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大事瞭望等信息四则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l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大挑战 实现新发展
  2009年中国大事瞭望
  
  2009年是应对国际国内环境重大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大事不断、任重道远。
  新中国喜迎60华诞 2009年,中国人民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是站在改革开放30年后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崭新出发。
  “两会”召开为全年工作定调2009年三月将召开11届人大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11届二次会议,“应对危机、科学发展”将成为代表委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两会”将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西藏平叛和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的历史性胜利,解放了苦难深重的百万农奴,西藏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50年来,西藏得到很大发展。
  澳门将选举新特首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纪念日,澳门特区政府将举办系列庆祝活动。根据澳门基本法,2009年将进行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和第四届立法会选举。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91年前,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大幕,也为穿越世纪风云的青春史诗写下续篇。通过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中国人民将更高地举起爱国和进步的旗帜,发扬民主、崇尚科学,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
  摘自2009.1.2《深圳特区报》
  
  中国今年要探索火星了
  
  中俄联合火星探测项目副总设计师陈昌亚近日介绍说,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10月将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飞向火星。经过3.5亿千米的漫长飞行,预计在2010年8月抵达火星,并绕着火星探测。“萤火一号”主要携带八件仪器,包括两台摄像机,两台磁强计以及离子探测包、光学成像仪等仪器。“萤火一号”将对火星和“火卫1”拍照,努力在火星上寻找水源,甚至是生命的迹象。此外,还有三项科学任务: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探测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揭示类地行星的空间环境演化特征。火星每15至17年最接近地球,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机。此次选择在2010年8月抵达火星,正是基于这个目的,届时火星距离地球5 600万千米。
  陈昌亚表示,“萤火一号”的寿命暂定一年。它将遇到的最大挑战是7个长达8.8小时的火星阴影,由于“萤火一号”从太阳接受能量,因此在火星阴影中卫星必须进入休眠状态,等待火星阴影结束后重新启动。届时舱外温度只有负200摄氏度以下,过低的温度可能将“萤火一号”“冻死”。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萤火一号”防冻进行技术攻关。▲
  摘自2009.1.7《北京日报》
  
  全球变暖将中场休息10年
  
  英国《自然》杂志发出全球首个正式10年期气候预报:德国研究小组声称,2000年至2007年所呈现出的气温没有进一步升高的势头,很可能还将再持续10年。但全球平均气温仍将会持续偏高,气候变暖仍是大趋势,这仅仅是“中场休息”而已。
  这种结论来自对海洋温度的测量,海洋洋流的自然改变,有可能暂时抵消温室效应。在未来1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区表面温度将会轻微下降;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洋温度将不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应相对稳定。2007年,英国哈德利中心气候预测和研究小组也提出了10年期气候初步预测,认为自然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将局部抵消全球变暖。同时也预计:气候将会持续变暖,至少在2009年之后的5年里,有可能打破目前最热年份的记录。这个小组结合未来自然条件“难以预测的变化”、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阳光浮尘等因素,特别是将海洋和大气条件作为研究的基础。
  即使没有全球变暖,10年期的气候变化预测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比如,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飓风增多或减少,或者是长期干旱的重复发生等。▲
  摘自2008.5.7《北京晚报》
  
  世界有哪些干旱地区
  
  干旱指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过分干燥,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由于一个地方是否干旱或者发生旱情还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以及水源使用量的关系,所以干旱地区通常指那些极端干旱、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但是一些干燥的半湿润地区由于蒸发大于降水或者用水不足,也可以成为干旱地区。
  世界的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部、非洲大部、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澳大利亚的干旱面积占75%;其次是非洲,干旱面积占总面积的64%;再次为亚洲,干旱面积占46%;在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干旱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
  但是从绝对数字看,最大的干旱区分布在非洲和亚洲,面积之和约占世界干旱区面积的64%。世界干旱区总面积约为61亿公顷,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35%,其中9亿多公顷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近52亿公顷为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干燥的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都曾是人类的聚居区。
  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某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发生旱灾往往就是如此。▲ 摘自2009.2.9《环球时报》
其他文献
1978年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下签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1979年  ●7月15日,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先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取得经验后再在汕头、厦门设置。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1982年  ●9月1日~11日,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会议首次提出“
一、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互动    有人认为教学活动的本意在于创造幸福感,是一个师生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是合理需要被尊重、激发和引导的过程。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乐趣、激情和活力,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的成就动机和自我实现的价值目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此以往,师生都缺乏良好的自我认同感、自我满足感,缺乏好奇心和动机。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效益可想而知,同样也违背了
现在的高考侧重考查学生是否会思考、会分析,重过程、重运用。因此,复习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正确处理以下四个关系甚为必要。     一、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的关系    高考备考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发展地理思想、熟练掌握地理方法的教学过程。复习时只重视重复讲授基础知识,而不注重渗透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
一、解决问题为手段,巩固知识为目标    “着眼基础,立足课本”是最基本的复习方法。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顾知识”这种最传统的模式来实现。例如,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课本P4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针对这段材料可以提出许多问题。  【问题1】这段材料显示了什么信息?(农业区位,农业区位的变化等)  
1994年,《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美国地理教育史上纲领性文件的诞生。此次标准的制定基于地方分权背景下标准本位的地理课程改革,反映了地理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开现代地理课程发展之先河,其影响波及日本、加拿大和英国等教育强国,为其课程发展提供了范本,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因材施教——加快校本课程研发    由于美国政治上实行分权而治,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联邦与州的双重管
德国莱茵河素以清澈闻名,莱茵河畔,一直以来,大大小小的企业不少于3000家,它们生产的污水也绝不会是少量的,然而,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那么清澈呢?  原来,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负担,而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产业投资!  以德国最大的内陆港杜伊斯堡市里的两家大型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合建了一家污水处理厂,三家企业共占67%的股份,政府占33%的股份,污水处理厂由政府
高考冲刺对于每一个考生与教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如何引领学生高效复习,取得理想成绩,以下几个环节必不可少。    一归纳    重在知识体系的归纳、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归纳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的归纳等。  首先是对每个知识结构及知识点中的重点要深刻理解,难点要专项突破,并要理清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使各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加大思维训练力度,促进综合能力提高,进一步提高实践应用能
一、活动背景  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分析、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自己身边“息息相关”的商业网点布局情况。一方面,本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能对自己生活环境作出策略性研究,并能把设计方案或想法,向有关部门反映,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不断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二、活动
一、选择题    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7′E)选址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80°22′S、77°21′11″E)西南方向约7.3千米处,高程4 087米。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执行“昆仑站”的建设任务,并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读图1(MN弧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完
2010年高考尘埃落定,作为首批课改区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的高考地理试题有何特色、亮点?在引领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方面有哪些启示与意义?本文试对此做出简要评价与分析。    一、试卷考查的共性特点    1.考点分布  由表1中统计结果看,试卷涉及的主要考点包括:大气(大气运动、气候类型)、内外力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资源的利用、区位因素与产业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农业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