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导学模式下学生应该怎样做好语文课堂笔记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j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学课堂里教师讲得少、学生参与得多,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一时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做好语文课堂笔记,产生了很多困惑:黑板上板书变少,没有东西可记;PPT课件、电子白板展示,知识量大,速度跟不上,疲于应付;笔记做了、书写满了,要用时找不到,过后自己也看不明白。
  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下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堂笔记作一个详细的指导。
  一、作好课堂笔记需要准备好“笔记四宝”
  一支多色笔,用于区分重难点。多色笔便于区分各类知识点,能带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回忆。笔者认为使用三色笔比较合适:课前自读时对文本的圈点、旁注,一般情况建议学生用黑色笔;喜欢的、重要的句子,有疑问的地方,一般建议用蓝色笔;课堂讲解的重难点,老师课堂上对知识点做的拓展、延伸,老师的答疑,纠正课前自读时有误的旁注,一般建议用红色笔。通过颜色来区分各类知识,重难点一目了然,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时会更有针对性。
  一套属于自己的符号。符号用于根据问题要求筛选信息,可将文本信息分门别类,便于课堂展示,便于在应试中提取信息为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如在古诗文教学中笔者一般建议学生意象用“”划记;直抒胸臆的句子用“﹏﹏”划记;重要的文言字词用“○”圈出;能帮助理解文章结构思路线索的词语(人、物、事、时间、地点等)用“□”标记;诗眼、文眼,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用“▲”标记。如右图(1)这位学生在作笔记时就采用了“ ”“ ”“○”“□”等符号,并在使用时形成了自己的规律,这样在提取信息回答问题时更便捷、精确。
  便条贴。书本的空白处毕竟有限,便条贴可用于对课文进行补充,特别是补充作者、写作背景等资料,整理文章思路,记录整体板书,课后补充。如右图(2),学生记录的是文章的整体结构。
  笔记本。不需要太大、要便于随身携带,用于记录老师随堂补充的成体系的知识点,如知识树;用于积累字音、字形、成语等基础知识;用于课后整理归纳知识点,以探寻规律、形成体系;还可收集自己平时学习中出错的地方。如右图(3),学生在筆记本上整理的是《赤壁赋》中“乎”字的用法。
  二、课堂之上做好笔记有方法
  对文本的分析要记在文本相应的文段旁边。很多同学在课堂上都有认真做笔记,但收效甚微,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做笔记时只是囫囵吞枣,找个空白处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笔记像“豆腐块”,与文本脱离。语文阅读教学的笔记一般有两种:一是对文本的分析;二是对知识点的归纳。对文本的分析是一个由文章到体悟,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只有结论与文章结合起来才能展现鉴赏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能力也是学生在应试中应该具备的,这部分笔记要记在文本相应的文段旁边。对知识点的归纳则比较系统,老师一般会将其做成知识树,这部分笔记需要一个相对宽的空白处,整体记录,必要时可用便条贴或是记录在笔记本上。如图(4)中,这位学生将对文本的分析都记在了文章相应处,而在左上角上则集中记录了“手法”知识树。
  笔记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录。在同学展示、老师点评的同时学生就应该记录笔记,而不是等到老师小结时才来抄灯片。在学习过程中记录笔记,笔记是活的,展现的是问题探究的过程,学生更专注,也能避免速度跟不上的尴尬。
  要随时捕捉老师口头阐述补充的知识。除老师重点板书的知识点外,老师口头阐述的知识也需要记录。首先,课堂上很多时候老师们只会板书关键字词或是重要知识点,至于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带有应试性、功利性强,在课文教学中老师一般情况下只是口头阐述,不会在黑板上板书,而这些解题思路和技巧往往带有规律性,在课文教学中掌握了,养成了好的思考习惯,就能为高三备考服务。其次,语文课堂博大精深,语文老师时常旁征博引,这些引用的诗文、典故,往往在将来写作文时会有帮助,也是学生应该要记录的重点。
  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好习惯比好分数更重要,做笔记,是一门学问,要重视学习过程,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刚开始时觉得纷繁复杂,一旦养成了好的习惯,相信在语文学习中将事半功倍。
  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魅力
  陕西省岐山县益店镇中心小学 惠红娟
  新课改要求教学能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力争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一、联系生活,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数学知识、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用圆形,改用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常见的事例,却引发了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圆形的?究竟圆形有何特点?如果改用其他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境?为了进一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利用电脑适时播放小动物乘坐在各种不同形状的车子上行进时的状态,真是妙趣横生,课堂内一派欢声笑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圆的兴趣与热情。
  二、合理运用生活情境
  数学缘于生活,生活中有充满数学。在数学中,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寓教于趣。如在“认识人民币”时可创设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交易。在活动开始之前,让学生剪下附页上的人民币: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来认识这些人民币。活动后,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多少钱。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而且让学生感知了数学,理解了数学,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使其生活在数学乐园中。   三、再现生活,探究数学
  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呈现教学内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如在教学《简便运算》时,可创设如下情境:妈妈去商场,看中了一件短袖(单价38元),一件上衣(62元),开好发票后,去付款,收银员说:“短袖和上衣共100元”。妈妈包里共有216元,她抽出100元付款,你能帮妈妈算出他包里还有多少钱吗?学生根据购物的实际经验,先算出38+62=100(元),再用216-100=116(元),从而探究出简便算法。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创设生活情境,而且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学习了“圆”以后,让学生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侦探员只要量出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大约身高?”等等。
