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的分析与调适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中的种种不良心态并从学生个人、家庭社会及学校角度提出了一些调适的对策,以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不良择业心理;生涯规划;择业观念;耐挫力
  
  大学生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面对职业选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与特征的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分的就业分配逐步转向通过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1]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毕业生数急剧增长,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们普遍感受到了来自于就业的压力。一部分素质高、能力强、勇于竞争的学生通过双向选择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如鱼得水,表现出良好的健康的择业心理;也有许多学生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竞争的风险及各种信息刺激,在拥有了更多求职自主权的同时,因不堪承受职业选择责任之重而表现出一些不良择业心理,并影响到学生的顺利就业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克服种种不良择业心理已成为毕业生迈向成功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的表现
  
  1、迷茫从众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择业心理准备不够。对就业政策了解不多,对人才市场把握不准,择业目标不明确、不现实,极易接受外部环境的暗示而频频变换主意。出校门之前,对就业意向、去向茫然不知;出校门之后,依然不知自己该到何处就业,找什么岗位就业,便随大流,别人跑苏南,他也跑苏南,别人找国企,他也找国企。要不就是在招聘会上无目标的晃荡。这部分学生在毕业生中的比重相当大,他们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与专长,确定发展方向,就业意向,既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又担心自己的择业选择是否正确,经常出现前面草草签约、急于签约,后面又后悔莫及的现象。这种迷茫彷徨心理又极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急躁等心理。
  2、嫉妒攀比
  许多同学在择业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嫉妒攀比心理。可能有部分同学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但更多的还是未能在认真分析自己及就业环境的基础上对自己明确定位,并进行心理疏导。他们有的因无法忍受别的同学找的工作比自己好而背后出击、同门残杀,以致两败俱伤、身心俱损;有的是骑驴找马,一心想找更好的工作,就业中缺乏诚信,前面签约,后面毁约,舍其所长,就其所短。
  3、自负自傲
  有些大学生过高的估价自己,尤其是就读于名校或热门专业的同学,自认为高人一等,一心要找理想的工作,就业期望值特别高,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极大的反差。这种不切实际的自负心理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就业选择,常常使他们坐失很多机遇。
  4、自轻自贱
  另一些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信心不足,过分看轻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害怕参与激烈的职场竞争。不敢主动大胆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推销自己,面试时紧张得面红耳赤、言行拘谨,甚至词不达意,这部分同学即使是才高八斗,也难以正常发挥,同样会错失许多良机。更有甚者,过分关注自己某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忽视自己的优点长处,致自我封闭、心灵扭曲,难以就业,并形成恶性循环。[2]
  5、依赖家庭
  有些同学不思进取,无主见、无专长,能力也不强,缺乏自主择业意识,不愿参与市场竞争,片面依赖父母家人所谓的社会关系,把就业的责任完全推向了家庭,出现了家长东奔西跑,学生稳坐钓台的现象。择业过程中对“关系网”的不正确的认识与依赖,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学习态度、道德修养,而且影响到社会公平竞争、量才录用的就业环境,危害极大。
  
  二、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成因
  
  1、缺乏生涯规划。大学生择业中之所以出现迷茫不定、依赖家庭等不良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生涯规划,缺乏对自己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外界职业环境的分析和认识,或是认识不清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进行职能匹配,进而确定自己的就业地域、工作类型所致。
  2、知识素养综合能力不够。因为没有明确的生涯规划,缺乏生涯目标,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去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地学习训练,时光虚度,肚里空空。大学四年里,既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深厚的人文底蕴,[3]又缺乏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高,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缺乏打拚的基础、底气,自然就会迷茫不定、信心不足,产生自卑、恐惧、焦虑等心理。某种程度上,大学生知识素养综合能力不够是引发不良就业心理的根本原因。
  3、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滞后性。大学生在校期长,从校门到校门,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生活经验,心理、社会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以及受现代价值多元化的影响等,使他们极易产生种种矛盾心态: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足够的竞争勇气;胸怀远大理想,但又不愿正视眼前现实,对自己充满信心,稍遇挫折又极易自卑;崇尚个人奋斗,但对家庭、对他人又有一定的依赖感。尤其是耐挫力不强,稍遇挫折便一蹶不振,心灰意冷。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滞后性使他们在就业中极易引发不良心态。
  4、家庭社会传统的就业理念。在过去精英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处在国家人力资源顶端,就业岗位相应集中在职位三角形的尖端,长期以来,社会也就普遍认为进了大学就意味着理想的工作,无数年轻人为了能进大学而苦苦奋斗。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到来,高校毕业生数增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提高,精英岗位已无法容纳众多毕业生,必然要出现分流。而社会家庭依然认为既然在教育上投资了高额成本,既然经受了十年寒窗的磨练,大学毕业后就应该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或只是找到一般性的工作,心理上总难以接受。这种社会家庭传统的就业理念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压力更大,一旦在就业中遇挫,往往更容易引发不良心理。
  5、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的不足
  高校办学日显功利。过度扩招、学费涨价、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未能及时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等因素也使得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另一方面学生所学非所需,这种所供非所求情况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学生求职中不良心态的发生。
