教学为例,针对目前实验探究课中只注重形式和内容,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现象,提出了如何在实验探究课中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探究教学;教学设计;思维能力培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7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1]中提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
摘要:复习课堂由于缺乏新意,往往学生兴趣不足,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复习效率低。可以借助多媒体,应用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了解学生情况,同时设计复习过程,维持教学动态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化学复习课堂;激发兴趣;发挥能动性;维持动态平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8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摘要:文章以“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教学设计为例,以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多元材料时代的历史变革引导学生进行铁、铜知识的学习,将化学史教学融入课堂,也落实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键词:教学设计;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多元材料时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3-004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的提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人的全面发
摘要: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是化学的源泉。将生活元素引入到化学教学活动中,使化学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关注身边生活,在生活中理解化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提高。文章立足于高中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结合教学案例,就如何使化学教学生活化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7—003
摘要: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整个化学必修1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以鲁科版《化学1》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阐述新课程理念下,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元素观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开展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学习积极性;元素观;科学探究的基
摘要:在高三元素与化合物的复习中,把微实验带入课堂,通过实验的探究,整合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化学实验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对化学知识整体把握有帮助,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微实验;高三复习;二氧化硫;氯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8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
摘要:分析阐述了高中生化学学习中需要形成的信息素养,对高考化学题中典型图形信息题举例并作了分类和解析,对每类题中信息呈现方式与解读策略方法作了一般性归纳和总结,在识图、析图和用图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图形;信息;解读;策略与方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
Here’s Scarlett, in the garden of a friend’s house in London on a sunny summer morning. It is the kind of mornings that are unusual in England. Scarlett is twelve years old (“Thirteen in November,” sh
摘要:基于化学深度学习的已有研究和观点的分析,以高中化学鲁科版《化学2(必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例,进行基于实验探究促进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最后对该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反思。  关键词:实验探究;原电池;概念原理;问题串;深度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1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