  第二,用數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如学习了“正比例、反比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成正比例,成反比例的例子;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说说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经常这样做,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化思想,自觉地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第三,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了面积的有关计算后,我把学生带到熟悉的操场,先让学生对操场进行测量,然后提出,根据所测数据同学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个个积极动脑,提出了很多问题:操场的面积是多少?我们学校有420名学生,上早操时人均占地面积是多少?若在操场地面铺上0.3米厚的水泥地板,需要水泥多少立方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实践意识增强了,数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努力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数得清的生动的生活场面,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那样的话,我坚信,我们的数学教育一定能获得长足发展。
其他文献
幼儿期是心灵最敏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幼儿的是与非、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等基本概念就是在这个时期潜移默化形成的。他们在这个时期初步学会如何待人接物,知道向往什么、厌恶什么……所有这些将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早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社会上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重视孩子身体发育好,会识字就可以了,却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致使孩子任性、自私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推进下,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等,已成为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的焦点。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证明,要减负就要向45分钟要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重要的还是提高教师直接教学的有效性。电子白板的使用改变了以往多媒体教学的固定性,让思想品德课真正变得生动又灵活。  一、电子白板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白板有强大的软件功能,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水平。为促进教学质量,特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学历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针,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底子薄、自学能力差的特点,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本课程教学目标:培养机电控制维修的一线技术人员。  二、明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期刊
近几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增多,锦屏镇景范完小1-6年级,读着儿童院43名学生,几年来,象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孤儿、单亲儿童、智障儿童、留守儿童等等,给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许多不便,留守儿童存在自身毛病,社会、家庭也给留守儿童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教育留守儿童,老师用了许多办法,都收效不大。留守儿童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现作如下分析。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自身问题  留守儿童自身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重点,这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同一年龄阶段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与城市学生相比却差距较大。这是为什么呢?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水平?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说好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中,除了课上交流运用普通话之外,课下活动以及在家与人交流都是说方言。这就使方言与普通话不能正常切换。学生对于丰富的感情、场景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有话写不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这一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但实际教学中,往往不尽如此。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或知识的迁移,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于课堂教学,甚至会出现与课堂相违背的行为,这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的情况,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气氛应严肃、活泼
期刊
作文是书面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作文训练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内容,作文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使我体会到作文指导一定要和阅读紧密结合,我的做法是:  一、根据课文内容,训练学生作文内容的表达  小学生作文,往往用概括性极强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太好了”“很美丽”“很壮观”等语句,使人读后只感到喊空话,唱高调。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读教学中我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期刊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喜欢与数字宝宝玩游戏。  2.引导幼儿掌握从具体到抽象的数量关系。  3.培養幼儿默数和记忆的能力。  活动准备:大演示版、鼓、雪花片  活动过程:  第一,听音乐《小鼓响咚咚》入场。  1.小鼓真听话,我们让他响几声,它就响几声。今天,小鼓来到了我们班,想和我们玩游戏,小鼓响几下,小朋友就拍几下手,小鼓响得时候,小朋友在心里默默地数,老师说开始,小朋友才能拍。
期刊
有几只天鹅来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上面的这段文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天鹅的故事》一文中的片断,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
期刊
從奥地利学习回来后,休息了一个多星期后,7月30日参加中国国际合唱节指挥大师班(工作坊)为期六天的培训。在这六天里,我们聆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8位世界指挥大师和顶级合唱团。有的大师运用各种方法讲述合唱指挥的方法和技巧,有的大师把自己带的合唱团请到舞台上来,做了很多示范排练。让我们欣赏到优秀合唱团是怎么排练的,怎样才能把合唱团的水平提高等等。六天结束后,我翻了翻笔记,突然有种想把它写下来的冲动,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