  除专业课程外,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也较薄弱,许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受到系统全面的就业辅导教育,在毕业与就业,大学学习生活与择业之间缺乏有效过渡,仅仅到了大四才对有关就业政策、择业技能和心理准备等问题有所了解,这必然导致许多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还对就业、择业等问题认识不清或认识模糊,从而产生迷茫、困惑、焦虑、恐惧等情绪。
  此外,国家各项引导就业的政策未能落实到位,还未能在全社会完全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也是学生产生不良择业心态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的调适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顺利就业、满意就业的前提。
  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个人各种特质以及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源进行生涯探索,建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事件时,针对生涯资料和机会进行生涯评估,以形成生涯选择或生涯决定;进而以择其所爱、爱其所择的心情,投注其生涯选择,承负生涯角色,获致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4]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理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正确地认识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特质、职业能力及职业环境并接受自我、悦纳自我,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提高对职业选择把握能力,从而实现顺利就业、满意就业并最终避免不良择业心理。
  2、提高自身素质与技能是实现就业的根本。
  大学生在生涯规划基础之上,选择合适课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广泛涉猎,认真学习,力求术业有专攻,努力将专业知识学精、学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学会与人交流沟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及合作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5]拥有了一技之长,具有良好的素质与能力,便会临危不乱,在激烈的就业形势面前信心百倍。深化内功,拥有专长可以说是消解不良就业心理的根本途径。
  3、落实就业政策、变革传统就业理念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环境。
  一个人发展和生涯抉择的历程深深地植根于文化和经济的因素中,反映了社会的期待,受到各种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6]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为此,首先要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国家要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致力于创建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逐步消除关系就业、性别歧视等不良现象,净化就业环境,增强广大学子的就业信心;其次,要建立宽容的就业环境。社会对不同职业的认识与评价,以职业期望、社会职业取向等形式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因此要对传统的就业理念加以引导使之顺应社会现实,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就业一定要宽容、包容。接受高等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并不与所谓的“高尚”职业必然联系。各种职业都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大城市、大单位是就业,偏远地区、小单位也是就业。许多学生之所以高不成低不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找个小单位难以面对亲朋好友。社会家庭的包容、理解与支持有时会使大学生在择业中少却许多烦恼,更能顺利地就业。
  4、高校要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就业引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高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应本着市场需要的原则,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应及时更新课程,加强师资配备,拓宽专业口径,建立弹性学制,为学生顺利就业、自主创业提供有利条件;在鼓励大学生跨专业、多方向选择课程开阔知识视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博专结合,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增加技能课比重,强化技能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发展力。
  (2)认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开设就业辅导课程。要解决好学生择业、就业及今后的职业发展问题,高校配备相应的职业规划人员,认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社会、家庭、学校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考分与考取的学校,而对于所学专业、就业及今后的发展等问题则欠缺考虑,对如何实现职能的匹配更是知之甚少,学生面临就业时难免会感到困惑并引发不良心理。因此高校应认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将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目前激烈的就业形势下,目光向下,寻求创业沃土,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发展空间,关注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不是片面地看重薪资待遇。
  (3)进行心理辅导与耐挫教育。高校中要对学生进行求职心理辅导,尤其是进行强化竞争意识与增强耐挫力的教育。竞争已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确立了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就有了一定的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通过心理课程、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节不良心态的具体方法,如进行积极的暗示,正确的归因,通过多参与一些激烈的运动,与朋友聊天,听听音乐等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活动,适时、适当宣泄不良情绪,学会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接受自我,寻求心理平衡,克服焦虑、嫉妒、自卑等不良心态,增强自己的耐挫力。
  总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择业心理形成与改变的重要时期。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关注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认真分析影响因素,寻求对策,为广大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提供公平、宽容、良好的环境。大学生本人更应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瞄准就业、苦练内功、调试心态,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赢得生机,走向成功,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仲德、李晓安等,《大学生择业观不良心理初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119页。
  [2]祝庆国,《大学生择业恐惧心理分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7年第1期第104页。
  [3]赵天武,《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缓解策略》,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
  [4]谭顶良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51页。
  [5]付亚亚,《大学生就业恐惧心理特点与调节》,《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年第6期第145页。
  [6]谭顶良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47页。
其他文献
摘 要:产品创新是旅游业一个核心的话题。本课题通过对宜昌旅游产品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实现其旅游产品创新的有效策略,以求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宜昌旅游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达到全面提升其旅游产品在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的整体竞争力,而这对宜昌旅游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宜昌;旅游;创新    前言    作为中国一个传统旅游目的地,宜昌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独特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到
期刊
摘 要:民族学一直以来“重定性,轻定量”,定量研究一直裹足不前。本文将从定量研究在民族学中的发展路程及其现在的发展状况出发,探讨如何创新和完善民族学的调查方法。  关键词:民族学;定量研究    “变则通”,在日益更新繁杂的社会中,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中磨砺自身的棱角以适应变化的外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立足,才能发展。而今,数字化和定量化的渗透越来越深,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定量信息都留下
期刊
摘 要:城乡结合部是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地带,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结合部历来成为城市郊区化与农村城市化的热点地区,具有农地利用市场程度高,集约利用和流转频繁等特点,我国城乡结合部农地利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特点,结合部的土地类型复杂多样,许多农地被低效利用了或是浪费了,甚至农业用地被过渡转为非农开发,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以泰山区邱家店镇为调查对象,就城乡结合部泰山区邱家店镇土地利用过程中
期刊
摘 要: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立足于现实语境下的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是政治民主、政治廉洁、政治稳定、政治高效、政治和谐,近期目标是增强党和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加强民主监督机构建设,扩大基层民主。  关键词:政治体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系统各构成单元的有序性、系统具有较强的弹性、系统具备系统恢复能力使无序转化为有序三个方面,分析了空军综合保障基地的集中供餐模式。  关键词:空军综合保障基地;集中供餐;有序性;弹性;系统恢复    空军综合保障基地的饮食保障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高效率保障功能的保障系统,有其特殊的职能和任务,区别于一般航空兵场站的饮食保障。所谓集中供餐,是指饮食保障按照统一管理、统一采
期刊
摘 要:在《红字》中,霍桑精心刻画了四个人物,都映射出一种对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反抗。这反抗或强烈,或微弱,但总的来说,都体现了一种对清教统治社会的不满。映射出自然人与社会人,本我与超我,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  关键词:清教徒;自然人;本我;非理性    一、清教徒    《红字》是霍桑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讲述的是发生在美洲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一个故事。当地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清教信徒,他们是一群
期刊
摘 要:按照云南省五华区区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我区分别开展了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专题调研,本组通过对五华区文化巷社区的调查,较好地弄清楚了文化巷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针对该辖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素质;培训;激励机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社区服务对社区发展乃至整个社会进步的主要促进作用日益
期刊
摘 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工作一直是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目前国家经济形势引导、利好政策促进的条件下,重新梳理和认识并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是从强化内外管理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职业学校;就业盲区;解决途径    近年来,职业教育由于政府的推动,一度疲软的形势峰回路转[1];随着国家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就业局面也是柳暗花明,凸显良好局面,毕业生
期刊
摘 要:袁世凯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其性格充满着矛盾。从其一生来看,他具有维新变法的理想,曾倾向于维新派,但为了个人的私利,又出卖了维新派。他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是由他的阶级本性决定的,他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员,与康、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关键词:袁世凯;维新思想;复杂性;地主阶级    袁世凯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近代史上颇受非议的历史人物之一。在戊戌变法中,由于他向荣禄告密,直接导
期刊
摘 要:在明确新装备战斗力形成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全寿命的角度分析了装备战斗力形成涉及装备的论证、研制、生产、使用直至退役的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出新装备战斗力形成内在规律。  关键词:武器装备;战斗力;全寿命    1、战斗力的内涵    研究新装备战斗力形成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新装备战斗力形成的基本内涵,可从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定义入手。  武器装备,是用于实施和保障作战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
期刊